我叫鄭紅英,目前擔任都勻市融媒體中心主任,同時也是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小圍寨村駐村隊隊長。
2019年3月底,都勻市融媒體中心才掛牌,工作千頭萬緒,採編人員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變,面臨諸多的不適應,任何工作在摸索中進行。8月10日,我就接到駐村通知後,8月12日,安排好中心各項工作後,我與中心其他三名同志來到都勻市小圍寨村,成為了一名駐村隊長。
鄭紅英由於都勻市融媒體中心是新成立的單位,如何打好這場脫貧攻堅戰,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認為,投身到精準扶貧這項偉大事業中,不僅是一次自我鍛鍊、自我提高、自我升華的機會,更是一名新聞從業者的榮光。 我自駐村以來,切實履行好脫貧攻堅主體責任,不定期召開村、駐村隊扶貧領導小組會推進工作,確保幫扶力量不減弱。壓實村級及幫扶幹部責任,嚴格執行村、幫扶幹部遍訪行動,確保每名幫扶幹部每周「幫扶日」入戶。同時督促村幹部、幫扶幹部按照責任清單履行脫貧攻堅任務。並且建立了每周一例會制度,村、駐村幹部至少每周召開一次駐村工作隊工作例會,推動小圍寨村扶貧工作順利開展。
鄭紅英(右)幫助村民籤約「特惠貸」到了村裡以後,我與駐村工作隊一起詳細了解了小圍寨村的產業、歷史、自然環境等等的情況。經過了解,我們發現小圍寨村非常適合種植花椒。為強化到戶產業項目扶持,我與村支兩委參與今年1月花椒種植,指導60農戶在各組種植百畝共5500株花椒苗。目前已覆蓋27戶。 雖然我是一名駐村幹部,但我覺得我能幫助到村民的地方非常有限,可是在村子裡生活以及與村民的相處過程中,我還是發現了一些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而改變的事情。 2020年1月1日,都勻市融媒體中心向市環衛處爭取20個垃圾桶(價值5000元)給小圍寨村委會,助推小圍寨村創衛工作有序開展。與此同時,與村支兩委對十組解德彪、蒙榮配兩戶邊緣戶進行研判,並及時為他們申請低保,4月這兩戶已領取低保。都勻市融媒體中心駐村工作隊與都勻市交通局對接,得到了該局的支持,向小圍寨村撥付了14000元修復九組十組40米堡坎,為村民的人、車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聯繫貴州晶瑞環保清潔有限公司向小圍村七組捐贈人飲工程建設資金3000元。
鄭紅英(左)給村民送物資腳上沾滿泥土,心中沉澱真情。2019年8月,得到一個新聞線索,小圍寨辦事處米秀村一名老黨員王昭先脫貧後,不忘黨恩,將女兒為他過生日的禮金1000元作這「特殊黨費「上交給上級黨組織。我不顧路遠,立即前往進行採訪,連夜就編寫一篇題為《一名農村七旬老黨員交納千元」特殊黨費「感黨恩》新聞稿,2019年9月3日,該篇文稿被學習強國、天眼新聞等多家媒體轉載,收到良好的效果。 扶貧一線是新聞工作者錘鍊「四力「的大舞臺。到基層,到扶貧一線去,就有取之不竭的新聞富礦。作為都勻新聞戰線一員,不僅要做催人奮進的「鼓手」,深入扶貧一線,寫好編好每一篇有溫度有感染力脫貧攻堅新聞稿,為打贏脫貧攻堅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綻放文軍扶貧獨特魅力。 現在走在村間小路上,有村民直接熱情地喊我「鄭隊」,讓我有了滿滿的收穫感。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顧彥君 整理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楊儀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