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春天,胡豔萍來到了諸城市百尺河鎮扶貧辦工作,近兩年的時間,她從對扶貧工作的朦朧認識,到深入扶貧一線,數不清入了多少戶,幹了多少活,這裡面有心酸、有歡笑、有淚水。
胡豔萍說:「扶貧工作最根本的就是幫助貧困戶解決最實際問題,在脫貧攻堅的基層一線,我發現了許多感人的扶貧故事,他們用一個個甘心付出和無悔行動,感染著我,激勵著我......」
俯下身,勇擔當,甘當貧困群眾的「主心骨」
該鎮劉家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徐永亮,始終堅持群眾問題無小事,社區一貧困戶患有精神殘疾並且沒有戶口,無法辦理殘疾證以及享受相關扶貧政策,作為社區負責人的徐永亮想盡辦法,多次聯繫相關部門,最終解決了戶口的問題。
在一次入戶走訪時,胡豔萍到了該貧困戶家,談起家中情況,他很激動:「真的是多虧了徐書記啊,我們全家都非常感激,替我家解決了這麼大的一個問題」。
「扶貧工作是個良心活,要幹好扶貧工作,一定要把貧困戶的事放在心上,把貧困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去辦,他們才能信任你,接受你。」徐永亮這麼說,更這麼做,作為社區負責人,無論大事小事、不管是政策落實、環境整治、還是居家環境提升,他都能帶領村社區幹部衝鋒在前,靠前工作,用心、用情開展扶貧工作,俯下身、勇擔當,成為了貧困群眾的「主心骨」。
系群眾,用真心,把貧困戶當「家裡人」
百尺河鎮王家大村負責人王勇說:「扶貧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也是很能體現自己價值的工作,只要扛著這個責任,就得要幹好,把貧困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幹到貧困戶心裡,這也是我應該做到的」。
王家大村有一戶貧困戶,智力二級殘疾,與母親共同借住在村民家中,個人生活極不方便,王勇了解到情況後,自己出資,給他們在村裡租了四間瓦房,並重新裝修了一遍,當他們住到新房的那一刻,緊緊抓住王勇的手,嘴裡一直說著「感謝,感謝,感謝!」。扶貧行動一直在路上,只要真心為了群眾,感動久久留在百姓心中。
無怨言,承重壓,爭當扶貧業務的「行家裡手」
扶貧材料量大、繁瑣,而且要求嚴格。清濟庵社區服務中心主任劉相芹,一心做好本職工作,除了統籌社區日常工作以外,還要負責社區扶貧專項業務,工作重擔可想而知。今年疫情期間,劉相芹的母親因腦出血導致半邊身體癱瘓,無法自理,住院治療期間,劉相芹單位、醫院兩邊跑,在鎮裡組織召開的一次重要脫貧攻堅會議時,原本她已請假去醫院給母親陪床,但當得知會議的極其重要性,她急忙從醫院趕到參會,白天入戶走訪摸排、了解實情,晚上就在社區挑燈整理扶貧資料,周末給母親陪床,多少個這樣的日日夜夜,反反覆覆,她卻始終無怨無悔。
在她的帶領下,社區扶貧檔案材料歸納工作在全鎮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上級部門的一致好評。工作之餘,胡豔萍跟劉相芹聊天時問起來:「劉姐,工作壓力這麼大,有沒有力不從心的時候?」
劉相芹靦腆地笑了笑說:「人又不是鋼鐵做的,肯定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但是既然做了這份工作,就要擔起這個責任,一切都是為了工作,一切都是為了能夠將脫貧工作順利進行下去」。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還有很多像他們一樣堅守在第一線的基層幹部,有人高溫奔走,有人不舍晝夜,有人舍小家為大家,他們看起來是那麼的平凡、真誠而可愛。
胡豔萍說,正是他們的認真、他們的堅守、他們的熱情,始終激勵著自己在扶貧的路上,心懷責任,砥礪前行,努力為扶貧工作貢獻無悔的青春。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鵬 通訊員 李春鵬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