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票房超23億!太空探索為什麼能成為科幻寵兒?

2020-12-23 知識就是力量

撰文/凌晨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毫無疑問,

這個春節電影檔「C位」非《流浪地球》莫屬!

除了朋友圈、微博等平臺的刷屏熱議,

截至2月11日21時,

其票房已超23億成為春節檔冠軍,

更是被觀眾譽為國產科幻片的裡程碑之作!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可見「太空探索」再一次成為科幻影片內核。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裡。仰望星空,憧憬遙遠的太空深處,這是我們血脈中就藏著的遺傳密碼。因而,科幻小說中的宇宙航行、太空探索類作品非常之多。今天,我們就藉此機會來看看幾部經典的太空科幻電影,探索一下太空探索成為科幻寵兒的秘笈。

星河戰隊:人類PK外星生物

和外星生物作戰是太空題材科幻小說中最重要的部分。代表作為1959年羅伯特·海因萊因的《星船傘兵》,講述一個富家子弟經過嚴酷訓練成長為星船傘兵,到外星球與當地蟲族作戰的故事。電影在1997年上映,更名為《星河戰隊》。

2001太空漫遊:宇宙叢林中的人類坐標

探索地外文明與人類文明的關係,是太空題材科幻小說不可缺少的主體。代表作為1968年阿瑟·克拉克的小說《2001太空漫遊》(另譯名《2001:太空奧德賽》),小說描述了人類在外星文明誘導下,突破地球文明,向星際文明邁進的過程。同名電影也在1968年推出,是現代科幻電影的裡程碑。

沙丘:「栩栩如生」的地外文明

異星球的文明如何發展,又如何興衰?這是太空題材科幻小說中最不容易想像和駕馭的部分。1965年法蘭克·赫伯特的《沙丘》及其後的多部系列作品,栩栩如生地營造出細緻入微的想像世界。由於小說規模的龐大,電影一直很難表現,直到1984年才由大衛·林奇搬上大屏幕。

銀河系漫遊指南:太空另類荒誕劇

冷笑話構成的荒謬世界,這即便是在想像力豐富的太空題材科幻小說中,也屬於大冷門。1979道格拉斯·亞當發表的《銀河系漫遊指南》以及其後的系列小說,很難描述它的具體情節,然而,該系列小說的大開腦洞卻深受科幻迷歡迎。同名電影於2005年上映。

安德的遊戲:少年拯救未來

人類後裔拯救地球,這是太空題材科幻作品的新領域。異星球和外星人,其實都是人類自身的外在投射,人類在外太空無論走多遠,終究要回來面對母星和它的居民。1985年奧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的遊戲》,深刻反映了這個主題。至今該系列的小說還沒有結束的跡象。同名電影2013年已上映。

太空探索何以成為科幻寵兒?

太空探索一直是科幻小說和影片的常用主題,我國最早的科幻小說是由我國晚清作家荒江釣叟1904年發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說》,用文言文寫成,它宣示了中國人最早的太空之夢。

巧合的是,50年後,新中國的第一篇科幻小說——鄭文光先生的《從地球到火星》,同樣是太空探索的題材,小說講述三個渴望宇航探險的中國少年,偷偷開飛船前往火星的故事。這部作品在《中國少年報》刊出之後,竟引發了北京地區火星觀測熱潮,人們在建國門的古觀象臺上排起長隊,足見太空科幻對人們的吸引力和號召力。鄭文光先生隨後以太空探索為母題創作了許多作品,如《火星建設者》《戰神的後裔》等,其中尤以《飛向人馬座》最為出色。

近20年來,中國科幻小說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太空探索題材上也做了更多的嘗試,產生了各種風格和類型的作品。

氣勢磅礴的,有把星球當成宇宙飛船的《流浪地球》,有從整體文明的角度描述宇宙級文明戰爭的《三體》系列小說,有反抗宇宙災難的《逃出母宇宙》

驚險刺激的,有將人冷凍起來的《飛向冥王星的人》,有和恐怖分子爭奪月球的《月球背面》

現實主義的,有清潔太空反射鏡以便增加糧食產量的《中國太陽》,有試圖利用太空光伏發電的《種太陽》

還有用學術論文方式來寫未來宇宙史《愛,生命與希望——簡明銀河社會分析史》

關注太空倫理問題《長歌行》

這些小說強調對科學技術細節的描寫,描述了一個又一個虛構卻又無比真實的科學幻想世界,激勵和鼓舞著人們將目光投入天際,投入到我們暫時無法觸及的地方。思想必須攀登到雲層之外,在星球的上空俯瞰大地。這是我們總想到太空中去的原因,也是科幻小說中太空探索題材永遠佔據重要地位的原因。

如果人類真的想最終成長為星際文明,那麼我們就必須再大膽,讓我們的思維跳出所有的條條框框,才能追得上銀河中閃爍的智慧光芒。

所以,追逐星空的誘惑,是為了我們更勇敢地前行。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票房漲太快,海報來不及做!官方設計被粉絲虐哭了
    文丨運營小賣部來源丨小黃人科技(id:PlayHuDong)2019年春節期間的票房黑馬,非《流浪地球》莫屬。正月初一(2月5日)沒有被寄予厚望的《流浪地球》才10%的排片率,但隨著豆瓣的高評分,忠粉和黑粉的爭議,以及伴隨著網友的自來水式傳播,硬是使得《流浪地球》的票房一路高歌,領跑春節檔。
  • 「終於不是美國人在救地球」 外媒關注《流浪地球》票房口碑雙豐收
    參考消息網2月9日報導外媒稱,中國首部以太空為背景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農曆新年賀歲片中異軍突起,票房和口碑雙豐收,被業內人士視為中國科幻產業發展的裡程碑。輿論指出,中國近年來展現航天雄心,並在太空探索中直追領跑的美國,但在中國電影中,科幻片長期處於空白,《流浪地球》有望開闢國產科幻片元年,打破科幻電影由好萊塢壟斷的局面。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月8日報導,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在農曆新年前三天實現票房逆襲。
  • 《流浪地球》票房破31億 電影局:科幻電影裡程碑
    影片目前正在全國熱映,截止到2月14日,影片上映10天累計票房突破31億元人民幣,不僅取得2019春節檔票房冠軍,業界預測最終票房有望衝擊50億元。此外《流浪地球》春節期間在北美、澳大利亞、紐西蘭等海外市場上映後,也引來外媒和當地觀眾的廣泛好評。
  • 《流浪地球》燃爆世界,看看國外觀眾的真實評價
    「《流浪地球》票房破20億」!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從大年初一火到初六,節後依然熱度不減,並在昨天(2月11日)一大早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名。截至發稿時,該片累計票房已達23億。7天,23億,一舉「刷屏」朋友圈、微博、豆瓣,《流浪地球》可謂用實力詮釋了什麼是傳說中的「叫好又叫座」。
  • 《流浪地球》口碑炸裂,國產科幻,今年的春節檔票房冠軍就是它了
    今天去看了電影《流浪地球》,不愧是今年春節檔的黑馬,完全拍出了屬於中國的科幻電影。裡面的場景恢宏大氣,而且沒有請好萊塢的團隊打造,都是中國人自己做的。我從來沒有想到,國產科幻的特效跟畫面可以做得如此震撼,當鏡頭從地面往太空站、往木星移的時候,那畫面,每一幀都可以當作壁紙。儘管有些名詞跟科幻知識不太懂,但一點都不影響普通觀眾的觀影體驗。
  • 《流浪地球》最新票房統計 吳京流浪地球實時票房
    《流浪地球》最新票房統計 吳京流浪地球實時票房  點擊  剛剛,《流浪地球》躍居影史票房第二!前方僅剩《戰狼2》!根據貓眼票房專業版,2月17日13:00,上映13天的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票房達到36.58億元,成功追趕上《紅海行動》,成為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二名。
  • 《流浪地球》登陸二十億電影俱樂部
    由騰訊影業攜手中影股份、北京文化聯合出品,騰影發行公司聯合發行,改編自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郭帆導演執導,吳京特別出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出演的科幻冒險電影《流浪地球》票房一路逆襲,截至發稿票房已突破24億元,成為春節檔第一口碑電影
  • 《流浪地球》殺出重圍,太空旅行不再是幻想!
    截止2019年2月16日,《流浪地球》已斬獲超過35億的票房,躋身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2名,票房有望突破50億大關。《流浪地球》為何在春節票房一騎當千還能刷爆朋友圈,成為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作品呢?原因有以下幾點:1. 貼合春節主題。
  • 《流浪地球》破40億 連續多日問鼎電影院單廳票房冠軍
    原標題:僅用15天,《流浪地球》成中國影史第二部票房破40億電影上映15天,《流浪地球》票房終於突破40億元大關。2月19日晚,電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表示,《流浪地球》累計票房達40億元人民幣。
  • 票房奔40億,《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進入主流視野
    《流浪地球》熱映這幾天,科幻作家陳楸帆一直關注著網絡評論,五星鐵粉和一星黑子之間的罵戰,演變為黨同伐異的網絡暴力行為,很多人藉助電影闡釋自己的觀念並無限放大:「每個人都努力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無法接納不同的觀點,爭得你死我活。」電影票房奔著40億一騎絕塵,原著作者劉慈欣遭受著一輪猛烈攻擊。
  • 票房46億元的《流浪地球》重映!
    新版也叫《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這一次重映均為3D版,而且增加了新的內容。去年春節,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上映之後,便憑藉出色的口碑華麗逆襲,強勢反超《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和《瘋狂的外星人》,成為了2019年的春節檔票房冠軍,票房收入高達46.8億元。
  • 《流浪地球》國外上映一票難求!美國網友的評價很實在
    美國網友的評價很實在春節檔電影如今正在電影院如火如荼的上映中,各大電影也都爭奇鬥豔,賺足了觀眾的眼睛,不過要說到今年春節檔最大的黑馬,就要數由吳京主演的電影《流浪地球》了,這部電影是中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算是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先河了,無論是電影情節,還是大家都最為關注的特效,那都是國內頂尖技術,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同樣能夠拍出科幻大片,而並非一再是好萊塢的「專利
  • 多部電影春節上映票房火爆《流浪地球》票房破14億
    多部電影春節上映票房火爆 《流浪地球》5天票房突破14億文化過大年,觀影是很多人春節期間的「必選項目」。今年春節檔,有8部電影集中在大年初一同日上映,當天票房就超14億,創國內單日票房新高。電影《流浪地球》為何這麼火?統計顯示:電影《流浪地球》,在上映5天之後,票房突破了14億,它所帶動的觀影熱潮,成為這個春節獨特的文化現象。 科幻電影分為硬科幻和軟科幻,在手法上,硬科幻以追求科學的細節或者準確為特性,以科技或者科學猜想推動情節。反之就是軟科幻。
  • 《流浪地球》好看?這15部科幻電影更不能錯過!
    今年賀歲檔電影可謂熱鬧空前,票房成績和最高口碑的席位無疑被《流浪地球》拔得頭籌,它也被譽為是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巨作。看完《流浪地球》,一定激起了你對科幻電影的回憶,也有許多人紛紛開始回刷科幻經典。那麼,你最不容錯過的科幻作品有哪些?
  • 春節長假檔「打完收工」 《流浪地球》成最大贏家
    據統計,春節初一到初六,杭州人在電影院總共花了9200餘萬元,超越了去年春節檔的票房收入,極大地拉動了春節文化消費市場。電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2月10日宣布:(票房)破20億!今年春節檔期的幾部影片就是如此,除了意料之中的《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首部國產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也是口碑逆襲,上映六天的票房突破3700萬元,是第二名票房的近兩倍。「外因」則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假期杭州的天氣狀況以陰雨天氣居多,在這樣的情況下,看電影這樣的室內活動就成了不少家庭的首選。
  • 別把《流浪地球》當科幻,美國真考慮過流浪地球計劃
    最近,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豬年春節檔電影市場獲得豐收,截至2月10日,《流浪地球》累計票房超過20億元,登陸北美院線,規模不大但相當火爆,票房也相當可觀。證明《流浪地球》已經獲得國際市場認可。對於《流浪地球》中將地球推離太陽系是否存在科學依據,部分科學界人士有眾多爭議,也成為部分人質疑《流浪地球》的一個理由。
  • 美國網友看完《流浪地球》後問:為什麼片中沒有美國人?
    自2月5日起,《流浪地球》開始在北美、澳新等海外多地上映。這部被網友稱為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的電影,在好萊塢的主場反響如何?雖然其北美總票房數據尚未出爐,不過,一張美國網友在推特上曬出的排片表,很能說明問題。
  • 《流浪地球》上線Netflix,《浴火銀河2》以科幻硬核吹爆遊戲界
    2019年2月21日,美國流媒體巨頭Netflix宣布籤下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版權,並將把它翻譯成28種語言,預計會在190個國家和地區上線。Netflix稱《流浪地球》是"一場宏大的視覺盛宴"。
  •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之崛起
    《流浪地球》,講的就是以為是主演結果是龍套的吳京,在中國農曆新年這一天,率領著地球人開著地球拋棄太陽,然後教唆兒子在木星上點了個超級大炮仗的勵志親子故事!其實對於筆者而言,這部電影給中國電影,尤其是科幻題材的電影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已經遠超這部影片存在的本身。之前看國產的科幻電影,諸如《未來警察》《機器俠》之類,都是披著科幻電影的外衣取了這麼一個冠冕堂皇的噱頭來賺觀眾的眼球,結果那些粗製濫造的特效水平和無聊的劇情,將觀眾對於國產科幻電影的信心一次次擊得粉碎。
  • 16億票房流浪地球,美國人怎麼看?美媒:中國已不需要好萊塢!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已經毫無疑問地成為2019年春節的現象級文化標誌。無論你是否喜歡這部電影,絲毫無法阻擋它成為春節檔最大的贏家,目前已經票房超16億,未來總票房將有望超過30億。對此,美國theverge.com網站就刊登了署名塔莎·羅賓森的文章,稱中國正在走向自己的科幻大片模式,創造本土電影,根本不需要讓美國好萊塢參與其中。全文編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