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殺出重圍,太空旅行不再是幻想!

2020-12-14 景區碼

2019年春節電影檔期可謂烽煙四起,前有成龍主演的《神探蒲松齡》,後有周星馳導演的《新喜劇之王》,緊接而來的《飛馳人生》、《瘋狂的外星人》、《情聖2》不是大咖參演就是名導演執導,廝殺異常慘烈,而其中最大的黑馬卻是《流浪地球》。

截止2019年2月16日,《流浪地球》已斬獲超過35億的票房,躋身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2名,票房有望突破50億大關。

《流浪地球》為何在春節票房一騎當千還能刷爆朋友圈,成為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作品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1. 貼合春節主題。劇情發生在2075年的大年初一,各種中國人場景的春節元素層出不窮,春晚,倒計時,煙火,特別是馮鞏的名句「我想死你們啦! 」讓人忍俊不禁,契合了春節檔期的節日氛圍。電影主題表達了中國人對家園和親人的眷戀,凸顯出中國人的精神內核:鄉土情節。讓觀眾深有共鳴。

2. 影片改編自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的作品。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獲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世界科幻文壇最高獎。

據說美國歐巴馬是《三體》的鐵粉,而美國只有英文譯本的《三體》第一部,之前歐巴馬也讓政府發郵件給劉慈欣要二三部,結果被劉慈欣當成垃圾郵件刪了……

《流浪地球》雖然名氣沒有《三體》大,但憑藉劉慈欣架構的世界觀,成為「第一部國產硬科幻電影」順理成章。

3. 吳京加盟。在電影演職人員字幕中,特別演出與特別鳴謝底下「吳京」二字格外醒目。因為劉培強這個角色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選。製片人龔格爾採訪中表示,這個演員必須自帶流量,名氣高且戲份不是絕對主角,願意為青年演員做綠葉,最好不計片酬。龔格爾自己也說,這樣的人根本不可能找到。

導演郭帆想到的第一選擇是黃曉明,後來曉明因為片酬與檔期原因,拒絕了邀請。導演不得已才找吳京,沒想到吳京投了6000萬還不要報酬,錢全部投資到特效上,所以CG特效才會如此震撼,換了黃曉明,不會投資還要要高片酬,特效肯定大打折扣,電影不一定能取得現在的口碑。

4. 導演和整個電影團隊的不懈努力。導演郭帆在此之前沒有顯赫的資歷,2011年首部指導的電影《李獻計歷險記》經歷過口碑的票房的雙重打擊,為此他還寫了3萬字的總結。

《流浪地球》剛突破10億,郭帆就發表長文《小破球,要學會抬頭!》,裡面提到整個片子拍下來,先後製作10000多件道具,一套太空人服要用1100多個零件。最後的成片,一共有2003個特效鏡頭,每個鏡頭改100版很正常。中途歷經萬達的撤資,項目資金斷裂,影片幾近夭折。電影最後能取得成功,得益於整個電影團隊的堅持與不懈努力。

縱觀電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類帶著地球星際逃亡的設定。

在《流浪地球》中,推動地球的是行星發動機,動力來源靠的是重核聚變技術,但目前沒理論和實現條件。也就是說就目前的科學水平,不要說帶著地球逃亡,哪怕乘坐飛行器穿越太陽系仍然不現實。

人類迄今為止研製出來的飛得最快最久的飛行器「旅行者一號」於1977年9月5日發射,花費整整37年才衝出太陽系。

好消息是對於我們年輕一代來說太空旅行並非遙不可及,有3個地方將成為現實:

1. 國際空間站

早在1961年,蘇聯太空人已經乘上宇宙飛船繞地球一圈並成功返回,人類上空間站技術上已經很成熟,關鍵在於目前成本仍然十分高昂。

2001年,世界上第一位太空遊客、富有的美國工程師丹尼斯·蒂託(Dennis Tito)花2000萬美元在太空呆了8天。最近一次普通乘客前往太空是在2009年,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的聯合創始人蓋伊·拉利伯特(Guy Laliberte)為自己的國際空間站旅行支付了3500萬美元。

2. 月球

迷人的月球乃千百年來文人騷客的精神寄託,歷史上留下大量關於月亮的詩篇,最著名的應該屬李白的《靜夜思》,寄託了中國人的相思之情。事實上跟地球相比,月球一片荒涼,最美的景色是「地出」。

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這一歷史時刻時,曾道出了一句被後人奉為經典的話——這只是我一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

中國也緊追其後,中國科學院編制的50年長遠規劃中提了一個時間表,計劃2030年左右實現載人登月工程。而跑在前頭的是美國太空運輸公司Space X,在2018年賣出第一張通往月球的觀光門票。

買家是來自日本的億萬富翁——前澤友作,他承包了此次旅行「獵鷹火箭」的所有座位,大概10人,除了他之外,還有9位是募集而來的藝術家。這趟旅程將在2023年完成。

3. 火星

2015年好萊塢電影《火星救援》由於一場沙塵暴,講述了太空人馬克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短暫的絕望後,馬克決定利用有限的食物,在這顆空無一人的星球上種植土豆,尋找一線生機。想方設法回地球的故事。

可惜目前仍未有人登陸火星,美國太空運輸公司Space X的ceo馬克斯說火星旅行有望2019上半年開啟,起價僅要500萬美元,人類前往火星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微信掃景區碼進行全球旅遊不再是稀罕事,能飛到外太空,領略浩瀚無邊的星辰大海才不枉此生。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票房超23億!太空探索為什麼能成為科幻寵兒?
    撰文/凌晨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毫無疑問,這個春節電影檔「C位」非《流浪地球》莫屬!(圖片來源/百度圖片)《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可見「太空探索」再一次成為科幻影片內核
  • 外國人如何評價《流浪地球》?
    本文是Polygon編輯對《流浪地球》作出的點評。Netflix《流浪地球》宣傳片:  如果一場電影事關兩起太空災難、無數視死如歸的犧牲、以及一位軍人舉起機槍,對著碩大無朋的木星天象開火嘶吼,發洩心中悲憤 ……這些描述聽起來正對你胃口的話,那我有一部合適的電影想要推薦給你。
  • 《流浪地球》可行嗎?是科學還是幻想?
    中國首部大型科幻片《流浪地球》佔據了春節檔電影票房的主導地位。電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宣布,春節假期總票房突破20億。其以「硬科幻」的特點收穫大量好評,「硬科幻」,即具有嚴謹科學底蘊、基於科學原理的科幻作品。
  • 理論上可以,製造出流浪地球,那樣的行星發動機嗎?
    人類想要得到這麼多核燃料,把地球挖空都不一定湊夠。   而且,核能如何轉化成地球動能也是個問題,太空中想要推動地球,人類必須利用「噴氣式」飛機的工作原理,即像火箭一樣向太空噴出氣體。
  • 雙胞胎實驗:人類不適合長期太空旅行,地球是我們的囚籠?
    按理來說,人類以肉身之軀是根本離不開地球的。但是我們憑藉聰明才智,開發出了太空飛行器以及太空衣,它們可以為太空人在一個很小的空間內提供類地環境,這使得我們人類可以在外太空停留、以及太空行走;但是太空飛行器和太空衣只能保證人類短暫的停留在外太空,因為還有兩個問題無法解決,就是外太空的微重力環境以及較高的輻射問題。
  • 《流浪地球》的太空艙和太空衣是找《瘋狂的外星人》借的
    票房遙遙領先的《流浪地球》口碑爆棚,評分一路飆至9.4,觀影之後的觀眾開始熱衷分析各種細節和揭秘隱藏的彩蛋。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流浪地球》裡的太空衣和太空艙竟然《瘋狂的外星人》一模一樣!萬萬沒想到!《瘋狂的外星人》導演寧浩把劇組的道具借給了《流浪地球》拍攝。
  • 流浪地球:太空採礦只是開始,對經濟意味著什麼?(二)
    主要是來自於技術層面的要求,毫無疑問,這個行業的技術門檻非常高,一旦我們開啟了這方面的技術積累,流浪地球也並非不可實現。 關於小行星以及其他空間物體,有兩點我們應該知道——一是它們會引起我們的生存危機,行星撞地球並不罕見;二是它們將帶來巨量的財富。對於前者,有大量證據已經表明了這一點,而對於後者,則沒有那麼多的證據。
  • 想看懂《流浪地球》太空知識了解一下?
    地球洛希極限軌道運行示意圖作為中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公映之後口碑可謂是一度炸裂朋友圈。本部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影片,除了用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這個設定之外,幾乎一切都是新的,可以說這是一部建造在《流浪地球》世界觀體系下的新故事。以至於,就算是一些原著黨看了也會覺得新奇,更別說普通觀眾了。
  • 《流浪地球》登上北美票房榜,國產電影近五年之冠,國外好評如潮
    但這一次的新年檔電影卻不同以往,某部電影成為一匹黑馬殺出重圍,票房口碑雙高,各個網站的評分也是居高不下,人氣猛增,這部電影就是近期話題度最為火熱的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流浪地球》大年初一就在各個影院上映,起初兩天關注這部國產科幻片的人並不多,因為同期上映的還有沈騰和黃渤主演的《瘋狂外星人》、成龍大哥主演的《神探蒲松齡》以及星爺導演的《喜劇之王2》,在這些大咖電影的圍攻之下,一般的小電影能有個活路就不錯了,那麼多大咖一起瓜分內地市場這個有限的蛋糕,本以為《流浪地球》要沉水了,誰能想到它竟然在第三四天逆襲成為本年度最大的黑馬呢?
  • 7部頂尖的太空電影,流浪地球上榜
    4、太空運輸太空探索的現代魅力之一是確保人類不會滅絕,23世紀中葉,地球已進入全面崩潰的階段,戰爭和傳染病讓這顆原本美麗的藍色星球破爛不堪,人類被迫離開賴以生存的家園,遠赴外太空尋找新的棲息地。3、流浪地球我國最出色的科幻電影,影片主要講述垂死的太陽會造成生態災難,並威脅著地球的生存。由聯合國領導的一組科學家製造了巨大的引擎,將地球推進到附近的恆星系統,從而將太陽系拋在身後。
  • 實地探訪青島東方影都,揭秘《流浪地球》如何從幻想變為影像
    攝影棚建太空艙吳京看後很激動工作人員首先帶領大家來到影視產業園2號攝影棚,就是在這裡,誕生了《流浪地球》電影中質感一流的太空艙。這座攝影棚面積1500平方米,在《流浪地球》拍攝時,影棚四周隔音牆發揮了作用,關門拍攝時影棚內隔音效果可以達到NR25標準,相當於一個錄音棚。工作人員介紹,《流浪地球》在2017年2月22日,就是春節過後開始設計搭建太空艙,3月12日完成太空艙的外殼,兩個月後,終於把太空艙中精密的儀器和設備,包括影片裡的MOSS,都搭建完成。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那麼《流浪地球》的科幻內核又是什麼呢,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它的硬傷又是什麼。流浪地球不考慮各種飛行因素,就單純以現代人常識來講,它能「流浪」起來嗎?首先講下劉欣慈《流浪地球》的文化內核,劉欣慈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讓人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 國產科幻《流浪地球》曝預告定檔大年初一
    發布會現場,《流浪地球》曝光影片預告與概念海報,同時宣布定檔2019大年初一上映,國產科幻片終於高調殺入賀歲檔!那麼《流浪地球》能否填補中國電影缺失的一環?  導演郭帆回憶起籌拍影片的契機時,表示:「我覺得《流浪地球》可能是我們現階段更容易去實現的一個作品,因為不管從它的理念還是它實現的難度程度上,特別是理念上面,中國人對土地、對地球的眷戀是中國人特殊的,包括我們帶著地球離開這件事情,這不是西方思維下的一個想法。
  • 《流浪地球》彩蛋全解析
    《流浪地球》正以黑馬的姿態衝出重圍,上映三天,以7.91億後勁十足的票房、豆瓣評分8.1的堅挺口碑領跑春節檔。原著中甚至因為對方案的分歧,人類內部分裂出了兩種派系:主張宇宙飛船方案的飛船派,以及聯合政府主張流浪地球方案的地球派。派系雙方鬥爭不斷,小到孩子們之間的日常鬥毆,大到反聯合政府的暴動,應有盡有。
  • 流浪地球可行性分析
    最近一股「科幻風」席捲華夏,而其中的導火索就是「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操刀的《流浪地球》,而這位「第一人」筆下曾誕生了多部堪稱奠基石式的科幻大作,其中被政商界視為「指導思想」的《三體》更是在讀者中孕育出「叢林法則」、「降維打擊」等一系列的生活性哲學道理。
  • 《流浪地球》第一部,有哪些科幻元素,能否在未來成為現實?
    在《流浪地球》第一部中,有哪些科幻元素呢?第一:幻想出的地球搬遷計劃:地球從太陽繫到4.2光年之外的比鄰星星系。外骨骼不是《流浪地球》首創,但不影響外骨骼這種科幻元素成為電影的重要元素之一。逃生氣囊球這些科幻元素,今天它們只是電影中的科學幻想,在不遠的將來,如果發明出這種材料了,逃生氣囊球可以成為家家戶戶的安全必備品。
  • 「終於不是美國人在救地球」 外媒關注《流浪地球》票房口碑雙豐收
    輿論指出,中國近年來展現航天雄心,並在太空探索中直追領跑的美國,但在中國電影中,科幻片長期處於空白,《流浪地球》有望開闢國產科幻片元年,打破科幻電影由好萊塢壟斷的局面。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月8日報導,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在農曆新年前三天實現票房逆襲。
  • 《流浪地球》科幻迷怎麼可以不懂生物黑科技
    最近科幻迷們在各種平臺認真探討起流浪地球的可行性。但相比於燒腦的力學與天體物理假設性分析,影片中大部分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了現實!01永存才能永 基因庫DNA的儲存讓瀕危的物種不再瀕危,讓已經失去的物種可能復活。
  • 《流浪地球》燃爆世界,看看國外觀眾的真實評價
    「《流浪地球》票房破20億」!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從大年初一火到初六,節後依然熱度不減,並在昨天(2月11日)一大早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名。報導還由《流浪地球》聯想到不久前中國探測器月背著陸,並評價中國在科幻片和太空探索中都是後來者,但顯然正在後來居上。
  • 銳參考|《流浪地球》在北美到底有多火?好萊塢製片人有話說
    這次是中國人拯救了地球!」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陳雁北表示:「這部影片場景宏大,情節扣人心弦,同時也體現了細膩的情感,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他說:「優秀的科幻作品,能把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真摯情感融入科學的幻想中。遐想之餘,讓人有更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