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幻迷們在各種平臺認真探討起流浪地球的可行性。
但相比於燒腦的力學與天體物理假設性分析,影片中大部分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了現實!
有沒有人記得MOSS放棄地球時和吳京說的一段話,
「空間站冷藏了30萬人類受精卵、1億顆基礎農作物種子,儲存著全球的動植物DNA圖譜,並設有全部人類文明的數字資料庫,確保在新的移民星球重建完整的人類文明。
生物技術,是能真正把人類帶入一個能夠預測並改變未來、遠離疾病和衰老,甚至突破生命極限的全新時代。
01
永存才能永 基因庫
DNA的儲存讓瀕危的物種不再瀕危,讓已經失去的物種可能復活。舉個例子,世界末日種子庫,位於北極圈1000公裡,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基因庫,在這樣的條件下,農作物種子可持續保存長達1000年。敘利亞就曾經向該基因庫提出申請,提取當年儲存在基因庫的種子,以恢復戰後的農業生產,相當於一個種子銀行。
另外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有幾個關鍵階段的標本,從剛出生時的幹細胞,20歲時的免疫細胞,30歲時的生殖細胞等等,基因庫就是儲存這些樣本的地方,是我們的生命銀行,以防不時之需。
基因庫是真正的國庫,是未來國家發展的戰略力量。目前全世界只有四個國家級的基因庫,分別是中國CNBG、美國NCBI、歐洲EMBL-EBI和日本DDBJ。位於深圳的中國國家基因庫,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佔地面積不到12萬平方米,卻試圖容納整個世界的物種。
02
「無盡之門」太空基因庫計劃
太空適合保存生物樣本嗎?
答:非常適合,目前已經有專利容器解決了太空的強輻射的問題,那麼太空低溫及真空都為地球物種基因的保存提供了天然條件,太空保存,隔絕人類幹擾和地球不測,也許是保存DNA的最後一道防線。
目前有基因樣本被送入太空嗎?
答:就在2018年12月22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圓滿成功,此次發射任務中,成功實施了人類與動植物基因樣本的太空運送,其中就包括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基因!
目前,能夠有機會直接去往太空旅行的人並不多,而把個人的基因送入地球周圍宇宙空間的軌道上,甚至化為「太空漂流瓶」去往更遙遠更廣闊的宇宙空間,就可以成為一種有可能面向大眾的,實現個人太空「存在」和「旅行」的方式。
這個計劃叫做」無盡之門太空基因庫」計劃!
03
人造子宮
在影片中的將30萬受精卵逐一移入人類子宮,通過十月懷胎分娩是完全不可行的。
人造子宮可以作為批量生產人類的基地,實現人類嬰兒的完全體外培育。生孩子不再是十月懷胎和分娩,而是通過透明罩,隨時觀察胎兒的成長情況,胎兒長成後打開蓋子即可出來,怎麼聽著有點像孵化小雞。
今年4月25日,美國一研究團隊打造的「人造子宮」首次成功開展動物實驗。人造子宮生物袋由特殊材質製成,內置人工羊水和替代臍帶的血液循環系統。在人造子宮孕育期間,實驗對象即早產羊羔,全部正常發育!
04
人工合成
所有的生物都可以通過人造子宮批量生產嗎?
人造子宮只適合哺乳動物。那麼問題來了,動物靠人造子宮,植物靠種子,微生物怎麼復活?
其實,微生物有個特點,就是DNA序列比較短。靠ATCG鹼基的排列組合就能實現人工合成,2017年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化學合成的方式合成酵母DNA,這樣看來,按圖索驥的合成一個高等生命應該也沒什麼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