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科幻迷怎麼可以不懂生物黑科技

2020-12-16 EDC臨床試驗eCRF設計

最近科幻迷們在各種平臺認真探討起流浪地球的可行性。

但相比於燒腦的力學與天體物理假設性分析,影片中大部分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了現實!

有沒有人記得MOSS放棄地球時和吳京說的一段話,

「空間站冷藏了30萬人類受精卵、1億顆基礎農作物種子,儲存著全球的動植物DNA圖譜,並設有全部人類文明的數字資料庫,確保在新的移民星球重建完整的人類文明。

生物技術,是能真正把人類帶入一個能夠預測並改變未來、遠離疾病和衰老,甚至突破生命極限的全新時代。

01

永存才能永 基因庫

DNA的儲存讓瀕危的物種不再瀕危,讓已經失去的物種可能復活。舉個例子,世界末日種子庫,位於北極圈1000公裡,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基因庫,在這樣的條件下,農作物種子可持續保存長達1000年。敘利亞就曾經向該基因庫提出申請,提取當年儲存在基因庫的種子,以恢復戰後的農業生產,相當於一個種子銀行。

另外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有幾個關鍵階段的標本,從剛出生時的幹細胞,20歲時的免疫細胞,30歲時的生殖細胞等等,基因庫就是儲存這些樣本的地方,是我們的生命銀行,以防不時之需。

基因庫是真正的國庫,是未來國家發展的戰略力量。目前全世界只有四個國家級的基因庫,分別是中國CNBG、美國NCBI、歐洲EMBL-EBI和日本DDBJ。位於深圳的中國國家基因庫,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佔地面積不到12萬平方米,卻試圖容納整個世界的物種。

02

「無盡之門」太空基因庫計劃

太空適合保存生物樣本嗎?

答:非常適合,目前已經有專利容器解決了太空的強輻射的問題,那麼太空低溫及真空都為地球物種基因的保存提供了天然條件,太空保存,隔絕人類幹擾和地球不測,也許是保存DNA的最後一道防線。

目前有基因樣本被送入太空嗎?

答:就在2018年12月22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圓滿成功,此次發射任務中,成功實施了人類與動植物基因樣本的太空運送,其中就包括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基因!

目前,能夠有機會直接去往太空旅行的人並不多,而把個人的基因送入地球周圍宇宙空間的軌道上,甚至化為「太空漂流瓶」去往更遙遠更廣闊的宇宙空間,就可以成為一種有可能面向大眾的,實現個人太空「存在」和「旅行」的方式。

這個計劃叫做」無盡之門太空基因庫」計劃!

03

人造子宮

在影片中的將30萬受精卵逐一移入人類子宮,通過十月懷胎分娩是完全不可行的。

人造子宮可以作為批量生產人類的基地,實現人類嬰兒的完全體外培育。生孩子不再是十月懷胎和分娩,而是通過透明罩,隨時觀察胎兒的成長情況,胎兒長成後打開蓋子即可出來,怎麼聽著有點像孵化小雞。

今年4月25日,美國一研究團隊打造的「人造子宮」首次成功開展動物實驗。人造子宮生物袋由特殊材質製成,內置人工羊水和替代臍帶的血液循環系統。在人造子宮孕育期間,實驗對象即早產羊羔,全部正常發育!

04

人工合成

所有的生物都可以通過人造子宮批量生產嗎?

人造子宮只適合哺乳動物。那麼問題來了,動物靠人造子宮,植物靠種子,微生物怎麼復活?

其實,微生物有個特點,就是DNA序列比較短。靠ATCG鹼基的排列組合就能實現人工合成,2017年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化學合成的方式合成酵母DNA,這樣看來,按圖索驥的合成一個高等生命應該也沒什麼難度。。。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產業向何處去
    剛剛落幕的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流浪地球》熱度延續。這部上映於2019年年初、票房高達46.88億元的科幻電影橫空出世般,把中國科幻產業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會期間發布的《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總值、科幻閱讀市場總值、周邊產品市場總值等均有大幅增長,全都不同程度得益於《流浪地球》的熱映。  但不可否認的是,之後的近兩年時間裡,《流浪地球》託舉起的科幻熱潮漸漸沉寂,科幻產業暫時沒有新的爆點。所有人都在關心,《流浪地球》的輝煌可超越嗎?中國科幻產業的前路又在哪裡?
  • 氣勢恢宏《流浪地球》,視聽奇觀滿足的絕不僅是科幻迷
    在看完2小時的《流浪地球》電影放映之後,被譽為開啟中國科幻片元年的該片確實名不虛傳,從豐富曲折的劇情,再到宏大壯觀的特效場景,都在硬科幻內容上做到了普世化,將地球人類的命運與家庭親情緊密集合,滿足的絕不僅是科幻迷。
  • 《流浪地球》在美國竟一票難求?聽聽紐約科幻迷和矽谷碼農怎麼說
    不過,在非亞裔面孔的觀眾中,一些專程而來的科幻迷說,理解故事沒太受影響。觀眾們被影片吸引,戴上眼鏡觀看3D版《流浪地球》。 寒單 攝不想留全名、自稱G的觀眾說,他的工作是財務經理,是一個鐵桿科幻迷,平日觀影時10部裡有3部是科幻題材。他覺得,《流浪地球》影片很棒,故事情節尤其吸引人,他也很喜歡特效。
  • 科幻書單|《流浪地球》看完不過癮?進來!
    有童鞋留言說,看完《流浪地球》不過癮,想讓赤戟推薦幾本不錯的網文科幻,所以就有了這篇盤點,盤點出於個人喜好,不全面,也不權威,有覺得優秀的作品沒提到,大家也可以在留言區補充推薦給大家。用一句略拔高的話來說,這是網文時代以來,最優秀的那幾本科幻小說中的一本。可能是書裡的諷刺過於辛辣,所以被和諧啦,感興趣的童鞋可以看這裡,這是粉絲建立的資源站:http://zetianji.club/2.
  • 傲慢與偏見:《流浪地球》引發的「互黑潮」
    傲慢與偏見:《流浪地球》引發的「互黑潮」◎唐山《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蹟仍在繼續,近日已經突破40億大關。而它帶來的討論仍在繼續,這些討論甚至導致了節日期間朋友圈的一次小規模選邊戰與互黑潮。《流浪地球》引發的這場「互黑潮」,說明了在接納多元性上,我們的社會仍有漫長的路要走,但與此同時,我們還應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去尋找「互黑潮」背後的、更深層的原因。我們只是在假裝看電影作為娛樂片,《流浪地球》顯然是合格的。
  • 票房奔40億,《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進入主流視野
    在1月21日《流浪地球》首映禮之後,陳楸帆興奮地寫下:「終於有了真正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科幻商業大片,以中國人所熟悉的情感結構與審美方式去講述一個關於科技、時空、文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他坦言,影片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基於時間、預算有限,照顧大眾市場而進行創作上的妥協等等,多少會有許多遺憾,但並不妨礙他覺得《流浪地球》是一部佳作:「中國之前從未邁出過這一步,它邁出這一步,並且邁得紮實漂亮。」
  • 小說《流浪地球》火爆 中國科幻文學能否迎來春天?
    「《流浪地球》是2000年發表的,當時我還不是他的責任編輯。」姚海軍說,這篇稿子一投到《科幻世界》,立刻引起了編輯們的關注。  姚海軍用「興奮」來形容看到《流浪地球》文稿時的心情,「爭相傳閱後,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篇特別優秀的作品,是當年銀河獎的有力競爭者」。  「小說展現出宏偉的畫卷,非常有震撼力。」
  • 「中科館大講堂」《〈流浪地球〉中的航天科技》
    時間:3月17日(周日)10:00-11:30地點:中國科技館一層報告廳題目:《〈流浪地球〉中的航天科技》主要從事科技史、科學傳播及科技展覽研究。參與中國科技館新館「科學與文化」展區設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博物館、大連國防科技館常設展覽的主要設計者。參與多項科學傳播重大課題研究。善於解讀科幻中的科技問題,曾為《科幻世界》雜誌撰寫六年「科學」專欄,創作圖書《太空將來時》和《航天巴士》等,出版譯作四部。
  • 訊飛翻譯實力顛覆想像,《流浪地球》中A.I.黑科技竟成現實
    訊飛翻譯實力顛覆想像,《流浪地球》中A.I.黑科技竟成現實 2019年02月15日 10:2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毫無疑問,這個春節檔是屬於《流浪地球》的。
  •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情感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軟情感中新網2月1日電 2019年被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因為中國影壇將有三部大製作國產科幻片問世,分別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與《拓星者》。
  • 《流浪地球—求生之路》:宏大的科幻類桌遊,純正的本土科幻佳作
    在電影《流浪地球》的出現以前,中國的科幻作品一直處於緩慢發展階段,我們既沒有優秀的題材內容,也沒有好的主題表現形式。而《流浪地球》的橫空出世,才讓這片貧瘠的科幻土地開出一朵絢麗的花朵,才讓「科幻」這個元素真正地走進了每位國人的視線。
  •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把地球推到其他星系真的可能實現嗎?
    如果科技足夠發達,達到達到到什麼程度?簡單說就是發達到可以把地球推到另一個星系的程度,那麼地球確實可以被推走!(廢話) 不知道你想過沒有,如果人類科技真的能達到把地球推到其他星系的高度,人類還需要把地球推到其他星系嗎?那個時候人類肯定早就飛出太陽系,銀河系,甚至人類物足跡早就遍布宇宙,什麼戴森球早就實現了,人類「吃飽了撐的」沒事去推動地球玩?
  • 《流浪地球》票房超23億!太空探索為什麼能成為科幻寵兒?
    撰文/凌晨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毫無疑問,這個春節電影檔「C位」非《流浪地球》莫屬!(圖片來源/百度圖片)《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可見「太空探索」再一次成為科幻影片內核
  • 比《流浪地球》還好看的科幻大片是什麼?是劉慈欣的迷人腦洞
    01.中國科幻第一人2019年春節,一部中國人自導自演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一經上映就引起了人們的熱烈反響。這部電影不僅叫好又叫座,還使中國的科幻電影終於在世界電影史上佔得一席之位。豆瓣上,《流浪地球》的熱評第一條是這樣說的:這是華語電影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劉慈欣的硬核科幻設定、東方式的家庭理念核心、地心引力與星際穿越的融合、意料之外的特效大場面超讚,比肩好萊塢。當然,談到這部電影的成功,首先離不開的是原著作者劉慈欣。
  • 流浪地球可行性分析
    最近一股「科幻風」席捲華夏,而其中的導火索就是「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操刀的《流浪地球》,而這位「第一人」筆下曾誕生了多部堪稱奠基石式的科幻大作,其中被政商界視為「指導思想」的《三體》更是在讀者中孕育出「叢林法則」、「降維打擊」等一系列的生活性哲學道理。
  • 流浪地球英文版書評,國外科幻迷贊劉慈欣是活著的傳奇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其電影版也曾是現象級作品。原著故事講述的是在太陽即將毀滅時,變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徵。 不願意坐以待斃的人類選擇了實施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流浪地球》英文版已經在國外出版一年多,小說中收錄了流浪地球、中國太陽、微紀元等獲獎佳作。劉慈欣獨特的龐大世界觀和天才想像力,能夠輕易讓讀者讀到腦內爆炸,收穫好評如潮。有國外書迷甚至說「他好像迅速厭煩了這些宏大的創意,所以只能草草寫完。」「它是我的,你們不許讀!」
  • 《流浪地球》票房破31億 電影局:科幻電影裡程碑
    從前好像只有好萊塢可以拍科幻片,現在中國人也可以拍了,它為中國科幻電影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流浪地球》不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開端。」喇培康回顧了中影股份與《流浪地球》的結緣,「中影股份是一家全類型、全產業鏈的電影企業,早在2012年我們就買下了劉慈欣《流浪地球》等三本小說改編權。
  • 《流浪地球》點燃青少年科幻熱情 經典和流行孰輕孰重?
    《流浪地球》點燃青少年科幻熱情,書單卻難以滿足學生閱讀需求  閱讀科幻作品,經典和流行孰輕孰重?  ■本報記者 朱穎婕  今年春節檔,國產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實力圈粉,點燃了青少年學生對科幻的熱情。同時,寒假裡很多學校的作業都少不了帶有配套書單的書籍讀後感。
  • 別把《流浪地球》當科幻,美國真考慮過流浪地球計劃
    最近,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豬年春節檔電影市場獲得豐收,截至2月10日,《流浪地球》累計票房超過20億元,登陸北美院線,規模不大但相當火爆,票房也相當可觀。證明《流浪地球》已經獲得國際市場認可。對於《流浪地球》中將地球推離太陽系是否存在科學依據,部分科學界人士有眾多爭議,也成為部分人質疑《流浪地球》的一個理由。
  • 《流浪地球》口碑炸裂,國產科幻,今年的春節檔票房冠軍就是它了
    今天去看了電影《流浪地球》,不愧是今年春節檔的黑馬,完全拍出了屬於中國的科幻電影。裡面的場景恢宏大氣,而且沒有請好萊塢的團隊打造,都是中國人自己做的。我從來沒有想到,國產科幻的特效跟畫面可以做得如此震撼,當鏡頭從地面往太空站、往木星移的時候,那畫面,每一幀都可以當作壁紙。儘管有些名詞跟科幻知識不太懂,但一點都不影響普通觀眾的觀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