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熱水泡腳對人的好處很多,大家都知道腳是人的第二心臟,腳底有著很多的穴位,而且泡腳可以緩解我們一天的疲勞。
很多人在夏天喜歡用冷水洗腳,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用涼水洗腳,認為這樣可以降溫消暑,在感覺上比較舒服。其實這樣不利於下肢的血氣循環,長期如此對健康是有害的,應該避免。
用熱水泡腳雖然好處很多,但下面的6點注意事項還是要謹記,不然不但沒有好處,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1、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特殊人群泡腳時間長致暈厥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3、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4、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5、泡腳不要泡太久
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所以,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6、泡腳水不宜過燙
每天用溫水把腳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後,可以輕輕捏捏腳,達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泡腳時除了謹記以上六大泡腳禁忌外,如果能根據身體情況添加一些中藥材或白醋,這樣效果會更好。
那麼什麼情況下需要添加中藥材呢?其實很簡單,如果你用白水泡腳就能出汗,說明你經絡很暢通,就不用放中藥。如果你泡30分鐘還不出汗,那就需要加一些中藥進去。加中藥的目的,主要是活血驅寒。
一個老按摩師向我介紹了一個泡腳藥方,這個藥方有很好的活血驅寒除溼的效果:
紅花5ɡ,百部5ɡ,蘇木5ɡ,獨活5ɡ,梔子4ɡ,透骨草4ɡ,細辛3ɡ,威靈仙3ɡ
這是一付藥的藥量,一次買十付,可以用上半年,花不了多少錢。到藥店買藥時,請藥店把藥用打磨機打碎成藥粉。每次泡腳時,一次放上10-20克,泡腳水成淡黃色的,很清亮,有一股藥香味。
另外,在泡腳水中加入100-150克醋,會有不錯的效果。因為用醋泡腳不僅能增加皮膚彈性,使皮膚變得光滑,還可以祛除風溼,改善畏寒怕冷等人體不適症狀。
經常用醋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睡眠,預防靜脈曲張,殺菌抗菌,有助消除黴菌、腳氣、腳癬、皮膚病等。容易感冒的,還可以在泡腳水中再加上幾片生薑。
各位親們,如何泡腳效果才好,你們學會了嗎?碼字不易,如果你覺得這篇文字有點意義,就請你動動手指轉發一下吧,你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