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話養生:注重「養藏」 謹防這三類疾病

2020-12-19 長城原創

  導語:8日將迎來「立冬」節氣,這也是農曆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一個新季節的開始。立冬,在祖國養生中佔有重要位置。健康養生專家提醒,立冬養生應注重「養藏」,同時,應提防中風、心梗和流感等三種疾病「傷身」。

  8日1時59分「立冬」

  「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中國天文年曆》顯示,11月8日1時59分將迎來「立冬」節氣。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公曆11月7日或8日,此時太陽黃經225度。習慣上,我國民間常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是個重要的節日,歷朝歷代的帝王一般都要率領文武百官到都城北郊設壇祭祀,這是禮儀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醫提醒: 立冬後應以養藏為原則

  唐山市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主任中醫師肖玉玲介紹:中醫講究立冬補冬、立冬養藏、滋陰補陽,立冬養生應該溫補養陽,少吃生冷也不宜過燥。隨著立冬節氣的到來,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

  起居調養上,《黃帝內經》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冬季氣候寒冷,草木凋零,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季節也正是人體養藏的最好時刻。人們應當注意保護陽氣,養精蓄銳,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

  同時,要注意避寒就溫,不要讓皮膚開洩出汗,導致閉藏的陽氣頻頻耗傷。這就是冬季閉藏養生的方法。冬季應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雖然天氣寒冷,也應在白天氣溫較高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立冬節氣謹防三種病

  中風

  中風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發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壓,一遇上寒冷天氣,身體就適應不了,血壓便隨之增高,就有發生中風的危險。因此,需要及早預防,切勿掉以輕心。預防要做好幾件事:一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氣的變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涼;二要適當補充營養,增強體質;三要做好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已有此病者要遵醫囑服藥,不可擅自停藥。

  心梗

  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發病。當人體受冷刺激後,由於血管收縮,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誘發心絞痛,若措施不力,會發生心肌梗塞死亡,這不是沒有先例的,不可不防。除了重視防寒保暖外,室內溫度適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過久,並注意防風保暖,避免風寒交襲。平時可遵醫服用降脂、溶栓、擴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藥物,以免突發意外。

  流感

  老人冬季感冒,說起來不算什麼大毛病,但若治療不及時,就容易誘發多種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等。據報導,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達36%。故在寒冬季節,老年人要注意加強耐寒鍛鍊,調理好飲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臉,熱水洗腳,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發生。

  立冬養生注意四調養

  飲食調養

  天氣冷了,養生最重要的一點是「養腎防寒」,在調養方面,宜以溫補為主。

  在飲食上面,飲食應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除此之外,羊肉、大豆、核桃、慄子、蘿蔔等均是適宜食物

    起居調養

  注重雙腳的保暖。天冷要保持空氣流通。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應開小氣窗通風。人體細胞白天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腺苷,可以增強細胞功能;晚上則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鳥苷,具有減弱抑制細胞功能的作用。

  精神調養

  學會及時調整不良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抑鬱等狀態時,應儘快恢復心理平靜。

  鍛鍊調養

  除防寒和進補外,加強身體鍛鍊也是必不可少的,適當的鍛鍊可以使新陳代謝增強,產生熱量增強,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減少疾病。可選擇適合自身的運動來鍛鍊。

  (據新華網、長城網、人民網等綜合)

相關焦點

  • 立冬後養生重在養「藏」
    立冬節氣已過,此時正是人體修復、養生的好時節。古人云:秋收冬藏。這個時節,人體的新陳代謝會漸漸變得緩慢,我們應順應自然規律,多注意收斂、收藏。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冬季要「藏精氣而不外洩」。那麼在生活中,立冬後怎樣養生呢?
  • 立冬時節怎麼養生
    今日又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之後更是寒風乍起的時節,正式進入了寒冬。立冬後,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 您有一份「立冬養生說明書」 請收下
    後天是24節氣當中的立冬,也是農曆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一個新季節的開始。專家提醒,立冬時節應提防中風、心梗和流感等三種疾病「傷身」。
  • 立冬如何科學養生 早睡晚起保持健康
    立冬的到來告訴我們已經正式的進入了冬天的腳步了我們都知道在冬季的時候人們是非常注重養生的,那麼在立冬的時候如何科學的養生已經成為很多人心中比較好奇的一個話題,那麼立冬如何科學養生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 明日立冬,冬天正式來了 養生「藏」字當先 飲食避寒就溫 關鍵部位...
    市中醫一附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孫慶提示,立冬後,人體養生重在「藏」,飲食上要避寒就溫,特殊人群要預防感冒和心腦血管疾病。  人體養生重在「藏」  冬天天寒地凍,陽氣內藏。為了順應冬氣,不要擾動陽氣,「閉藏」是冬天養生的根本原則。立冬後有條件的情況下,早上儘量天亮以後再起床,晚上在十點之前就上床睡覺。
  • 立冬養生小常識 立冬節氣如何養生吃什麼水果蔬菜
    11月7日是立冬節氣。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緩慢。立冬之後,從此正式進入中醫說的「封藏之季」。所謂「封藏」,既包含禦寒保溫之意,也包含貯備人體精氣之意。銀川市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師吳曉晶提醒,立冬節氣後,養生尤其要注意下面的5點。
  • 2016年11月7日迎立冬節氣 立冬養生注意事項及立冬養生食譜
    立冬前後,全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北方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的「三秋」已接近尾聲,中國江南則需搶種晚茬冬麥,趕緊移栽油菜,中國南部則是種麥的最佳時期。另外,立冬後空氣一般漸趨乾燥,土壤含水較少,此時開始注重林區的防火工作。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 2019年11月8日迎立冬節氣 立冬養生需要注意事項及養生食譜推薦
    2019年11月8日立冬,立冬養生需要注意什麼?中醫講究立冬補冬、立冬養藏、滋陰補陽,立冬養生應該溫補養陽,少吃生冷也不宜過燥。隨著立冬節氣的到來,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那麼立冬來臨我們該如何養生呢?
  • 立冬要養生,養生要會吃!
    立冬,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立冬意味著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
  • 今日立冬,養生要點!
    黃帝內經中講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冬天的三個月,是萬物生機閉藏的季節。
  • 立冬養生 你「藏」好了嗎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傳統上認為到了這個節氣也就進入了冬季。浙江醫院針灸科主任諸劍芳副主任中醫師介紹,冬季的3個月是萬物閉藏的季節,這個時期要早睡晚起,使精神內守。同時,要避免寒氣的侵襲,保持溫暖。如果違背了這個規律,就會傷及腎臟,到來年春天,就會出現下肢痿弱無力,甚至肢體僵硬不能活動的情況。
  • 「立冬」習俗 養生全攻略!
    中醫講究立冬補冬、立冬養藏、滋陰補陽,立冬養生應該溫補養陽,少吃生冷也不宜過燥。隨著立冬節氣的到來,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那麼立冬來臨我們該如何養生呢?
  • 二十四節氣丨立冬養生重在「藏」 飲食宜避寒就溫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意味著冬季的開始。此時,天氣逐漸寒冷,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北京海澱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穎表示,立冬養生重在「藏」,飲食宜避寒就溫,給身體增加熱能。 立冬之後,人們在衣著上要注重頭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老年人或體虛的人可以戴頂帽子保暖。此外,腳部是諸經絡起止之處,更應注意保暖,可通過多走動以促進足部的氣血運行。背部是臟腑俞穴所在處,如果不注意保暖,寒氣極易從背後侵入人體,損傷臟腑。」王穎解釋道。
  • 立冬養生指南:多吃黑色食物 養生食譜推薦(圖)
    編者按:今日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9個節氣,也是一年中第一個帶「冬」的節氣。在這個節氣裡,一切耗傷陽氣的行為,如過食生冷、長期熬夜等均可能對機體造成不利影響,養生食補也要注意有所選擇。
  • 立冬後,怎樣安排飲食起居,才能有益養生?
    再過2天,就要立冬了,大吃大喝的計劃制定好了嗎?立冬,按咱們這兒的習俗,北方吃餃子;南方吃雞鴨魚肉。總之,以進補為基本格調。問題是,過了立冬那天,養生的重點是什麼?飲食起居如何安排?總不能天天大吃大喝,吃完躺倒就睡吧?咱們來看看傳統醫學有哪些觀點吧。
  • 樂活有道 ▏立冬後宜延長睡眠
    立冬節氣已過,此時正是人體修復、養生的好時節。古人云:秋收冬藏。這個時節,人體的新陳代謝會漸漸變得緩慢,我們應順應自然規律,多注意收斂、收藏。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冬季要「藏精氣而不外洩」。那麼在生活中,立冬後怎樣養生呢?
  • 立冬養生:多吃黑色食物養腎 早睡晚起忌熬夜
    編者按:「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飲食篇】立冬飲食調養可「少鹹增苦」立冬後天氣日益寒冷,正是進補的好時節。
  • 立冬進補正當時 養生保健注意多
    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人們習慣上將這一天作為秋去冬來的標誌。立冬這天在我國民間素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不過養生專家表示如何正確進補還是很有講究的。
  • 立冬吃什麼 教你立冬如何養生
    我國有「冬令進補」的習慣,但進補切忌全用大補之物(如狗肉、牛羊肉、雞鴨肉和蛋乳類等,以及中藥人參、冬蟲夏草、鹿茸、黃精甚至十全大補丸、複方胎碟片、金鎖固精丸等),而要根據辯證進補,必要時諮詢醫生;如能兼顧體質和所患疾病效果更佳。可以喝點食療湯:羊肉暖胃湯鮮羊肉500克,生薑3片,香附子9克,香砂仁9克,食鹽、味精少許。
  • 立冬養生吃什麼好?立冬進補以溫補為主
    立冬養生吃什麼好?立冬進補以溫補為主時間:2018-11-07 13: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立冬養生吃什麼好?立冬進補以溫補為主 11月7日將迎來2018年立冬節氣,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立冬養生吃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