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8日將迎來「立冬」節氣,這也是農曆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一個新季節的開始。立冬,在祖國養生中佔有重要位置。健康養生專家提醒,立冬養生應注重「養藏」,同時,應提防中風、心梗和流感等三種疾病「傷身」。
8日1時59分「立冬」
「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中國天文年曆》顯示,11月8日1時59分將迎來「立冬」節氣。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公曆11月7日或8日,此時太陽黃經225度。習慣上,我國民間常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是個重要的節日,歷朝歷代的帝王一般都要率領文武百官到都城北郊設壇祭祀,這是禮儀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醫提醒: 立冬後應以養藏為原則
唐山市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主任中醫師肖玉玲介紹:中醫講究立冬補冬、立冬養藏、滋陰補陽,立冬養生應該溫補養陽,少吃生冷也不宜過燥。隨著立冬節氣的到來,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
起居調養上,《黃帝內經》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冬季氣候寒冷,草木凋零,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季節也正是人體養藏的最好時刻。人們應當注意保護陽氣,養精蓄銳,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
同時,要注意避寒就溫,不要讓皮膚開洩出汗,導致閉藏的陽氣頻頻耗傷。這就是冬季閉藏養生的方法。冬季應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雖然天氣寒冷,也應在白天氣溫較高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立冬節氣謹防三種病
中風
中風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發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壓,一遇上寒冷天氣,身體就適應不了,血壓便隨之增高,就有發生中風的危險。因此,需要及早預防,切勿掉以輕心。預防要做好幾件事:一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氣的變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涼;二要適當補充營養,增強體質;三要做好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已有此病者要遵醫囑服藥,不可擅自停藥。
心梗
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發病。當人體受冷刺激後,由於血管收縮,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誘發心絞痛,若措施不力,會發生心肌梗塞死亡,這不是沒有先例的,不可不防。除了重視防寒保暖外,室內溫度適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過久,並注意防風保暖,避免風寒交襲。平時可遵醫服用降脂、溶栓、擴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藥物,以免突發意外。
流感
老人冬季感冒,說起來不算什麼大毛病,但若治療不及時,就容易誘發多種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等。據報導,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達36%。故在寒冬季節,老年人要注意加強耐寒鍛鍊,調理好飲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臉,熱水洗腳,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發生。
立冬養生注意四調養
飲食調養
天氣冷了,養生最重要的一點是「養腎防寒」,在調養方面,宜以溫補為主。
在飲食上面,飲食應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除此之外,羊肉、大豆、核桃、慄子、蘿蔔等均是適宜食物。
起居調養
注重雙腳的保暖。天冷要保持空氣流通。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應開小氣窗通風。人體細胞白天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腺苷,可以增強細胞功能;晚上則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鳥苷,具有減弱抑制細胞功能的作用。
精神調養
學會及時調整不良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抑鬱等狀態時,應儘快恢復心理平靜。
鍛鍊調養
除防寒和進補外,加強身體鍛鍊也是必不可少的,適當的鍛鍊可以使新陳代謝增強,產生熱量增強,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減少疾病。可選擇適合自身的運動來鍛鍊。
(據新華網、長城網、人民網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