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怎麼養生

2020-12-19 百度經驗

今日又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之後更是寒風乍起的時節,正式進入了寒冬。立冬後,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下面就請跟隨經驗小編一起學習立冬時節的禦寒飲食、起居生活、防寒注意事項等,當然立冬少不了吃的,立冬時節,民間習俗講究食補,北方還是傳統的餃子,南方則講究熱補,喜歡雞鴨魚肉湯羹調養,小編還給大家分享了溫潤滋補薑母鴨、臺灣傳統麻油雞和薄皮大餡的餃子做法哦!一起來學習吧!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豬肉韭菜餃子1、材料:韭菜,豬肉,藕,料酒,姜,鹽、蠔油、生抽、雞精粉,胡椒粉,香油2、韭菜洗淨瀝水切碎備用。3、豬肉剁餡,加少許料酒,用筷子朝著一個方向把肉沫打上勁。4、加入薑末,沿同一方向攪勻。5、白蓮藕洗淨切末加入肉餡中,朝一個方向攪勻。6、再加入韭菜沫,調入適量鹽、蠔油、生抽、雞精粉,胡椒粉,香油攪拌均勻備用。7、取餃子皮,把餃子餡放中間,餃子皮周邊用水抹薄薄一層清水,包好。8、全部包好的餃子,開水入鍋,點水三開,待餃子全部浮在水面上即可。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溫潤滋補薑母鴨1、材料:鴨子1/2隻(350g);姜幾大塊(300g);米酒1/2瓶(250ml);鹽2茶匙(10g)2、姜洗淨,切下兩片細切成絲,剩下的一半切成片,其餘磨成碎屑,用紗布擠出薑汁或用壓蒜器壓出薑汁備用。3、鴨洗淨,切塊,放入滾水中汆燙,撈出。4、鍋中倒入1湯匙油燒熱,放入薑片爆炒至香味逸出,加入鴨塊一起煸炒,加鹽,再加入米酒煮滾,熄火。5、盛在碗中移入蒸鍋,加入薑汁,用大火蒸約2小時,最後撒上薑絲即可。

臺灣風味麻油雞此菜湯汁濃稠,帶著麻油的香醇,雞肉肉質細嫩,滋味鮮美,實為冬季一道滋補大菜。1、材料:嫩雞、香菇、蘑菇生薑、麻油、食用油、料酒、白糖、鹽、蔥2、把嫩雞清洗乾淨後切成塊;3、準備半鍋水,放入雞肉焯水;在水裡放入料酒煮開後把雞肉再攪拌清洗掉浮末;把雞肉從鍋中取出備用;4、生薑切成片,蘑菇切塊,香菇事先在水裡泡發好;5、熱鍋後加入少量的食用油,再加一小勺左右的麻油;下生薑片翻炒到顏色變深就可以了;6、加入焯好水的雞塊,翻炒幾下;加入清水沒過雞肉(想要多喝湯可以多加點水);7、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10分鐘左右後,加入香菇和蘑菇繼續小火煮5分鐘左右;8、加入半勺白糖,加鹽調味,最後可以適當多淋點麻油撒上蔥花就可以出鍋了。

精神養生宜平和:在冬季,自然界的蟄蟲伏藏,用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年春天的生機勃勃做好準備。人體此時的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時期,因此,冬季養生要著眼於「藏」。「藏」的意思就是說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中醫認為,人在冬季,一是要能調控不良情緒。人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調整控制情緒,遇事節怒,寵辱不驚。對於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適當方式宣洩出來,以保持心態平和。二是多曬太陽。因為冬季天黑得早,光照時間短,也是容易讓人產生抑鬱情緒的一個原因。當黑夜來臨時,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它能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使人保持好心情。

起居養生重防寒:中醫認為,入冬以後,「早臥晚起,以待日光」是養生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說人在寒冷的冬天要早睡晚起。早睡可以養人體陽氣,起床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以後,這時人體陽氣迅速上升,血中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含量也逐漸升高,此時起床則頭腦清醒,機智靈敏。但上班族晚起可能很困難,這就要儘量做到早睡,不熬夜。

室溫應保持恆定:如果室溫過低,人感覺冷,則容易傷人體元陽。溫度過高則室內外溫差大,外出活動易外感風寒。所以,室溫應保持在18℃~22℃之間為好。但切忌緊閉門窗,要堅持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動。

注意背部保養:中醫認為,背部是人體經脈中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陽膀胱經具有防禦外邪侵入的作用。人一旦受寒,就會損傷陽氣,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陳疾復發、加重等現象。對於老人、兒童和患有胃及十二腸潰瘍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暖背尤其重要,這些人最好在立冬後穿一件貼身棉背心。

足部保暖:「寒從腳下起」。腳是人體最遠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中醫認為足底穴位與人內臟關係密切,如果足部受涼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經等疾患。足部保暖一是穿好鞋,防過緊、過松、過薄,襪子以棉襪為好 二是平時多活動腳,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三是每晚睡前用溫水泡腳,水溫以50℃~60℃為宜,能消除疲勞、禦寒防凍、促進睡眠。

冬季鍛鍊不可少。但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較為僵硬,所以鍛鍊前熱身活動很重要。如伸展肢體、慢跑、輕器械的適量練習,使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衣著要根據天氣情況而定,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後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此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禁止做劇烈運動,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統疾患的中老年人,應避免寒冷的刺激,運動應在日照充足時,避開早晚,以免誘發急病。老年人更應注意保暖。

多吃主食,適當吃點羊肉、鵪鶉和海參: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產生熱量: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禦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動物肝臟、胡蘿蔔可增加抗寒能力: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相關焦點

  • 養生:立冬時節飲食養生四要點 進補前先引補
    原標題:立冬時節飲食養生四要點  立冬,是進入冬季後的第一個節氣,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的季節。  天冷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增加肌體的禦寒能力,同時也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 立冬養生吃什麼好?立冬進補以溫補為主
    立冬養生吃什麼好?立冬進補以溫補為主時間:2018-11-07 13: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立冬養生吃什麼好?立冬進補以溫補為主 11月7日將迎來2018年立冬節氣,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立冬養生吃什麼好?
  • 2018年立冬養生吃什麼?補冬食物推薦及立冬養生注意事項
    立冬節氣吃什麼養生?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天的開始,天氣將會越來越寒冷,人的抵抗力也會隨之下降。那麼,在這個時節,立冬吃什麼能夠抵禦寒冷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精選了12種立冬養生食物,絕不能錯過,趕緊來看看吧。立冬養生食譜:鰱魚溫中益氣。
  • 立冬養生:食補勝藥補,進補怎麼吃
    立冬養生:食補勝藥補,進補怎麼吃 澎湃新聞記者 肖蓓 2017-11-07 08:46 來源:澎湃新聞
  • 立冬後養生重在養「藏」
    立冬節氣已過,此時正是人體修復、養生的好時節。古人云:秋收冬藏。這個時節,人體的新陳代謝會漸漸變得緩慢,我們應順應自然規律,多注意收斂、收藏。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冬季要「藏精氣而不外洩」。那麼在生活中,立冬後怎樣養生呢?
  • 立冬養生小常識 立冬節氣如何養生吃什麼水果蔬菜
    11月7日是立冬節氣。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緩慢。立冬之後,從此正式進入中醫說的「封藏之季」。所謂「封藏」,既包含禦寒保溫之意,也包含貯備人體精氣之意。銀川市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師吳曉晶提醒,立冬節氣後,養生尤其要注意下面的5點。
  • 立冬時節不可缺少的美味
    立冬。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起來。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的狀態。立冬時節,更是應該注意自己的飲食,為自己續上溫暖的陽氣,來抵禦即將到來的嚴冬。正是因為這一絲清冷之氣,使得空氣大不如夏季那麼溼潤,秋季那麼乾燥。
  • 立冬養生吃什麼?2020立冬傳統習俗食物推薦 立冬時節吃什麼食物
    吃餃子:  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當然冬至那天比如在山東滕州一帶也有喝羊肉湯的習俗。
  • 今日立冬,養生不能停!
    今日立冬。立冬表示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一個「藏」字,盡顯冬意。此時,物盡藏、農事休、人貓冬。
  • 立冬吃什麼補身體立冬吃哪些養生?補冬食物推薦及立冬養生注意事項
    11月7日是立冬節氣,立冬的到來意味著真的是冬天了,小夥伴們一定要多穿衣服哦,我們也不能夠因為怕冷就疏忽運動,這樣是不好的。那麼,立冬吃什麼好呢,吃哪些食物能夠抵禦寒冷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立冬吃什麼食物推薦及立冬養生注意事項立冬後,就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
  • 立冬時節話養生:注重「養藏」 謹防這三類疾病
    導語:8日將迎來「立冬」節氣,這也是農曆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一個新季節的開始。立冬,在祖國養生中佔有重要位置。健康養生專家提醒,立冬養生應注重「養藏」,同時,應提防中風、心梗和流感等三種疾病「傷身」。
  • 立冬要養生,養生要會吃!
    立冬,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立冬意味著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
  • 今日立冬 立冬養生小常識
    立冬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是冬天了,一般是指在立冬之後,天氣就會慢慢寒冷起來,冷空氣會很頻繁的入侵我們的城市。立冬的到來也意味著我們要開始注意自己的身體,天氣的陰晴不定,很容易會讓我們生病。現在在很多人,都十分講究養生,到了立冬,我們要怎樣去養生?
  • 敦煌石窟中的立冬「養生良方」:與萬物同呼吸
    中新網蘭州11月7日電 (記者 馮志軍)11月7日是農曆九月三十,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敦煌研究院當日梳理歸納了古老敦煌石窟中的塑像、壁畫和敦煌遺書中涉及立冬時節使人自身受益的養生、養神良方,即與萬物同呼吸。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季意味著一年接近尾聲,是蟄伏和蓄藏的時節。立冬,就是這萬物翕伏的開端。
  • 立冬進補正當時 養生保健注意多
    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人們習慣上將這一天作為秋去冬來的標誌。立冬這天在我國民間素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不過養生專家表示如何正確進補還是很有講究的。
  • 立冬吃什麼好?立冬後該如何養生?
    今年11月7日立冬,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中國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中,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立冬吃什麼好?南北方立冬都吃什麼?
  • 立冬吃什麼養生 關於立冬的民間習俗 立冬傳統食物是什麼
    立冬節氣即將到來。有心人,抓住秋的尾巴,別辜負了一地金黃,別蹉跎了令自己更耀眼的時光。告別秋,在黃昏,呆坐放空,讓惱人的心事隨漸沉的夕陽落下。立冬做為我國傳統24節氣中的一個節氣,一直以來都有著獨特的習俗,人們也會在這時候進行「補冬」,好度過漫長的冬季。那麼立冬節氣吃什麼養生呢?
  • 立冬吃什麼養身對身體好 立冬養生食物食譜簡單家常
    滋補原則:  從立冬開始。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以增加肌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立冬時節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 季在飲食養生方面,中醫學認為應少食鹹,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
  • 立冬如何科學養生 早睡晚起保持健康
    立冬的到來告訴我們已經正式的進入了冬天的腳步了我們都知道在冬季的時候人們是非常注重養生的,那麼在立冬的時候如何科學的養生已經成為很多人心中比較好奇的一個話題,那麼立冬如何科學養生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 2016年立冬是幾月幾日?立冬養生食譜12種食物禦寒健脾胃
    另外,立冬後空氣一般漸趨乾燥,土壤含水較少,此時開始注重林區的防火工作。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冬節氣吃什麼養生?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天的開始,天氣將會越來越寒冷,人的抵抗力也會隨之下降。那麼,在這個時節,立冬吃什麼能夠抵禦寒冷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精選了12種立冬養生食物,絕不能錯過,趕緊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