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分縷析】這是你要的邏輯!

2021-02-19 小黛與寫作

2020.06.27 距離今年高考僅有十天,小黛今天通過一篇讀者習作來跟大家聊一聊最根本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邏輯問題!

邏輯:思維的規律和規則

在我們的作文中,小黛用「邏輯」來指代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順序以及關係

小黛認為,作文中有「邏輯三步」:第一步「理解題目的邏輯」、第二步「想通自己的邏輯」、第三步「讓讀者理解你的邏輯」。


帶著這樣的理解,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今天的這篇例文。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在這裡停一下,思考一下這篇習作存在怎樣的邏輯問題,以便於進一步對照自己的想法和小黛的想法。

自招考試、信件的確是題目關鍵點,當然也是最好解決的關鍵點,主要在開頭結尾以及格式上會有體現,我們的例文在這一點上做得不錯。

拋開了以上的「外衣」,這個題目的「內核」其實就是談一談你對「明德新民,止於至善」這句話的理解、思考、感悟。

題目非常善良,直接給了你這句話的釋義:「意思是:通過學習實踐培養優良品德,並將美好品德推己及人,必須達到完美境界而毫不動搖。」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三個半句分別代表:學習實踐、推己及人、完美境界,而且是遞進關係,至於貫穿前後的要素,則是「優良品質」。

所以,這個題目其實沒想在作文框架上難為你,不少同學看到這,三個分論點直接就已經出來了。當然,也可以將這句話當做一個整體來解讀,寫這樣的方針可以培養出怎樣優秀的人才。

我們的例文,就是將「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當做整體來解讀,選擇的是較難以把握的角度,三個關鍵點為:追求極致、德才兼備、胸懷天下。

我們單看這三個點都很成立,也稍能體現遞進關係,但是非常的「萬金油」,似乎換成任意一個校訓都能夠解釋得通,跟我們題目的邏輯有點背道而馳了。

想要寫明白,自己首先要想明白。題目的邏輯好比地圖上的幾個點,而你自己的思維就好比連接這些點的路。

由「通過學習實踐獲得優良品德」向外發散,我們可以想到(不限於)這些:何為學習實踐、何為優良品德、為什麼要通過學習實踐去獲得優良品德、為什麼要獲得優良品德、怎樣的學習實踐能獲得優良品德。

所有的點都可以有正例、有反例,並通過恰當的論證建立起聯繫。

這些點我們不可能都寫,所以要從這些點中理順出一個邏輯鏈條: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是最簡單的鏈條之一,非常適合用在這段的討論當中。

小黛隨手例:

「明德」二字,聽來是「優良品質」這一結果,實際上卻是漫長而艱辛的「學習實踐」的過程。「絕知此事要躬行」,真正的學習實踐不是「填鴨式」的重複性勞作,而是伴隨著思考的光輝的身體力行。因為無數次的灌水泥、鋪磚塊,是千千萬萬建築工人的生活縮影;而與此同時感受材料的質感、享受靈魂的靜謐,才造就了一代建築大師王澍。如果沒有與普通工人一同親手建造的經歷,也不會早就王澍腳踏實地的美好品質和「大隱於市」的精神境界。世間不會有許多修得「明德」碩果的大師,卻會有許多孜孜求索的我們,正在學習著、踐行著、在「明德」之路上追逐著。

同時,還應該想好每一段分論點之間的關係:並列呢、遞進呢、相互對照對比呢······在這個題目裡,導語基本上都給縷清楚了,偏向於遞進關係:學習實踐獲得美好品質、推己及人(廣度)、完美境界(高度)。

再看我們的例文(在例文三個分論點成立的前提下評價),「其次」段中的德才兼備與「再言」段中的「胸懷天下」明顯沒有很好的區分,以至於前者中還出現了「濟世的胸襟」,基本兩段的句子互換都沒有什麼問題。

這種問題是我們同學寫作文中經常出現的:兩段的論述有重合之處。小黛個人認為這是思維不清晰的最明顯體現,沒有之一。每一段都有自己的側重點,不要混淆,縱使「德才兼備」和「胸懷天下」確有重合,也要側重於寫其他沒有重合的部分。

有的同學寫作文素材豐富,文筆也不差,可是經常被打低分、被老師說「看不懂」,就是這一步出了問題。

寫作文千萬不要想當然,如果你的邏輯是完整的一環扣一環,那就每一環都必須解釋清楚,不要跳步!

尤其是論據和論點之間的論證不能跳過,不能把論據往那一擺就認為「大家都懂」好嗎?

看我們的例文,舉了四個例子,都適合證明這段論點、也都很具體,但是缺乏點明論點與論據之間關係的詞句。

單看「柯潔八個小時脊背一動不動」這個論據,你想到的難道不是「勤奮刻苦」嗎?能和「追求極致」有聯繫嗎?要改也簡單,改成「柯潔八個小時脊背一動不動,只為了追求一步棋的完美。」即可。

再往下的論證我好像沒辦法這麼講下去了,因為我們這篇例文的「分論點」不是很恰當,它是說「明德新民」這句話培養了追求極致的人才,但我好像沒法論證這些人都是「明德新民」培養出來的,只能論證追求極致——成功這個邏輯鏈條,但又比「分論點」更近了一步,是偷換概念,不能這麼寫。

(不知道有沒有表述清楚,我好難。)

說完了邏輯,再看看我們例文其他方面的問題,這裡直接用我給這位讀者的評語吧:

再說到結構,這個文體的話開頭結尾你寫的兩段是不錯的,但是中間的主題段落,其次和再言比前面那段少太多了,根本沒法展開論述,我覺得你自己應該也發現了,寫到這後面寫了不少車軲轆話,不是你這個水平該犯的錯誤。還有一個問題我認為最容易改,高考批卷老師只有不到一分鐘時間看你的作文,所以他們很可能先看每一段的開頭結尾,看你論點抓得準不準,結果你每一段開頭幾乎都是重複校訓內容,結尾也差不多,很容易讓老師覺得你就是湊字數,言之無物,所以可以用代詞替換「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同樣,第七行開始的那一段的後半部分我認為是你這篇作文最亮眼的地方,可以看出這個孩子還是肚子裡有點墨水的,你把它藏在了重複導語的後面,這就很難受了。總而言之,把題目中三個關鍵點和他們的關係明確一下,把重複說的部分去一去,騰出一些空間給其次和再言展開論述,相信你的作文怎麼也能達到50了。

另有幾處更正:

1.樊錦詩守護敦煌已經不止文中的「三十年」,而是有五十年之久。

2.追求極致和唯物主義精神,關係不大,不恰當。

文末福利:高三作文急診

7月7日前在公眾號後臺發送作文(還有作文題),小黛幫你指出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僅限高三學生!望其他同學不要佔用學長學姐的資源!

相關焦點

  •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答題技巧:條分縷析、重點突出|國考備考技巧
    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你提供最新的各種考試信息、備考技巧、輔導課程、各種輔導資料等。
  • 條分縷析分布式:淺析強弱一致性
    當前這篇文章至少比計劃拖後了兩個月。在上一篇文章《條分縷析分布式:到底什麼是一致性?》中,我們仔細辨析了「一致性」相關的幾個容易混淆的概念。
  • 條分縷析問題為導向,循序漸進任務作驅動
    分析存在的問題,列舉解決的措施,條分縷析,清晰可行。點明班級目標對象、幫扶對象,一一對應,精準到位。曾炳炎依據河中高效的質量分析模式,對我校段考質量分析工作提出了具體指導:要有精確的數據,要從冰冷的數據中分析出價值。他認為數字最能說明問題,並提出一個關鍵詞:對位率。有對位率,教師培優輔差有了目標,學生消滅「瘸腿」有了根據。
  • 優秀學霸網課筆記來襲:圖文並茂型、邏輯架構類、嚴謹排版類……
    插圖讓筆記變得可可愛愛~ 聽說畫圖和筆記更配哦~ 2、五彩繽紛類想要擁有這類賞心悅目筆記的前提是,你得擁有可以裝很多美麗的彩筆的大筆袋。有了這些法寶,筆記會瞬間變得色彩和諧、重點突出。這哪裡是記筆記,簡直就是藝術創作吧! 一看就學習勁頭十足! 用不同顏色的筆做標註,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 必然性推理——樸素邏輯中的「智慧」
    樸素邏輯是判斷推理模塊中比較令人頭疼的一個內容,雖然名字看起來「樸素」,但換成另一個稱呼「智力推理」就馬上洋氣了!不管是哪個名稱,歸根結底是在考查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於這一類題目,做題時是可以通過找準突破口以此更加有效的解題。
  • 所有的表達問題歸根結底都是邏輯問題
    而是因為公考面試對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這個領域涉及的內容、思維都是近乎全新的,面對一個新事物,想要有邏輯的表達,確實挺為難小朋友的。並且會由此緊張、缺乏自信,從而導致愈發的磕磕巴巴,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所以我們要正確理解緊張和表達之間的關係,並不是說讓你不緊張,你就能不緊張的。那麼什麼是邏輯呢?
  • 為什麼要學邏輯?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哲學學生為什麼要學邏輯。 哲學學生為什麼要學邏輯?一個可能的說法就像早期的羅素說的那樣(包括也有一些其他人),認為邏輯是最抽象、最有概括性的學科。羅素認為不同的學科都有自己的專業,比如說醫學就是學醫學,生物學生物,但是所有的學科中最抽象的那一部分就是邏輯。
  • 從沒邏輯到邏輯嚴謹,只要這一點
    打一個形象的比喻,邏輯就像串起糖葫蘆的那根棍兒。也就是把相關事物按一定的規律串起來,這個規律就是邏輯。對應到新媒體文章,邏輯就是把一個個零散的素材,串起來的那條主線。做事,要有做事的邏輯。在生活中,比如,你去看病,看病的流程,或者說步驟,就是一種邏輯,你要先去掛號,然後才能去醫生處問診,接著醫生給你開處方,最後你去繳費取藥,這就是一種邏輯,做事情必須要符合邏輯。你必須先去掛號,才能一步一步往下走,你不能跳過掛號,直接到醫生那兒去問診,這就是你看病這件事的規律,不合邏輯,真是走不下去了。
  • 如何寫出邏輯清晰的文章?這3個寫作技巧你一定要掌握
    寫作要以方便讀者理解為目的,文章的邏輯性遠比文採更重要。什麼是寫作邏輯?簡單說就是當你確定一個選題之後,文章從開頭、經過到結尾,不論按時間先後順序來寫,還是按因果關係來寫,都應該有一定的內在邏輯關聯。這是剛開始學寫作,非常典型的「貪多」現象。一篇文章看似主題確定了,但是在寫內容的過程中,又會生發出新的主題,文章主題臃腫,沒有主線,所以寫到最後,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二、寫作邏輯的四個基本原則新人如何避開「寫作邏輯混亂」「寫作主題不明確」這樣的問題?那就要明白寫作邏輯必須要遵循的四個基本原則了。
  • 張維迎:要市場邏輯,不要強盜邏輯
    編者  在過去的3年中,世界經濟一波三折,在這一歷程中,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政府亦對經濟進行了強力的幹預,從極度寬鬆貨幣、擴內需到眼下的限購、限價、限貸等一系列政策,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這也引發了社會上關於計劃和市場如何進退的廣泛爭議。  這些政策出臺的邏輯何在?存在哪些矛盾?經濟改革的方向指向何方?
  • 大偉英語 | 翻譯首先是語言和邏輯的實踐:理論應當緩行
    有邏輯能力的(不是邏輯知識或邏輯學理論)把這些個體會感想條分縷析,弄成個內部沒矛盾的整體,就算是理論了。最怕那些沒有實際語言研究(甚至語感都差)、沒有實際邏輯能力的人,侈談語言理論和邏輯理論,就像微觀翻譯能力有限的,來個翻譯宏觀理論。】
  • 高三競賽作文點評:《論經典的當代性》,條分縷析,如行雲流水
    我們常說,要讀經典,要懂經典,要讓經典在生活中「活」起來,那麼經典究竟是什麼,這首先是一個問題。經典是什麼?辭典上說:「是具有重要性,可以作為典範的書籍。」辭典上說的很簡單,但實際上經典的涵蓋範圍卻並不僅僅只局限於書籍。
  • 總被批評做事、說話沒邏輯?你需要這6本書
    例如兩個人要想順利、高效地溝通,是需要雙方都有明確的邏輯能力,否則會陷入毫無意義的爭論;再比如,寫作,要想把一件事情講清楚,邏輯能力比文採更重要……無論我們是有意還是無意,邏輯無時不在服務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然而邏輯到底是什麼,也許很多人並不清楚,更別談如何培養訓練邏輯思維了。
  • MBA邏輯並非考查邏輯專業知識,你造麼?
    【MBA中國網訊】MBA邏輯考試,並非考核邏輯專業知識,而是考核考生的日常邏輯思維能力。應該說日常邏輯思維能力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及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因此,只要運用好這種能力,就能取得邏輯考試的好成績。
  • 在職場,不要傻傻的暴露你表達能力的欠缺,要明白這2個表達邏輯
    金字塔原理,就是結構化思考表達的基礎架構模式,簡單說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以及由中心論點延伸的3~7個份論點,就像下面這張圖一樣層層遞進。    其實,很多人明明知道金字塔結構可以幫助自己更清晰的表達,卻常常因為不熟練而無法正常應用,其實,結構化思維也是要通過刻意練習才能獲得。  如何做呢?其實我們可以按照這三個步驟來有意識地訓練結構化思維。
  • 如何讓PPT邏輯更清晰?5個邏輯框架要掌握,你知道幾個?
    小僧幻雲PPT72絕技:PPT邏輯之擇邏心經口訣及拆解招式拆解:PPT的邏輯,大致分為5種,我們製作PPT的時候,首先需要確定PPT要表述的目的是哪一種,然後根據邏輯類型來確定PPT的邏輯結構,讓複雜的內容簡單化
  • 你見或不見 邏輯就在那裡
    我要讓你讀一本書。這本書叫什麼?對,就是《這本書叫什麼》。你是暈頭轉向了,還是興味盎然地進入這座邏輯迷宮一探究竟?放輕鬆,我們回到《韓非子》中那個眾所周知的問題:當無所不破的矛去攻無所能破的盾,會怎樣?
  • 你講邏輯嗎?
    比如:「毒藥神諭,毒藥神諭,你已在小雞的喉嚨裡。是某某讓我生病嗎?如果是,就殺死小雞;如果不是的話,就讓小雞活下來。」第一次驗證過後,他再用毒藥餵食另一隻小雞,做第二次驗證,但是問相反的問題:如果是某某讓我生病的,就讓小雞活下來;如果不是,就殺死小雞。
  • 想要實現高效寫作,你需要保持這三方面的邏輯清晰
    青年作家Spenser在他的《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中提到了很關鍵的3點建議,可以讓我們更有邏輯地思考和表達。01 寫作之前一定要先列大綱為什麼要先列大綱?我們都知道蓋摩天大樓之前要先設計出建造圖紙才開始動工,這是個非常通俗的道理,但現實中一部分人寫文章時卻不是這樣,提筆就寫,想到哪裡寫到哪裡。
  • 你的邏輯有救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思維和邏輯是非常清晰的。這是因為幾何就是理性證明的學科。然而我們中學時學的幾何僅僅是在小知識點的基礎上推理論證,對形成大的體系的邏輯思維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現在一定要讀《幾何原本》的理由《幾何原本》的作者歐幾裡得(Εὐκλείδης,Euclid)是古希臘最負盛名,最具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他的主要著作《幾何原本》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之一,對人類文化進程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