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7 距離今年高考僅有十天,小黛今天通過一篇讀者習作來跟大家聊一聊最根本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邏輯問題!
邏輯:思維的規律和規則
在我們的作文中,小黛用「邏輯」來指代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順序以及關係。
小黛認為,作文中有「邏輯三步」:第一步「理解題目的邏輯」、第二步「想通自己的邏輯」、第三步「讓讀者理解你的邏輯」。
帶著這樣的理解,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今天的這篇例文。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在這裡停一下,思考一下這篇習作存在怎樣的邏輯問題,以便於進一步對照自己的想法和小黛的想法。
自招考試、信件的確是題目關鍵點,當然也是最好解決的關鍵點,主要在開頭結尾以及格式上會有體現,我們的例文在這一點上做得不錯。
拋開了以上的「外衣」,這個題目的「內核」其實就是談一談你對「明德新民,止於至善」這句話的理解、思考、感悟。
題目非常善良,直接給了你這句話的釋義:「意思是:通過學習實踐培養優良品德,並將美好品德推己及人,必須達到完美境界而毫不動搖。」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三個半句分別代表:學習實踐、推己及人、完美境界,而且是遞進關係,至於貫穿前後的要素,則是「優良品質」。
所以,這個題目其實沒想在作文框架上難為你,不少同學看到這,三個分論點直接就已經出來了。當然,也可以將這句話當做一個整體來解讀,寫這樣的方針可以培養出怎樣優秀的人才。
我們的例文,就是將「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當做整體來解讀,選擇的是較難以把握的角度,三個關鍵點為:追求極致、德才兼備、胸懷天下。
我們單看這三個點都很成立,也稍能體現遞進關係,但是非常的「萬金油」,似乎換成任意一個校訓都能夠解釋得通,跟我們題目的邏輯有點背道而馳了。
想要寫明白,自己首先要想明白。題目的邏輯好比地圖上的幾個點,而你自己的思維就好比連接這些點的路。
由「通過學習實踐獲得優良品德」向外發散,我們可以想到(不限於)這些:何為學習實踐、何為優良品德、為什麼要通過學習實踐去獲得優良品德、為什麼要獲得優良品德、怎樣的學習實踐能獲得優良品德。
所有的點都可以有正例、有反例,並通過恰當的論證建立起聯繫。
這些點我們不可能都寫,所以要從這些點中理順出一個邏輯鏈條: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是最簡單的鏈條之一,非常適合用在這段的討論當中。
小黛隨手例:
「明德」二字,聽來是「優良品質」這一結果,實際上卻是漫長而艱辛的「學習實踐」的過程。「絕知此事要躬行」,真正的學習實踐不是「填鴨式」的重複性勞作,而是伴隨著思考的光輝的身體力行。因為無數次的灌水泥、鋪磚塊,是千千萬萬建築工人的生活縮影;而與此同時感受材料的質感、享受靈魂的靜謐,才造就了一代建築大師王澍。如果沒有與普通工人一同親手建造的經歷,也不會早就王澍腳踏實地的美好品質和「大隱於市」的精神境界。世間不會有許多修得「明德」碩果的大師,卻會有許多孜孜求索的我們,正在學習著、踐行著、在「明德」之路上追逐著。
同時,還應該想好每一段分論點之間的關係:並列呢、遞進呢、相互對照對比呢······在這個題目裡,導語基本上都給縷清楚了,偏向於遞進關係:學習實踐獲得美好品質、推己及人(廣度)、完美境界(高度)。
再看我們的例文(在例文三個分論點成立的前提下評價),「其次」段中的德才兼備與「再言」段中的「胸懷天下」明顯沒有很好的區分,以至於前者中還出現了「濟世的胸襟」,基本兩段的句子互換都沒有什麼問題。
這種問題是我們同學寫作文中經常出現的:兩段的論述有重合之處。小黛個人認為這是思維不清晰的最明顯體現,沒有之一。每一段都有自己的側重點,不要混淆,縱使「德才兼備」和「胸懷天下」確有重合,也要側重於寫其他沒有重合的部分。
有的同學寫作文素材豐富,文筆也不差,可是經常被打低分、被老師說「看不懂」,就是這一步出了問題。
寫作文千萬不要想當然,如果你的邏輯是完整的一環扣一環,那就每一環都必須解釋清楚,不要跳步!
尤其是論據和論點之間的論證不能跳過,不能把論據往那一擺就認為「大家都懂」好嗎?
看我們的例文,舉了四個例子,都適合證明這段論點、也都很具體,但是缺乏點明論點與論據之間關係的詞句。
單看「柯潔八個小時脊背一動不動」這個論據,你想到的難道不是「勤奮刻苦」嗎?能和「追求極致」有聯繫嗎?要改也簡單,改成「柯潔八個小時脊背一動不動,只為了追求一步棋的完美。」即可。
再往下的論證我好像沒辦法這麼講下去了,因為我們這篇例文的「分論點」不是很恰當,它是說「明德新民」這句話培養了追求極致的人才,但我好像沒法論證這些人都是「明德新民」培養出來的,只能論證追求極致——成功這個邏輯鏈條,但又比「分論點」更近了一步,是偷換概念,不能這麼寫。
(不知道有沒有表述清楚,我好難。)
說完了邏輯,再看看我們例文其他方面的問題,這裡直接用我給這位讀者的評語吧:
再說到結構,這個文體的話開頭結尾你寫的兩段是不錯的,但是中間的主題段落,其次和再言比前面那段少太多了,根本沒法展開論述,我覺得你自己應該也發現了,寫到這後面寫了不少車軲轆話,不是你這個水平該犯的錯誤。還有一個問題我認為最容易改,高考批卷老師只有不到一分鐘時間看你的作文,所以他們很可能先看每一段的開頭結尾,看你論點抓得準不準,結果你每一段開頭幾乎都是重複校訓內容,結尾也差不多,很容易讓老師覺得你就是湊字數,言之無物,所以可以用代詞替換「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同樣,第七行開始的那一段的後半部分我認為是你這篇作文最亮眼的地方,可以看出這個孩子還是肚子裡有點墨水的,你把它藏在了重複導語的後面,這就很難受了。總而言之,把題目中三個關鍵點和他們的關係明確一下,把重複說的部分去一去,騰出一些空間給其次和再言展開論述,相信你的作文怎麼也能達到50了。
另有幾處更正:
1.樊錦詩守護敦煌已經不止文中的「三十年」,而是有五十年之久。
2.追求極致和唯物主義精神,關係不大,不恰當。
文末福利:高三作文急診
7月7日前在公眾號後臺發送作文(還有作文題),小黛幫你指出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僅限高三學生!望其他同學不要佔用學長學姐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