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表達問題歸根結底都是邏輯問題

2020-12-15 領悟公考

每逢面試季節,總會有幾個同學問我,怎麼樣才能流暢的答題?

方法很多,比如提高思維能力、積累素材、大聲朗讀、模擬訓練等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讓答題更加流暢。

但是,如果從本質上去理解表達問題,我認為歸根結底是邏輯問題。

有些人平時口若懸河,講起來話來滔滔不絕,但是一參加公務員面試,就變得磕磕巴巴,這並非是他的表達能力下降了,也不是因為他緊張了。而是因為公考面試對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這個領域涉及的內容、思維都是近乎全新的,面對一個新事物,想要有邏輯的表達,確實挺為難小朋友的。並且會由此緊張、缺乏自信,從而導致愈發的磕磕巴巴,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所以我們要正確理解緊張和表達之間的關係,並不是說讓你不緊張,你就能不緊張的。

那麼什麼是邏輯呢?我們來看一個答題示例:

問題:結合工作,談談傘給我們的啟示?

這是某位同學在面試打卡訓練中給出的答案:1.傘是一種保障。在社會叢林裡面遮風擋雨,給人經濟保障和社會身份;2.有的傘還能保護別人。有的傘除了保護自己還能為別人遮風擋雨;3.傘與人的關係。傘對人來說是一個抓手,給人安全感,但是人必須有力才能在風雨中保證傘不被吹走。

這個答案也區分了123三點,看似很有條理,但實際上三點之間毫無邏輯性。第一點講傘是一種保障,第二點講傘還能保護別人,第三點講傘能給人安全感,保障、保護、安全感難道不是一回事嗎?所以,這個答案的三點內容屬於一種低端重複性表達,重要的事情固然要講三遍,但這個原則不適用於考場,因為你講的事情並不是那麼重要。

我曾看過一些考生在答題時手寫的提綱,看看還真的挺不錯,如果能夠按照提綱擴展開來暢所欲言,我相信會得到一個滿意的分數。但真相永遠比想像更殘酷。

面對考官,game over,寫好的東西都忘了,分好的123全扔了,甚至生怕自己答的內容太高深,把一個意思反覆強調,就比如我上面舉的例子,更可怕的是,這種現象並非個例,我曾經遇到兩個極其頑固的學生,試圖讓他們明白自己講的內容我都聽得懂,不需要反覆強調了,但是最後我失敗了,習慣的力量太可怕。後來我思考了下原因,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來由之一。

我再次強調,能當考官的,水平能差到聽不懂你們肚子裡那點貨?而且拿著一天幾百塊錢的勞務費,從早到晚要聽幾十遍近乎一樣的內容,仿佛一天三餐都是饅頭配大蔥,考官不是人麼?不會累麼?體諒體諒考官們吧,早點答完,讓考官們伸伸懶腰,刷刷微博不好麼?這種心理上的不耐煩,會導致評分時的不耐煩,考官雖然有很強的職業素養,但是經不住你們輪番摧殘,所以就會出現如下心態「什麼?你問我剛才考生答了啥?沒聽清楚,好像是說了什麼什麼吧」,於是,根據你的大概表現,給個不高不低的分數,就把你打發走了,至於你費盡九牛二虎答出來的內容,也許考官根本就沒聽清楚。

也有許多輔導班,為了標新立異,進行所謂的反模板培訓,甚至要求考生不要答123,直接把內容一口氣說完。我認為這不是反模板,是反人類!忽略了考官作為一個正常人類的本能,之所以還能得到一個不錯的分數,是因為考官還是一個正常的人類,有著一定的同情心。所以,平時訓練的時候,請務必注意答題格式,即便不能有邏輯的回答,起碼也要用123把你的內容做個區分,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我講了這麼多,是想通過考場上的一些實例,強調邏輯的重要性,邏輯體現的是思維,如果你有思維了,那麼自然會表達流暢起來,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說上半個小時又有什麼難度?(備註:這句話我最初是用下面的句子表述的:誰還不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不打草稿說他個半小時呢?請他們區分下兩種在理解上的難易,這其實也是表達的一個要點,多說短句,少用雙重否定。)

在面試中,答題的邏輯性比文採修辭更重要,邏輯的核心是清晰高效的思考問題,體現在答題中,就是一種處事不驚的大將風度,通過組織語言條分縷析的呈現,能夠讓人更容易從我們天馬行空的想法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觀點。

因此,關於邏輯,還需要明白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表達。表達是將我們頭腦中的信息進行編碼,當它被發送出去之後,別人如何解讀,就跟我們無關了。你認為有邏輯了,並不代表別人能聽懂,因為你的邏輯也有優劣高下之分,我們在練習中要做的就是,如何能夠讓我們的邏輯更容易被考官接受。因此,雖然所有的表達問題歸根結底都是邏輯問題,但這個邏輯問題,並不僅僅是你自身要有邏輯,更重要的是讓別人能清晰理解你的邏輯!

這個時候就要考慮考官的身份,考官往往都是政府各個機關單位的老前輩,在長年累月的工作實踐中,他們已經習慣於用一種高效便捷實用的方式來思考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政府思維。很多輔導班會強調政府思維,卻不知所以然,只是告訴你,因為你考的是公務員,所以要有政府思維,更標準的答案應該是:為了讓你的表達能夠更好的被考官接受,所以你應該有政府思維。

這樣一來,邏輯問題的核心,其實回到了政府思維上。那麼政府是如何思考解決問題的?這是一個非常龐大複雜的問題,不是一兩句話能講清楚的,不過我們化繁為簡,找到本質,其實就一句話:學會站在政府角度思考問題,而政府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穩定第一。

比如這個題目:請談談對「正確的結論,往往不是來源於權威的聲音,而是來源於多元化的聲音」的啟示。

從個人思維上來看,我們想到的是不可一意孤行,要多聽取別人的意見;從政府思維的角度看,就是決策要民主。

這就是思維不同導致的內容不同。

再回到傘對我們的啟示那道題目上,從形狀上講,是圓形的,這是因為圓形面積最大,告訴我們做事情要講效率;從結構上講,有傘柄、傘架、傘面,傘柄是主軸代表領導,傘架代表中層幹部,傘面代表普通工作人員,說明既要講團隊意識、分工協作,還要講服從意識、高效執行;從傘的功能上講,遮風擋雨,我們公務員豈不就是為人民群眾遮風擋雨的;從材質上講,傘可以用油布、塑料、甚至其他材料,那我們工作是不是也要充分學會利用各種有效資源呢?

所以,這樣的回答,從答題內容上講,都是圍繞著政府工作本身去闡述的,這就很好的體現了政府思維;但是更重要的是答題形式,因為形式是體現邏輯最清晰的方式,我們這四點內容沒有重複性,而政府工作,講究的就是分工明確、職責清晰。

這種沒有重複性的思維方法,其實就是非常著名的MECE原則,即「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互不重複,完全窮盡」,是麥肯錫的第一個女諮詢顧問巴巴拉·明託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感興趣點同學可以自行去網上搜索下相關內容,也是高效思維的基礎。

關於具體的思維問題,很難在一篇推文中講述的淋漓盡致,今天只是拋磚引玉,提出這樣一個方向,希望大家能從中有所收穫,並重新審視自己的複習過程,挖掘每道題目的潛力,關於MECE原則在面試中的具體應用,如果今後有時間,我可以再開一個專題另行說明。

相關焦點

  • 所有表達問題,歸根結底都是邏輯問題
    寫作的時候,你犯過哪些邏輯錯誤? 寫作的時候,我們都在想什麼? 所有表達問題,歸根結底都是邏輯問題 邏輯,就是文章的條理。文章邏輯清晰的人,做事情往往也思路清晰,有條有理。 先看下面的例子: 昨晚參加大學同學組織的畢業十周年聚會。
  • 英語口語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幾乎都是邏輯問題 -- 夢珂誦讀指導
    問題1:語氣語調問題 = 句子中單詞的輕重緩急問題數字131,one hundred and thirty one。類似數字的通常讀法,百位十位個位上面的幾個數字,應該是不分輕重緩急的。個位數因為是收尾處,再加上是最小單位,往往起到細分作用,因此自然最後的這個31的1會稍微加重收尾。其它數字都不存在加重語氣。
  • 聶輝華:中國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政治經濟學問題
    一個思路是指,採取前沿的契約理論方法,研究中國的政治經濟學問題。我堅信,中國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政治經濟學問題。所謂政治經濟學問題,就是與國家、政策、權力和制度有關的問題。兩種方法是指,一方面堅持做理論研究,另一方面堅持做經驗研究,並且努力將兩者結合起來。三個原則就是林毅夫教授提出的「本土化、規範化和國際化」。
  • 解讀《金字塔原理》:跟麥肯錫學習表達,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邏輯
    該書共分為4個部分,分別為表達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和演示的邏輯。本文將逐一揭示這4種邏輯的核心內容。在展開說明這4種邏輯之前,我們首先來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需要藉助金字塔原理來表達呢?首先,大腦具有對事物進行歸類組織的特性。
  • 「歸根結底」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歸根結底, 這個短語的含義不是指「歸根結底」,其正確的含義是:boil down to (形勢或問題)主要原因在於,歸根結底The problem boils
  • 金字塔原理:麥肯錫40年的諮詢標準,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邏輯
    相反,如果我們在聽別人介紹觀點的時候不知道結論是什麼,大腦就會很困惑,要試圖弄清楚各個觀點到底想講什麼問題,這樣理解起來就很費力。還是秘書的例子,前面一種表達方式,60%時間都在描述細節,CEO聽了大半 get 不到重點。
  • 如何邏輯清晰地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學會這個技巧就夠了!
    可現實中,我們說話做事經常出現邏輯混亂,想到哪說到哪,不能很好地突出重點,層次分明的把一件事情說清楚,這往往會限制、阻礙了我們的發展。面對這些問題,如何才能突出重點、邏輯清晰、主次分明的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呢?學會「金字塔原理」就夠了!金字塔結構的大概內容,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知道的不夠系統,特別是在很多細節上。
  • 邏輯基礎問題(超長收藏)
    無需支撐物的邏輯基礎有三個競爭者:(a)純粹直觀;(b)常識顯明性;(C)規約性。但是所有這三者都非常有問題。從柏拉圖主義中耳熟能詳的問題到「顯明性」的不可靠性和規約引入錯誤的可能性,這三個競爭者是否可行都是非常值得懷疑的。我們無法排除各種克服基礎主義固有障礙的嘗試中都具有內部修正的可行性,但是從這些障礙的嚴重性看來,還是尋找一個新的方法論策略更有希望。
  • 認知悖論及其邏輯問題
    在書中,他提出了模型集合和模型系統的技術方法,並將這一方法運用於認知邏輯研究,構造了認知邏輯語義學,為認知邏輯奠定了理論基礎。一般說來,認知悖論作為一種思維矛盾現象或一種理論事實,它總是相對於某一認知主體或一定的認知邏輯系統而言的。「邏輯全能問題」蘊涵著一個最典型的認知悖論,該悖論假定一個認知者總是知道他所知道東西的所有邏輯後承,從而導致矛盾。顯然,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能接受的。
  • 邏輯回歸的常見問題
    下面我們針對邏輯回歸的常見問題作一討論。1、為什麼會有非條件和條件邏輯回歸?按照研究設計的不同,可將邏輯回歸分為成組資料的非條件邏輯回歸和配對資料的條件邏輯回歸兩類。成組資料是指組與組之間是相互獨立的,沒有針對每一個病例去尋找他特定的對照,它是相對於配對資料而言的。
  • 寫作反思 | 關於語言表達「不知所云」的問題
    比如幾位參與者,多少文本,這些文本產生於何時,來自於誰,有多少文字,包含哪些內容;多長時間的訪談,什麼形式,具體日期地點,主要問題,錄音還是記筆記的方式等;觀察的具體時長,位置,研究者是參與還是非參與的方式等等,全部都要精確。【解決方案】在描述數據時,高亮所有數據源,然後逐條對自己進行靈魂拷問。3.
  • 領導說你最大的問題是:邏輯不清,講話沒有條理。
    領導說,她最大的問題就是:邏輯不清,講話沒有條理。《教父》中有這樣一句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缺乏知識和經驗的前提下,邏輯思維和邏輯分析的嚴謹性和合理性也會降低一味的追求邏輯性而忽略了表達中情緒的運用。溝通中7分在邏輯,3分在情緒和肢體動作。
  • 愛你在心口難開,水瓶與射手,每次都在表達上出問題
    儘管如此,道理大家都懂,但至於能不能做到,這也許還是一個未知數,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兩種人內心的溫暖與不冷,但感情卻很容易卡在這一關來表達吧!而且,當你離水瓶座越來越近時,這也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水瓶座除了大大咧咧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狀態。第二,在水瓶座的人看來,感情並沒有多複雜,水瓶座的人也沒有多複雜,歸根結底,歸根結底,大家都是朋友,兩個人都是情人,那麼,水瓶座會不會說些煽情的話呢?沒有說笑,除了在開玩笑的時候會煽情外,其他時候的水瓶座都不會說煽情話。
  • 關於邏輯和邏輯現代化的幾個問題
    關於邏輯和邏輯現代化的幾個問題 ——評唯演繹主義 2018年01月23日 17:15 來源:《自然辯證法研究》 作者:王雨田 字號 內容摘要:
  • 財務經理必須具備的表達邏輯
    作為財務經理,在努力負責公司的所有帳務的同時,也需要一些職場的溝通。不僅是對老闆的,還有對員工的,要處理好在公司的人際關係。 小編特地收集了乾貨滿滿的表達框架,將結構和邏輯完美結合,讓你輕鬆表達要點,適用于于文章寫作,PPT內容設計、撰寫項目方案、演講等。
  • 兩個邏輯問題引發的語文慘劇
    自此以後,幾乎所有老師都把尋找中國石拱橋的特徵作為了教學的起點與重點,甚至該課課後思考探究一也認為本文旨在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徵。而中國石拱橋的特徵通常被概括為歷史悠久、形式優美和結構堅固。 閱讀說明文需「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這是現行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單元目標的明確要求。所謂特徵是指能夠把一事物與其他事物區別開的標誌。
  • 如何解決說話沒有邏輯一問題
    我從來就沒有想過我說話有問題,直到有一天,孟嘗跟我說,我有問題。其實大學時期,我的室友就曾多次提醒我,我說話非常的拖沓,沒有重點,不會簡潔的呈現自己的觀點,甚至需要冗長的鋪墊,才敘說到我想說事情。現在我似乎意識到,沒錯,我說話真的有問題,語調過於平攤,說話沒有邏輯,沒有重點,不夠簡潔。那麼怎樣才叫會說話?
  • 初中英語書面表達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具體說來,學生書面表達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時態誤用   主要表現在兩方面:1)學生寫作之前沒有判斷整篇文章主要用哪種時態,常出現該用一般現在時的句子,用了一般過去時;而該用將來時的句子,用了完成時。2)時態構成表達錯誤。
  • 科與技,什麼是邏輯?(二)
    那麼根據我們探討整個認識論的層次,以及後來邏輯學的擴展性發展,我們今天知道邏輯包含著兩重意義,一個是思維推理的先驗格律,一個是必然的導出。那麼我們通常所說的邏輯,僅指思維邏輯,或者叫理性思維邏輯,也就是我們過去的邏輯概念,僅表達在理性推理階段。但這裡就有一個問題,理性邏輯和知性、感性乃至更底層的感應的貫通關係是什麼?這個問題就無從探討。
  • 如何修煉強大的邏輯表達能力?
    「講道理」的本質是「邏輯表達能力」,這是律師與其他職業人群最顯著的區分之一。他們每天都在構建邏輯框架、鋪設邏輯陷阱、規避邏輯矛盾、質疑邏輯漏洞。你最常聽到的律師表達一定是: 「我有三點意見,從事實上……從證據上說……從法律上說……」「從我方的角度來講……;從對方的角度來講……」「這個問題的情況是……;法律規定是…… ,所以……」 「邏輯表達能力」也是律師打動客戶與法官最強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