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明白知識er 明白知識 收錄於話題#通識日曆164個
考試失敗、親人離世、伴侶出軌、生意破產、突生大病······
當我們遭遇人生的種種不幸,我們會如何歸結原因?
是個人能力、身心狀況、努力程度、環境趨勢,還是運氣所導致?其實,無論我們選擇哪種理解方式,都是用某種現代社會的邏輯對生活遭遇進行合理解釋,理由大同小異。
但是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在面對不幸時,反應和我們不同。他們就是生活在非洲中部的剛果、中非和南蘇丹的阿贊德人(Azande)。
| 19世紀20年代的阿贊德人形象。
上個世紀20年代,英國人類學家埃文斯-普裡查德(E. E. Evans-Prichard)到英-埃屬蘇丹進行田野調查。他發現,阿贊德人但凡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會認為自己中了巫術。
此時,他們求助於「毒藥神諭」,從中找出對自己施加巫術的人的線索,然後向當地的親王申訴,讓施巫術的人立馬停止巫術,或者賠償自己。
我們不妨看看他們是如何操作毒藥神諭的,它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使用的密碼二次驗證。
首先,事主向小雞餵食一種植物製作的毒藥「本奇」(benge),然後向小雞提問。比如:
「毒藥神諭,毒藥神諭,你已在小雞的喉嚨裡。是某某讓我生病嗎?如果是,就殺死小雞;如果不是的話,就讓小雞活下來。」
第一次驗證過後,他再用毒藥餵食另一隻小雞,做第二次驗證,但是問相反的問題:如果是某某讓我生病的,就讓小雞活下來;如果不是,就殺死小雞。
兩次驗證的過程中,只有當一隻小雞活,另一隻小雞死,神諭才是有效的。如果兩次都死,或者兩次都活,那麼就是無效的。
問過神諭之後,還需要再用遺傳規則判斷巫師到底是不是小雞所確定的那個人。阿贊德人認為,巫術只能在同性之間相互遺傳巫術物質,類似於我們的DNA概念,父傳子,母傳女。而且,人死後通過屍檢可以看他/她體內是否有巫術物質。
在這個前提下,按照我們通常的推論:如果一個氏族中的男人是巫師,那這個氏族的所有男人都是巫師。
但是,阿贊德人不接受這個結論,他們認定,即使一個男人是巫師,這個氏族的所有男人也並不都是巫師。這顯然和我們的邏輯相互矛盾。於是,埃文斯-普裡查德得出結論,阿贊德人的推理中存在矛盾,但是他們選擇忽視它,不然會導致阿贊德社會的信念體系崩潰。
在了解邏輯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什麼是命題邏輯。命題是指能夠判斷真假的陳述句,比如太陽從東方升起。當我們判斷這個命題時,先要確定它是一個陳述句;其次,這句話從我們地球人的視角來看,的確是真的,因此,它是一個真命題;如果說命題變為「太陽從西方升起」,那它就是個假命題。
我們所謂的邏輯,通常指形式邏輯,它起源於亞里斯多德,是十九世紀前西方傳統最主要的邏輯形式。它有三條非常重要的硬性規定: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我們重點說下矛盾律和排中律。矛盾律是說,事物不能同時既「是」又「不是」。我們不能說,太陽既從東方升起,又不從東方升起。排中律是說,事物只能有「是」或「不是」兩種狀態,不存在其他中間狀態,也即我們通常說的非黑即白,截然對立。
| 亞里斯多德提出了邏輯的三條重要規定。
針對阿贊德人的邏輯問題,英國哲學家彼得·溫奇(Peter Winch)對埃文斯-普裡查德發起了猛烈批判。他指出,認為阿贊德人的推理邏輯有矛盾,是西方中心主義的表現。
阿贊德人的邏輯不同於西方的形式邏輯,他們有自己的一套信念體系,背後是完整的遊戲規則,只是和西方人的遊戲規則不同而已。
與溫奇同一陣線的另外一個英國哲學家、知識社會學的代表人物大衛·布魯爾(David Bloor)卻認為,邏輯不過是一種思維模式,由我們身處的文化群體所決定。我們所謂的邏輯,是一種習以為常的推理路徑。
因而,不同的文化存在不同的邏輯方式,沒有一個普遍的邏輯標準。
然而,邏輯學家對兩位英國同行的觀點表示不滿。一些學者認為,阿贊德邏輯並沒有那麼特殊,與西方邏輯沒有什麼不同。比如當代哲學家蒂姆·特裡普裡特(Timm Triplett),他就堅持阿贊德邏輯是形式邏輯。
他發現,當阿贊德人發現推論是不可接受的矛盾時,他們不僅沒有逃避,而是修正推論的前提:即使一個阿贊德人是巫師的兒子,但如果他不使用巫術的話,那麼巫術物質就處於無效的冷狀態,他就不會被當作是巫師,這樣,他所在氏族的男人並不都是巫師這個推論也就成立了。
之前被埃文斯-普裡查德視為矛盾的邏輯,其實並不矛盾,它和西方的形式邏輯一致。
撇開人類學家是否真的理解阿贊德社會不談,無論是在非洲部落、西方社會,還是中國社會,生活在共同體中的我們,有一個共同點:不僅僅是在不順遂的事情上,在其他方面,我們都需要為各種事物提供理由。
比如,我們做某項決定時,試圖讓我們身邊人認可自己時,反對別人的意見時,我們往往會尋找理由去解釋和支持自己的觀點。只是,好的理由比壞的理由更能讓人信服,沒有矛盾的理由總是比自相矛盾的理由更容易說服人。
儘管形式邏輯未必在所有場合都完全正確,但它簡易有效,奠定了我們理性思考的基礎。
畢竟,訴諸理性要比訴暴力更符合我們的價值觀;訴諸邏輯要比訴諸權威更值得讚賞。■
參考文獻
埃文斯-普裡查德. 阿贊德人的巫術、神諭和魔法. 商務印書館 , 2006.
Bloor, D. Knowledge and social imager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Triplett, T. Azande logic versus western logic?. The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39(3), 361-366, 1988.
Winch, P. Understanding a primitive society. 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1(4), 307-324, 1964.
原標題:《你講邏輯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