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渣母頭
給個合理的邏輯?
這邏輯不太對。
我們做事要符合邏輯。
看出文字中的邏輯了嗎?
你這神邏輯啊!
這什麼邏輯!
一點邏輯都沒有!
不好意思,咱倆邏輯不在一條直線上!
邏輯思維一塌糊塗!
是時候訓練邏輯了!
......
以上這些都算是我的關於「邏輯」的口頭禪了,平均每天能提到N次。老二有回吃飯的時候悠悠地問我:「老媽,你整天喊邏輯,邏輯到底是什麼鬼?」 這問題把我問倒了N天,倒不是我完全答不出來,而是我不知道應該怎樣解釋給老二這麼大的小屁孩聽。
關於邏輯的定義,之前在網絡上有看到一個段子——段子裡是某校長面對不同的人提問「為什麼貴校不開設邏輯課?」的時候,所做的一系列不同的回答,並戲稱此為邏輯。
其實我不是太贊成這種語言花式上的邏輯,它充其量只是邏輯裡的一個應用,用「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來形容就足夠了,還不足以撐起邏輯的一片天。
關於邏輯的定義,百度裡還有一個通用的解釋——指的是思維的規律和規則。這個定義一開始我是特別贊同的,但漸漸地,我發現它也解釋不了所有的邏輯,因為在為人處世中,有很多有形的無形的事是沒有明確的規律和規則的。這個定義無非是適用於已經被發現規律和規則的事務中,很顯然,這個事務指的是「科學」,而這便僅僅是關於科學中的邏輯的定義。
關於邏輯的定義,個人在百思之後,給了它一個歸一化的淺顯的說明性定義——從正向看,它指的是從起點到終點,用以解決問題的一系列子步驟的前後順序,這種順序是包括了明確的條件的;從反向看,它指的是從終點到起點,用已有的結果反向確定上一個子步驟以及相應的條件。這其中實現的路徑,可以有無數條,關鍵在於能否根據相應的條件找到對應的起點或終點。
今年高考中一道被吐槽到爆的地理題。
圖片來源:網絡
難不難?難,因為一道不長的題目裡面涉及了多個可能都沒聽說過形成原因和過程的名詞,以及一副從來沒見過的圖。
難不難?對不起,它也不難。試著從題目的第一個字開始讀,完全不看圖,一路回答以下問題就找到答案了。
1、正向:什麼是玄武巖?
2、正向:玄武巖是怎麼形成的?——鋪墊了第二第三小題。
3、正向:玄武巖的形成決定了它有怎樣的性質?到這裡,第1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回答了一半。
4、反向:既然有這樣的性質,那麼強加條件會如何?(因為與第1問產生衝突,所以需要反向)——到這裡,第1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回答了1/2。
5、反向後的正向:強加條件後發生的變化有什麼特徵?——開始鋪墊第二個題目、第三個題目。
6、反向後的正向:持續地強加條件會如何?——到這裡,第二個題目回答了四分之一。
7、反向後的正向:繼續持續地強加條件會如何?——到這裡,第二個題目至少回答了二分之一。
8、反向後的正向:再繼續持續地強加條件會如何?——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徹底清明,第二個題目回答了三分之二。
9、反向後的正向:一直持續強加條件,過程反覆,這些變化的特徵會發生什麼變化?除了第二小題的一小小部分解釋不清外,其餘全部解決。
為什麼第二小題還有一小小部分解釋不清楚?因為題目給的文字條件不夠了。如果沒有圖,就可能對應多種情況,但是加上了圖片的信息,就又只剩一種可能,那就是答案。
那麼難點在哪?就是盯著圖片的庸人自擾。
所以最後,邏輯是順序,而擁有的知識不過是推動這個順序按照既定的路線發展或者倒回。
試試看,Get到了嗎?
答不出來的,我也沒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