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混亂沒邏輯?陪孩子「講故事」,趁機培養孩子邏輯能力

2020-12-14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朋友發現兒子講話總是沒有邏輯,講了半天自己急的團團轉開始別人就是聽不出他想表達的意思,對此朋友很是擔心。昨天下午,朋友聽到從客廳傳來打碎東西的聲音,她走過去一看滿地都是碎玻璃。兒子站在旁邊顯得手足無措。收拾完之後朋友就問他怎麼打碎的?孩子急忙解釋:"媽媽,是貓打碎的,我這樣,然後貓過來,就這樣,然後就它就把杯子打碎了。"

"他邊說還邊用手比劃,可是我聽了半天就是不知道打碎杯子的過程究竟是怎麼樣?他看出了我的不理解,又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就開始哭。後來我花了好久才明白他的意思,他是不哭了,可是一想到他以後和別人講話還是這樣不清不楚,我都想哭了。該怎麼辦呢?"

孩子說話混亂,總是表達不出意思。很多家長會會認為這是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弱的原因。但其實,在孩子表達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孩子自己是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的,也知道自己要和家長說什麼。就是在表述的順序錯了,也就是缺乏邏輯性,所以才會讓聽的人一頭霧水。

但其實就像朋友兒子打碎了杯子這件事情,後來在朋友的耐心安撫和詢問下,孩子終於說出自己和貓玩,不小心打碎杯子這一事的先後順序。只要家長給予一定的耐心和引導,孩子是可以完整表達的。這也是孩子說話混亂的真正原因,也就是孩子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不足導致。正是因為他們邏輯思維的混亂才會想到什麼就立馬說什麼

邏輯思維強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做任何事情也會更加地有條理。相反,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的人可能就會出現說話顛三倒四,做事情也馬馬虎虎的狀況。要想解決孩子這一問題,家長就得了解到底什麼是邏輯思維能力?它對孩子的能力培養存在哪些影響?家長又該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

什麼是"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又被稱為"抽象思維"。很多家長在看到這個詞時,往往的第一反應是數學。原因便是數學這一學科的邏輯性是非常強的,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注重對孩子的"數學啟蒙",實際上這就是提早對孩子進行維"邏輯思維"的一種訓練。

而"邏輯思維能力"就是指能夠合理思考的能力,也就是人能夠對事物進行認識、觀察、分析、判斷等等的能力。具有科學邏輯的思考方法,除了能夠讓孩子條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外,對於孩子的學習和工作能力也具有很大的幫助。

研究表明,孩子開始發展自身的抽象思維大概在6-7歲左右。而教育學家蒙臺梭利卻認為:3-4歲的年齡才是孩子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期,原因是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會喜歡追問問題,他們餓腦袋裡總是充滿著疑惑,也會突然就蹦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這些表現實際上就是在暗示家長:抓緊把握好時機,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對孩子具有哪些影響?

有些家長會發現:"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有條理會表達,也更能夠解決問題,而能力弱的孩子則做事慌亂,容易失敗。但首先,家長們要知道一件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就具有差距的,往往是後期教育不足才導致差距。而這個能力培養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它可以幫助孩子降低學習難度,增加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邏輯思維能力"強意味著孩子可以更清晰地把握好學習的思路,也就能夠讓他們迅速地接受老師教授的知識。不僅如此,孩子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接受速度也會更快,這也意味著他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學習難度自然也就降低了。當學習不再成為孩子的負擔,他們的積極性也就自然提高了。

其次,它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難題。

具有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孩子可以更快地掌握學習和生活上的要領,這有助於他們更好地應對困難和挑戰,當他們在困難面前依舊能夠保持冷靜,並且迅速理清問題所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也會更具有效率。

最後,它能夠幫助孩子獲取更多的信息以便適應社會。

"邏輯思維能力"強對應的更強的是獲取、收集並保存信息的能力,這讓孩子能夠更加自主地保持信息接收的完整性,以及自身思維的延伸。當孩子對接收信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時,就意味著他們能夠為了這個目標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尋找更為緊密的信心,以便適應社會社會生活的要求。

那麼家長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不妨試試陪孩子"講故事"的方法。

用"講故事"來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

儘管數學能夠鍛鍊人的邏輯能力,但是對孩子來說數學遊戲只會讓他們覺得枯燥無味,並不會對他們的能力培養發揮什麼大的作用。對於他們而言,能夠將樂趣和學習結合起來的能力培養才是最好的方式,而"講故事"恰恰就是既有趣,又有利於孩子培養思維能力的方法之一。

我們每個人在長大的過程中都會接觸到很多的故事,有研究表明:那些在學齡前喜歡聽故事和講故事,而父母也能陪伴他們一起講故事的孩子,無論在邏輯能力還是記憶力、想像力等能力上都會更加突出。"講故事"聽起來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是需要孩子們集中注意和進行思考的,同樣也要求家長保持耐心並且有邏輯地引導孩子,這對於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講故事"對於家長來說也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的,那麼,家長們可以怎麼樣更簡單地講好故事呢?

如何簡單"講好故事"?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1、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從孩子每天必須做的事情為故事的開頭,讓孩子進入回憶,想想今天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自己完成了什麼工作等。當孩子出現遲疑、停頓時,家長就可以在旁邊進行引導,但不要幫孩子說,要讓他們學會自己理清和講述經歷的事情,這會讓孩子學習到如何歸納和總結。

2、故事必須具有一定的邏輯陳述。

如果孩子年齡尚小還不會表達時,家長就可以講故事給孩子聽。但是前提是故事要具有特定的邏輯,就好比時間順序、事情的發展順序等等,同時在講述中加入邏輯的關鍵詞,讓孩子能夠加深印象,並且學會梳理和把握邏輯關係。

3、通過"複述"引導孩子明白內容的關聯。

"複述"就是通過重複來引導孩子明白表達所需要的完整因素。就好比媽媽問"你剛剛看的節目是什麼?"孩子回答:"三隻小豬。媽媽這時候就可以說"對了,寶寶剛剛看的節目是三隻小豬。"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就會知道:"故事需要包含人物、時間等因素,講明白了才聽得懂。先讓他們掌握好基礎,再引導孩子進行語句上的延伸和運用。

4、引導孩子自己進行故事複述。

當孩子已經熟悉"講故事"的模式之後,家長就可以讓孩子自己複述故事內容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同時讓孩子把握認知和邏輯能力。在孩子複述的過程中,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發揮想像力,補充情節等等。

"講故事"對於每個孩子來說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他們總是可以將情緒帶入故事中。但是由於他們對故事的表達和把握不足,所以需要家長多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能夠在趣味和好奇中掌握邏輯思維能力。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混亂沒邏輯?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從「講故事」開始
    孩子說話顛三倒四,不是表達能力有問題,而是孩子思維能力不強,邏輯思維強的孩子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做事情也相對比較有條理,而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就相反。那麼,邏輯思維能力是什麼?為什麼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會有這麼多的差距?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什麼是邏輯思維?
  • 孩子說話混亂沒邏輯?試試從「講故事」開始,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
    樂樂媽媽說完不由得感慨,這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實在太差了,以後上學不知道怎麼辦,真是讓人操心。這時樂樂媽媽的一位朋友說自己家的孩子曾經也和樂樂一樣,說話半天讓人不明所以然,這未必和表達能力有關,很有可能是孩子的邏輯思維出現了問題。
  • 孩子說話混亂沒邏輯?「MECE原則」,讓孩子從此說話「有條理」
    我在聽著孩子講述的時候,開始漸漸發現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孩子在跟我講述的過程中,總是斷斷續續的,表達的語言也十分地沒有邏輯。"媽媽,我今天,嗯,在學校裡,不是,那個,今天玩了一個遊戲……"我聽著孩子的表達,開始發現孩子在語言表達方面的能力,顯然是不足夠的。孩子說話總是混亂沒有邏輯,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 孩子說話沒條理?多培養孩子「講故事」,輕鬆培養孩子邏輯能力
    4.孩子的邏輯能力弱有的時候家長會給予孩子豐富的語言刺激和環境,但是由於孩子的年齡限制和成長的規律,孩子的抽象邏輯思維還沒有形成,因此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語言素材的不夠,而是因為孩子並不知道如何將以攝取的詞彙進行組織和排列。
  • 孩子說話沒有邏輯,聰明的家長巧用故事,提升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孩子,說話辦事邏輯能力特別差,明明很簡單的一件事情,他非得繞個大圈,說了半天結果別人也沒搞明白。總之每次和這樣的孩子說話,都特別的費勁,根本聽不出他說話的重點。小西兒子都5歲了,在幼兒園裡面經常被老師「冤枉」。兒子本來就比較調皮,在幼兒園一會也不閒著,在班裡是出了名的調皮搗蛋。
  • 孩子說話理不清前因後果?試試從「講故事」開始,培養思維邏輯能力
    家長們有時候會發現孩子說起話來往往都是邏輯不通,前言不接後語的。其實這是很多孩子常見的現象,他們在剛開始學習說話的時候說的話,往往都很難連成一句話。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就會想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卻無從下手。在我家孩子剛開始學會說話的時候,他很喜歡說話,但是說起話來我們都聽不懂。
  • 孩子說話顛三倒四?不妨給他講故事,提高孩子思維邏輯能力
    孩子講話可能不太流暢孩子在小的時候是會學大人講話的,這個能力非常強,但是孩子講話的流暢程度是和孩子的邏輯思維是非常相關的。要是孩子的思維能力更好的話,孩子在講話的時候就會比較有邏輯,能夠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清晰地傳遞給別人,反而那些思維能力比較弱的孩子,在交流的時候就會顯得比較弱。2.
  • 孩子說話前言不搭後語?父母試試這三步,培養孩子思維邏輯能力
    有位媽媽曾經向我諮詢:我的兒子豆豆今年已經7歲了,孩子說話吞吞吐吐,詞不達意,前言不搭後語,聽起來十分讓人著急。我給豆豆講故事的時候,他總是會岔開話題,說一些自己的想法,我又不願意打消他的好奇心理,可是這樣的話,一個故事很可能要講上半個小時,還沒什麼條理。豆豆的老師也向我反映過這個問題,孩子就是不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又沒有辦法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這可怎麼辦?
  • 疫情期間在家帶娃,不妨陪孩子「講故事」,順勢鍛鍊孩子邏輯能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幹預,首先是做好自身情緒的把控,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現出對疫情的過度驚慌,家長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從而給孩子的認知增加負擔。另外,家長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一方面能夠讓孩子通過故事的邏輯了解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明白為什麼大人們要改變生活安排。另一方面也可以順勢鍛鍊孩子的邏輯能力。
  • 孩子說話支支吾吾,是邏輯能力差的表現,三步鍛鍊孩子大腦發育
    關於培養孩子的種種能力中,邏輯能力是最不被家長重視的,但是邏輯能力對於孩子的發展卻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在上小學之前,邏輯能力的差距並不是很明顯,當他們上了小學之後,我們會能發現學習好的孩子恰好是那些邏輯能力高的孩子。
  • 孩子說話"顛三倒四",沒條理,如何使孩子有"舌戰群儒"的神邏輯?
    孩子說話邏輯性差,沒有條理,給人的感覺是&34;的,這樣孩子不僅在說話上,在學習或者生活上也可能是給人一種混亂的感覺,況且邏輯能力也與孩子早期數學思維的發展高度相關。那麼我們該如何發展寶寶的邏輯呢?使得寶寶說話的時候可以井井有條,有邏輯理性思維支撐,這是在孩子早期以及孩子以後發展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作為家長我們看到孩子說話沒邏輯顛三倒四的,而別的孩子說話卻堅定有力有邏輯,我們的心裡也不是滋味.
  • 孩子各項能力都不錯,但說話太「飄」,怎麼讓孩子抓住語言邏輯?
    大多數孩子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因其語言基礎和語言習慣的不同,所以語言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會有所差別。說話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一個語言系統相對成熟的孩子可以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大人之前的溝通也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 孩子說話前言不搭後語,別心急,「扳正」娃的語言邏輯是關鍵
    孩子天性活躍,愛說愛笑,愛跑愛鬧,可有的孩子明明在說話而且說了很多,家長也不知道他們的意思是什麼。孩子說話老是前言不搭後語,語言邏輯混亂,有的家長不以為意,覺得等他們慢慢學說話後就能逐漸好轉,從而錯過了幫其"扳正"的時間。如果他們長期出現語言邏輯差的情況且被家長長期忽略,到了一定程度,這個問題就會變成語言障礙。
  • 《金字塔原理》:孩子表達不清,邏輯混亂?用這3點鍛鍊邏輯能力
    嬰兒時期,孩子還在牙牙學語,家長有時不了解孩子所要表達的需求也是可以諒解的。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如果孩子還是表達不清邏輯混亂,這就需要家長多多注意。可以利用《金字塔原理》一書來改變現狀以此來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
  • 《金字塔原理》:孩子表達不清,邏輯混亂?用這3點鍛鍊邏輯能力
    嬰兒時期,孩子還在牙牙學語,家長有時不了解孩子所要表達的需求也是可以諒解的。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如果孩子還是表達不清邏輯混亂,這就需要家長多多注意。可以利用《金字塔原理》一書來改變現狀以此來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
  • 孩子說話前言不搭後語?父母要幫助孩子矯正「語言邏輯」
    孩子說話總是前言不搭後語,毫無邏輯,這樣的情況家長們是否遇到過?有的家長認為這無傷大雅,孩子現在還在慢慢建立語言表達的系統,講話亂並不是什麼大問題,而有的家長卻認為孩子的表達習慣不早點進行培養,之後就很難糾正了。
  • 孩子說話分不清「你我他」,是語言邏輯混亂,家長應注重這3點
    有的家長說到,自家的孩子語言發展貌似比同齡的孩子差了一點,感覺別人家的孩子已經能夠正常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但自家的孩子卻說表達一團糟,心裡總是很焦慮。如果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比較遲緩,一直無法分清"你我他"、沒辦法理清說話的邏輯關係,那麼家長就得反思,是不是日常的語言教育出現問題,要知道,孩子的語言受到家庭環境影響是很大的。
  • 孩子說話囉嗦沒重點?家長培養孩子「大腦整理術」,幫助整理思緒
    一、 孩子說話沒重點,很可能是大腦信息歸類出了問題家長們注意了,孩子說話沒重點的根本問題不是表達能力的問題,而是孩子沒有形成快速有效處理信息的思維方式,大腦沒有將信息歸納成邏輯清晰的結構塊。三、大腦整理術,對孩子表達能力的意義1、幫助整理混亂思緒,避免說話沒重點有時候,我們常常感覺有很多想法、感受想表達出來,卻不知該從何說起,於是便想到什麼說什麼,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真正想傳達的東西輕描淡寫,而細枝末節的地方卻囉囉嗦嗦說了很多,讓聽者沒有想聽下去的欲望
  • 口語表達技巧——如何提升孩子的說話邏輯?
    這就是對方缺乏語言邏輯。很多孩子由於語言發育過程中忽視了語言邏輯的培養,因此說話的時候總是抓不到重點,常常是說了一大堆,其他人不明白他說的是什麼。語言邏輯指的是在正常交流中能夠合情合理的與常人交談時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狀態。
  • 孩子說話分不清「你我他」,語言邏輯混亂?家長要這樣來引導!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許多家長都有著被自己的孩子的一些語言弄得哭笑不得的經歷吧,由於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限,許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日常生活中會鬧出許多笑話,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經常分不清"你我他",導致一些孩子產生了語言邏輯混亂,於是他們就會產生許多主謂語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