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前言不搭後語,別心急,「扳正」娃的語言邏輯是關鍵

2020-09-29 十安媽媽愛讀書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你站在我的面前說了一大堆,而我卻一個字也聽不懂。孩子天性活躍,愛說愛笑,愛跑愛鬧,可有的孩子明明在說話而且說了很多,家長也不知道他們的意思是什麼。孩子說話老是前言不搭後語,語言邏輯混亂,有的家長不以為意,覺得等他們慢慢學說話後就能逐漸好轉,從而錯過了幫其"扳正"的時間。如果他們長期出現語言邏輯差的情況且被家長長期忽略,到了一定程度,這個問題就會變成語言障礙。當然家長在發現這個問題後,及時、有針對性的"扳一扳"也就好了。

孩子語言邏輯差的兩大表現

如果孩子出現了以下這兩種情況,那說明其語言邏輯差的表現已經相當明顯了,大人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1. 說不清楚

有的寶寶說話早,有的寶寶說話遲,一般來說,一歲左右的時候幼兒的說話能力已經基本養成,至少事情的大概他能說個囫圇。現在的小孩子本身就養的很精細,吃得好、睡得好、營養足、長得快也聰明,所以大部分孩子的學說話過程都比較順利。但是也有部分出現了四、五歲說話還說不清楚的情況,這種說不清楚不是指其發音有問題,而是他們沒辦法清楚的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

絕大多數家長在教孩子學說話的過程中更加注意的是孩子的發音標準,往往忽略了孩子說話中的邏輯。說話邏輯差的孩子在說話時對於用詞的拿捏很難精準把握,有的時候他們不是到要用什麼詞來表達,所以就造成了語言混亂、說話不清楚。

我的一個朋友的兒子說話就是這樣,之前朋友將小朋友帶來一起吃飯,三四歲的孩子了,說話還說不利索。想要吃烤好的肉,他就一個勁的指著烤肉,本來應該對著朋友說:"媽媽,我想吃烤肉。"結果他急急的只會說:"媽媽,媽媽,我,那個,肉肉。"得虧是孩子親媽,說成這樣,朋友也算聽明白了給他夾了一大塊烤肉,但是我們在座的人是一個都沒聽明白。孩子一時間說不出"吃",就只能用"那個"來代替,心裡邊又在干著急,語言追不上大腦。

2. 邏輯思維差

語言邏輯是邏輯思維能力中的一項,孩子語言邏輯差,也直接說明了其本身的邏輯思維理念也有問題。他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單一跳躍、缺乏聯繫性和邏輯性的,所以他們在交流的時候做不到聯繫不同事物,就是想一點說一點"擠牙膏"式的語言表達。內在邏輯的缺失,讓他們的交流變成一種類似於平面上的二維交流,沒有突破向上或向下的聯繫交流空間,語言乾癟平實,無法表達出其心中的想法。

邏輯思維差的孩子最明顯的兩個表現,一個是語言表達邏輯不夠嚴密,說話缺乏思辨,出現要麼很少說話或者要麼滔滔不絕下卻完全沒有重點和條理的兩種極端情況。第二個表現在他們的數學也很差,對數字的敏感度極低,對空間的感官體驗上也比較弱。

放任孩子語言邏輯差下去會造成的嚴重後果

有的家長總是覺得孩子自己只要多說說話、多練練,遲早能自己說順溜,所以他們把孩子前言不搭後語這種情況單純的認為是孩子的語言跳躍,將之忽略不管。實則不然,語言邏輯就像一條線一樣,有人牽著它才能捋直,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的注意到孩子語言邏輯差,對其進行"扳正",可能會造成他們的語言能力退化,比之同齡人差異明顯。

在語言表達上,語言邏輯差的孩子自然就相當吃虧,包括社交等方面,哪怕孩子很積極、很熱情地想要同別人交談,但是別人聽不懂,自然兩人無法進行同頻道的正常交流。長期下來,別人聽不懂孩子的意思,孩子也得不到別人的適當回應,他們的交流熱情也會深受打擊,漸漸的也就趨於更加不愛說話。

而且語言邏輯差的孩子,往往自己也是沒辦法好好回應別人的問題,他們在說話的時候可能說著說著就忘了自己在說什麼,偏離了中心點,他們在說話的時候更感覺像自說自話,他們自己也容易繞進自己的話裡深受迷惑,別人也聽不懂他們的話也深受困惑。

如何"扳正"孩子的語言邏輯?

1. 給孩子建立順序概念

培根說:"既然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這是一定的,這個我們叫做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

邏輯,是一種順序概念,是一種長期的思維習慣,想要抓起孩子的邏輯理念,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思維順序習慣。比如看東西,讓他們不要跳著跳著看,而是嘗試著一頁看完再看一頁,順著這個順序漸漸地明白先後的概念。讓他們看看風景,從近處看到遠處,從小看到大,一棵一棵的樹數過去,一棟一棟的房子走過去,可以加深其對前後、遠近的順序概念。

2.在遊戲中建立邏輯理念

想要讓孩子可以用心的、安靜地去體會內在邏輯的存在,不妨試試在其感興趣的方面中潛移默化灌輸邏輯理念。比如和孩子一起玩搭積木的遊戲,培養他們三維思維的能力。而且孩子說不出有的時候還是他們對事物的認識不夠,詞彙量不足,他們不知道這是什麼自然就建立不起事物的思維邏輯順序,所以可以帶孩子看繪本、認卡片,一個一個的來認識。同時,還可以讓孩子就根據這一頁一頁的繪本故事鼓勵他們好好按順序的講一遍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萬事萬物都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繫和邏輯順序,要讓孩子認識到,培養出他們的語言邏輯,家長們一定要儘早的"扳一扳",並且給他們一個充足的說話空間。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前言不搭後語?父母要幫助孩子矯正「語言邏輯」
    孩子說話總是前言不搭後語,毫無邏輯,這樣的情況家長們是否遇到過?有的家長認為這無傷大雅,孩子現在還在慢慢建立語言表達的系統,講話亂並不是什麼大問題,而有的家長卻認為孩子的表達習慣不早點進行培養,之後就很難糾正了。
  • 孩子說話前言不搭後語?父母試試這三步,培養孩子思維邏輯能力
    有位媽媽曾經向我諮詢:我的兒子豆豆今年已經7歲了,孩子說話吞吞吐吐,詞不達意,前言不搭後語,聽起來十分讓人著急。我給豆豆講故事的時候,他總是會岔開話題,說一些自己的想法,我又不願意打消他的好奇心理,可是這樣的話,一個故事很可能要講上半個小時,還沒什麼條理。豆豆的老師也向我反映過這個問題,孩子就是不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又沒有辦法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這可怎麼辦?
  • 孩子喜歡和玩具說話,對待娃的語言發展,父母區別對待是引導關鍵
    現實生活中,家長們可能經常可以觀察到孩子對著玩具自言自語的情況,次數多了家長不免覺得,這娃是不是有什麼病?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從以上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孩子進行自問自答時,其實他是在進行某種思維活動。
  • 孩子說話總是前言不搭後語?別急,「扳一扳」就好了
    正是因為這種錯誤的認知,讓父母忽視了孩子最佳的語言邏輯訓練的時間,結果導致孩子的說話表達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們的說話交流很明顯和其他孩子拉開了差距。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這麼做,有的父母對於孩子的說話發音還是非常關心,但是他們缺乏對於語言邏輯的認識,所以很多時候警惕性不夠,於是也耽誤了孩子的語言發展。
  • 孩子兩三歲說話不清晰?家長別心急,三招幫助孩子進行語言訓練
    樂樂的奶奶常說「貴人語遲,聰明孩子都會說話晚。」可是樂樂媽媽卻覺得不是這麼一會兒事兒。平時樂樂的父母工作比較忙,平時樂樂都是由奶奶帶,而樂樂奶奶又少言寡語,顯然這就造成了樂樂缺少必要的語言學習環境。每次想到這裡,樂樂媽媽都很少後悔,沒想到自己的疏忽給孩子帶來了這麼大的影響。
  • 3歲娃語言能力只有1歲?說話晚、說不清,別等
    但當看到同齡孩子小嘴吧啦吧啦說個沒完,自家孩子卻「金口難開」,還停留在「咿咿呀呀」階段時,難免會有些著急。比如下面這位媽媽: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那麼,孩子說話晚是智力問題嗎?什麼情況要懷疑娃語言發育遲緩?爸媽該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呢?
  • 寶寶成長的三個關鍵期:手指、走路和說話,直接影響語言邏輯能力
    沒完沒了的朋友圈曬娃可能是很多人都反感的一件事,可是當這部分人也有了孩子後至於其中緣由,他們說是希望以照片記錄孩子的成長和變化。不能掉隊也不能心急的寶寶發育期寶寶的成長發育期中有一個名為大運動發育時期的階段,這個階段對於寶寶來說至關重要,家長既不能落後,也不能過於心急。寶寶的成長是一個漫長階段,家長需要做的是在孩子身後給與支持和陪伴。
  • 口語表達技巧 | 孩子說話沒有邏輯,如何提升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和你對話,他長篇大論的說了幾個小時,但是你聽的雲裡霧裡,總是找不到對方說話的核心要素在哪兒,這是因為什麼?這就是對方缺乏語言邏輯。很多孩子由於語言發育過程中忽視了語言邏輯的培養,因此說話的時候總是抓不到重點,常常是說了一大堆,其他人不明白他說的是什麼。
  • 兩歲娃不會說話!孩子語言發育階段,當爹媽的心不要太大了
    2兩歲娃還不會說話,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都屬於不正常的語言發育規律。有時候自己也有過深深的憂愁,為什麼別人家的娃那麼厲害?我家娃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啊?其實每個孩子有自己獨特的發展規律,但只要寶寶說話遵循語言發育規律,媽媽們就不用緊張,如果寶寶說話發育真的遠遠比不上同齡人,那就要從一些現象去觀察寶寶有沒有語言發育遲緩。
  • 3歲娃語言能力只有1歲!說話晚、說不清!別等,抓住孩子學說話的黃金期!
    寶寶說話的早晚經常成為小區裡爺爺奶奶們值得驕傲和討論的話題「寶寶說話早才聰明嘛!」「我孫子9個月就會叫爸爸媽媽了!」「啊,你家娃都一歲多了還不會說話?」是啊,周圍一歲同齡孩子都開始說話了,自己家娃遲遲「不開金口」。寶爸寶媽難免著急,不停問「度娘」怎麼回事。
  • 孩子說話混亂沒邏輯?「MECE原則」,讓孩子從此說話「有條理」
    我在聽著孩子講述的時候,開始漸漸發現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孩子在跟我講述的過程中,總是斷斷續續的,表達的語言也十分地沒有邏輯。"媽媽,我今天,嗯,在學校裡,不是,那個,今天玩了一個遊戲……"我聽著孩子的表達,開始發現孩子在語言表達方面的能力,顯然是不足夠的。孩子說話總是混亂沒有邏輯,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 3歲娃語言能力只有1歲,說話晚、說不清?別等!抓緊幹4件事
    但當看到同齡孩子小嘴吧啦吧啦說個沒完,自家孩子卻「金口難開」,還停留在「咿咿呀呀」階段時,難免會有些著急。比如下面這位媽媽: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那麼,孩子說話晚是智力問題嗎?什麼情況要懷疑娃語言發育遲緩?爸媽該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呢?今天就讓科大大好好跟大家聊一聊「語言發育」的話題。
  • 口語表達技巧——如何提升孩子的說話邏輯?
    這就是對方缺乏語言邏輯。很多孩子由於語言發育過程中忽視了語言邏輯的培養,因此說話的時候總是抓不到重點,常常是說了一大堆,其他人不明白他說的是什麼。語言邏輯指的是在正常交流中能夠合情合理的與常人交談時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狀態。
  • 談談如何注意說話語言的邏輯性?
    在人際交往中,口頭語言是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 現實生活中,常常有人由於缺乏必要的語法,修辭知識,又不注意邏輯思維的訓練,說話時前言不搭後語,條理不清,邏輯混亂,因此缺乏說服和論證力量。
  • 孩子說話不清楚,是語言能力發育緩慢還是口吃?家長要分清楚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結結巴巴,說話的時候總是口齒不清,說不好一句完整的話,我想大多數的父母看到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第一反應就是孩子會不會口吃了?對此,寶媽寶爸們先別著急,這可能是幼兒語言能力發育緩慢,並不一定是口吃,家長要分清楚。
  • 4歲寶寶和玩具說話?心理學家:外部語言正轉向內部語言,別擔心
    橙子媽媽甚至擔心孩子有了什麼心理疾病,打算帶娃去做心理諮詢。但老師接著說並不需要的。她說,很多孩子在學會說話以後,都會有這樣"自說自話"的階段。大寶經常在和我們散步時候,突然高喊口號變身奧特曼,對抗他臆想出來的小怪獸。
  • 3歲娃語言能力只有1歲!說話晚、說不清!別等!抓緊幹​4件事!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那麼,孩子說話晚是智力問題嗎?什麼情況要懷疑娃語言發育遲緩?爸媽該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呢?今天就讓科大大(ID:kexueyuer2012)好好跟大家聊一聊「語言發育」的話題。面對孩子說話晚,爸媽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疾病因素。有3種疾病,最易造成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出現以下症狀爸媽要火速帶娃就醫!
  • 孩子,你為什麼不說話?解析語言遲緩的娃該怎麼教?
    語言遲緩的娃,多跟他們說話,多「教說話」就行嗎?那要看你「教說話」的方法,是不是真的在「教說話」。孩子有語言,會說話了。不過很快就有了新問題:要麼語言單一,要麼詞不達意。孩子是真的會說話嗎?我在《幹預滿2年,老家長手把手教你避坑》中提到過,我發出一句特別簡單的指令,涵寶沒有執行,後來分析原因:他聽不懂。
  • 孩子說話表達不清,顛三倒四,如何提升語言邏輯?
    孩子說話,表達不清、顛三倒四語言表達沒有邏輯,轉述一件事情,讓人聽不懂不會交流,不能融入小朋友,脾氣暴躁,不善於表達,一有問題就哭鬧,等等,當孩子在語言表達,出現這些問題時,就需家長來幫助孩子,理清頭緒,梳理思路,讓語言表達更為順暢!
  • 孩子各項能力都不錯,但說話太「飄」,怎麼讓孩子抓住語言邏輯?
    大多數孩子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因其語言基礎和語言習慣的不同,所以語言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會有所差別。說話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一個語言系統相對成熟的孩子可以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大人之前的溝通也不會出現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