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兩三歲說話不清晰?家長別心急,三招幫助孩子進行語言訓練

2020-08-26 耿倩倩聊育兒

文丨耿倩倩(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樂樂已經兩歲半了,但是在語言表達方面卻很欠缺。樂樂媽媽帶著孩子在小區樓下玩的時候,看到其他和樂樂同齡的孩子已經可以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可是樂樂卻只有在一旁傻傻看著的份兒。樂樂說話都不是很清晰,更別說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了。看著樂樂與其他同伴間的差距,樂樂媽媽對此很煩惱。

樂樂的奶奶常說「貴人語遲,聰明孩子都會說話晚。」可是樂樂媽媽卻覺得不是這麼一會兒事兒。平時樂樂的父母工作比較忙,平時樂樂都是由奶奶帶,而樂樂奶奶又少言寡語,顯然這就造成了樂樂缺少必要的語言學習環境。每次想到這裡,樂樂媽媽都很少後悔,沒想到自己的疏忽給孩子帶來了這麼大的影響。

一、為什麼很多孩子兩三歲說話不清晰?

此前在論壇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杭州的張女士一某外企的中層管理人員,在外她有著光鮮而體面的工作,但是回到家時,她卻覺得自己是極其失敗的媽媽。原來,張女士家的孩子3歲了,但是在語言表達上卻很欠缺。孩子日常只會簡單的詞彙,連一整句話都有猶豫好久才能說出來。

張女士意識到孩子身上的問題後,她一度懷疑孩子得了自閉症,而在去醫院檢查後,醫生則表示是孩子缺少語言學習環境導致的。張女士這才發現自己已經好久沒有好好和孩子說說話了,一周出差五天的自己真的是不稱職的媽媽。

1. 孩子缺少豐富的語言學習環境

日常生活中,父母很少與孩子進行交流,這就使得孩子所處的語言環境相對單一,這就在無形中導致孩子無法接觸到豐富的語言學習機會。父母們的少言寡語讓孩子的語言學習受到妨礙。再加上,有些父母急著滿足孩子,這也使得孩子缺少了鍛鍊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

2. 父母對於孩子玩電子產品過於縱容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喜歡把手機等電子產品一股腦地都塞到孩子的手裡,顯然,這種相對較為縱容的態度讓孩子有了更多與電子產品相接觸的機會。孩子被豐富的內容所吸引,但是這種輸入式的內容獲取方式使得孩子們身上缺少輸出性的表達。

3. 父母平時說話時的語速太快

孩子對於語言的學習是一個一點點提升的過程。當父母平時的語速較快時,孩子學習起來就會比較費勁兒。比如說有些地區比較喜歡講方言,而方言的語速又很快,這就很容易造成寶寶的語言學習受阻。

在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父母們有必要為孩子提供一個適宜的成長環境,儘量恰當地幫助孩子去進行語言方面的學習和練習,助力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

二、家長怎麼幫助孩子進行語言訓練?

此前,鄧超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和女兒相處的溫馨日常。當天女兒小花正式地叫了鄧超一聲「baba」,這讓鄧超覺得特別興奮和激動。看著眼前的小傢伙居然會叫自己「baba」了,為人父的心情自然是無比欣喜的。他在微博上非常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時刻,甚至還配文稱「讓我哭會兒」。

其實,很多小朋友都是先叫「baba」的,因為從嬰兒發音的角度來看,「baba」的發音相對於mama」來說更加簡單一些。

1. 家長多與孩子聊聊天

父母不要覺得孩子的語言表達還沒有發育完全,自己和孩子交流也是在自說自話。事實上,父母對孩子的語言學習所起到的影響作用遠比任何專業的輔導機構更為明顯。父母與孩子間耐心的溝通會讓孩子更容易模仿一些。

2. 多帶孩子接觸社會環境

當孩子在社會環境中時,孩子所受到環境刺激會更加豐富一些。父母帶著孩子多參加社交活動會讓孩子有了更多的模仿和學習對象。孩子在更豐富的環境刺激中,對於語言的學習會更加的便利。

3. 別忙著滿足孩子的要求

當孩子想要喝水的時候,父母不要急著去把水瓶遞到孩子手上,適當地延遲滿足,這會讓孩子情急之下更加容易學會詞語的發音。父母對孩子的想法很了解,但是卻不應該及時地給予行動上的回應和反饋,適當地讓孩子「著著急」,父母會發現孩子的語言學習更有成效。

當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仍然表達不清楚的時候,父母們應該對此有所重視,不過,家長們也不必對此而過於心急,掌握恰當的引導方法,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是會有所提升和改善的。大家對於孩子的語言能力培養有哪些經驗方法分享呢?

本文由耿倩倩聊育兒原創,關注我,每天學習育兒經驗!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會說話要怎麼改變?語言訓練很重要
    「我們家孩子現在都三歲了,還是不會說話,可愁死我們了。」「誰說不是呢,我們家那傻小子,馬上也快三歲了,也是不會說話,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隨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不少家長發現了一個不好的現狀:孩子不會說話。其實這個問題他們之前也注意過,但由於當時忙於工作也沒特別觀察,一段時間後也就忘了孩子不會說話的問題。直到孩子的語言落後同齡孩子太多,他們才重新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 寶寶說話發音不標準怎麼辦?想讓寶寶說話變清晰,可以試試這3招
    當寶寶到了1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說出簡單的詞語了,比如「爸爸」、「媽媽」、「飯飯」等等,特別可愛,隨著寶寶不斷成長,可以學會說更多的詞語。但是有些家長發現自己家的寶寶發音特別不標準,就像是大舌頭一樣,擔心寶寶會一直這樣。其實寶寶發音不標準,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進行訓練的。
  • 寶寶說話太晚?不願說話?家長用這4招,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科學研究,一歲左右的孩子通常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但是,由於成長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的情況也不同。有些孩子在兩歲左右就已經非常靈敏了,口齒伶俐,甚至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但是有的寶寶在三歲左右還未開口說話,或者不願意表達。大家都明白,語言表達對孩子的未來尤其重要。
  • 寶寶開口說話遲?不願說話?家長用這四招,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科學研究,一歲左右的孩子通常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但是,由於成長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的情況也不同。有些孩子在兩歲左右就已經非常靈敏了,口齒伶俐,甚至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但是有的寶寶在三歲左右還未開口說話,或者不願意表達。
  • 晨茜語言矯正:4歲小孩不說話,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開口說話
    「我家孩子快4歲了,不願意說話怎麼辦?」「我家大寶都4歲了還不說話,真是急死人了!」「我和孩他爸小時說話都正常,怎麼孩子說話就這麼難?」面對家長這些疑問和困擾,晨茜語言矯正想說的是,其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作家長的心願,尤其是在與同齡孩子相比之後,那種落差也好,失落也好,都深深地刺痛著家長脆弱的內心。
  • 孩子說話晚,家長別擔心,4招加1種零食,幫助寶寶早開「金口」
    導讀:孩子說話晚,家長別擔心,4招加1種零食,幫助寶寶早開「金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口肌訓練≠言語治療!自閉症孩子語言溝通能力比說話清晰更為重要
    很多父母會問:「我家自閉症孩子不肯說話,有時說話也是口齒不清,是不是因為舌頭有問題或者口腔肌肉有問題?」這樣問的家長們很多都會簡單地認為自閉症孩子的言語問題是由口腔肌肉問題引起的。其實不只是家長,國內的部分幹預機構,他們也把口腔肌肉治療當做言語治療。
  • 三歲寶寶說話晚,進行語言訓練的時候注意什麼?
    三歲左右的孩子在日常說話時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特徵,那就是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說話是停不下來的,往往是和這個說完和那個說,問完這個問那個。這就是大部分孩子在他語言發育到三歲階段應該有的特點,在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面前說起話來的時候滔滔不絕,而且是想到什麼說什麼,很多人都說這是「童言無忌」。
  • 孩子三歲口齒不清晰,家長一定要注意,正確吃飯讓孩子更好說話
    有家長跟我反應,自己家的孩子已經3歲了,口齒不清,老師跟她反應她家孩子因為說話的問題,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以前,她一直覺得講話奶聲奶氣挺可愛的,結果老師一反應才知道,身邊別的孩子口齒都很清晰,而自己的娃發音,平舌翹舌分不清,很多發音還是錯的,「牛奶」說成「流奶」、「」翹舌音不會讀,無論她怎麼幫孩子糾正發音,都無濟於事。
  • 成都語言發育遲緩康復訓練,怎樣和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說話
    成都語言發育遲緩康復訓練,怎樣和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說話 時間:2020-12-21 14:53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自己孩子不會說話,看著同齡孩子說話很流利,家長們一個個很著急!
  • 寶寶說話晚,父母別偷懶!附1到3歲寶寶語言訓練方法
    每個階段寶寶說話的特點不一樣,父母的訓練方法也不相同,1到3歲寶寶的語言訓練方法了解一下:1歲—1歲半的寶寶寶寶的語言特點:這個階段的寶寶什麼都能聽懂,就是不會說,平時和大人的互動也多是通過表情、肢體語言來表達,例如想要什麼東西就會用手指,不過這個階段的寶寶雖然不會說
  • 3歲寶寶說話結巴,被診斷語言障礙,我用1招讓孩子口齒清晰,打臉眾人!
    不,我可以改變。去醫院檢查後醫生告訴我,孩子的生理髮育沒問題,可能是孩子的思維比較慢,所以意思不清楚,家長要多多引導。 於是我花了半年的時間,每天給孩子講故事,講完後再一一給孩子分析每個角色,重複故事裡的經典臺詞,就這樣,在我的引導下,孩子說話一天比一天流暢。
  • 3歲寶寶不會說話,「語言發育遲緩」,家長可以用這4招來訓練說話
    2、說話自言自語表達不清晰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他們的咬字發音也有大的問題,常常會自言自語含糊其辭的說一些聽不懂的話語,很難表達自己的意思。3、不跟孩子進行語言互動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少家長迫於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很少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即便是在周末也想多休息一會不想多說半句話,所以這在無形中就減少了與孩子溝通交流互動的時間,即便是孩子想交流,家長也很少對孩子發出的請求進行回應。
  • 孩子三歲,卻還不會說話,是不是以後也不能開口說話?
    而且孩子在兩歲左右時就會進入一個語言發展的新階段:仿音期。這個階段孩子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善於模仿大人的交談,這一點估計很多父母都深有體會吧。因此孩子如果在兩歲時還不會說話,家長們就應該警惕起來了,孩子不會說話可不是什麼好徵兆,小編建議家長們最好帶著孩子前往醫院檢查,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不會說話。
  • 4歲語言能力相當於1歲!想要孩子說話,別錯過語言發育黃金期
    可別小看語言發育遲緩!這可不是「你家娃先會說話,我家再等等」這麼簡單。還可能是一些疾病或功能失調表現出來的症狀。當孩子出現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語言水平時,要及時尋找原因嚴謹確診。根據孩子的個體情況,看是否需要進行針對性的康復訓練。特別是像龍龍這樣,語言差距大,接受能力差的孩子。進行單純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幫助並不大。
  • 孩子說話不清楚,是語言能力發育緩慢還是口吃?家長要分清楚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結結巴巴,說話的時候總是口齒不清,說不好一句完整的話,我想大多數的父母看到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第一反應就是孩子會不會口吃了?對此,寶媽寶爸們先別著急,這可能是幼兒語言能力發育緩慢,並不一定是口吃,家長要分清楚。
  • [兒童語言開發(3)]:孩子說話晚、坐不住,如何進行注意力訓練?
    首先強調一下,本節提供的專注力訓練內容,是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進行,從語言開發的角度,設計的感統訓練遊戲,這些遊戲項目在訓練專注力的同時,也刺激開發了大腦,所以,如果家長在對孩子訓練的過程中,只是重複機械運動,如:跳蹦床100下或走路100步,這只是鍛鍊肌肉,會對訓練起到輔助作用,但在針對語言開發方面,並不能起到改善大腦內部高級功能的作用,更不可能改善自閉等症狀
  • 晨茜語言矯正:孩子3歲了,不說話是怎麼回事?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些事情會讓家長措手不及,比如,最近就有一位家長向晨茜語言矯正專家諮詢孩子不說話的問題。原來,孩子已經3歲了,還遲遲不說話,因為不會表達,常常通過哭、喊、鬧、搶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為此,家長焦慮不已。晨茜語言矯正專家指出,孩子從最初只會說個別詞彙,到兩三歲左右逐漸開始使用複雜詞彙,不同的孩子語言能力也不同。那麼,孩子3歲了,還不說話是怎麼回事?
  • 如何幫助孩子進行如廁訓練?
    但是上幼兒園就不一樣了,有些家長反應孩子在幼兒園不敢上廁所,有的是不敢給老師說,有的是自己不會,這種情況長時間下去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提前訓練孩子如廁時很有必要的。那麼該如何訓練孩子如廁呢?
  • 三歲孩子只會說「爸爸媽媽」,語言發育遲緩不可怕,家長要這樣做
    世上最動聽的語言,一定是來自於孩子。-----著名育兒專家蒙臺梭利最近,一位媽媽留言道:孩子總是不願意開口說話,越叫他說話,他越是不說。別人家的孩子特別能說,而自己孩子卻連說話都不會,三歲了只會說爸爸媽媽。這可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