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歲口齒不清晰,家長一定要注意,正確吃飯讓孩子更好說話

2020-09-18 眾艾感統

有家長跟我反應,自己家的孩子已經3歲了,口齒不清,老師跟她反應她家孩子因為說話的問題,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以前,她一直覺得講話奶聲奶氣挺可愛的,結果老師一反應才知道,身邊別的孩子口齒都很清晰,而自己的娃發音,平舌翹舌分不清,很多發音還是錯的,「牛奶」說成「流奶」、「」翹舌音不會讀,無論她怎麼幫孩子糾正發音,都無濟於事。

圖片源於網絡

家裡的老人還覺得她過分糾正,指責她奶聲奶氣的孩子逗人開心不好嗎!

孩子長大了就知道該如何發音了,為此還跟家裡的人吵了一架。

在我的建議下,她帶著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排除了自閉症等生理問題,醫生告訴她孩子說話的清晰度不高,原因是孩子的口腔肌肉發育不好。

在諮詢了孩子的飲食和生活環境後,醫生告訴她,造成孩子說話不清晰,語言表達能力障礙主要是孩子平時飲食太過精細,無法讓口腔肌肉得到充分鍛鍊。

圖片源於網絡

其實,三歲的孩子,飲食的精細程度已經基本可以和大人同步。而很多家長還跟這位媽媽一樣,對孩子的飲食關懷備至。

要知道過度的保護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反而引起孩子口腔肌肉發育延遲。

圖片源於網絡

家長應多多重視孩子的進食,想要孩子口齒清晰先要讓孩子正確的吃!

隨著小孩月齡不斷增長,應該要增加食物的粘稠度和顆粒度,每每有家長跟我反饋孩子的吃飯問題,我都覺得孩子現在的孩子養的太精細了,都長牙了還還在給孩子餵用輔食機攪打得稀爛的糊狀食品,。

有些孩子乳牙幾乎都已經長好了,家長卻還天天餵食粥和軟麵條。

長此以往,孩子整體口腔肌肉和牙齒的發育都會處於一直落後的狀態,常常會出現流口水、吐字不清的現象。


圖片源於網絡

讓寶寶用牙齒或牙床練習磨碎食物,不僅可以讓寶寶的面部和口腔肌肉更靈活,充分的咀嚼也有利於乳牙的發育,能讓牙齒更整齊,對語言能力的發展也大有助益。

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因為怕孩子咳嗽、嘔吐,就讓孩子吃太久的糊狀食物和軟爛食物。

很多家長喜歡給寶寶們吃米湯、粥、稀飯這樣的流質半流質食物,認為這種食物更好消化,也比純米飯更營養。其實,流質半流質食物的營養密度極低。

即便是孩子咕嘟咕嘟吃了一大碗,其實沒多少營養進肚,寶寶沒多久就餓了,孩子吃不好,抵抗力就會下降,身體也會變得虛弱。

圖片源於網絡

還孩子小的時候通過食物來鍛鍊孩子的口腔力量增強營養是非常有必要的。

食材種類豐富,口腔刺激隨之豐富

當孩子可以添加輔食之後,父母一定要依照孩子的年齡儘快為他們提供合適並種類豐富的食材。

比如,香蕉和蘋果,雖然同是糊狀食品,但其果肉的粗細還是有差別的,為孩子提供的口腔刺激也是不同的。所以,既要讓孩子吃香蕉,又要讓孩子吃蘋果,不斷豐富孩子的口腔感覺。

圖片源於網絡


大顆粒食物供給,鍛鍊口腔肌肉群

很多媽媽為了孩子吃東西時能保持衣服和桌面整潔,會選擇把水果切成小份。

還有的家長,喜歡用剪刀把雞腿、牛排剪成一小顆一小顆給孩子吃,以為讓孩子能吃得更方便,其實是剝奪了孩子鍛鍊牙齒和頜骨的機會,也阻礙了整個口腔肌肉的發展。

孩子兩歲以後,是需要刻意鍛鍊口腔肌肉群,來幫助孩子實現靈活發音的。

比如讓孩子啃整個的蘋果和梨,啃雞腿,咬整個饅頭、撕咬大的肉塊,多吃玉米、芹菜、堅果等比較粗纖維和硬的食物。


圖片源於網絡


練習使用吸管,口腔內腔齊鍛鍊

用吸管吸食的過程中,孩子必須將嘴唇緊閉,用力吮吸。這樣的動作,可以實現孩子口腔和內腔肌肉的雙重鍛鍊,有助於孩子在說話時字正腔圓!

圖片源於網絡

讓孩子自己吃飯,鍛鍊口腔能力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弄髒,不願意讓孩子自己吃飯,經常餵飯。當孩子有飯粒粘在嘴角或者手上的時候,家長也會第一時間幫忙擦掉或者用勺子蹭到孩子嘴巴裡。

這樣讓孩子錯失了靈活運用舌頭舔勺子和嘴角等食物的機會,也是孩子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一大損失。

另外,在正確的「吃」的同時,家長平時還可以帶孩子玩吹口琴、吹氣球、吹紙、伸舌頭、做鬼臉等的遊戲,來鍛鍊孩子的口腔肌肉、舌、唇、面頰,讓孩子越來越清晰流暢的表達。

相關焦點

  • 寶寶開口說話時,媽媽堅持4個引導方式,孩子「口齒清晰」又流利
    但是很多家長都沒有對孩子說話有正確的引導過,總是認為孩子長大自然就能說話了,正是家長的這種錯誤思想才讓很多孩子說話晚、說話慢,甚至口齒不清晰。一般在7到8個月以後,大部分孩子就能逐漸的發出一些簡答的音,比如「爸」、「媽」。等到一周歲以後就能清楚的說出幾個字,例如我要喝、我要玩等等。
  • 3歲孩子被指責說話不清楚,家長需要注意這6種情況
    3歲孩子說話「大舌頭」,平捲舌不分3歲孩子語言功能還沒有完全好,說話不清楚,平捲舌不分,把「褲子」說成「兔子」,是很平常的事情,家長也不必過於著急,一遍遍地教他說話,這樣會適得其反的。父母不用心教孩子說話,孩子說話怎麼能流利有的父母本身口齒都不清楚,孩子怎麼能說出流利的話語。家庭氛圍最重要,在一個家庭裡,父母平時都少言少語的。缺少與孩子的溝通,孩子說話自然就慢,不清晰。
  • 一根棒棒糖解決孩子發音吐字不清?舌頭的靈活性,是口齒清晰關鍵
    連話都說不清楚!」小羅陷入迷茫:為什麼我說話口齒不清?為什麼小時候媽媽不教我?孩子有這樣的想法,父母免不了覺得委屈,誰也不想背這個鍋,但誰不喜歡伶牙俐齒的孩子呢?說話初學者都會出現口齒不清晰、發音不標準等問題,而語言表達從各層面來說都對孩子非常重要,從小鍛鍊孩子的口齒靈活性或許能夠拯救孩子的一生。
  • 晨茜語言矯正:孩子說話不清楚,不一定是語遲,這些因素要注意
    ,1歲半的孩子有發音不清楚、顛倒語序的問題是正常現象。孩子的語言發育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從只能接受信息,再到積累詞語,最後到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三歲左右才能完成。此時,孩子才能流利地表達,並讓家人明白自己的想法。那麼,在孩子語言發育過程中,是什麼原因影響孩子說話不清楚的呢?具體有以下幾個因素,需要家長引起注意。
  • 孩子說話吐字不清晰,不一定是發育慢,這幾個因素更關鍵
    ,說話吐字還是不清晰,「姑姑」叫成「嘟嘟」,「小狗」叫成「小鬥」,連一句完整的長句都說不出來。但很多家長說話的語速非常快,這對於孩子來說會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難。而且很容易讓孩子聽混、聽錯,導致孩子學習了錯誤的發音或者發音含混不清。
  • 寶寶說話口齒不清家長一定要注意!危害遠比你想像中要大得多
    五六歲,孩子說話還不清楚,那作為父母就不免會焦慮了:孩子發音不清晰是大舌頭嗎?圖片源於網絡 家長們首先要明白,孩子口齒不清晰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尤其是在南方地區,一家人說不同的方言,語言環境複雜,孩子容易說話晚,說話不清晰。老人帶娃圖省事,讓孩子看電視玩手機,孩子的構音器官得不到鍛鍊,也會產生說話晚,說話不清晰的現象。
  • 3歲的孩子仍說話不清晰?「貴人語遲」不存在,孩子說話晚要上心
    文|福林媽咪一個小男孩,馬上就3歲了,說話仍舊不清晰。說話時像是每個字有一半含在嘴裡,一半省略掉一樣含混,除了經常陪伴他的媽媽,誰都聽不懂說了什麼。父母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過了,並沒有什麼問題。2、孩子的小聰明和父母的縱容導致說話含糊不清;嬰幼兒時期,父母沒有給孩子更好的語言環境我們之前說過,寶寶在3個月的時候,可以發出元音音節;在5個月的時候能夠模仿大人發音;在7個月的時候,可以清晰發出「pa-pa」的聲音;在9個月的時候,大部分音節都可以模仿
  • 孩子說話不清楚,不一定是發育遲緩,幾個因素要注意
    如果你家寶寶在這個年齡段已經能夠非常清楚地表達自己,那家長就偷著樂吧。孩子的語言發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接受信息積累詞彙開始到完整地表達自己,差不多要等到孩子三歲。那個時候孩子就能夠順暢地表達自己,並且讓家人明白自己的意圖了。一般而言孩子語言發育過程當中出現的發音不清,語序顛倒很有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
  • 想要寶寶說話早,抓住語言高峰期,2招讓寶寶口齒清晰又流利
    球球都3歲了還停在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層次,每當球球媽看到別人家孩子能和大人對話,羨慕得要死,那時我一邊安慰球球媽媽,一邊也為球球擔心,3歲還不會說話當真是有點晚了。語言是每個人表達自己感受的最直接的方式,根據條件的不同,人在嬰幼兒時期開始說話的時間都有區別,涉及的不只是先天條件,也有後天條件的影響。在不考慮先天條件的情況下,越早教會孩子說話,越有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
  • 孩子幾歲開口說話正常 孩子說話晚要警惕語言發育遲緩
    說話早晚存在差異  西北婦女兒童醫院兒保科主任高雪婷指出,每個孩子開始說話的時間都是不盡相同的。一般來說,孩子1到2歲的時間段是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當家長喊他們的名字的時候,他們會立即回答。對於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詞語,如吃飯、坐下、喝水等,他們也是能夠完全聽懂的。並且他們能聽明白簡單的指示,正確地做出一些家長所交代的事情。
  • 抓住孩子學說話關鍵期,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開啟孩子社交之門
    爸爸媽媽一定要抓住這個孩子學說話的關鍵時期。首先,家長要提高自己對孩子進行語言教育的思想意識。然後,要給孩子在家裡創建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我們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 寶寶「咿咿呀呀」學說話,家長要注意這些細節,寶寶才能說話早
    ③ 1歲左右的寶寶:能說簡單的單詞孩子到了1歲左右,就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詞語了,像「爸爸」「媽媽」也可能會在這個時候學會。當然,有些寶寶開口說話會比較晚一點,或者是不喜歡主動開口說話。只要寶寶的聽力沒有問題,一般情況下,說話是沒有問題的。
  • 孩子說話早晚跟智商有關嗎?孩子到這年齡還不說話,父母要注意了
    朋友小周最近有點擔心她的女兒,快三歲了還不能流利地說話。只會蹦出兩三個字,學了很久會一些簡單的名詞比如『爸爸』和『媽媽』等。他們開始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語言表達缺失」症,有這種症狀的孩子在語言學習方面會比普通孩子慢2-3倍。婆婆一直嫌棄兒媳學歷低,覺得是她的原因影響了孫女的智商,導致說話比較晚。
  • 2歲孩子不說話 家長認為孩子是自閉症 檢查結果難以置信
    △ 兩歲的孩子不會將兩個詞進行組合發音,如:吃蘋果、爸爸抱、媽媽愛你...△ 三歲的孩子還不會簡短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如:媽媽我口渴、爸爸在開車...如果孩子在對應的年齡階段還沒有相應的發音,這說明什麼呢?孩子可能患有一定程度的語言發育障礙!
  • 測試,你的孩子說話口齒清不清,有膽量你就帶娃試一試
    文:鏡子哎呀,我家孩子將來是當主持人的料,可能說了。面對這樣的誇耀,小編可不敢苟同,如果你要真的擁有自行,那就帶娃來試試以下這張語言評估單詞吧:爸爸、鼻子、人、布鞋、爬樓梯、枇杷、舌頭、葡萄、媽媽、密封、車輪、木頭、髮夾、佛、摺紙、斧頭、大象、弟弟、色彩、肚子、塔、踢球、測試、吐字、拿、你好、責備、努力、喇叭、梨子、螃蟹、鹿、嘎嘎、哥哥、牆壁、鼓、卡車、可樂、酒杯、褲子、哈密瓜、河馬、紅色、蝴蝶、家庭、機器人、
  • 孩子兩三歲說話不清晰?家長別心急,三招幫助孩子進行語言訓練
    樂樂媽媽帶著孩子在小區樓下玩的時候,看到其他和樂樂同齡的孩子已經可以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可是樂樂卻只有在一旁傻傻看著的份兒。樂樂說話都不是很清晰,更別說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了。看著樂樂與其他同伴間的差距,樂樂媽媽對此很煩惱。樂樂的奶奶常說「貴人語遲,聰明孩子都會說話晚。」可是樂樂媽媽卻覺得不是這麼一會兒事兒。
  • 如何正確地批評孩子?家長學會這三招,讓孩子更好地接受批評
    文/小熊育兒日記孩子總有犯錯的時候,家長的職責並不僅僅是養育孩子長大成人,同樣也要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讓孩子的行為越來越規範。而批評孩子可是一門大學問,如果批評方法不當,極有可能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反而會讓孩子自暴自棄。李女士性格直爽,當媽之前就是一個「小辣椒」,以說話快言快語著稱。
  • 批評孩子時,一定注意「三不要」,才能起到正確的效果
    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要怎麼進行批評教育?很多家長都會大吼大罵,其實是不對的,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到有「三不要」,做到這三不要才能起到正確的效果,否則有的時候不但起不到效果,甚至會出現反效果。那麼是哪三不要呢?
  • 3歲寶寶說話結巴,被診斷語言障礙,我用1招讓孩子口齒清晰,打臉眾人!
    我告訴自己要耐心,可每次和他聊天,看著他嘴裡蹦出的破碎的詞語,我真的忍不住想質問他:「別人都行,你為什麼連一個完整的詞都說不出來?」 也許是我的焦慮感染了孩子,孩子每次說話時都戰戰兢兢看我一眼,說話越來越少,結巴也越來越少。似乎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難道我的孩子一輩子只能這樣了?
  • 孩子3歲了 還不會說話,家長要注意
    導語: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注重孩子語言問題,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會說話、愛說話的孩子。但是幾點隨著電子產品的流行,出現了很多適齡的孩子說話比較慢,甚至不想說話的孩子。這樣的案列很多,大都數都是對孩子的語言不重視加上錯誤的培養造成的。小編朋友家的孩子3歲了,只會喊爸爸媽媽,其他的都不會講 ,也不會表達想要什麼,想做什麼。 爸媽很是擔心,又無可奈何,只能去一些康復中心做一些語言上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