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前言不搭後語?父母要幫助孩子矯正「語言邏輯」

2020-10-19 小C育兒家

孩子說話總是前言不搭後語,毫無邏輯,這樣的情況家長們是否遇到過?有的家長認為這無傷大雅,孩子現在還在慢慢建立語言表達的系統,講話亂並不是什麼大問題,而有的家長卻認為孩子的表達習慣不早點進行培養,之後就很難糾正了。

其實,上面的兩種想法都有道理,但是如果不去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可能會「步入歧途」,難以建立一個好的邏輯框架,嚴重的可能會發展為語言障礙,所以遇到孩子出現言論不「搭調」,邏輯錯亂的情況,父母們該幫還是得幫,矯正孩子的語言邏輯十分關鍵。

一般來說,在親子教育上,孩子的語言邏輯差有兩種類型。

第一種,邏輯架構不嚴密,他人理解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誤會。

在這種類型中,孩子經常會出現擠牙膏式的表達方式,這是由於他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他們的思維線往往是單一、單向進行的,缺乏足夠的聯繫性和邏輯性,經常出現,講到一半忘記接下來要講的要點,總是想一點說一點。這是由於孩子內在邏輯的缺失,導致於他們的交流,總是浮於表面,難以深入下去,很難完整表示出孩子當下的想法。

第二種,詞不達意,想說卻說不清楚。

這種類型都出現在年齡比較小的孩子身上,經常會出現,在用詞的拿捏和使用上難以變得精準,儘管他們想說卻表達不出自己的意思。比如孩子可能想向父母表達說自己特別想要那個玩具,但是從他們口中出來的就只是「媽媽媽媽,那個,要,要。」大多時候都需要藉助他們的肢體去表達,才能夠讓父母理解他們要表達的意思,而導致這一情況出現的原因,往往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建立起一個好的語言架構,他們經常出現說話不清楚,語言混亂的情況,不知道要用什麼樣的詞語去表達自己的意思。

父母們到底應該要怎麼做呢?

第一,鼓勵孩子勇於表達。

在調整孩子語言表達這一方面,父母所要做的那就是多一點耐心多去鼓勵孩子,讓他們多多進行嘗試,學會如何和他人進行交流。在這一步中,父母所做的更多是孩子自信心方面的建立,孩子要學會一件事情並不難。

但是在一開始父母要做的是給孩子製作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在表達的時候,自己是自信、充滿信心的,不會被外界的事物所打擾,那麼這個時候他們對於這件事情的完成度往往是最高的,所以換句話說,父母們要想讓孩子學會語言上的表達,糾正孩子的邏輯思維,先要做的是給孩子一個,能夠讓他們安心發言表達自己的環境。

第二,教會孩子建立一個好的思維邏輯順序。

邏輯就是一種具有順序的概念也是一種需要長期堅持鍛鍊的思維方式,通過練習,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好思維好邏輯,而要進行這一點,就需要父母麼樣在中多加努力,給孩子指引。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日常孩子能夠,接觸到的舉動讓他們去了解順序的意義,比如說,在閱讀計劃本的時候,不要跳著看,只關心自己所關心的畫面,而不在乎劇情,可以讓孩子嘗試著把一頁裡面的所有內容都觀察完了,再繼續看下一頁。

順著這樣子的順序讓孩子了解先後的概念,然後再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觀察,複述出自己所發現的東西和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且要以所看的先後順序來進行銜接,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就是讓孩子開始建立一個順序上的邏輯思維。除了看書籍以外,也可以讓孩子去看一些風景,從遠到近,從大到小,來體會這些變化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的先後順序。

第三,教會孩子們一些關聯詞。

其實語言邏輯,也就是語言的表達,是一門「藝術」,沒有一個標準唯一的答案,但是孩子可以借用一些技巧,來建立起一個好的邏輯習慣,比如說在表達的時候,可以分第一-第二-第三,分點去陳述自己的想法、觀點。也可以通過首先-其次-最後來分解表達。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前言不搭後語,別心急,「扳正」娃的語言邏輯是關鍵
    孩子天性活躍,愛說愛笑,愛跑愛鬧,可有的孩子明明在說話而且說了很多,家長也不知道他們的意思是什麼。孩子說話老是前言不搭後語,語言邏輯混亂,有的家長不以為意,覺得等他們慢慢學說話後就能逐漸好轉,從而錯過了幫其"扳正"的時間。如果他們長期出現語言邏輯差的情況且被家長長期忽略,到了一定程度,這個問題就會變成語言障礙。
  • 孩子說話前言不搭後語?父母試試這三步,培養孩子思維邏輯能力
    有位媽媽曾經向我諮詢:我的兒子豆豆今年已經7歲了,孩子說話吞吞吐吐,詞不達意,前言不搭後語,聽起來十分讓人著急。我給豆豆講故事的時候,他總是會岔開話題,說一些自己的想法,我又不願意打消他的好奇心理,可是這樣的話,一個故事很可能要講上半個小時,還沒什麼條理。豆豆的老師也向我反映過這個問題,孩子就是不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又沒有辦法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這可怎麼辦?
  • 孩子語言邏輯混亂,也算語言發育遲緩嗎?需不需要語言矯正?
    孩子說「喜歡,狗狗,我。」這時,媽媽臉上出現一抹黯然之色。孩子都2歲多了,還是不會說整句話,只能一個詞一個詞得分開說,而且邏輯也不對,總是主語賓語前後顛倒。有的時候,連父母都聽不懂孩子在說什麼。原本媽媽以為是自己的育兒經驗不足,導致對寶貝的話不太明白,後來發現其他家都沒有這個問題,媽媽終於意識到事情不對勁,連忙請假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 當發現孩子說話不清楚,父母選擇矯正來幫助孩子
    其實他們之前也諮詢過不少其他的機構,可是說了半天他們也沒明白導致孩子說話不清楚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後面雖然也帶著孩子矯正過,可是作用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明顯。 有些家長說我們機構已經是他們諮詢的第三家機構了,如果再沒有什麼效果,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每天看到孩子說話不清不楚的樣子他們就難受。
  • 孩子語言邏輯不好,父母能做什麼?
    為什麼大多數人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語言狀態,保證語句表達的準確明白呢?這是因為在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中存在一個語言的重心,這個重心會保證每個人語言表達的準確性,避免出現語言邏輯出現混亂。當孩子開始說話之後,父母們除了讓孩子在家裡說話之外還要帶著孩子出門「炫耀一番」。
  • 想要通過聽障語言矯正讓孩子說話?別急,先要注意這些
    真正能夠解決聽力障礙讓孩子重新說話的方法目前來說只有一種:先佩戴助聽器,然後及早進行聽力障礙的語言矯正。除此之外,其他的方法對孩子來說只有一種結果。錯誤方式帶給孩子的結果只能是什麼呢?只能是父母們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卻想不到任何有用的辦法能夠幫助孩子。
  • 晨茜語言矯正:如何幫助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開口說話,家長必看
    家長在幫助孩子進行語言訓練時,可參考語言矯正師的指導和訓練步驟,具體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1. 與孩子做好情感溝通,取得其配合是語言康復訓練的前提2.訓練內容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5. 一般從構音訓練開始從肌肉訓練開始,引導構音動作→自發正確發音→熟練正確發音→向其他音泛化。6. 訓練時要調動患兒的積極性,由被動變主動語言溝通都是雙向的,如果孩子被動接受或者拒絕說話,再優秀的語言矯正師也無能為力。
  • 晨茜語言矯正:孩子說話早好,還是說話晚好?
    有人認為,孩子語言的發育可以預示其未來的智力,說話早,智力水平將會較高。晨茜語言矯正專家指出:說話早晚沒有多大區別,和智商也沒有一定的聯繫。如有很多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較高的小孩,語言發育也可能較晚。世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4歲還不會說話,直到9歲說話還不流利,他的父母一度以為他是個啞巴。因此,不能只依據說話早晚來判斷孩子智力的高低。
  • 晨茜語言矯正:孩子3歲了,不說話是怎麼回事?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些事情會讓家長措手不及,比如,最近就有一位家長向晨茜語言矯正專家諮詢孩子不說話的問題。原來,孩子已經3歲了,還遲遲不說話,因為不會表達,常常通過哭、喊、鬧、搶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為此,家長焦慮不已。晨茜語言矯正專家指出,孩子從最初只會說個別詞彙,到兩三歲左右逐漸開始使用複雜詞彙,不同的孩子語言能力也不同。那麼,孩子3歲了,還不說話是怎麼回事?
  • 孩子說話總是前言不搭後語?別急,「扳一扳」就好了
    正是因為這種錯誤的認知,讓父母忽視了孩子最佳的語言邏輯訓練的時間,結果導致孩子的說話表達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們的說話交流很明顯和其他孩子拉開了差距。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這麼做,有的父母對於孩子的說話發音還是非常關心,但是他們缺乏對於語言邏輯的認識,所以很多時候警惕性不夠,於是也耽誤了孩子的語言發展。
  • 晨茜語言矯正:孩子開口晚?說話不清楚?這些行為父母小心中招
    作為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予孩子,最好吃的飯菜、最好看的衣服、最好的教育……然而,當父母竭盡所能、傾其所有時,孩子卻沒有按照父母預計的軌道發展。不開口、開口晚、說話不清楚的孩子越來越多,這不得不引起父母的關注和反思: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出現開口晚、說話不清楚等語言問題。
  • 晨茜語言矯正:孩子說話不清楚,不一定是語遲,這些因素要注意
    對於父母而言,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點滴進步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孩子會叫「爸爸」「媽媽」,開始學說話,做父母的別提有多開心了。孩子學會說話,標誌著他已經開始具備交流的能力,可以去探索生活的奧秘了,父母再也不必費盡心思去揣摩孩子的意圖了。但是,語言學習是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在學習說話時常常出現發音不清楚、顛倒語序的問題。
  • 想要讓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說話,先要讓他知道語言是什麼
    於是他們開始在網上到處搜尋相關的方法想幫助孩子,但是網上的方法魚龍混雜,充斥著太多不正確的方法。之前就有一對父母帶著孩子來我們機構進行諮詢,他們就是之前在網上到處尋找方法,然後在孩子身上一一實驗,結果語言發育遲緩沒有得到改變,其他的語言問題還出現在了孩子的身上。不僅如此,孩子對語言的學習還出現了比較牴觸的情緒。
  • 晨茜語言矯正: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嗎?
    (2)智力發育障礙:有智力發育障礙的孩子在語言發展方面通常比正常的孩子要差一些。這就需要父母帶孩子儘早去檢查治療。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3. 心理因素影響當孩子對於父母教說話,表現出厭惡、煩躁、不想學時,說明父母教導的方法有問題。
  • 晨茜語言矯正:改善孩子說話結巴的新技能,建議家長收藏
    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孩子成長的點滴牽動著父母的心。尤其是在同齡孩子已經開始侃侃而談,自家的孩子說話還磕磕巴巴,說某個字時要重複兩三次才能繼續下去,很不流暢。晨茜語言矯正專家指出,如果孩子只是結巴,還未形成恐懼和其他消極心理情緒,屬於初發性口吃,這類人群基本上都是兒童。這些口吃兒童大多數能流暢地說話,只是重複某些音節或延長某些音,而且很少注意自己的口吃症狀。
  • 晨茜語言矯正:3歲孩子不說話,家長應這樣進行語言幹預
    世上最動聽的語言,一定是來自於孩子。——著名育兒專家蒙臺梭利最近,一位前來諮詢的寶媽向晨茜語言矯正專家反映:孩子3歲了,還是不願意開口說話。越叫他說話,他越是不說。媽媽用盡各種方式,試圖與孩子交流,用各種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為他唱歌、講故事,他都無動於衷。由於孩子缺乏語言交流,沒有朋友和玩伴,孩子變得更加孤單和自卑,這讓媽媽非常著急。事實上,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語言的作用非但沒有得到消減,反而變得更加重要。
  • 晨茜語言矯正:孩子說話不清楚,家長請放慢語速
    晨茜語言矯正指出,語言表達是個人外在形象之一,同時也是一種思維輸出方式。每個人的語言表達都有其特點,從語音、語調、語法邏輯等都各有不同,並形成個人獨有的語言習慣。但是有的人的語速卻成為語言表達的障礙。比如:說話不清楚、語速過快、吐字不清,這些都是常見的不良語言習慣。
  • 孩子說話總重複,父母覺得這是孩子和自己親近,錯了,這是語言障礙
    在孩子剛剛開始學會說話的時候,父母最喜歡讓孩子重複的兩個詞就是「爸爸」、「媽媽」。 但是如果按照父母的邏輯來說,孩子長大後叫玩具的次數更多,那他豈不是和玩具最親近?所以這不是和誰最親近的問題,而是家長缺乏語言教育的基礎和能力。 所以他們只能用重複性的語言來和孩子溝通,做不到培養出孩子系統性的語言基礎。
  • 晨茜語言矯正:4歲小孩不說話,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開口說話
    「我家孩子快4歲了,不願意說話怎麼辦?」「我家大寶都4歲了還不說話,真是急死人了!」「我和孩他爸小時說話都正常,怎麼孩子說話就這麼難?」面對家長這些疑問和困擾,晨茜語言矯正想說的是,其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作家長的心願,尤其是在與同齡孩子相比之後,那種落差也好,失落也好,都深深地刺痛著家長脆弱的內心。
  • 遇見孩子說話晚?別急,語言訓練及時出手
    如果說語言是兒童表達的基礎,那溝通和交流就是他們在基礎之上所發揮的各種作用。別認為孩子不懂得說話的作用,即使他們對語言的認識不夠準確,那他們也知道開口發音能夠讓他們和小夥伴們一起交流。說話固然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帶給孩子的不僅是結識更多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說話發音可以幫助孩子開發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