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講故事的孩子走的遠?背後的邏輯原來是這樣

2020-11-09 北京水米田

故事,似乎是每個孩子從幼年時候,總會經歷的生活方式。

在《人類簡史》中,作者赫拉利認為,人類社會是構建於虛構的故事之上,整個人類社會的前提是發達的「講故事」能力。


什麼是「講故事」的能力?

比如,你對一隻猩猩說:「把你手裡的香蕉給我,因為這個善舉,死後你將進入猩猩天堂,那裡有取之不盡的香蕉。」

猩猩肯定不會理你,但是人類會。

「講故事」和「相信故事」的能力,是原始部落圖突破150人上限、展開大規模寫作的前提。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說服別人,向別人傳達一種觀念特別困難。其實,這背後難的不是你沒有道理,而是你不會講一個好故事。

馬雲是公認的講故事高手,是企業家中最會講故事的。曾經有人評價阿里巴巴的員工:「全是瘋子,連工程師都被洗腦,挖不動。」

為什麼?因為馬雲太會講故事了,通過故事把70000多人集合在一起,同舟共濟,共同完成一個任務。

說到這,你還認為會講故事是一項很簡單的能力嗎?

01 超強的記憶力

哈佛大學語言教育學家Catherine Snow說,5歲時會講故事的孩子,到小學時不僅學業表現會更好,而且理解記憶能力、思維邏輯能力都表現突出。

因為講故事用到的組織能力、詞彙、想像力和前後連續性,需要很好的理解記憶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


會講故事和聽故事是完全不同的,很多孩子都聽故事,但不一定能講好故事。

講好一個故事,需要孩子理解並記憶故事的情節、人物關係、邏輯順序等等,需要有較強的理解記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才能完成。

此外,千萬不要低估一個會講故事的孩子,他不僅口才好、表達強,還是記憶小能手,很多故事大賽獲獎的孩子都培養出了一種過目不忘的超強記憶力。

02 飛躍的想像創造力

在這個什麼都會被人工智慧代替的時代,唯有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未來人才的剛性競爭能力。

講故事培養的就是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同樣一個故事,為什麼有的人講就趣味盎然,有的人講的就寡淡無味甚至喋喋不休?

就像我們去聽一場相聲,嶽雲鵬往那裡一站,小眼睛四周環視一下,壞壞的嘴角微微一笑,故事娓娓道來,小包袱甩了又甩,觀眾會耐心又樂意的傾聽,跟著故事的節奏做出反應。

這是因為,在故事演繹過程中,每個人的創造性表現不一樣:比如語音語調、神態表情、肢體動作等等,這些都是想像創造能力的體現。

03 良好的人際與發展

研究表明,會講故事的孩子,具有良好的社會關係。

迪士尼動畫大片《花木蘭》的作者羅伯特·薩恩·索西曾經分享過自己兒時的故事。


小索西在還不會寫字的年紀,就非常喜歡聽故事。每次聽到喜歡的故事,都會主動講給小朋友們聽。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會主動去掉一些不喜歡的故事情節,按照自己的想法改編成更有趣的故事,小夥伴們都愛圍著他,聽他講故事。

我們小時候,很多孩子圍在一起,具備領導力的那個孩子,一定具有很強的敘事能力,這種情況也適用於長大後的職場。

因為,沒有人不喜歡強表達能力、語言豐富且具有吸引力的人。他們懂得用語言表達情景和情感,與他人形成共鳴。

總之,看似簡單的講故事,需要的卻是綜合的能力與素質。而會講故事的孩子,也正是在聽故事、講故事的過程中,不斷解鎖成長的技能,打怪升級。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混亂沒邏輯?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從「講故事」開始
    "東東當時就拉著我喊了幾句:'媽媽,表妹哭了,她摔倒了,表哥就這樣(比了個動作),啪的一下就倒了!'當時在場的幾個大人都發蒙地看著,不知道東東究竟在說些什麼,到了那邊才知道原來是侄兒不小心弄到侄女,疼的在地上哭呢。東東當時還是很費力的比劃著,卻總是表述不清楚發生了什麼。"
  • 疫情期間在家帶娃,不妨陪孩子「講故事」,順勢鍛鍊孩子邏輯能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幹預,首先是做好自身情緒的把控,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現出對疫情的過度驚慌,家長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從而給孩子的認知增加負擔。另外,家長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一方面能夠讓孩子通過故事的邏輯了解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明白為什麼大人們要改變生活安排。另一方面也可以順勢鍛鍊孩子的邏輯能力。
  • 孩子說話混亂沒邏輯?陪孩子「講故事」,趁機培養孩子邏輯能力
    最近朋友發現兒子講話總是沒有邏輯,講了半天自己急的團團轉開始別人就是聽不出他想表達的意思,對此朋友很是擔心。昨天下午,朋友聽到從客廳傳來打碎東西的聲音,她走過去一看滿地都是碎玻璃。兒子站在旁邊顯得手足無措。收拾完之後朋友就問他怎麼打碎的?孩子急忙解釋:"媽媽,是貓打碎的,我這樣,然後貓過來,就這樣,然後就它就把杯子打碎了。"
  • 會講故事的孩子邏輯性更高,想孩子講好故事,「故事地圖」能幫忙
    很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邏輯,都會選擇讓孩子去講故事,但是卻忽略了一點,用"故事地圖"幫助孩子更有邏輯性地講好一個故事。故事地圖是什麼?故事地圖分為五個部分:(1)故事講的是什麼事情?(2)故事裡面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 孩子說話混亂沒邏輯?試試從「講故事」開始,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
    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認為,3-4歲是孩子發展邏輯思維的關鍵時期,這個時間段的孩子心裡會有很多十萬個為什麼,滿滿的都是疑惑,他們會想要跟在父母身後問東問西。這些就是在暗示父母得注意抓住時機來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了。特別是對女孩而言,他們天生的邏輯思維就像比較差,所以更應該從小培養。
  • 為什麼會有重兵把守,原來背後還有這樣的故事
    為什麼會有重兵把守,原來背後還有這樣的故事 軍隊,是一個國家國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戰時負責作戰,在和平時期守衛邊疆。現在世界上大範圍戰爭很少發生,只有個別區域還是有戰爭的存在。一般在邊疆區域才會駐紮士兵,來防止有人越過邊境。但是我國有一個地區,卻常年駐紮著重兵,這個地方就是崑崙山。
  • 為什麼每次給孩子講道理他都聽不進去——做一個會講故事的媽媽
    「媽媽跟你說了多少次,不要亂扔東西,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了。」「寶寶,我要去上班,你要再鬧了,媽媽上班快遲到。乖,聽話,不哭。」「你怎麼又打媽媽?一點都不乖。」生活中,常常因為教育孩子,而變得焦頭爛額。為什麼天天給他講道理,天天告訴他該怎麼做,但是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還哭鬧不止呢?
  • 孩子為什麼喜歡睡前聽故事?背後原因父母要了解,助娃更好成長
    孩子喜歡聽故事,這是帶過娃的父母都有的共識。尤其是在睡前,幾乎大部分孩子都會纏著父母講一個睡前的故事,他們才能安心入眠。但有的父母沒有那麼多耐心,可能會拒絕孩子聽故事的要求。孩子可以根據故事的情節推進,清晰地感受到邏輯推演的存在。孩子可以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整合他們零散的生活經驗,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經驗,滿足自己心智發展的需求。
  • 孩子說話理不清前因後果?試試從「講故事」開始,培養思維邏輯能力
    而在生活中其實一個有邏輯思維能力的人,在各處也是會有比其他人更多的好處。一個有邏輯思維的人,隨之而來的是自信,堅持以及肯定。他們的長處能被更多人看到,他們的性格會更加外放,因此他們的人生也會比一般人的更加順利。就像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會舉行講故事比賽,一個有邏輯的孩子,她們的故事往往講的更加的通順流利,惹人喜愛。
  • 孩子說話顛三倒四?不妨給他講故事,提高孩子思維邏輯能力
    孩子講話可能不太流暢孩子在小的時候是會學大人講話的,這個能力非常強,但是孩子講話的流暢程度是和孩子的邏輯思維是非常相關的。要是孩子的思維能力更好的話,孩子在講話的時候就會比較有邏輯,能夠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清晰地傳遞給別人,反而那些思維能力比較弱的孩子,在交流的時候就會顯得比較弱。2.
  • 床邊故事原來這麼重要!奠定孩子語言、邏輯最好方法
    媽媽們,你們會跟孩子講床邊故事嗎?每天堅持在睡前花數分鐘,為孩子講一個童話故事,對親子關係、孩子身心發展,是足以影響他們一生的。1、提高想像力、邏輯、語言能力早前外國有研究發現,父母多對孩子說話,能加快他們認字的速度、邏輯思考能力。
  • 專家:6歲前會講故事的孩子,社交學習能力更強!家長可以這樣做
    有一句話這麼說,未來屬於會講故事的人。近年來,除了豐富的文化課程之外,很多的家長都很重視對於孩子興趣特長的發掘和培養,讓孩子報各種的興趣輔導班,學習舞蹈,音樂,繪畫等。但是孩子會講故事的能力,對孩子的發展也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
  • 你的孩子會講故事嗎?教育學家:6歲前會講故事,小學成績差不了
    一、哈佛教育心理學家:6歲前會講故事的孩子,小學成績差不了哈佛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凱薩琳伊莉莎白斯諾,經過多年的調研和跟蹤調查發現:6歲前會講故事的孩子,上小學後,學習和社交能力會比同齡孩子高出一大截。二、為什麼會講故事的孩子,會有如此大的優勢?
  • 圖形真的會講故事?讀懂無字書,為孩子打開想像力的翅膀
    ,是需要媽媽的啟發的,不要擔心寶寶講得不好,智力啟發就是從你認為難的開始,讓孩子開悟,頭腦靈活,充滿想像力。書籤裡有一個故事梗概,可是我並沒有先看,而是直接大膽地和寶寶一起根據自己的想像來閱讀,看看寶寶會有怎樣的奇思妙想,和金髮姑娘開啟一段冒險之旅。我告訴寶寶每個形狀代表的意思,然後就開始了我們的故事大冒險。講故事的過程就是寶寶和媽媽的一問一答的過程,隨著問題的層層揭開,寶寶也沉浸在故事情節裡。
  • 孩子說話沒條理?多培養孩子「講故事」,輕鬆培養孩子邏輯能力
    然而,有的孩子在這個年齡說話會開始支支吾吾,有的甚至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或者不能完整的說完整句話,說話沒有條理,這讓很多父母都感覺到為難,認為受是孩子的語言表達出現了障礙,其實更多的是孩子的"結構邏輯思維"差。孩子為什麼說話沒條理?
  • 孩子愛聽童話故事,家長給孩子講童話故事時,要講真實的童話故事
    這童話故事原來是假的呀,我還以為真的呢。說完以小雪就回到了自己的屋子裡.醜小鴨就可以變成天鵝,為什麼我就不行呢?醜小鴨變成了漂亮的天鵝。像這樣的童話故事,讓很多小孩子相信了,也很喜歡這樣的童話故事。家長在給孩子講醜小鴨童話故事的時候,要跟孩子說,可以像醜小鴨學習。學習醜小鴨的優點。但是要跟孩子說明白了,醜小鴨比別的小鴨子付出太多的努力,醜小鴨也沒有放棄。
  • 【就地過年】故事------《愛講故事的孩子》
    愛講故事的孩子年前,「燕子姐姐」碰到了一件讓她有點想不通的事,有一個說話結巴的孩子,非得跟她學講故事。燕子姐姐是銅鑼灣故事培訓班的一位老師,也是縣民間文藝家協會的秘書長。接下來,是每個孩子輪流上臺講故事,輪到軍軍的時候,往臺上一站,顯然比坐著更緊張,軍軍一開口,明顯比原來更結結巴巴了。孩子們忍不住又偷偷笑了幾聲,軍軍說得汗都冒出來了。為了發現更適合軍軍的才藝,下課的時候,燕子故意問軍軍,有沒有報其他的培訓班,假如沒報她可以幫忙推薦。誰知軍軍說,他就喜歡講故事。
  • 告訴孩子,講故事這樣做會更有趣
    第一,把自己放進故事裡。講自己的故事肯定就「把自己放進故事裡」了。所以,我一直主張班主任要善於給學生講自己的故事。老師給孩子們講自己當孩子時的故事,最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和共鳴——每次我給孩子講我學生時代的故事,孩子們總是最興奮的時候。
  • 睡前要給孩子講故事,否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押韻的打油詩、順口的兒歌、與孩子談話等,都有利於對兒童早期詞彙量的擴大和溝通技巧的培養。而事實也是這樣,美國社會學家在上世紀80年代做過一項普查,他們發現,中上層階級家的孩子和社會底層家庭的孩子,3歲時詞彙量居然相差了一半。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這些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經常會在睡前給孩子講故事,而這樣的不斷的語言重複和刺激,促進了孩子的大腦發育,最終導致孩子領先。
  • 會講故事的孩子是怎樣煉成的?
    他是個愛聽故事愛講故事的孩子。在軒哥不到2歲左右的時候,姐姐就交給我每天給軒哥講故事的任務。因為我小時候,都是她給我講故事。現在看來,軒哥開始聽故事的時間還是有點兒晚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聽故事,不僅僅能讓孩子講故事,還有許多好處。孩子成長的各年齡段對應不同的敏感期。現在許多家庭都會在孩子的敏感期對孩子進行相應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