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為孩子讀一本床邊故事,不僅能增進親子親密關係,更能加快他們認字的速度、邏輯思考能力。以下提供各位父母床邊故事的參考信息,今晚就選一本書,朗讀給孩子聽吧!
你知道床邊故事,對孩子的影響力嗎?
媽媽們,你們會跟孩子講床邊故事嗎?每天堅持在睡前花數分鐘,為孩子講一個童話故事,對親子關係、孩子身心發展,是足以影響他們一生的。
1、提高想像力、邏輯、語言能力
早前外國有研究發現,父母多對孩子說話,能加快他們認字的速度、邏輯思考能力。此外,家長給孩子說故事的時候,孩子的腦海會浮現相關情節的情景,這有助提升他們的想像力。
2、潛移默化的為孩子累積知識
故事中經常隱含著許多知識與道理,在和孩子共享故事時,他們自然能學習到各式各樣的知識,或通過融入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處境和想法,慢慢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設想。
3、培養閱讀興趣
多給孩子說故事,孩子就會對閱讀感到熟悉,並將之成為生活習慣,這樣可以慢慢培養出孩子的閱讀興趣。
4、與孩子建立親密情感
在睡前說故事,能抱著孩子讓他感受父母的愛與溫暖,每天的固定模式,可以跟孩子建立親密情感與美好記憶。最重要的是,睡前有父母溫柔的聲音陪伴,會讓孩子對於這樣入睡的過程更放鬆、更有安全感。
如何挑選寶寶的床邊故事?
1、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
說故事的入門,其實只要簡簡單單的一本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中國童話故事集,這些我們自己童年時期也耳熟能詳的故事就行了,孩子可是聽得津津有味呢!
2、和夢、晚安、睡眠有關的小故事
市面上有不少專為1、2歲小嬰兒撰寫製作的床邊故事,穿插著一般孩子睡前會有的心情、以及不同的睡前儀式,對建立寶寶好的睡眠習慣,會有正面的引導效果。
3、說說自己的成長故事
床邊故事並不局限在童書內容,父母也可以在睡前訴說著自己的過去趣事、懷念珍惜的心情,你說得入神,孩子也會聽得出神。
父親說床邊故事 效果更好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父親說床邊故事,更能激發孩子抽象的能力,同時提升孩子展現更強的語言力,而且從2歲就要開始這樣實行。
這是因為媽媽和爸爸說故事的方法不一樣,媽媽比較像老師,會問具體問題;而爸爸說故事是看了圖片,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也會以抽象的說法詢問,能開發孩子思考及想像力,因此爸爸說故事效果更好。
聽完床邊故事,孩子反而不想睡?
如果講床邊故事的方式,是用極盡誇張的玩故事或演故事,孩子的確會興奮得睡不著,然後父母則容易講完後累得呼呼大睡。建議在講述床邊故事時,以平穩的語氣來說即可,當故事說到一半,開始越說越慢、越說越小聲,漸漸地孩子就會變得想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