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夫」的含義與人們的理解大相逕庭,你了解嗎?
「蒙古大夫」在漢語世界裡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貶義詞,泛指庸醫。那麼,「蒙古大夫」的貶義究竟是怎麼來的,蒙醫藥果真如坊間所傳的那樣不堪嗎?
在古代,由於醫學教育與醫療資源的局限,民間行醫的郎中通常都需要一專多能,是病都得治,不管會不會、能不能。這樣,包治百病的神棍騙子便有機會粉墨登場,各種「萬金油」式的醫療保健方法和所謂藥品,也就橫行鄉裡、貽害百姓了。這種傳統延續至今,不斷翻新著「傻子太多、騙子不夠用」的千古雙簧。因為,人們總是願意聽信並喜歡包治百病的各色神奇。
而具有官方背景的皇宮與軍隊,晚近以來則愈加專業化。這特別體現在大清軍隊中以骨科見長的蒙古族大夫中。他們雖然一樣具有望聞問切、開諸藥方的本領,但做獸醫的專攻獸醫科、做正骨的專攻正骨術——品質源於專業。
世界上所有民族的醫師、醫術,都是從原始時代的巫師、巫術開始的。比如【嘗百草日遇七十毒】、【神農鞭藥】的主人公炎帝,就是這種巫醫的典型代表。蒙古族當然也不例外,作為天人之間聯絡人的孛(Boo),就兼有醫生和藥師的職責。
進入元代,蒙古族不僅對中原地區的醫藥發展做出了貢獻,通過學習借鑑,對自身醫藥學的豐富與發展也做了許多必要的準備工作。這主要體現在對中醫藥普及推廣、中醫教育的扶植髮展上,比如建立「廟學一體」制度,由元朝地方財政和個人統籌經費,投入醫療及醫學教育事業。
另一方面,體現在對穆斯林醫藥學的引進和發展上。穆斯林醫藥學,其實是當時世界最為領先的,西歐和中國只能望其項背。她濫觴於綿延數千年的兩河流域遠古文明。通過百年翻譯運動,又將古希臘羅馬的醫藥理論與技術引入並發揚光大。西方文藝復興後的好幾百年裡,伊斯蘭醫藥學一直是他們學習並追趕的方向。由於蒙古人更早徵服中亞和近東地區,對當地科學技術與文化醫藥向遠東地區推廣,做出了不可磨滅傑出貢獻。《大元本草》等書籍的廣泛編纂和刊印,就是一個例證。日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藥典,就收錄了許多內亞本草名錄。
當然,現代蒙醫藥的主體醫學思想和藥典,是由以藏醫藥演化而來的。五元素理論與中華醫藥的陰陽五行理論一樣,都對蒙藏醫學有著深刻的影響。
由於藏傳佛教對大乘佛教與印度醫藥學的繼承和掌握更為充分,肩負「廟學一體」的蒙古喇嘛醫生,就成為了「五元素學說」的當然繼承者。
蒙醫雖然也有望聞問切,也講寒熱平衡的道理,但具體到人體的五臟六腑,其【陰陽】的所指就與中醫體系有所不同。
對於蒙古大夫的正骨術,以及為什麼擅長獸醫類,結合歷史和個人親身經歷,也順便簡單講一講。
關於蒙醫藥,這裡簡單說兩句,以後會在《旃鄉雋語》長視頻中,系統介紹蒙古醫藥發展史,以及醫藥科學分期、分類的範式問題,屆時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