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國的漢字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几千年,可以說它的一橫一豎一撇一捺都有其特定的含義。漢字據記載最早成熟與商代,就目前所了解的殷商文字資料來說,文字載體的門類在當時已經有很多。當時的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而我們今天要重點說的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我們所熟知的成語大多為四字,但也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語。比如我們小時候語文課本學過的耳熟能詳的掩耳盜鈴、亡羊補牢、守株待兔、揠苗助長等,還有我們比較常見的三字成語抱佛腳、出風頭、鬼門關、忘年交等,當然還有我們比較常用但卻不知其為成語的五字、七字成語,比如一言以蔽之、無立錐之地、不可同日而語、萬變不離其宗等等。
今天我們就重點介紹幾個比較容易望文生義但一看其真實含義卻大吃一驚的6個成語,看看你是否真的理解其真實的含義!
1.目無全牛
看到這個成語你會想到什麼?僅憑其字面意思就是眼睛裡看不到整個的牛,我們通常會把它理解為一個人只顧局部,沒有大局觀。
但事實上目無全牛則是形容一個人的技藝已經達到非常純熟的地步。
比如我們可以說:這個人對這項工作掌握得非常熟練,已經達到了目無全牛的境界。
2.危言危行
看到這個成語給我們的第一印象便是危險的言論,危險的行為,大概就是說一個人現在的所作所為很危險,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可能會造成不好的後果。
比如我們可以說: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但其實危言危行的意思則是「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是不是和我們理解的字面意思有點大相逕庭的感覺。
例句:中國人眼中,容得下小聰明,卻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諛奉承,卻容不下危言危行。
它和剛正不阿是一對近義詞。
3.下裡巴人
僅從字面意思理解這個成語的話有點「鄉巴佬」的意思,就是鄉下人。
但下裡巴人最初的時候是指楚國的一種比較通俗的歌曲,現在泛指通俗的文藝作品。比如鳳凰傳奇普遍被大眾所接受的民族歌曲我們就可以說它是下裡巴人。
4.望其項背
大家看到這個成語的第一印象可能和我一樣,都以為只可以望到前面人的脊背,這不代表我們和前面人差得太遠了嗎?
如果你是那麼理解的你就大錯特錯了,望其項背的真實含義是「能夠望見前面人的脖子和背,表示能夠趕得上或比得上」。
5.罪不容誅
看到這四個字大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指某個人所犯的罪還達不到被誅殺的地步。
比如我們通常會錯誤地這樣應用這個詞:
法庭認為李師傅因正當防衛而致使歹徒喪命,實屬情有可原,罪不容誅。
但其實罪不容誅的真實含義卻是形容一個人罪大惡極,就算處死都不足以抵償他的罪過。
例如:如果你還惡習不改,那麼就罪不容誅了。
6.文不加點
其實這個成語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還比較常用,但我們通常會按字面意思把它認為是文章中都沒有一個標點符號,認為其沒有章法。
但其真實含義卻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文思非常敏捷,寫作技巧也非常純熟,寫文章能夠一氣呵成,不需要一點改動,和標點符號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
由於篇幅問題,今天就先說到這裡了,小夥伴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