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此詩被人誤解上千年,真正的含義,與世人的理解,大相逕庭

2020-12-11 公子小凡L

(文·張凡)

世上之人,大都喜歡以訛傳訛,道聽途說。對於一件事物,往往不做深入的求證,便繼續傳播向他人,更有甚者,會曲解其本來面目與含義,形成另外一種,完全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的誤解,在人世間廣為流傳。這是一種非常可悲的現象,尤其是對於古代的詩詞,自古以來,更是被世人扭曲了無數佳作。如這首古詩,便是其中之一,蘇軾此詩被人誤解上千年,真正的含義,與世人的理解,大相逕庭。

春宵美景,月影花香,歌聲渺渺,夜落沉沉。本是人間絕色風景,卻無奈淪為世俗之人的暗喻和縮影。正所謂智者觀菩提,悟到的是滿心清明,凡夫看菩提,只是一顆可以劈柴燒的大樹。這首古詩,就像是一顆清靜無為的菩提古樹,無論做出什麼樣的理解,都取決於人們內心的世界。清者自清,濁者自濁,都與他人無關。

一首古詩,見證了世俗的清濁,區分了人性的本質。這樣的誤解,倒也讓人看清了,自己內心中,究竟是清靜還是汙濁。有意栽花,無心插柳,至於到底屬於哪一種,無需多言,心中自會明了。

《春宵》

宋·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只可惜,已經有太多人忘記了,這首古詩原本的含義。只看第一句,就已誤入歧途,聯想到了另外一種風景。或許有更多的人,都只聽聞過開篇一句,不曾了解過這首詩的全貌。從而才造成了上述的現象,使得佳作蒙塵,淪為世俗的笑談。雖說詩詞並非是王謝堂前的貴燕,但是以這樣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的家中,卻實在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上千年來,但凡提到這一句古詩,總會令人感到一種異樣的氣氛,使其中的意境,變得不再純粹,不再清新。但事實上,這首詩完全並非人們想像中的模樣,反而是一種截然相反的韻味。嚮往清淨,享受自由,遠離世俗中腐朽的繁華,脫離塵埃中絲竹的嘈雜。

漫步在寧靜的春夜,習習微風吹動著髮絲,天外幾顆星辰,閃爍著點點微光,頭上一輪明月,照映著遍地芳華。身在其中,宛如在夢境中行走,朦朧而又美妙。此情此景,千金不換,這種平靜祥和的氣氛,是世俗中的榮華,所無法帶來的感受。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這是一片明媚的夜景,是蘇軾筆下最為美妙的風景,絕非世人口中那樣的光景。所有的誤解和扭曲,都應該在這種意境之下,感到自慚形穢,去重新認識和欣賞,這首古詩中的夜色。

傾聽遠處高樓上的渺茫歌聲,觀看夜色流水中的皎潔明月,讓這些清新寧靜的風景,去洗滌自己的內心,重新找回久違的純真。「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已經有多少人,都感受不到這樣的感覺,徹底沉淪在了渾濁的世間。深深庭院裡的鞦韆,帶著這首古詩的真意,孤獨的等待了千年。

通過這首詩,讓人看到了,人們是怎樣將一件事物扭曲,脫離原來的本質,隨著人的內心,一起變得渾濁。「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所有的心緒與感受,都只不過是人演化出來的產物,究竟是流向清澈的河流,還是混入汙濁的渾水,都在一念之間。

只嘆蘇軾此詩,被人誤解上千年,殊不知,真正的含義,與世人的理解,其實大相逕庭。這樣的錯誤,難道要一直延續下去,是否應該有人站出來,還人們的心中一片清淨。

相關焦點

  • 古代被誤解的詩句,春宵一刻值千金這句詩,很多人都誤解了!
    古代那些被誤解的詩句,春宵一刻值千金這句詩,很多人都誤解了!相信大家都對這句話耳熟能詳了,「春宵一刻值千金」,這句話被很多人用來形容洞房之事的,可是真正的含義真的是這樣嗎?這句話是宋代大文豪蘇軾縮寫的,這其實來自於蘇軾的一首詩,名字叫做《春宵》,這首詩有四句,分別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 杜甫的千古名作被人誤解,蘇軾拍案而起:詩聖夢中給我解析
    這些稀奇古怪的發明,並非子虛烏有,在史籍上都有記載: 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雲。——《三國志諸葛亮傳》 直到蘇軾在《東坡志林》中給出了他的理解: 僕嘗夢見人,雲是杜子美,謂僕曰:「世人多誤解吾詩。《八陣圖》詩云:『江流石不轉,遣恨失吞吳』,人皆以為『先主、武侯,皆欲與關羽復仇,故恨其不能滅吳』,非也。我本意謂吳、蜀唇齒之國,不當相圖;晉之所以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吳之意;此為恨耳。」此理甚長。 原來,蘇軾說他曾經夢見杜甫本人。
  • 蘇軾很難超越的一首詞,只是開篇13個字,就已驚豔世人千年
    蘇軾,號「東坡居士」,在中國詩詞史上可謂是一位響噹噹的人物。蘇軾一生命運坎坷,也曾幾次被貶,但他每次被貶時都能發生不少的趣事,這途中最主要的是蘇軾自己心態豁達。我們在蘇軾的詩詞中,總是能讀到豁達中藏著的萬千無奈。他是一個經歷了生活苦楚,依舊對這苦難生活報以微笑的人。
  • 「春宵一刻值千金」被世人傳唱千年,殊不知作者的真實含義是啥?
    這首詩名為《春宵》,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筆下,暫且不說這首詩所表達的意思是什麼,春宵一刻值千金,這一句詩似乎都已經成了人盡皆知的話語。對剛剛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而言,歡度春宵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也是無數新人所期盼的一刻。然而蘇軾在當時筆下的言語,所指的意思和我們常人的理解究竟相同嗎?就讓我們一起去探個究竟。
  • 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雖然看似隨性灑脫,是一種樂觀豁達心態之體現,但在有些時候,這種讀書態度並不值得推崇,尤其在學習古代名言警句或古詩詞過程中,「求甚解」才是正確選擇,否則很可能會由於斷章取義而誤解古人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在被人欺負或吃虧時,世人往往會用「以德報怨」克制、安慰自己,並說這是孔聖人的名言,肯定錯不了。
  • 蘇軾的七言絕句《海棠》一詩,真的只是在寫海棠花嗎?
    元豐三年,即公元1080年,被貶黃州的蘇軾百無聊賴,常生孤獨寂寞之感。雖然蘇軾是個豪放曠達的人,卻也抵不過漫長無聊歲月的折磨。一日,百無聊賴的蘇軾看那嬌豔的海棠怒放得甚是可愛,直直地看了一天。「香霧空濛」四字,給人一種朦朧美。我國古人十分崇尚的一種美便是朦朧,在似見不見的那份隱約中,分外動人心魄。而海棠,正是有著這樣一份美。可是,即使美麗動人,海棠仍然不被世人喜愛——就連那沒有生命的月亮,也轉過迴廊,不再照耀她了。此詩後兩句,化用唐玄宗說楊貴妃的典故。
  • 俗語:無毒不丈夫,你們真的理解他的含義?被人誤傳了千年
    俗語:無毒不丈夫,你們真的理解他的含義?被人誤傳了千年俗語作為一種口頭相傳的文化,經過數千年的傳遞,被大家保留了下來,一般都是比較容易理解意思的,真是因為這種容易理解,所以才能傳播這麼久。這種現象並不少見,在很多電視劇中都會有這種情況出現,所以說,理解俗語的真實意思還是很有必要的。說到這一句「無毒不丈夫」,很多人心裡應該是都有一個意思,這個俗語在很多地方也都是有出現的,但是你們真的知道它真實的含義嗎?這一句可以說是被誤傳了千年。
  •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人生短暫,四處奔忙,或為了生計或為了事業,東奔西走,聚散匆匆。這到底像什麼呢?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職為澠池縣的主簿,但因為考中進士並未到任,心中留有遺憾。
  • 李商隱極具爭議的一首詩,至今無人能說出含義,但依舊唯美千年
    詩題也作「常娥」,兩者意思一樣,無須深究,這首詩的字面意思,並不難理解:夜晚的燭光照耀產生的影子,深深映在雲母石製作的屏風之上,盡顯幽暗。「長河」則是指銀河,「曉星」則指臨近黎明還掛在天上的星星,也可理解為啟明星,從燭影到曉星沉,可知有一個整夜的時間跨度,深夜無眠,詩人對著燭火星月在想什麼?他想到那位后羿的妻子嫦娥。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三個地名,開頭兩句嚇死人
    提起蘇軾,人們眼前總會浮現一個豁達的身影。仿佛碰到任何困難,蘇軾都是積極向上的。可是,是人就有脆弱的時候。
  • 蘇軾最「土」的一首詩,短短5句,蘊涵的人生哲理,影響了世人
    這首詩的前兩句正交代了蘇軾做豬肉的拿手方法——慢燉,也許這就是《東坡全集》記載的烹製東坡肉古法。後兩句則表明豬肉很便宜,富貴人家不屑於吃。蘇軾對豬肉的喜愛溢於言表,他甚至將自己的學問比作豬肉。除了豬肉,蘇軾還喜歡各種魚的烹製,包括黃魚、鰡魚、鱸魚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河豚有詩為證「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晚年時候,他還轉向各種蔬菜水果的調製,他可能就是今天各種水果拼盤的最早推行者。
  • 蘇軾勸架被趕出家門,無奈地寫了一首詩,不料詩中一成語火了千年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壇中,能夠在一堆文豪中脫穎而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蘇軾就是其中一位,要問這蘇軾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不僅僅是在現代,就算是在北宋時期,蘇軾也是全民偶像。能做全民偶像,首先是人家有這個實力,蘇軾可謂是最頂尖級的全面人才。
  • 蘇軾最「俗」的一首詩,卻寫出一個最雅的千古名句,堪稱誇人典範
    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讀一讀蘇軾的詩詞吧!畢竟在安慰人這件事上,蘇東坡是認真的。《水調歌頭》中,他把酒問青天,終於想出了最強勸慰語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浣溪沙》中,他遊清泉寺,寫出了最濃雞湯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 蘇軾溫暖世人的一首詩,可能每句都是經典,失意時就想想它
    人也是有感情的動物,不僅需要食物填飽肚子,更需要精神上的滿足和追求。正如一位作家說的:「生活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生活」。從古至今,各種文學作品的誕生都滿足了人精神上的需求,那些優秀的作品也能引起人類的共鳴。
  •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蘇軾此詩有人說千萬不可效法
    另外,如今我也有點理解《莊子》中軒轅黃帝」奏樂「的含義了。《莊子·外篇·天運》中軒轅黃帝」奏樂「令人感到惶恐,又轉為和緩、迷惑,於是軒轅黃帝說這種無知無識的渾厚心態接近於大道,保持了本真。.....宰相蔡京以執政官司馬光等22人,待制以上官蘇軾、黃庭堅等48人,餘官秦觀等38人,共計120人,分別定其罪狀,稱作奸黨。宋徽宗親自書寫姓名刻於石上,豎於端禮門外,稱之「元祐黨人碑」。 從此不許黨人子孫留在京師,不許參加科舉考試,而且碑上列名的人一律「永不錄用」。四、蘇軾真得毫無芥蒂嗎?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最悽涼的一首詞,尾句卻流傳千年,被當座右銘
    經此一役,蘇軾心灰意冷。因為收入低微,為了讓全家都能吃飽飯,蘇軾帶領一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補貼生計。從此,蘇軾有了一個別號——東坡居士。雖然生計解決了,可他內心深處的幽獨和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這裡遭遇不幸的「孤鴻」,實際上就是遭遇貶謫的蘇軾。所以這裡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出來的孤鴻的心理活動,其實就是蘇軾內心的種種感受。即內心的孤獨和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但流傳千年後,不少後人把他當做座右銘,以此激勵自己不要落入世俗的圈套,要堅持自己的初心。
  • 蘇軾題在自己畫像上的詩,24字寫盡平生氣度,最後6字含三個地名
    對於北宋這位會做東坡肉、會寫詩、會寫書法的蘇東坡,世人總是充滿著好奇。人們的好奇點至少有三個,第一就是所謂「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蘇洵的這兩個兒子都有才,弟弟蘇轍是個乖乖仔,哥哥蘇軾卻四處得罪人,一出了事家族就靠蘇轍撐著,不知為何這蘇家兄弟卻差距這麼大?
  • 蘇軾嬌媚的一首詩,第一句人人都會用,但很多人卻用錯了地方
    中國自古有句話是「大俗既大雅」,但這隨便把詩人們辛辛苦苦創作的雅詩變成俗詩,這就顯得不太道德了,比如蘇軾曾經寫過一首意境超美的詩,也可以說是最嬌媚的一首詩。但開篇的一名句卻被世人用錯了地方,然後變成了俗詩。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蘇軾的名氣很大,才華也是無人能及,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一絕,另外在書畫方面還有著極高的造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同時也是北宋最具有創造的大文豪,千百年來人們極為推崇蘇軾。這首詩相對來說比較冷門,可能很多人並沒有讀過,其實這也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蘇軾正是在反思自己的人生,他一生顛沛流離,過著孤苦無依的生活,時常是處於痛苦之中,這也使得他無時無刻不憂愁,正是吃過了苦,受盡了許多的折磨,也就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而在這站許中,他也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的 觀點,同時也是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
  • 蘇軾被朋友妻子趕出門,一氣之下,寫了一首詩,造就了一個成語
    這些流傳下來的趣事,都無不給世人展現出,一位富有生活情趣、擁有著獨立特性的有趣靈魂的蘇東坡。而接下來要說的這件趣事,則是蘇軾為某位神交好友寫了一首詩。無意中對另一位好友的家庭地位進行了調侃,沒想到其中一個詞竟然「火」了千年,至今被人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