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千古名作被人誤解,蘇軾拍案而起:詩聖夢中給我解析

2020-12-23 騰訊網

諸葛亮是一個奇人,雖然他並沒有能夠幫助劉備完成匡扶漢室,一統天下的志向,但也能在風雲變幻的時代建立了一番功業。《三國演義》誕生之後,諸葛亮儼然成為了半仙,甚至近乎於神的地位。其實,在《三國演義》之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他的志向難酬,更讓後世的文人感慨萬千。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幾乎化身為發明家。他使用了威力巨大的諸葛連弩,設計了不可思議的木牛流馬,更是以變幻莫測的「八陣圖」,差點困死了吳國大將陸遜。這些稀奇古怪的發明,並非子虛烏有,在史籍上都有記載:

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雲。——《三國志諸葛亮傳》

特別是八陣圖,大概最受人關注。相傳在諸葛亮之前,黃帝和大將風后就共同創造出了八陣圖。《風后八陣兵法圖》介紹,所謂八陣分為天覆陣、地載陣、風揚陣、雲垂陣、龍飛陣、虎翼陣、鳥翔陣、蛇蟠陣。每個陣勢在各種環境中,都有優勢和劣勢,軍隊只要靈活掌握,自由切換,便能發揮巨大的威力。

小說中的諸葛亮,僅僅擺出石頭陣,就讓陸遜暈都轉向,進來容易出去難。如果不是得到黃承彥的幫助,吳國精銳肯定盡失。因此,八陣圖引得後人無限想像,比如詩聖杜甫就曾經寫過同名五言絕句《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大曆元年,當時的杜甫移居至夔州。當地有武侯廟,江邊還有八陣圖遺址,相傳就是諸葛亮留下的。杜甫向來就是諸葛亮的粉絲,憑藉無限敬仰,他寫下了大量謳歌諸葛亮的詩歌,此詩就是其中之一。

在前兩句中,詩人以工整的對仗,強調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和軍事才華。三國鼎立固然有諸多原因,並非諸葛亮一人之力,但詩人以一句話的概括,抒發了對諸葛亮的尊敬。同時,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出眾,也並非曇花一現的八陣圖可以體現,詩人偏偏將其作為神出鬼沒、奇謀頻出的代表,更增添了詩意。

第三句是杜甫面對歷史遺存,發出的感慨。即便過了幾百年的時光,那些英雄人物早已成為了冢中枯骨,那些所謂的豐功偉業早已成為了過眼雲煙,但江邊的石頭,卻任憑歲月的侵蝕,依然完好如故。

第四句成為了很多人的爭議,在唐朝的時候,人們普遍認為,這是說明當時劉備和諸葛亮都發誓要為關羽報仇,發兵討伐東吳。然而,劉備卻無能地被火燒連營,甚至病死在白帝,這留下了千古的遺憾。

然而,這個解釋,總讓人覺得有些問題。感覺有些牽強,又說不出哪裡不對。直到蘇軾在《東坡志林》中給出了他的理解:

僕嘗夢見人,雲是杜子美,謂僕曰:「世人多誤解吾詩。《八陣圖》詩云:『江流石不轉,遣恨失吞吳』,人皆以為『先主、武侯,皆欲與關羽復仇,故恨其不能滅吳』,非也。我本意謂吳、蜀唇齒之國,不當相圖;晉之所以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吳之意;此為恨耳。」此理甚長。

原來,蘇軾說他曾經夢見杜甫本人。在夢裡,杜甫對蘇軾說,世人誤解了他的《八陣圖》,最後一句並非他想報仇未果的遺憾。他原本就認為吳國和蜀國唇齒相依,必須聯合起來才能打敗北方的魏晉。後來蜀國被滅,就有蜀國和吳國失去信賴,無法聯盟的原因在內。劉備破壞了東聯孫吳,北拒曹操的策略,這才是他的遺憾。

小珏認為,蘇軾這麼繪聲繪色描寫夢中的場景,自然是虛構的。這一定是他自己的理解,而且這個解讀更符合當事人的政治意圖,是非常理想的。東坡先生完全不必假託夢話,直接說出來也能獲得贊同。所以,到了南宋時的王十朋,更是以詩應和杜甫:

一家天下裂三都,忠憤填胸出陣圖。千載相知惟白水,此心元不為吞吳。

相關焦點

  • 杜甫評價諸葛亮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杜甫評價諸葛亮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杜甫被稱為「詩聖」,盛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膾炙人口,而且其中一些經典的詩作更是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作為唐朝詩歌的扛鼎之人,詩聖杜甫之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一生悲苦,少年時期想博取功名,卻屢試不第。晚年時,他在朋友的幫助下終於結束了漂泊的生活,得以在成都定居下來,並建起了自己的「杜甫草堂」。而在這個時期,杜甫也拜訪了成都的武侯祠,第一次祭拜到了自己的偶像諸葛亮。
  • 杜甫的一首名作,耳熟能詳,又立意深遠,頷聯更充滿哲理
    比如陶淵明的《飲酒詩》、李白的《行路難》、以及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都是寄興幽遠、佳句不斷。詩聖杜甫的作品更是非常注重遣詞造句和選材立意,下面介紹杜甫的一首名作,立意深遠,頷聯更充滿哲理。杜甫當時已過不惑之年,雖然人微言輕,但詩人卻不忘年少時的夢想,也在詩作中積極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更對唐玄宗的軍事路線不敢苟同。
  • 杜甫的千古名作《春望》,句句經典,寫盡憂國憂民之情,感人肺腑
    杜甫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是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被後人稱為「詩聖」。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被稱為「詩史」。
  • 史上最搞笑的四首詩詞,看看蘇軾、杜甫的另一面…
    唐朝最大牌的借錢:杜甫《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搞笑指數:三顆星百年已過半,秋至轉饑寒。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彭州牧啊,當初說好的借我錢呢?啥時候給啊!」據說我們的「詩聖」杜甫老師是一個什麼都喜歡往詩裡寫的人,可憐的彭州牧因為一件小事就這麼被「流芳百世」了!最撒酒瘋的詩:辛棄疾《西江月·遣興》搞笑指數:四顆星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他致敬的對象,就是詩聖杜甫。杜甫的詩一直被模仿,但卻很難被超越,但李商隱的詩一出,幾乎以假亂真,忽悠了很多人,成為了一首千古名作。《杜工部蜀中離席》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幹戈惜暫分。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雲雜雨雲。
  • 詩仙是李白,詩聖是杜甫,您心目中的詞聖和詞仙是誰?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詩聖」是杜甫,但是沒有人說誰是「詞聖」,題主還提供了幾個著名的詞人:李後主、蘇軾、辛棄疾、周邦彥、姜夔……我們知道,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那麼詞聖需要具備什麼特點呢?老街認為詞聖應該有這個幾個特點:首先,是男性詞人(不是歧視女性啊);其次,其作品應該有憂國憂民之心;另外,他的作品數量與質量都應該比較高。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蘇軾作為我國宋代的大文豪,憑藉其出眾的才華,年少時就已經出名。蘇軾被貶黃州,大徹大悟後,寫出一首千古名作,最後一句飽含哲理由於「烏臺詩案」,蘇軾鋃鐺入獄,最後死裡逃生,貶官來到黃州。來到黃州後,他並沒有選擇自甘墮落,相反的,他將更多的時間,放到了參悟自己的內心上。
  • 為什麼杜甫被稱為「詩聖」而不是別的稱號,你知道嗎?
    關於詩聖杜甫,我以為魯迅先生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的好。「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裡似的。」詩聖杜甫為什麼魯迅先生會有這樣的評價,我以為,正是因為杜甫的詩貼近生活,寫的就是普通百姓,普通人會經歷的事,而且語言風格來說,平實真誠,形象鮮明,通俗易懂,畫面感極強,讀杜甫的詩,
  • 歷史;在唐朝時期,詩聖杜甫一生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大家好,我是筱筱說歷史說,今天帶大家唐朝時期詩聖杜甫的故事,喜歡的可以關注小編或者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哦!歷史上的唐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朝代。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國歷史盛唐都是非常有名的。很多人都知道,唐朝時期最出名的就是盛產詩人了。而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解的就是唐朝時期的詩人杜甫。杜甫在歷史上被尊為詩聖,而杜甫的詩也是中國歷史上的詩史,杜甫是整個唐朝時期最璀璨的詩人之一。杜甫在一生下來就是在奉儒守官的家庭中。因此在小時候,杜甫的家庭教育是非常不錯的。而杜甫的父親與祖父都曾做過官。雖然杜甫的生下來家庭就非常優渥,但是杜甫的一生卻是過得鬱郁不得志。
  • 師弟的老父親寫了首妙詩,黃庭堅忍不住模仿兩句,成一首千古名作
    蘇軾對文壇的貢獻,不僅僅是平生的2700首詩作、350首詞作那麼簡單。他還慧眼識英才,發掘並捧紅了 「蘇門四學士」。在這4人當中,黃庭堅的性格是最像蘇軾的,他的性格和他的草書一樣,飄逸灑脫。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就是他的一首名作,名叫《六月十七日晝寢》。
  • 從天津卷作文看,我們必讀的書:《杜甫·憂國憂民的詩聖》
    乾元二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徵》以及「三史」、「三別」等名作。解讀他的一生,我們深深感到,命運是公平的,凡是看似懲罰與考驗的東西,對智者來說都是幫助;凡是讓人下跪屈服的東西,才真正令詩人振作。
  • 蘇軾很忙 《梁山豪傑》讓杜甫歇一會
    今年正好是詩聖杜甫誕辰1300周年,前段時間一組名為「杜甫很忙」的系列圖片在微博上瘋轉。著名大詩人杜甫時而手扛機槍,時而揮刀切瓜,時而身騎白馬,時而腳踏摩託,真是忙的不亦樂乎,給網友帶來了茶餘飯後的無限談資。眼看四月底,杜甫也該歇會兒了。
  • 李白和蘇軾,誰是「千古第一才子」?唯有宋神宗的答案最令人信服
    李白是唐朝浪漫主義「詩仙」,蘇軾是宋朝現實主義「文豪」。二人都是光耀千古的文壇的大咖,他們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二人都是在「生前」成名,死後「封神」,二人的仕途都不太順利等等。李白的詩灑脫、浪漫,富有誇張的想像,而蘇軾的詞淡泊、豪放,剛中帶柔。唐朝人喜歡李白,宋朝人喜歡蘇軾。
  • 廚師用幾個雞蛋和一把青菜,把杜甫千古名作做成4道菜,大寫的服
    比如詩豪劉禹錫的《陋室銘》就被不少網友「玩壞了」,《陋妻銘》,《學生銘》等可謂是腦洞大開,當我看到寫著「個不在高,百八就行,情不在深,浪漫則靈」的《男友銘》時,確實是瞪目了。除此以外,蘇軾的《水調歌頭》,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也都被網友玩出了不少新花樣。改編古詩詞本已經是很有想像力了,但居然還有人根據詩詞來做菜,這想像力我是當真服了。
  • 一代「詩聖」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最後的死因令人難以接受
    文/歷史的妖風,本文為百家號「歷史的妖風」創作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歷史的妖風一代「詩聖」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最後的死因令人難以接受······「詩聖」杜甫想必沒有人沒聽說過吧杜甫的一生,雖然窮困潦倒,但是杜甫的胸懷卻異常大。他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當然作為「詩聖」,他的作詩功底更是深厚,給後世留下了不少經典。我國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杜甫,留下了很多的傳世名作,我們小時候在語文課本上經常看到他的詩句,他的《杜工部集》也我國歷史上優秀的詩集作品,那麼這位著名的詩人最後的結局到底是什麼呢?有人說他是因為暴飲暴食而死的?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文/成長新視點序言: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化載體,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源遠流長,群星璀璨。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等,無不成為他想像的媒介。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嘆賞李白的《蜀道難》一詩,呼李白為「天上謫仙人」,意為天上下凡來的神仙。從此,「謫仙」之名譽滿長安城。唐大詩人杜甫有詩讚云:「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狂客,李白好友賀知章也,因此,後人便把李白尊為「詩仙」。
  • 遊鞏義杜甫故裡,緬懷「詩聖」,感悟杜甫的一生
    如今你的杜甫故裡是在原址的基礎上經過擴建而成,是紀念緬懷杜甫的最佳場所,也是知名的旅遊勝地。帶著對是人的敬仰之情,再度前往杜甫故裡朝聖。杜甫故裡的的大門是典型的仿唐建築,紅牆黑瓦,莊重而大方。步入大門,放眼望去,單間眼前百餘米一尊高大的聖人塑像呈現在我的眼前。詩人那憂國憂民的情懷撲面而來。
  • 杜甫半生悽涼,顛沛流離,「詩聖」經歷過了什麼?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我國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聖」的杜甫,他的詩被譽為「詩史」。,在長安的十年,他給別人做幕僚顧問都沒有人問津,生活磨滅了他的驕傲,長期的顛沛流離,生活窮困,不得以接受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官職,就是給人當武器倉庫管理員。
  • 蘇軾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既有美景,又有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眾所周知,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所以在蘇軾的二千七百多首詩中,幹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極為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其實,蘇軾的詞也一樣。
  • 夜歸的蘇軾詩興大發,寫下千古名作,朋友卻說:千萬勿讓人看見
    一天晚上,蘇軾跟泗州太守劉士彥相約到南山遊玩,見到南山的美景,這瞬間就讓蘇軾詩興大發,回到家中之後,他就立馬提筆又寫下了一首《行香子·與泗守過南山晚歸作》北望平川,野水荒灣。共尋春,飛步孱顏。和風弄袖,香霧縈鬟。正酒酣時,人語笑,白雲間。飛鴻落照,相將歸去,澹娟娟,玉宇清閒。何人無事,宴坐空山。望長橋上,燈火亂,使君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