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都愛放風箏,風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從軍事到娛樂,從風箏到竹蜻蜓,再到孔明燈,跨越千年的歷史,從沒有飛機的年代到如今,飛機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然而這些與「飛」有關的小玩意,確是我們每個人小時候不可或缺的記憶。
來到新聯航空科普中心,走進歷史長河,在人類發張歷程中,了解飛機從無到有的過程,如今司空見慣的飛機,你了解飛行原理和內部構造嗎?你是否想體驗作為機長是如何開飛機的呢?你是否親自動手做一個航模呢?讓我們和這些可愛的萌娃們,一起走進新聯航空科普中心,探索這些未知的奧秘。
來到沉浸式體驗區,拉開愛國主題教育的序幕,分為抗戰前夕、筧橋空戰、戰爭期間以及戰爭總結幾個部分,生動的紀錄片再現了當年的真實場景,孩子們認真仔細的觀看,一張張童稚的臉龐,在如今五六七歲的年紀就可以走出課堂,來到新聯航空基地,進行一場生動的沉浸式的戶外課堂體驗。
中國南昌飛機製造廠製造的CJ-6,機長8.46米,是20世紀50年代末期中國自行研製的螺旋槳初級教練機,該機長期服役於中國空軍及地方航校,是中國空軍初級教練主機機型。
因飛行姿態很像蛇中之王「眼鏡蛇」得名,由前蘇聯試飛員駕駛蘇-27戰機完成,2018年11月6日,珠海航展的首日飛行表演中,中國空軍J—10B飛機飛出「眼鏡蛇機動」,驚豔四座。
1901年,中國自己設計、研製、生產的第一架飛機,
1891年滑翔機之父發明的蝙蝠狀的弓形翼飛行器,成功進行了滑翔飛行。
多管伯努利懸浮球演示裝置:將三個小球放置在風口上方,按動啟動鍵,小球會在氣流的帶動下穩定在空中,這是多管伯努利效應,該效應使氣流產生低壓,空氣流動的速度越快,氣流內部的壓力就會越小。低壓的作用就像旋渦一樣,將小球吸在氣流中心,每當小球就要從側面掉下去的時候,這個旋渦(低氣壓)又重新將它吸回去。
平常我們坐飛機,肯定會好奇飛機是怎麼控制平衡和轉彎的,在飛機的飛行姿態中,分別展示了方向舵、副翼、升降舵,利用小型風洞,通過三個操作控制杆,分別控制三個飛機模型的升降舵、副翼、方向舵,直觀展示了飛機在空氣動力下的姿態控制與變化。
在這些演示區內,不但能夠動手操控,而且非常的長知識,不單孩子們,就連我們這些常坐飛機的大人們,都覺得受益匪淺。
在對飛機有了進一步了解後,知道飛機起飛、降落、方向等各種原理,飛機模擬飛行器能讓你體驗作為機長是怎麼樣駕駛飛機的。
坐在駕駛艙,面對眼前的各種操作按鈕,一時間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按哪裡,這邊有專業的教官,可以帶領你並給你講解基本的操作規範,熟悉主要按鈕的作用以及學會看儀錶盤和各種數據,判斷飛行速度、行程、位置、高度、風向、風速等,還能真實的模擬出飛機飛行中遇到的各種可能性,雲、霧、風、雷電….
二樓的教室為小朋友講解如何製作航模,想起上學時期的航模手工課,每人一套航模材料,經過教官的帶領和講解下,一步一步的將零件組裝,在共同努力下,不一會功夫,就DIY出獨一無二的飛機模型出來,享受成果的同時還鍛鍊了腦力和動手能力。
拿著自己製作的飛機模型,到戶外去放飛,觀看大型航模飛行表演,直升機、戰鬥機….不同型號,不同種類的飛機,令人大飽眼福,嘆為觀止。
孩子們化身帥氣的機長,參觀新聯航空基地,了解航空知識,親自動手製作航模,在這裡還可以親自體驗直升機的速度與刺激,古鎮、研學、湖區、諸葛、千島……9條空遊專線,帶你翱翔於天際,體驗非比尋常的空中之旅,20分鐘往返千島湖,在星羅棋布的千島湖上方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