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芬蘭教育為何全球矚目?
芬蘭教育發展水平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特別是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實施的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測試中, 芬蘭學生成績表現非常優秀,整體排名長期名列前茅。然而,這個國家卻被公認為是「全球課時最少,課後複習時間最短,假期最長的國家」,令很多人不解。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科研人員的相關研究,或許能讓人們找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1
生均經費水平世界領先
2017年6月,OECD發布的針對芬蘭研究和創新政策的審查報告《OECD REVIEWS OF INNOVATION POLLY FINLAND》指出,芬蘭在制定和推進科技創新上一直都是其他國家學習的典範。而芬蘭科技創新政策有兩大特點:一是即使是面對金融危機,也不會減少(甚至增加)對研究與發展教育的投入。二是研究與創新委員會制定系統措施,始終領導科技創新政策的發展。
事實的確如此,芬蘭實行多黨議會民主制,政府領導人變動較多,但都將教育發展置於國家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這一直是芬蘭社會各界的共識。
以教育投入為例。世界銀行的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芬蘭公共教育經費佔GDP的比例達到7.2%,公共教育經費佔政府總支出比例達到10.4%。芬蘭95%以上的學校為公立學校,實行教育免費政策。芬蘭國家教育局有關2016年芬蘭教育支出的數據顯示,芬蘭的生均成本(operative costs per pupil/student)分別為:學前教育5855歐元、基礎教育9016歐元、普通高中7697歐元、職業教育10446歐元。生均經費水平處於世界前列。
2
學校教育學生當「主角」
將學生置於教育體系的中心位置是當前世界教育改革發展的主流趨勢。在芬蘭,這種發展趨勢更加普遍和深入。
筆者到訪的中小學幾乎都是由學生志願者來引導進行校園參觀和教學觀摩的。在赫爾辛基萬塔地區一所學校調研時,幾位10歲左右、來自英語特色班的女生志願者對於學校情況非常熟悉,她們不僅以流利的英語介紹了學校的場所、設施、課程內容,還非常自信地回答了大家的提問。隨後,她們帶著我們參觀了她們引以為豪、利用她們參加競賽贏得的兩萬歐元設計裝修的小小「圖書館」,以及樓道中她們繪製的「恐怖走廊」和她們最喜歡的木工,還有油漆教室、縫紉教室……她們那種「我的地盤我做主」的神情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芬蘭憲法規定「每個人都有免費接受基礎教育的權利。公共當局應保證人人有根據其能力和特殊需要接受教育服務的平等機會,以及在不受經濟困難阻礙的情況下發展自己的機會」。與此相適應,獲得「專業的教育協助」也被視為學生的基本權利。教師的基本工作職責就是引導和諮詢,個性化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包括特殊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盡最大可能好好學習,品嘗學習的成功和進步,並能夠就將來的升學和就業做出正確合適的決定。因此,芬蘭的中小學非常重視教學研究,普遍採用了各種能夠激發學生潛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
例如,正在實施的新課程改革中,芬蘭確立了8個方面的跨課程主題(cross-curricular themes),要求學校每年選擇一個主題開展,具體內容包括:個人成長、文化身份和國際化、媒體素養和溝通、公民參與和創業精神、環境責任感、幸福與可持續的未來、安全與交通、科技與個人。與此相適應,芬蘭中小學也普遍採用了現象教學(phenomenal Learning)、主題教學(thematic learning)、項目教學(project learning)等綜合性教育教學方法。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跨課程主題學習雖然有清晰的目標、時間安排和資源保障,但重點在於學,而不是教,也沒有唯一標準的答案。它更多地是要求學生從整體的社會現象入手(starting from holistic phenomena)做探索性學習,強調思維方式的訓練和同伴協作關係的培養,因而更加重視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以及教師因人而異的指導。
3
教師入職門檻兒格外高
如何打通教育改革的「最後一公裡」,讓各種教育改革政策的紅利在「課堂教學」這個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落地生根,是各國教育改革中面臨的難題。而芬蘭的經驗說明,教師「能參與」「想參與」至關重要。
在芬蘭,教師職業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職業。相關數據顯示,芬蘭教師和校長的工資整體要高於市政部門的平均工資——3050歐元。以2016年擁有長期合同的教師和校長的每月平均實際工資為例,幼兒園教師為2600歐元,小學全科教師為3500歐元,普通高中學科教師為4500歐元,職業教育教師為3900歐元。初中校長為5500歐元,高中校長為5900歐元。
芬蘭教師的職業價值感很強。例如,經合組織(OECD Talis 2013)的相關數據顯示,芬蘭教師的職業滿意度在歐洲各國名列第一,在世界範圍內也處於前列。90%的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如果重新選擇,85%的教師仍然會選擇從教;60%的教師認為他們的工作在社會中很有價值。
由於教師職業的社會經濟地位和職業滿意度相對較高,因此為各級各類學校聚集優秀人才、整體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首先,教師職業的入門條件較高,師範院校的入學競爭非常激烈。舉例來說,師範類專業通識教師的錄取比例只有10%,專業課教師的錄取比例由於各專業情況不同,為10%到50%不等。職業教育師資的錄取率約為30%。其次,新教師的專業化要求很高,大多數教師都擁有碩士學位。其中幼兒園教師要求有180個ECTS學分,大約需要三年時間才能獲得;全科教師、學科教師都要求有300個ECTS學分,大約需要5至6年時間才能獲得。校長除了要滿足教師的基本要求之外,還要有教育管理方面的執業證書。此外,教師具有高度的教學自主權。一旦入職,教師就能夠相對獨立地根據自己的專業判斷開展教育教學,較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此外,在芬蘭的中小學,不僅有校長等管理人員、專業教師這兩支「隊伍」,還有包括校醫、心理諮詢專家、特殊教育教師、社工等組成的「第三支隊伍」。這些人員也積極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成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支撐。
4
課堂外有廣闊的社會實踐
良好的教育治理體系和良性運行也是芬蘭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動因。推動芬蘭教育發展的動力既來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來自活躍的教師組織、社會組織、父母、學生、研究機構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這些利益相關者與學校之間的良好合作關係也是芬蘭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主要特色之一。
比如,在中小學科學教育方面,芬蘭中小學非常重視和政府、大學、科研機構、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在課堂之外的廣闊社會實踐中推進相關的教學實踐。芬蘭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個LUMATE中心,負責普及和推廣科學教育。LUMATE中心往往有比較齊全先進的教學科研設備,可供學校借用。中小學教師根據教育教學需要,可以向LUMATE中心預約時間(一般為1至2天),帶學生在中心動手操作。同時,LUMATE中心也有高素質專業人員,可以為在職教師提供科學、技術等課程教學的培訓。
以坦佩雷LUMATE中心為例,它於2011年建立,設在坦佩雷理工大學,與學校的相關實驗室密切結合,資金由坦佩雷政府支持。以筆者一行親自參與體驗的「水實驗」教學活動為例。整個上午,在LUMATE中心教師指導下,19名學生被隨機分成4個小組到學校附近的湖畔採集樣本。按照教學程序,各個學員在一定的時間內採集了不同地點的湖水(也包括一些植物、動物等多種)樣本。回到課堂後,學員以小組為單位,按照實驗指南,利用相關設備,輪流開展水樣本的溫度、電解質、pH值、含氧量、純淨度等五個科學小實驗,最後各組分享各自的研究觀察。LUMATE中心的教師則更加重視引導學生將研究觀察結論與相關的知識、實際生活相關聯,師生互動交流頻繁,課堂氣氛活躍。
(作者為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