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聞名的芬蘭教育,芬蘭人自己是如何看待的?

2020-12-17 芥末堆

全球聞名的芬蘭教育,芬蘭人自己是如何看待的?

作者:頂思 發布時間:

全球聞名的芬蘭教育,芬蘭人自己是如何看待的?

作者:頂思 發布時間:

芬蘭的學生能力,長期位於國際評估PISA的十名以內,一直是全球教育的範例。有關芬蘭教育的傳說不絕於耳,芬蘭人自己是如何看待的?

芬蘭的學生能力,長期位於國際評估PISA的十名以內,一直是全球教育的範例。有關芬蘭教育的傳說不絕於耳,沒有標準化考試,不對學校進行檢查,不強調管控和競爭,甚至學校取消分科、使用「現象教學」法……

這些因素究竟是促成全民教育成功的必然、亦或是偶然?芬蘭人自己又是如何看待教育的?帶著這些疑問,筆者慕名聆聽了赫爾辛基大學教育心理學Kirsti Lonka教授在香港學與教博覽會上的主旨演講。   

Kirsti Lonka教授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育科學學系教育心理學教授和研究組總監,並同為南非西北大學Optentia研究區域的特聘教授,以及臺灣科技大學數字學習與教育研究所顧問委員。她是赫爾辛基大學教師學院的創始成員,並任學院的首屆院長(2013至2014年)。

Kirsti Lonka教授對於中國教育界人士並不陌生,作為「現象教學法」芬蘭專家第一人,她發表了上百篇文章及出版諸多教材,其著書«Phenomenal Learning from Finland» 英文版於2018年出版 ,其中文版 «芬蘭現象教學法» 由芬蘭教育學習和發展中心翻譯,將於2019年在中國市場發行出版。

對於芬蘭教育的7大認知誤區

Lonka教授開門見山地對全場聽眾發問:「諸位對於芬蘭教育了解多少?」「對於芬蘭的師範教育了解多少?」這讓人自然而然聯想起媒體對於芬蘭學生屢獲PISA殊榮的報導,可是讓聽眾意外的是,Lonka教授卻說,芬蘭國內的民眾卻對此十分不滿,而且認為媒體的報導誤導了公眾對於教育目的的理解。

Lonka教授糾正了幾個對於芬蘭教育的誤區:

放棄學科分科教學

學生的學習需要極少的引導

數位化教學取代動手做

逐漸減少的社交和情感交流

學校生活很愉悅、不需要很努力學習

去年芬蘭PISA成績的下滑是因為新課程大綱的推行

青少年的網癮問題

圍繞7大能力目標展開現象式教學

儘管「現象式教學法」打破了分科教學的界限,但並不意味學科知識不重要,或者不需要分科教授 。實際上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芬蘭就在課堂中開展合作教學、探究式學習、項目制學習,但分科教學仍然是主體,現象式學習是對傳統分科教育的補充而不是取代。

現象式教學(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或稱「跨學科學習模塊」,由芬蘭國家教委會2014年12月提出,規定每所學校每一學年至少要進行一次跨學科學習模塊,也即現象式教學。

現象一詞,是指在宇宙中可以觀測並且可以用人類已知知識解釋或預測的事件,指事物的整體面貌,而非分割為各個領域與學科。現象式教學的具體主題和內容,由學校結合所在地區、學校文化和學生的意見共同制定,其中學生參與確定主題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Lonka 教授在大會上分項了芬蘭新課程大綱核心要求的七大能力(詳見下),

文化交往及表達能力

自我關愛和生活能力

多語言能力

信息技術溝通能力

謀生技能及創業能力

參與、影響力、和構建能力

思考學習、再學習能力

學校每年必須推廣1至2項「現象為本」(phenomenon-based)的主題式學習,將跨學科元素融入課程架構之中,讓學生能打破傳統學科界限學習。學校可以根據上述新課程要求的能力上網進行校園文化評估(kirstilonka.fi/publications)。  

Lonka教授也分享了有關「現象教學法」在芬蘭的實施,它主要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探究和任務教學(通常針對提出的一個大問題:如氣候變化)

融合了學校開設的多個學科

根據芬蘭最新課程標準,每年完成1-2個項目

類似STEAM 或者話題式的學習

現象教學法基於學習者對於真實社會問題的好奇心,對於培養學生具備21世紀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如批判性思維、跨文化溝通能力等至關重要。研究具體現象本身需要學習者打破學科的界限,在真實的環境中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 

高水準的師範教育

芬蘭教師兼具全科制、研究型和自主權於一身。70年代至今,所有芬蘭的中小學教師都必須具備碩士及以上學歷,接受過至少五年的教育學專業課學習、教學法學習和教學實踐,這就讓芬蘭教師不同於按教科書教學的傳統教師,而是成為具有自主權的「研究型」教師。Lonka教授總結了以下芬蘭教師職業的主要特點:

教師的培訓及其碩士課程師範教育全世界水準最高

在芬蘭要成為一名課堂教師難度極大(2000人申請,通常只錄取120人)

教師在芬蘭很有吸引力的職業,教師自主權很大,具有假期長、工資高等福利

教師在社會上認可度高、受尊重,一線教學教師一般不容易轉換班級

96%的師範畢業生一畢業即可找到工作

教育專業的博士生大多數都具有課堂教學背景

大部分的師範專業畢業的學生畢業後都當教師

教育專業在社會上受到廣泛尊重,例如:前芬蘭總統及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Martti Ahtisaari就曾擔任課堂教學教師

在反思中的漸進性發展

數位化時代的芬蘭學校,反而更注重學生的社交和情感交流,Lonka教授提示大家,不要過度批評網絡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其實我們許多成人在社交媒體上的表現和行為,還不如孩子們。

Lonka教授提醒說,我們的許多教師沒有接受過數位化教育的訓練,反而會壓制學生的成長,我常提醒老師們要小心,不要毀了許多我們未來的比爾蓋茨。據統計,芬蘭有25%的學生玩網路遊戲,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遊戲完全沒有教育意義。 

雖然強調主動學習、探究學習,但老師的有效引導依然是學生發展至關重要的力量,但引導的方式和效果跟傳統教學相比發生了改變,如果說芬蘭的教育歸功於高水準的師範教育,應該一點兒也不為過。

當然,Lonka教授也表示芬蘭教育於2016年開始在全國所有級別採用新的教育課程後,並不是一帆風順,也有面臨許多挑戰,例如學校自身的吸引力下降、公眾對於教育的期望越來越高、學生欠缺創業能力(例如芬蘭社會本身缺少知名的企業家)等等,教育者們甚至會捫心自問「是不是我們的意識中有太多的PISA?」

芬蘭新課改的實施,曾被國內外媒體報導為「顛覆性的改革」,在沿用傳統分科制教學的基礎上,向「跨學科學習模塊」轉變,Lonka教授對於芬蘭教育的總結和反思,讓與會同行們十分讚嘆,立足教師培養、從政策和學術研究的高度貫徹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是芬蘭教育立於不敗之地的原因。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頂思」,作者Sarah,編輯Jack,原標題《芬蘭教育心理學教授,糾正關於芬蘭教育的7大誤區》。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頂思;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頂思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芬蘭人如何看待瑞典、丹麥、和挪威
    挪威人單純簡單芬蘭跟挪威在地理位置上中間隔著個瑞典,芬蘭人和挪威人之間的聯繫很少,在體育賽事方面,芬蘭人很敬佩挪威人在冬季項目和標槍項目的成績,因為挪威人曾多次在這些項目上輕鬆贏了芬蘭。大多數芬蘭人對丹麥人沒有刻板的看法和歧視,似乎大部分芬蘭人都很喜歡這個國家。哥本哈根是和芬蘭人周末旅行的好去處,還有很多芬蘭人喜歡去樂高樂園遊玩。但是芬蘭人通常很少與丹麥人接觸,在芬蘭人眼裡的丹麥人是積極陽光的。受過良好教育的芬蘭人通常很欣賞丹麥人。
  • 全國只有550萬人口的北歐小國,芬蘭教育憑啥享譽全球?
    全國只有550萬人口的北歐小國,芬蘭教育憑啥享譽全球?當有人問你芬蘭這個國家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連它位置在哪都不知道,只是知道在歐洲而已。其實,芬蘭是一個北歐小國,全世界最年輕的女性總理就是芬蘭總理。許多人不知道,目前的芬蘭已經將教育事業做到了全球首屈一指的位置上,那麼問題來了。全國人口加起來連中國二線城市都達不到的芬蘭,是如何將教育事業做到全球第一的?其實,芬蘭教育之所以能夠享譽全球,主要集中在5點原因。1國家政策:在芬蘭,教育是量身定做的,並不是單純的採用套娃制度。
  • 媽咪寶貝愛 | 芬蘭為什麼兒童教育全球第一?
    世界教育新星的名號到底是浪得虛名還是實至名歸?近些年,隨著全球對芬蘭教育的認可,教育無疑成為芬蘭新的名片。其實,可能很多人跟我們一樣比較納悶芬蘭這麼一個北歐小國為什麼教育會全球第一?但經過了解後你會發現,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 1918年芬蘭人「利用」這種情況,宣布芬蘭獨立!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德國經常將其稱為假冒戰爭,為最終入侵低地國家,挪威和法國做準備,而蘇聯試圖重新奪回其前任殖民地,從而屈服於自己的帝國肌肉,在蘇聯入侵芬蘭之後的戰爭中,芬蘭人的頑強戰鬥能力和芬蘭高級指揮官的敏銳性使世界感到敬畏。儘管在步兵部隊中人數超過三比一,而坦克和飛機的數量則超過三倍,但芬蘭人避免被蘇聯軍隊超越。
  • 芬蘭教育心理學教授,糾正關於芬蘭教育的7大誤區
    芬蘭的學生能力,長期位於國際評估PISA的十名以內,一直是全球教育的範例。有關芬蘭教育的傳說不絕於耳,芬蘭人自己是如何看待的? 文 | Sarah 編 | Jack 芬蘭的學生能力,長期位於國際評估PISA的十名以內,一直是全球教育的範例。
  • 家庭教育:為什麼芬蘭的教育世界第一?芬蘭父母的5大教育方法
    說到芬蘭,各位會想到什麼?極光、搖滾、諾基亞?除了這些,芬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恐怕就屬教育了。芬蘭教育作為西方教育的典範,為什麼能一直領跑全世界,保持世界第一,這恐怕是全世界的父母都想知道的秘密。當然,中國和芬蘭國情不同,也許芬蘭學校對中國的孩子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 全球「最幸福國家」遭疫情席捲,芬蘭是如何抗疫的?
    在不願麻煩別人的芬蘭逛商場也格外不同能自己找到,絕不呼喚導購圖源 漫畫《芬蘭人的噩夢》有網友曾調侃如果芬蘭人遇上屈臣氏的導購員>那對於芬蘭人民來說,一定是地獄般的經歷以芬蘭人做靈感設計的購物籃,綠色代表「我只想自己買東西」,紅色代表「我需要導購」對於「社恐」的芬蘭人而言他們出門時會小心觀察四周深怕和鄰居面對面
  • 孩子沒有無窮的作業,芬蘭教育是如何領先世界的
    21世紀是一個科技的年代,而科技就離不開好的教育。所以現在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本國的教育工作。那麼你知道是哪個國家常年高居全球教育榜首嗎?孩子沒有無窮的作業,芬蘭教育是如何領先世界的就是那個生產出諾基亞手機,開發出憤怒的小鳥遊戲的芬蘭。
  • 不迷信,不盲從,芬蘭教育給我們什麼啟示?
    芬蘭人坐公交車芬蘭式公共座椅設計在整個社會氛圍的影響下,雖然芬蘭人中也不乏活潑外向的人,但「害羞」已成了外界看待芬蘭人的刻板印象之一了。芬蘭的自由,是那種畫地為牢的自由。芬蘭注重常識教育,強調將學習的內容如何使用,全主題教育,就是全方位教育,教會孩子從大方位,從很大的時間跨度去學習時間,應該說不是學習,而是理解,基於真實生活場景和主題去教育。
  • 危機感:芬蘭教育的另一面
    這些年,芬蘭教育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很多西方國家也把芬蘭視為教育強國。然而,在芬蘭參觀訪問時,筆者驚訝地發現,芬蘭人總有一種危機感——擔心自己會與未來脫節,時刻在反省「我們的教育是否能跟得上時代」。因此,芬蘭國家治理中有一個重要導向——讓所有國民接受儘可能好的教育。
  • 閱讀芬蘭「美圖書」,了解芬蘭教育要領
    芬蘭教育有多強?在聯合國發布的人類發展指數中,芬蘭以澳大利亞、丹麥、紐西蘭排名第一。根據2012的Pearson教育報告,芬蘭被評為世界教育體系最完善的國家。芬蘭人教育的重要性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和思考。
  • 沒有排名的教育世界第一,全球桑拿房最多的芬蘭
    芬蘭,1/3的國土位於北極圈。被稱為千湖之國,經常可見被樹林包圍的湖泊。樹林覆蓋率超70%。冬天極光比太陽出來的時間還長。人均GDP4.06萬歐元。根據《全球幸福指數報告》顯示芬蘭已經連續兩年排名第一。
  • 芬蘭教育為何被公認為全球第一?我們可以效仿嗎?
    芬蘭教育被公認為全球第一,表現在哪些方面?1.學生幸福指數很高,沒有學業負擔芬蘭的孩子7歲以前在家學習,7歲才開始正式上學。在16歲之前沒有家庭作業和考試。受教育的前6年,沒有人會對孩子做如何衡量和評估,孩子只有在16歲時,參加一次強制性標準測試。沒有考試就沒有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所有的孩子,不論聰明與否,都在一起上課。在芬蘭,「好學生」和「差學生」的差距是世界上最小的。孩子們學習沒有壓力,課時少,假期長,每天學習都很快樂。
  •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但它的好與競爭無關
    當然,並不是單純地讀那麼簡單。以演講和寫作為主的輸出式的閱讀方式,會逼著你在消化書目內容的基礎上,發散出批判性思維,長出自己的見解來。 5月份,童書媽媽讀書會把關注視線轉向令世界側目的芬蘭教育,北上廣三地讀書會同步閱讀了《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正式開讀之前,我習慣性地先讀封面。
  • 另類的北歐諸國:精神上的芬蘭人是如何養成的?
    雖然這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已經算不上多大的劣勢,但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這樣的位置卻給信息與物資的交流帶來極大的困難。因此在歷史上,芬蘭一直遠離歐洲文明的中心地帶。它的西面和西南面是北日耳曼語國家群,而東面和南面則是斯拉夫語國家群,而芬蘭人和芬蘭語都與周邊國家有很大的差異。它就像一個語言海洋中的孤島,不利於它與周圍國家的交流。
  • 芬蘭人為什麼幸福,讓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
    很多人都知道,芬蘭躋身於全球最幸福的國家之列,同時很多人也都好奇,那裡的人是怎樣創造出幸福的呢?芬蘭總統尼尼斯託被問及芬蘭成功的秘訣時,他驕傲地笑著說:「大概是因為SISU。」SISU是一種行為模式,同時也是芬蘭人的價值觀。那麼它具體的含義是什麼呢?
  • 全球最幸福國度:芬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芬蘭是北歐五國之一,其森林覆蓋率高達75.3%,有千湖之國的稱號。芬蘭擁有絕佳的自然環境,還可以看見美輪美奐的北極光。美麗的大自然,優美的自然環境使芬蘭成為一個非常宜居的國家。近兩年來,芬蘭在全球幸福指數上傲居第一,被評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那麼芬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 芬蘭教育的理念及特色
    》,芬蘭在全球125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二,而此前連續三年排名第-。在芬蘭,沒有所謂朽木不可雕的「差生」,他們不會早早地對孩子進行篩選,貼上優劣不同的標籤,他們不鼓勵也不強調學生從小就與人競爭,在壓力下學習,而是耐心啟發、協助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建立起可以受用終生的積極學習心態。(二)教育是最好的投資。長期在強國的夾縫中求生存的芬蘭人,深切地體會到唯有通過教育培養人才,才能延續民族的生命!
  • 芬蘭教育的十大事實:奇妙的教育品牌
    芬蘭是一個小國,以其奇妙的教育體系而聞名,是世界上教育最好的國家。具體地說,芬蘭的教育制度在世界上排名第六。小國家成就大的教育品牌,其秘密在哪?一些芬蘭教育的事實,可以讓您大吃一驚。這些事實,源於芬蘭人的獨特思維,對教育的智慧,還有持續的卓有成效的實踐,這些事實的組合,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教育品牌。首先要提到的是,芬蘭的孩子7歲以前不上學。
  • 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稱霸全球的芬蘭基礎教育是如何煉成的?
    也在網上和電視上了解到芬蘭自然風光秀美,湖泊碧藍澄澈,山林鬱鬱蔥蔥,繁花似錦,到冬天更是銀裝素裹,馴鹿與聖誕老人穿梭其間,夢幻般的極光碟旋天空,簡直是人間仙境。另外當時還受《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的影響,覺得既然研究比較教育,當然要研究世界上教育做得最好的國家了,所以就開始研究芬蘭教育。」 康老師被問到為什麼選擇研究芬蘭教育時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