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成語「聞雞起舞」,但是你對這個成語的主人公了解多少?

2020-12-17 嘉道文流

「聞雞起舞」這個成語在我國的知名度非常高,但你知道這個成語說的是誰嗎?你對這個主人公又了解多少?

晉朝時期有一個人叫做祖逖,他家原本是河北範陽的大族,祖上世代都有高官。祖逖自幼胸懷大志、慷慨豪爽,時常接濟窮人,深受鄉黨宗族的敬重。他以前不愛學習,長大後才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遂刻苦讀書、博覽古今,時人稱讚他有「贊世之才」,即輔佐治理天下的才能。後來祖逖出任司州主薄,結識了劉琨,二人意氣相投,經常縱論世事,企圖幹出一番事業。由於二人關係要好,所以經常同床睡覺。有一次半夜,祖逖被雞叫吵醒了,他覺得這是上天在激勵自己上進,於是就叫醒了劉琨,二人一同起床舞劍練武。這便是成語「聞雞起舞」的來歷,出自《晉書·祖逖傳》。祖逖如此刻苦勵志,那麼最後他的事業成功了嗎?很抱歉,沒有成功,而且最後非常悲哀。

聞雞起舞

元康元年,八王之亂爆發,中原地區頓時兵荒馬亂。祖逖先後跟從齊王、長沙王、豫章王等人,但是諸侯王們相互攻伐,國家永無寧日。這些或許令祖逖心灰意冷,所以後來範陽王、高密王、平昌公等人再次徵召祖逖時,祖逖就拒不赴任。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陽,擄走晉帝,大批北方士族南下逃亡,史稱「衣冠南渡」。此時祖逖亦率領鄉黨數百人前往南方避難,一路上遇到各種險情,全靠祖逖應付自如,所以眾人拜他為「行主」。

衣冠南渡

當時琅琊王司馬睿已在南方經營多年,祖逖到來以後,受到了司馬睿的重用。然而通過接觸,祖逖發現自己與司馬睿的觀念完全不和。祖逖的理想是北伐,當時北方落入了夷狄之手,祖逖一心想要收復失地,雪洗國恥。然而司馬睿的心思卻完全放在了南方,北方他想都不敢想。於是祖逖便主動請纓,要求光復失地。司馬睿同意了他的請求,但是並未對他提供多少實質性的資助,祖逖只帶了自己數百名親信,毅然從京口渡江北上。

中流擊楫

當時祖逖船行於長江之上,面對這滔滔江水,頓時豪情萬丈,他拍著船楫,發誓要收復中原。

《晉書·祖逖傳》:仍將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眾皆慨嘆。

這便是成語「中流擊楫」的來歷,可以說祖逖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何其的悲壯,難怪能令眾人慨嘆。祖逖帶著自己寥寥無幾的人馬,渡江以後穩紮穩打。他先是在淮陰駐紮,一邊冶鐵鍛造兵器,一邊招募士兵。沒錯,祖逖開始就是這麼慘,連兵器都要自己打造。然而偏偏這支隊伍卻創造了奇蹟,他通過幾年的努力,竟然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失地。當時司馬睿在南方的建康稱帝,建立了東晉,祖逖這支鐵血軍團成為了拱衛東晉的盾牌。可惜此時的司馬睿,對祖逖已沒有那麼的信任了,看來功高震主是個亙古不變的真理!於是司馬睿就派了戴淵來牽制祖逖,祖逖看見朝廷對自己的不信任,內心大為不快。後來他又聽說朝廷內部鬥爭尖銳,王敦有叛亂的跡象,他便更加憂愁,以至於憂憤成疾。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當時祖逖已經五十六歲了,這個年齡在那時已經不小了,更何況他已經憂憤成疾,但是他仍然積極進取。當時為了營繕虎牢關,祖逖抱病親自率眾修築壁壘,然而壁壘尚未修完,祖逖便病逝了。祖逖死後,後趙趁機入侵河南,祖逖光復的土地再次淪陷,北伐大業全線崩潰。有道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同樣適用於祖逖。祖逖大業未成便身已死,辛苦收復的失地再次遭到異族的蹂躪,這任誰聽了,都會感嘆萬千。雖然說祖逖的大業失敗了,但是歷史從來不是以成敗論英雄的,關於祖逖「聞雞起舞」、「中流擊楫」的故事流傳了下來,激勵著無數人奮發進取,後世也將永遠銘記這個英雄人物。

歡迎關注「嘉道文流」,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聞雞起舞,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1.聞雞起舞 [wén jī qǐ wǔ]基本釋義: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出處:宋·松洲《念奴嬌·題鐘山樓》:「擊楫誓清;聞雞起舞;畢竟英雄得。」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相關成語:然糠照薪 發奮圖強 鍥而不捨 自暴自棄 苟且偷安2.片言折獄 [piàn yán zhé yù]基本釋義:片言:極少的幾句話;折獄:判決訴訟案件。原意是能用簡單的幾句話判決訟事。
  • 成語裡的中醫: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是一個很勵志的成語,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說的是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他們在每天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只為練得殺敵本領,為國效力。
  • 三國成語故事:十道選擇題,那段金戈鐵馬的歷史你了解多少?
    這一時期有很多成語故事廣為人知,今天就以三國成語故事為契入點出十道選擇題(數據來源於正史和演義)來個小測試,等你來解答!看看你對那段金戈鐵馬的歷史了解多少?自己又能答對幾個?
  • 【趣味學成語】:聞雞起舞的故事.每天3分鐘在故事中學會一個成語!
    聽故事輕輕鬆鬆,每天學會一個成語,讓孩子愛上學習學成語聞雞起舞    [wén jī qǐ wǔ]    [釋義]    [出處]   宋·松洲《念奴嬌·題鐘山樓》:「擊楫誓清;聞雞起舞;畢竟英雄得畢竟英雄得。」[例句]   嶽飛從小立下報國志向,聞雞起舞,苦練武藝,終於成為一個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
  • 成語看世界:聞雞起舞,給學生減負要適可而止
    成語:聞雞起舞聞雞起舞的故事說的是晉代祖逖和劉琨,少年時發憤圖強的故事。意為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藉以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亦比喻意志堅強,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聞雞起舞最近這些年,給學生減負的話題不斷重複。在我的印象中,十年前,我家孩子們讀小學的時候,這個事情已經成為了廣受關注的話題,從那時起,孩子們下午3:30放學。
  • 這個成語你知道麼?
    而成語更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凝結了祖先們的智慧與教誨。其短短幾字,就蘊含了歷史典故和人生哲理,言簡意賅,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羨煞旁人的寶貴財富。下面這個成語,你知道麼?篳路藍縷: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辛。這個成語出自《左傳 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 他是成語「聞雞起舞」主角之一,後世對他的評價為什麼毀譽參半
    成語「聞雞起舞」,在世人心目中知名度極高。很多人的學生時代,都是在這句成語的薰陶之下長大的。千百年來,「聞雞起舞」一直被視為一種勤學修身的精神,激勵著一代代人們成長發展。 關於這個成語的起源,想必很多人也耳熟能詳。
  • 聞雞起舞的主人公,一個寫在課本上,你卻不知道是誰的英雄
    蘿蔔記得,這好像是小學課本上的一個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這個故事,聞雞起舞嘛。但是,要是問一句這聞雞起舞的主人公說的是誰,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就算知道了,也很少有人能念對名字。《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這就是聞雞起舞的史料。很多說都知道說的是祖逖(tì),其實故事的主人公有兩個:祖逖和劉琨(kūn)。有沒有念錯名字!
  • 描寫秋天的成語,你知道多少?
    可作賓語;比喻衰弱的體質 17、一葉知秋: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已經來臨。比喻由細微的跡象可以預料出事物的發展趨向。緊縮式成語;可作定語;指從局部推知未來 18、葉落知秋:看到樹葉落,便知秋天到來。比喻從細微的變化可以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向。
  • 描寫堅硬的成語,你知道多少?
    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常與精誠所至連用 2、心如鐵石:心像鐵石一樣堅硬。形容不易動感情或冷漠無情。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含貶義 3、試金石:一種黑色堅硬的石塊,用黃金在上面畫一條紋,就可以看出黃金的成色。比喻精確可靠的檢驗方法。
  • 你知道舉案齊眉的成語來源嗎?
    眾所周知,舉案齊眉這個成語用於夫妻琴瑟和諧,恩愛甜蜜,但很少人知道這個成語背後的故事。這個成語的出處可稱得上真的是一段土肥圓的愛情逆襲之路,大多數人知道後都深感震驚。主人公孟光與梁鴻的故事被人廣為傳頌,就連《紅樓夢》裡寶玉也曾拿來打趣黛玉:「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
  • 有關車的成語故事,你了解多少?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
  • 描寫夏天的成語,你知道多少?
    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2、燕雁代飛:燕夏天來溫帶,冬天歸南方;雁冬天來溫帶,夏天歸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見。可作謂語;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見 3、火傘高張:火傘:比喻夏天太陽酪烈;張:展開。形容夏天烈日當空,十分炎熱。可作謂語、定語;形容十分炎熱。
  • 中華成語典故系列:聞雞起舞
    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 - - E N D - - -
  • 描寫酷熱的成語,你知道多少?
    聯合式成語;可作定語;指天熱乾旱。7、流金鑠石:形容天氣酷熱,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戰國 楚 屈原《楚辭 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形容天氣酷熱。描寫"酷熱"的成語,你知道多少?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關於「志」的成語,你知道多少?
    何鑫 成語:志在四方俗語:莫為一身之謀,而有天下之志志的理解:志,生下來就要有目標,以天下大志為理想,說明有偉大的理想與抱負,要有志氣更要有尊嚴。 趙躍  成語:眾志成城俗語: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志的理解:志,是一個人一生中的重要因素,人生在世沒有志向就沒有目標,沒有動力就不會前進,而是止步不前。
  • 描寫春天的成語,你知道多少?
    偏正式成語;可作定語、賓語;含褒義。 2、春華秋實:華:古同「花」。春天盛開的花;秋天結的果。比喻文採和德行。有時也比喻學問和品德修養之間的關係。複句式成語;可作主語、分句;用於比喻句 3、滿園春色:整個園子裡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 【文史百科】成語釜底抽薪的主人公是誰 釜底抽薪有什麼歷史故事
    成語釜底抽薪的意思是指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成語,看完這套書你就知道了
    好的學習成語的方法應該是,孩子不僅理解了成語的字面意義和引申含義,而且知道成語背後的典故,並且能夠將成語正確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當中。,包括聞雞起舞、一箭雙鵰、千裡鵝毛、完璧歸趙、門可羅雀等。不僅有成語故事,還有成語古今釋義及文獻出處,讓孩子在學成語的同時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古人認真做學問的精神,潛移默化滋養孩子的心靈。
  • 說幾個你不知道的好成語,別錯過~ | 小胖聊成語
    這個成語最初是指古時候在暴政下,老百姓整年在外服勞役,對父母的病痛,乃至老死都不能照料而發出的悲哀。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詩經·小雅·蓼莪》,原文是:「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如今,大部分人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本該是母慈子孝的,卻有很多人落得個哀哀父母。多陪陪父母,將來不會後悔,別找藉口,只是你還沒意識到他們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