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車的成語故事,你了解多少?

2021-02-10 成語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成語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講述一些道理。成語就是有道理的詞語,它奠基著我國的文化之熙。

有一天傍晚,有個叫趙大的人砍柴回來路過一個茶館,看見裡面坐著很多人,有的在喝茶,有的在乘涼。趙大把拉柴的車停在外面,也走進了茶館。他剛喝完一杯茶,就看見茶館外面一片紅光,跑到門口一看,原來是自已的一車柴草著火了,火苗直往上躥。趙大一邊大喊:不好了,著火啦,快救火啊!一邊跑進茶館,端起桌子上的一杯茶水往柴草上潑去。茶館裡的人聽到喊聲,也都端起茶杯往車上潑。可是火不但沒滅,藉助風勢反而更大了。趙大揪住衣襟,垂頭喪氣地蹲在地上直嘆氣。

薪:柴草。這個成語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

杯水車薪的意思


【解釋】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

【用法】作謂語、賓語、分句;指力量小不能解決問題

【近義詞】杯水救薪、無濟於事

【相反詞】力濟九區、綽綽有餘、立杆見影

 

現在,成語「學富五車」是形容人的學問大、讀書多,「五車」就是說人有五車書。其實,原來這個成語並不是這個意思。

咱們先看看五車書到底是多少書?

「學富五車」出自《莊子·天下篇》,《莊子》成書在戰國時期,得先說說戰國時候的車。《墨子·魯問》中,墨子說,自己造的車,質量極好,可以「任五十石之重」。這話是極力說自己的車子造得好,超出一般,從墨子的自豪感可以看出,日常的車是載不了五十石(石又寫成擔)的。1957年和1960年在安徽省壽縣分別出土了可以合為一組的帶銘文的戰國青銅器,叫《鄂君啟節》。「啟節」就是符節,是當時的關防通行證。《鄂君啟節》記載了當時水運過關的規定,其中有「如擔徒,屯二十擔以當一車」,這話的意思是:如果用人挑擔,二十擔按一車計算。從這話可以推測出,一車的載重是二十擔。楊寬《戰國史》「度量衡制的頒布和校驗」一節中說,一石120斤,一斤合252.9克。

一擔120斤,一車20擔,就是2400斤;5車100擔,就是12000斤,依楊寬教授的算法,也就合現在的重量6000公斤多一些。如果是現在,誰要是有6000公斤的書,那可算是不少了。

可是為什麼五車書又能形容學問大呢?

原來,「五車書」並不是說擁有五車書,而是寫了五車書。「學富五車」最早出自《莊子·天下篇》,原文是「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這些話是在批評惠施,翻譯過來是,惠施這人會很多方術,雖然他寫的著作夠裝五車了,但是他說的道理卻有許多是舛誤與雜亂的,他的言辭也有不當之處。「其書五車」的「書」是動詞,就是寫。「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是說惠施所寫的著作,而不是他讀過的書,因為不可能惠施所讀的書全是「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

原來五車書是寫作的量,並不是藏書量。惠施到底是不是真的寫了五車書,那也不一定,莊子在這裡也是誇大了說:寫得多,錯的也多。

後來人只截取了「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往下就不管了,再加上後來紙的五車書也的確是很多,於是,誤以為是惠施這人讀了五車書。於是「學富五車」也就偏離了莊子的原意,從批評轉向純粹的讚揚,從寫了五車書變為讀了五車書。


【解釋】: 車象流水,馬象遊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不斷的熱鬧情景。

【成語故事】:

  漢光武帝劉秀去世後,太子劉莊即位,就是漢明帝。他為了紀念那些幫助光武帝中興漢朝的功臣,命畫師在南宮雲臺中畫上他們的像。在這些功臣像中,卻沒有大功臣伏波將軍馬援的像。這是為什麼?原來,皇后馬氏是馬援的女兒。明帝為了避免親寵外戚的嫌疑,故意不畫的。馬皇后牢記父親遭人嫉妒陷害、含冤而死的教訓,處處虛心待人。馬皇后那時沒有親生兒子,明帝立賈氏的兒子為太子,委託馬皇后教養。馬皇后把他當作親生兒子一般,精心培養,母子十分親熱。明帝去世後,18歲的太子繼皇位,就是漢章帝。馬皇后被尊為皇太后。漢章帝根據一些大臣的建議,打算把馬太后的兄弟封爵。馬太后遵照光武帝生前的規定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制度,堅決反對。她說:從前外戚外出的情景,真是『車如流水,馬如遊龍』,如此招搖,實在不好啊!後人把車如流水,馬如遊龍簡略為成語車水馬龍,形容車馬不絕的熱鬧景象。 

|來源: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三國成語故事:十道選擇題,那段金戈鐵馬的歷史你了解多少?
    這一時期有很多成語故事廣為人知,今天就以三國成語故事為契入點出十道選擇題(數據來源於正史和演義)來個小測試,等你來解答!看看你對那段金戈鐵馬的歷史了解多少?自己又能答對幾個?
  • 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十道選擇題,五百多年歷史你能了解多少?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這一時期跨度五百多年,不僅是諸侯爭霸從分裂到統一的過程,同時也是人才輩出、百家爭鳴和思想文化璀璨的時代;其它不說,後世的不少成語都和這一時期息息相關,今天就以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出十道選擇題,看看你對那段五百多年歷史能了解多少?
  • 與友誼有關的成語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一直被人們所稱讚,有一成語叫管鮑之交,說的就是他們二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常識中,與友誼有關的成語以及成語背後的故事。一、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起初,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買賣。管仲家裡窮,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可是到分紅的時候,他卻要多拿。鮑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興,罵管仲貪婪。鮑叔牙卻解釋說:「他哪裡是貪這幾個錢呢?
  • 有哪些和《左傳》有關的成語故事?
    成語的起源有很多,例如歷史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等等,那麼你知道,《左傳》作為我國現存的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有哪些成語是和它有關的嗎?《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較為完整的編年體史書,下列成語中,哪個不是出自《左傳》?
  • 你知道成語「聞雞起舞」,但是你對這個成語的主人公了解多少?
    「聞雞起舞」這個成語在我國的知名度非常高,但你知道這個成語說的是誰嗎?你對這個主人公又了解多少?晉朝時期有一個人叫做祖逖,他家原本是河北範陽的大族,祖上世代都有高官。這便是成語「聞雞起舞」的來歷,出自《晉書·祖逖傳》。祖逖如此刻苦勵志,那麼最後他的事業成功了嗎?很抱歉,沒有成功,而且最後非常悲哀。
  • 與項羽有關的成語故事(中)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我,做個博古通今的美男(女)子↑↑↑與項羽有關的成語故事(中)
  • 這些有關「雪」的成語你聽說過嗎?
    雪虐風饕 又是颳風,又是下雪。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寫給兒童的成語故事!點擊「寫給兒童的成語故事」了解註:圖文內容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成語歷史故事親愛的夥伴,當你走在一個陌生或熟悉的城市,踏在一片歷經風雨的土地上,是不是有穿越時空的衝動,很想去穿越歷史去了解這個地方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出現過的人物?當剛剛入學的孩子,向你炫耀他新學到的成語時,你是否很想向他解釋成語背後的故事,從而讓他體會學習的快樂?
  • 你真的了解韓信嗎?與他有關的31個成語故事,我僅僅只知道6個
    韓信的一生充滿傳奇,本是王侯將相種,但家道中落,中年時連一口飽飯都吃不起,最後幸的蕭何賞識,劉邦重用,給我們留下很多經典的戰役和有生活哲學的道理,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小故事,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有31個,今天就給大家說說說關於韓信的成語故事!一 胯下之辱。
  • 《笑讀成語》開團!畫給孩子的趣味成語故事,了解成語背後的故事!
    小成語,大道理,學習成語可以增長語言能力,了解成語背後的故事,更能夠開闊視野,汲取智慧。今天給大家推薦《笑讀成語:畫給孩子的趣味成語故事》。這是一套讓孩子讀得開心、記得住、有深度的漫畫成語故事書。160個活潑生動的成語故事+160幅幽默風趣的四格漫畫,不陳腐、不乏味,形式新穎靈活。
  • 毛遂身上的故事還真不少,原來這些成語都是與他有關的
    有時候是因為他們的故事被人記下來了,所以現在才會有人知道古代那麼多有名的人物。也有這麼一類人,是因為現在常用的成語是與他們有關的,所以他才會被後來的人們所知道。去翻一翻史書,你會發現有一個人在他身上發生的事組成了很多個成語。說實在的,很多成語只要你去深扒一下他的來歷,就發現它肯定是出自於一個故事。但是很少有人去探究到底跟故事中的那個人有關的成語有幾個。
  • 成語故事《鵬程萬裡》教學設計
    短短幾個字,凝結著中華人民幾千年的智慧,難怪說中華成語是我國璀璨的文化瑰寶。學習成語故事,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歷史典故,通達事理,還可以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使你的語言和文章錦上添花、蓬蓽生輝!2.下面我們來讀一讀這些成語,你有什麼發現?
  • 來《成語天下》第二季,試講成語故事!
    龍印《成語天下》第二季第四期播出之後,贏得了網友新一波好評,因為這期節目再次激發了許多觀眾的答題參與度,也有很多精彩的成語故事為大家展露出來。隨著比賽進度的推移,選手之間的競技更上一層樓,節目看點越來越多~星羅棋布:你的成語庫存合格嗎?
  • 【哲理故事】成語故事-四面楚歌
    每日一則成語故事分享給親愛的家長和同學們!
  • 一個成語,就有一個故事,看成語,了解歷史,了解故事
    按要求填空:(1)寫出源於歷史故事的兩個成語:___,___.(2)寫出兩個形容"專心"的四字成語:___,___.(3)《湯姆索亞歷險記》的作者是美國作家___,小說中心狠手辣的殺人兇手是___.答案解析(1)源於歷史故事的兩個成語:完璧歸趙、圍魏救趙。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圍魏救趙: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 成語故事:安步當車
    【成語】:安步當車【拼音】:ān bù dàng chē【解釋】: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
  • 【講故事,學成語】成語故事——得心應手
    在這裡,讓我們一起分享育兒經驗、親子理念、親子故事,還有那份獨特的親子成長體驗。在這裡,我們將和大家一起講故事,學成語,也希望爸爸媽媽跟孩子們一起從成語中體會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啟示!成語故事齊桓公在堂上讀書,堂下做木工活的輪扁放下工具,走上堂來問他念的是什麼書。齊桓公回答說,是聖人之言。輪扁問,聖人還在嗎?桓公說,都死了。輪扁問,那麼你讀的是古人的糟粕了。桓公生氣地說,國君在這裡讀書,一個木匠哪能妄加評論,說出點道理來還可饒命,不然就處死你。輪扁回答道,我就以我幹的木匠活來說吧!
  • 歷史上有關此人的成語最多,其中肯定有你不知道的
    成語的來源,一個是名作,一個是故事。故事又有編撰的故事和歷史真實故事。在真實的故事中就會有真實的人物,在那麼多歷史人物中,誰的成語會最多呢?答案是韓信。下來我們看看韓信身上都有哪些成語,讀者們看看到底有多少。這些成語從時間順序編排的話,也反映了韓信的一生。
  • 成語故事:涸轍之鮒
    水幹了的車溝裡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出自《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近義詞:涸轍之枯、涸轍窮鱗、涸轍窮魚反義詞:絕處逢生// 成語故事 //「涸轍之鮒」這個成語,乍一看,可能很多人會讀錯其中的字或者不懂它的字義,所以大家需要多讀多看幾遍。成語雖然讀起來生澀難懂,但是它的故事很有寓意!
  • 成語「出人頭地」背後竟隱藏一個感人故事,與北宋兩大文豪有關!
    我們現在一起聊天的時候,當聊到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小時候的願望和理想,經常會說到一個成語,那就是「出人頭地」。當然這個成語在我們小時候家長、老師苦口婆心教育我們的時候也會經常說。比如「我們現在要求你們好好學習,努力用功,也是希望你們以後能夠出人頭地」等。
  • 成語故事:覆水難收,講述歷史,了解我國傳統文化
    成語故事:覆水難收,講述歷史,了解我國傳統文化文|趣味歷史學說我們國家的成語是一種極具中國傳統色彩的文化,每一個成語不僅擁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也銘刻了我國某一時間段的歷史或者傳說。了解品讀我們的成語,也是在了解我們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之前小編和大家說的都是一本正經的成語故事,可能有點枯燥,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個有關於歷史名人愛恨情仇的成語故事。這個成語就是「覆水難收」,表面意思就是已經倒在地上的水就再也不可能回收了。我們常常用這個成語來表示事情已經成了定局,無法更改,不能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