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不要只知道拍嗝,提前預防,才是父母最應該注重的

2020-08-27 媛媽育兒日記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養育新生兒就像升級打怪,任何一個小方面都存在大學問,就比如哺乳吧,吐奶就是個棘手的問題。

由於找不到根源,也不清楚正確的應對方法,很多新手媽媽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收拾殘局,卻沒有實質性地解決問題。

唯有知其所以然,才能把整個問題弄清楚,從容解決。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吐奶的真正原因,以及防吐的小妙招。


01寶寶為什麼會吐奶?

通常寶寶在2-5月齡時,會出現吐奶的現象,但無需擔心,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由多方面因素決定:

  • 寶寶的胃容量較小,而且胃部處於水平狀態,食管下的括約肌表現較為鬆弛;
  • 調節胃腸道蠕動的神經功能,和胃酸及蛋白酶的分泌功能,都不是很好;
  • 嘔吐中樞的發育尚未達成熟水平,因而吞咽肌肉群的協調性較弱。

這些都是發育不成熟的表現,因此只要隨著時間增長,吐奶的現象就會慢慢改善,最終在半歲左右消失。

當然,除自身的發育原因之外,日常生活中,會導致吐奶的因素也不可忽視。例如餵養方式不正確,尤其是餵夜奶時,寶媽們為了省事,會選擇直接躺喂,這樣就會誘發吐奶。


02正確的拍嗝方法

緩解吐奶的最好方式,莫過於拍嗝了,儘可能將寶寶消化道中的空氣排出來。

拍嗝方式介紹:

  1. 豎式,用手託住寶寶的臀部,讓他舒服地趴在自己的肩膀上,再用下到上的順序拍嗝。
  2. 坐式,讓寶寶靠在自己的大腿內側,用手提供助力幫寶寶坐穩,一邊把手放在寶寶的後背,微微呈弓狀,同樣是由下往上,輕柔拍嗝。

不過說白了,拍嗝是解決寶寶吐奶問題時使用的方法,卻不能抑制其發生。因此,不要只知道拍嗝,提前預防,才是父母最應該注重的,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03如何預防寶寶吐奶?

1. 腹部按摩

由於寶寶的消化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經常性做腹部按摩,便可以促進消化。

具體操作是,把寶寶的肚臍眼作為中心,按照順時針的方向輕輕按摩,注意按摩前手心要搓熱。

2. 不要在哭鬧時或過後不久餵奶

這種情況,容易讓寶寶吸入到大量空氣,多半會引起吐奶。

不管怎麼樣,穩定寶寶的情緒都是第一要務,這件事做好了再餵奶,才是正確做法。

3. 選擇正確的姿勢

餵奶時,要讓寶寶的身體傾斜到45度,只有頭部高於身體,才能讓乳汁順著食道進入胃裡。

餵奶後也不要急著放下寶寶,把他貼著胸豎著抱起來,輕輕拍後背,順利打出嗝後再放躺,才能儘量避免吐奶。

4. 吃飽後不要做劇烈運動

吃飽後心滿意足,寶寶就開始暴露好動的本性,家長也喜歡抱著寶寶亂晃悠,在屋子裡四處看看,或者舉高高。

這樣很容易讓寶寶吐奶,劇烈運動儘量等一會兒再開始比較好。

5. 奶嘴孔徑要適合

給寶寶選擇奶瓶時,最好仔細觀察孔徑,選擇適合寶寶的。也要看寶寶有沒有咬爛奶嘴,否則孔徑變大了,吃奶時容易吸入空氣,造成吐奶。

6. 少食多餐

寶寶的胃口不是很大,沒辦法一次性吸入更多的乳汁,餵養時也要控制好流速,奶陣來臨時適當控制。也不要一次餵得太多,過度餵養會傷害寶寶的身體健康。

儘管寶寶吐奶的現象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現以下幾種症狀,家長就應該小心了,很可能是出現了病理性的胃食管反流。


04寶寶吐奶的異常情況,父母要會辨別

1.吐奶情況越來越嚴重,而且多呈噴射狀,這很可能說明幽門狹窄。這種情況下,乳汁很難經過胃部下端的開口到達十二指腸,可能需要入院通過手術方式治療。

2.吐奶時寶寶還伴隨著腸痙攣的現象,這是由於腸道壁平滑肌收縮劇烈,引發的陣發性腹痛,是幼兒急性腹痛中的尋常症狀,要警惕。

3.吐出來的奶汁如果是淡青色或帶有血絲,可能就是腸道阻塞或內含膽汁。

4.餵奶後,寶寶會出現咳嗽或嗆住的情況。

5.寶寶被安撫後依舊反覆哭鬧,或者體重、食慾出現了下降。


05媛媽寄語

牛奶過敏的寶寶,也會出現吐奶情況,這是因為奶中蛋白分子比乳汁成分更多,食用後寶寶的腸胃會蠕動不正常,一旦增劇,賁門又沒辦法控制好,就會吐奶。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換成水解蛋白奶粉,讓寶寶食用半個月到一個月,好好觀察,如果寶寶在此之後沒有再吐奶,那就確實是牛奶蛋白過敏導致的了。

另外,母乳餵養的媽媽們,也可以試著停止餵奶製品,其中包含的動物奶蛋白也會通過母乳的方式餵給寶寶。

育兒非小事,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母親不易,但唯有掌握科學的方法,才能讓情況從根本上得到改善。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

相關焦點

  • 寶寶吐奶不要只知道拍嗝,提前預防,才是父母最應該注重的
    無法找到根本原因,也不知道正確的處理方法,許多新手媽媽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清理混亂,但不能實質性地解決問題 只有知道它是什麼,才能冷靜地澄清和解決整個問題 以下是嘔吐的真正原因,以及防止嘔吐的技巧 嬰兒為什麼吐牛奶 通常寶寶2-5個月大,但不用擔心,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由多個因素決定:寶寶的胃容積小,而且胃處於水平狀態,食管下括約肌的表現比較放鬆;調節胃腸蠕動神經功能,以及胃酸和蛋白酶分泌功能
  • 寶寶吐奶,拍嗝只是常規處理方法,這3招也可以預防寶寶吐奶
    拍嗝確實能夠預防寶寶吐奶,但是這只是一個常規的處理方法,還有一些方法也能夠預防寶寶吐奶,寶媽們不妨學起來。總是吐奶的小寶寶閨蜜歡歡是個90後,由於是第一次生孩子,所以沒有帶娃經驗。有一次,寶寶喝完奶之後,歡歡就把寶寶放在了床上,沒過多久就吐了一口奶,這可把歡歡嚇壞了,趕緊把寶寶抱了起來。
  • 寶寶為什麼會吐奶?應該如何給寶寶正確拍嗝?
    對新生兒來說,小寶寶的胃部和喉部還未發育成熟,胃賁門部位還無法很好的進行收縮,加上寶寶胃容量小,很容易導致進入胃部的奶汁容易流回食管,造成新生兒吐奶。小月齡寶寶吐奶是很常見現象,但作為父母應該注意及時給寶寶拍嗝,把氣體拍出來,胃內壓力減少,這樣才能減少吐奶、溢奶的情況。同時,拍嗝還能安撫小寶寶的情緒,給寶寶餵奶後,應及時給寶寶拍嗝!
  • 手勢不對,拍嗝再久也白搭!這才是寶寶拍嗝的正確方法
    暫時停頓並調整姿勢,會減緩寶寶的吞咽速度,減少吞下的空氣,吃配方奶的寶寶應該每吃完60-90毫升的奶就拍拍嗝;吃母乳的寶寶,應該趁著換邊母乳時拍嗝。也就是說,媽媽需要奶後拍嗝,但是拍嗝前還應該查找寶寶吐奶的原因,然後把引發原因扼殺在搖籃裡。寶寶吐奶的原因除了自身的生理特徵,吐奶的頻繁與否,還跟吃奶量、吃奶速度、吃奶銜接、寶寶狀態、外界幹擾有很大關係。
  • 手勢不對,拍嗝再久也白搭!這才是寶寶拍嗝的正確方法
    暫時停頓並調整姿勢,會減緩寶寶的吞咽速度,減少吞下的空氣,吃配方奶的寶寶應該每吃完60-90毫升的奶就拍拍嗝;吃母乳的寶寶,應該趁著換邊母乳時拍嗝。也就是說,媽媽需要奶後拍嗝,但是拍嗝前還應該查找寶寶吐奶的原因,然後把引發原因扼殺在搖籃裡。
  • 想要寶寶不吐奶,奶後拍嗝很重要,這3個正確手法媽媽要了解
    她的朋友解釋,這其實就是拍嗝。小傢伙們喝奶的時候會把一些空氣喝到肚子裡,而拍嗝就可以明顯地緩解這種不適,這樣寶寶就不會頻繁地往出吐奶了。蘭蘭聽後這才明白,原來自家孩子吐奶是因為少了喝奶後拍嗝這一關鍵步驟。
  • 寶寶又吐奶?這個拍嗝姿勢必須解鎖!親測有效
    應該如何護理?怎麼預防寶寶吐奶? ● 控制餵養量 ● 如果乳量供應充足,每次只餵一側,泵出另一側的母乳。兩側輪流哺乳。 ● 適合的奶嘴 ● 使用奶瓶餵養的寶寶要選擇適合寶寶吞咽及吸吮速度的奶嘴,不要讓寶寶吸入過多的空氣。
  • 寶寶經常吐奶、腸脹氣怎麼辦?一學就會的拍嗝方法很管用
    在新手爸媽帶寶寶時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新生寶寶有時候會喝完奶之後就吐奶,這個時候很多的新手爸媽就會通過拍嗝的方式幫寶寶把奶給吐出來,那樣寶寶就舒服了一點。但你知道如何正確的給寶寶拍嗝嗎?你知道應該掌握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手法嗎?今天就一起好好和小脈孕寶來學習一下吧!
  • 寶寶吐奶怎麼辦?3種正確的拍嗝方式都會了嗎
    在餵奶過程中,經常給寶寶拍嗝。不要讓寶寶平躺著吃奶。每次吃完奶,豎直抱起20-30分鐘。剛餵完奶時,不要擠壓寶寶的腹部或劇烈玩耍。不要等到太餓了才餵他。用奶瓶餵奶時要確定奶嘴上的孔不太大(會讓配方奶流出太快)也不太小(這會對嬰兒吃奶造成障礙,讓他吞進更多空氣)。翻轉奶瓶後滴出幾滴,然後停止,說明奶嘴上的孔大小合適。
  • 寶寶吐奶怎麼辦?媽媽只會拍嗝可不行,預防吐奶的7個小妙招
    為了避免寶寶吐奶,很多媽媽餵奶後都會給孩子拍嗝。其實,能夠避免寶寶吐奶的方法有很多,媽媽只會拍嗝可不行。無論媽媽乳汁是否充足,小傢伙都會不停地吸,這時候就會有一些空氣進入腹中,吐奶也就在所難免了。4、瓶餵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即使母乳餵養的寶寶,家裡也有幾個奶瓶。很多媽媽認為用奶瓶可以直觀地看出寶寶吃了多少奶。奶瓶餵養不僅會讓寶寶一次吃過量的奶,還會增加誤吸空氣的量,吐奶次數自然會更多一些。
  • 寶寶經常吐奶?可能是你的拍嗝方式不對,難怪寶寶老是嗆住
    聽到媽媽這樣說,小可這才想起來拍嗝的事。當她手忙腳亂地不知道該從何拍起時,她才後悔沒有早點學習。一、父母給寶寶拍嗝的時候要注意哪些細節?給孩子拍嗝是一項技術活,家長們不僅需要對手部的姿勢和力度有講究,還要對寶寶的姿勢以及狀態有要求。
  • 寶寶吐奶、拍嗝、餵奶的正確姿勢,媽媽們要知道
    ,就要停止餵奶,千萬不要嫌寶寶鬧騰就繼續給寶寶餵奶,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做法,如果在寶寶煩躁或者哭泣的時候繼續餵奶只會讓寶寶吞下更多的空氣,從而引起寶寶出現吐奶的情況。在寶寶餵奶時如果有吐奶的情況,爸爸媽媽可依照以下幾個方法來給寶寶拍嗝:1、肩上拍嗝爸爸媽媽可以用一隻手摟著寶寶的後背,一手拖著寶寶的屁股,然後讓寶寶站立在媽媽的懷裡,讓寶寶把頭靠在媽媽的肩膀上,以防寶寶跌下來,這時候就可以在寶寶的背部輕輕的進行拍打了。
  • 掌握拍嗝方法防吐奶
    (原標題:掌握拍嗝方法防吐奶) 新生兒吐奶家長們無需緊張,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 「拍嗝指南」吐奶、拍嗝、餵奶姿勢,爸爸媽媽要知道
    餵奶後幫寶寶拍出奶嗝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在吃奶時常會吞入一些空氣。如不及時排出,很容易引起吐奶和腸絞痛。寶寶會因此而感到不適而變得煩躁不安,所以為寶寶拍嗝尤為重。當寶寶在餵奶的時候出現煩躁的表現,就要停止餵奶,不要繼續一邊鬧一邊吃。
  • 寶寶總是吐奶,新手媽媽很苦惱,除了「拍嗝」還有更管用的招數
    導致寶寶吐奶的5個細節1. 餵奶姿勢寶媽餵奶姿勢不正確,很容易讓寶寶吐奶。正確的餵奶姿勢應該是頭部略高一些,雙腳略低一些。如果寶寶是母乳餵養,寶寶喝奶的時候最好讓含住整個乳暈,防止寶寶吸入空氣,這樣就可以預防寶寶吐奶。如果寶寶是奶粉餵養,寶媽就應該注意奶水的溫度,適當的溫度有利於寶寶吸收,這也可以預防吐奶。2.
  • 寶寶「拍嗝」了還吐奶?不是方法有誤,而是父母實際操作不對
    寶寶出生後,吳媽媽再餵孩子喝奶時,發現女兒總是吐奶。在請教了自己的母親後才發現是自己沒有給孩子「拍嗝」鬧出的笑話。為了讓小寶寶的胃舒服點,拍嗝也是為了阻止打嗝、吐奶、或脹氣。當孩子發生吐奶時,拍嗝不能解決怎麼辦。一般來說,孩子的吐奶時伴有以下3狀況,則需要父母注意或及時送醫檢查。
  • 寶寶奶後要拍嗝,這才是拍嗝的正確手法,很多爸媽拍錯了
    這個問題,叮麻曾經諮詢過專業醫生,醫生表示:給寶寶拍嗝,應該從下往上拍,而且肋骨以下的地方不需要拍,否則效果不好不說,還會讓寶寶非常難受。除了拍嗝的方向順序外,生活中還有很多關於拍嗝的誤區,各位新手爸媽一定要提前搞清楚,給寶寶拍嗝時儘量避開!
  • 預防寶寶吐奶餵完奶記得豎抱拍嗝
    新生寶寶吐奶是很常見的,雖然很多時候寶寶吐完奶後並沒有特別難受,但不少寶媽還是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了?吐奶會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外科主任醫師朱小春指出,大多數情況下,寶寶吐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過也要注意觀察一些異常現象,排除疾病的可能。
  • 寶寶拍嗝後怎麼還吐奶?拍嗝越拍越吐,可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在嬰兒早期他們所能吃的食物只有流食,但即使是只喝流食他們也會經常出現打嗝、吐奶等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給寶寶拍嗝,讓寶寶更好地消化。寶媽:明明拍嗝了,寶寶怎麼還是吐奶楠楠是一個新手媽媽,在親戚的「指導」下,她每次給寶寶餵完奶時,都會給寶寶抱起來拍嗝,據說這樣可以防止寶寶打奶嗝和吐奶。
  • 寶寶拍嗝後怎麼還吐奶?拍嗝越拍越吐,可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在嬰兒早期他們所能吃的食物只有流食,但即使是只喝流食他們也會經常出現打嗝、吐奶等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給寶寶拍嗝,讓寶寶更好地消化。很多家長都會疑惑,為什麼明明已經給孩子拍嗝了,可寶寶卻還是會吐奶。其實拍嗝只是一個預防,但這不代表拍完嗝就一定不會吐奶。吐奶的原因有很多。1)生理原因寶寶的胃部形狀沒有弧度,呈水平方向,而且非常小,所以當寶寶受到晃動或有其他動作時都會造成吐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