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等教育滿意度調查報告

2020-12-15 中國教育新聞網

開展全國教育滿意度調查,是教育部黨組總體部署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對黨中央、國務院號召切實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積極回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在全國31個省份教科院所支持下,於2016年5月-6月開展了高等教育滿意度調查。本文對這一調查情況進行介紹和分析。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研究借鑑了顧客滿意度理論模型和大學生學習與發展理論,構建了我國高等教育滿意度理論模型,具體包括教育總體滿意度、教育質量滿意度、教育公平滿意度、教育環境滿意度和教育期望值五個維度。依據理論模型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文件,課題組研發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分為滿意度調查和學生背景信息兩部分,由68道客觀選擇題和1道開放題組成,題目設計採用李克特式七點量表,問卷信度和效度良好。運用結構方程模型計算教育滿意度指數,模型達到適配合理的標準。數據分析軟體採用SmartPLS2.0和SPSS19.0,數據結果採用百分制呈現。

調查抽樣首先在各省份層面抽取樣本學校。按照12%的比例抽取普通高校,對本科或高職院校數量較少的省份,每類抽樣學校最少為4所(如果少於4所,則全部入樣)。其次,在學校層面抽取樣本學生。採用等距抽樣方法在每所抽樣院校中抽取畢業年級學生140名;對於抽樣院校數量少於4所的省份,每所高校抽取畢業年級學生180名。本次調查共有全國350所高校4.89萬名學生參加,包括普通本科院校182所2.54萬名學生,高職院校168所2.35萬名學生。同時共有2266名全國各地區各行業的大中小企業僱主參與調查。學生問卷有效樣本量44164份,其中本科為22319份,高職為21845份。僱主問卷有效樣本量1663份,其中本科為787份,高職為876份。

    二、主要結論

1.高等教育總體滿意度指數為69.42分。教育公平滿意度指數為69.25分,教育環境滿意度指數為69.23分,教育質量滿意度指數為67.87分,教育期望值指數為66.45分。

2.高職比本科的滿意度略好,各項得分均高於本科。高職教育總體滿意度指數為70.72分,本科教育為68.15分;高職教育公平滿意度指數為70.52分,本科教育為68.00分;高職教育環境滿意度指數為71.01分,本科為67.48分;高職教育質量滿意度指數為71.52分,本科教育為64.31分;高職教育期望值指數為67.81分,本科教育為65.11分。高職均高於本科2個多百分點。

3.中部地區的總體滿意度整體偏高,西部地區各項滿意度值全面偏低。中部地區有88%的省份高等教育總體滿意度指數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東部地區有64%,西部地區僅有25%。

教育質量、教育公平和教育環境滿意度指數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比例,中部地區分別為63%、88%、75%,東部地區分別為55%、45%、45%,西部地區則都不高於25%。

4.中央高校的總體滿意度高於地方高校。中央高校的總體滿意度指數為72.36分,地方高校為69.13分。教育公平、教育環境滿意度和教育期望值,中央高校均高於地方高校;但教育質量滿意度方面,中央高校卻略低於地方高校,其原因一是由於中央高校學生的教育質量期望值較高,從而導致教育質量滿意度相對要低,二是隨著大學不斷加強研究生教育和強化研究功能,有可能出現一些研究型大學把學術工作的重點從教學轉向研究,從本科教育轉向研究生教育,甚至出現弱化本科教育的現象,從而導致本科教育質量滿意度不高。

5.經歷過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各項教育滿意度得分均偏高。如「985」和「211」高校、國家示範性高職的滿意度,均高於非此類工程類院校。「985」高校的教育總體滿意度指數為73.62分,非「985」高校為67.58分;「211」高校為70.52分,非「211」高校為67.48分;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為73.40分,非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為70.11分。

6.地處縣鎮高職院校、獨立學院存在「滿意度塌陷」現象。地處縣鎮的高職院校存在滿意度各維度「全面塌陷」。地處縣鎮高職院校的總體滿意度指數為67.71分,低於城市高職院校(71.33分)和農村高職院校(69.94分)。教育質量、教育公平和教育環境滿意度指數,縣鎮高職院校分別為68.82分、67.92分和67.87分,而城市高職院校分別為71.98分、70.99分和71.56分,農村高職院校分別為71.79分、70.43分和71.21分,縣鎮高職院校低於城市高職院校和農村高職院校。

獨立學院在總體滿意度、教育公平滿意度和教育期望值上存在「局部塌陷」。按學校辦學類型劃分,分為大學、獨立學院和學院三類院校。獨立學院的總體滿意度指數為65.87分,低於大學(68.57分)和學院(68.04分)。獨立學院的教育公平滿意度指數為67.47分,低於大學(67.70分)和學院(68.72分);獨立學院的教育環境滿意度指數為66.60分,低於大學(67.46分)和學院(67.77分);獨立學院的教育期望值指數為63.65分,低於大學(65.32分)和學院(65.14分)。

7.大學生最滿意的十個方面,貧困生資助、教師職業精神、同學關係等位列前茅。

綜合本科學生和高職學生在各題目上滿意度最高或最低的十個方面,兩者存在高度交叉,交叉項即為大學生滿意度最高或最低方面。大學生最為滿意的方面分別是教師職業精神、同學關係、貧困生資助、師生關係、處理不誠信行為的規則、學校校風等6個方面。此外,本科生對學習場所、信息化資源、考試評分規則、運動場地與體育設施等方面滿意度高;高職學生對重視育人、重視專業技術技能培養、實習管理、實習實踐等方面滿意度高。

這些方面能夠得到學生的高滿意度,其主要原因是近年來國家宏觀教育政策的重視以及政策效力的顯現。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得到有效資助嗎?」調查顯示,該題得分80.12,在所有題目中得分最高。說明我國在貧困生資助方面成效顯著。近年來,中央有關部門密集出臺相關資助政策措施,已建立起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從制度上保障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今年,多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落實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政策的通知》。我國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日益完善,成效不斷凸顯,有力地促進和保障了教育公平,也為社會公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任課老師的職業精神普遍怎樣?」調查顯示,該題得分78.92,僅低於貧困生資助,說明受訪學生對高校教師的職業精神認可度高。有好教師,才有好教育;有好的教師精神,才能造就好的教師。《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簡稱《若干意見》)指出,要制定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加強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簡稱《雙一流總體方案》)也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優秀教師隊伍,要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靜心治學。

「學校既能講授理論知識又能講授實操課的老師多嗎?」該題得分為73.16。「總的來說,來自行業企業的老師教學水平高嗎?」該題得分為73.92。這兩道題目得分都較高,反映出近些年「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取得較好成效。「雙師型」教師是高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特色和重點。《教育規劃綱要》指出,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提升職業教育基礎能力。《若干意見》強調,鼓勵高校聘用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專兼職教師,支持教師獲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經歷。《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簡稱《行動計劃》)強調,推進高水平大學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探索「學歷教育+企業實訓」的培養辦法;加強以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為主,主要承擔專業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任務的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的校風怎麼樣?」該題得分76.39,學生對所在學校的校風建設認可度高。校風是學校精神文明的集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風和學風,猶如陽光和空氣決定萬物生長一樣,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成長。好的校風和學風,能夠為學生學習營造好氣候,創造好生態。」加強校風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關鍵,也是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的主要方式。

「學校能保障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合法權益嗎?」該題得分為74.50,位居前十位。頂崗實習是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學生實習期間的合法權益應當受到關注和保護。《行動計劃》指出,校企聯合保障學生權益、保證合理報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落實學生責任保險和工傷保險。

「學校組織學生參加職業技能比賽的機會多嗎?」該題得分為71.07。《行動計劃》強調,辦好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是一項年度全國性職業教育學生競賽活動,已成為中國職教界的年度盛會,學生的回答印證了這一點。

8.大學生最不滿意的十個方面,課程教學、國際化資源、師生課外互動、參與科研等處於前列。

大學生最不滿意的分別是師生課外互動、參與科研、國際化資源、學生參與權、學生表達權和監督權等五個方面。此外,本科生對課程教學、師資力量、教學方式、學術講座、學習反饋等方面滿意度較低;高職學生對專業適合性的預期、餐飲服務、對高職總體狀況的預期、升學機會、社團活動等方面滿意度較低。這些方面,高校應予以高度重視。

9.不同學科、專業學生的總體滿意度存在差異。在本科13個學科門類中,藝術學

的總體滿意度指數得分最高(71.97分),哲學最低(63.93分),各學科門類得分存在差異且統計上顯著。

軍事學的教育質量滿意度指數得分最高(69.61分),文學最低(63.02分),各學科門類得分存在差異且統計上顯著。

休閒保健類、公共管理服務類和農林牧漁類等專業,高職教育總體滿意度最高,教育類、體育健身類和輕紡食品類等專業,總體滿意度最低。

休閒保健類專業教育質量滿意度指數得分最高(74.90分),教育類專業最低(67.91分),各專業門類得分存在差異且統計上顯著。

10.不同亞群體大學生的高等教育滿意度存在差異。學生個體因素可以分為學生先賦因素和學生獲致因素。學生先賦因素是指學生在上學之前就帶有的個體特徵,包括人口學特徵和家庭背景特徵。

男生的總體滿意度低於女生,但其他維度滿意度高於女生。男生總體滿意度指數得分69.07,低於女生(69.76分)。教育質量、教育環境滿意度指數和教育期望值,男生得分均高於女生;教育公平滿意度指數,男生和女生基本相當。

本省學生的高等教育各維度滿意度都高於外省學生。本省學生總體滿意度得分為69.86,高於外省學生(68.35分)。教育質量、教育公平、教育環境滿意度指數和教育期望值,本省學生得分均高於外省學生。

第一代大學生的高等教育各維度滿意度都更低。第一代大學生總體滿意度得分為69.27,低於非第一代大學生(69.97分),其他各維度情況也類似。

學生獲致因素是指在大學就讀期間通過個體學習和生活獲得的特徵。

擔任過學生幹部的學生,高等教育各維度滿意度都更高。擔任過學生幹部學生的總體滿意度得分70.65,高於未擔任過學生幹部的學生(67.79分),其他維度情況也類似。

學習努力程度越高的學生,高等教育各維度滿意度越高。學習非常不努力的學生總體滿意度為58.16分,學習非常努力的學生總體滿意度為78.22分。學習努力程度越高,學生總體滿意度越高,其他維度情況類似。

學習成績越好的學生,高等教育各維度滿意度越高。學習成績排名前5%的學生,總體滿意度得分為72.07;學習成績排名後20%的學生,總體滿意度得分為62.10。學習成績越好,總體滿意度得分越高,其他維度情況類似。

畢業後打算找工作的學生,高等教育總體滿意度最高,其他維度滿意度次高。畢業後有打算找工作的學生,總體滿意度得分相當且接近70分,畢業後情況待定的學生,總體滿意度得分為65,遠低於其他三種情況。在教育質量、教育公平、教育環境滿意度指數和教育期望值方面,畢業後準備自己創業的學生得分最高,畢業後情況待定的學生得分最低。

11.僱主高等教育滿意度指數為61.18分。僱主對本科畢業生的總體滿意度指數為60.63分,對高職畢業生為61.74分,高職高於本科。僱主滿意度最高的是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得分為63.49;最低的是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分為57.40;其餘分別為大學畢業生崗位技能、學習能力、對企業忠誠度、心理素質、書面表達能力等。

12.各省高等教育總體滿意度與人均GDP呈現階段性特徵。以2015年各省人均GDP為橫坐標,高等教育總體滿意度指數為縱坐標,擬合曲線有兩個轉折點,分別是人均GDP為5.5萬元和9.5萬元左右。這兩個節點把各省劃分為三個區間,假定分別稱之為中低收入地區、中等收入地區和高收入地區。在中低收入地區,總體滿意度隨人均GDP增長而增長,我國多數省份和全國平均值位於該區間。中等收入地區,總體滿意度隨人均GDP增長而下降;而在高收入地區,總體滿意度隨人均GDP增長而增長。這說明對於我國多數地區而言,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滿意度會有所提升;處於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區,滿意度呈下降趨勢,其原因可能是這些地區的學生教育期望值提高後,高校為學生提供的教育服務質量和水平沒有相應地提升,從而導致滿意度下降;但當進入高收入水平階段,滿意度得分轉跌為升,可能是由於這些地區高等教育環境、經濟社會文化環境都有了整體改變,滿意度也逐漸提高。

    三、政策建議

學生滿意是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衡量標準。通過高等教育滿意度調查,直接反映了學生對高校教育教學的滿意情況,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家宏觀高等教育管理政策落地落實情況。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狠抓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尤其加強師能建設。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同志指出,高校要做到「四個回歸」,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教書育人,教育工作者的初心是培養人才。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原野,是育人的主渠道。調查發現,「老師安排的小組合作學習效果好嗎」一題得分最低,為60.50。「任課老師與你進行課外交流的時間多嗎?任課老師中教學方式特別吸引你的人多嗎?任課老師能及時對你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嗎」等關於課堂教學的問題,都處於得分最低10題之列。這與教師職業精神得到學生高度認可形成鮮明的反差,說明教師的教學方式需要轉變、教學能力需要提高,教師要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多採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

提升課程教學質量,要擴大知名教授給學生上課的機會。知名教授是高校的寶貴資源。楊振寧先生曾表示:「現在很多教授不願意給本科生上課,但我覺得,給本科生上課很重要。」調查中,「由本校知名教授給你們上課的機會多嗎」一題得分62.01,得分第二低。其原因可能是知名教授數量稀缺,也可能是知名教授個體和總體開設的課程數量有限,導致學生接受知識教授教導的機會較少。各校要積極倡導知名教授開設新生研討課,激發學生專業興趣和學習動力。

提升課程教學質量,要擴大學生參與課題研究機會。科研能力是大學生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大學生既要掌握紮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同時也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調查中,「學生參加有組織的課題研究或學術討論的機會多嗎」一題得分較低,為65.64。不過研究型大學得分要高一些,「985」高校得分為69.85,「211」高校得分為67.62,說明研究型大學學術研究氛圍和條件要好,提供給學生參與科研的機會相對要多些。各校要大力支持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爭取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

2.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提高學校管理的學生參與度。學生參與學校管理是現代大學制度的應有之義,是大學內部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調查中,「學生有機會參與學校管理嗎」一題得分為63.99。「學生向學校反映意見和建議的渠道暢通嗎」一題得分為67.02。說明學生對學校管理水平和參與學校管理的滿意度不高。各校要加強學生代表大會建設,發揮群眾團體的作用,完善民主管理和監督機制,擴大有序參與,加強議事協商,充分發揮共青團、學生會等在民主決策機制中的作用,積極探索師生代表參與學校決策的機制。

3.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高校文化,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高等教育滿意度調查選取畢業年級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目的是為了調查大學生的累積滿意度。滿意度調查內容涵蓋學生接受高等教育過程的各個方面,為提高學生滿意度,高校應該認真落實《教育規劃綱要》《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在各項工作和各個環節,都要樹立起「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育人模式、管理模式。從調查結果來看,擔任過學生幹部、學習努力程度越高、學習成績越好等獲致因素表現越好的學生,他們的滿意度越高,說明滿意度是可以通過學生個體的進步而提高的。而學生對學校提供的創業支持、學校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校管理部門辦事效率等方面的滿意度不高,說明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還需繼續加強。

4.加強行業類高校建設,增強辦學特色和學生獲得感。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我國原有的行業院校在追求綜合化、規模化辦學中,逐漸淡化甚至喪失辦學特色,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都沒有得到很好提升。調查結果顯示,農業、民族院校學生滿意度較高,而師範、政法、林業、理工等院校則滿意度較低。師範院校在各維度上基本排倒數第三,林業院校的教育質量、教育環境滿意度上排倒數第一,政法院校的總體滿意度、教育公平滿意度、教育期望值排倒數第一,理工院校的各維度指標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幾類院校應該對照測評結果,從辦學理念、發展戰略、管理制度和治校重點等方面進行分析,堅持行業辦學特色,改善學校人文環境,增強學生獲得感。

5.引導幫扶獨立學院發展,辦出特色創一流。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當前我國獨立學院的辦學實力和水平相對較弱,獨立學院也大多為民辦院校,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各種體制機制障礙,發展環境還不成熟、不完善。獨立學院在滿意度調查中,總體滿意度和多個維度上都低於大學和學院,處於底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滿意度,還需兜底獨立學院。應健全獨立學院或民辦院校辦學模式,在強化獨立學院或民辦院校內部治理基礎上,推動民辦學校提高水平。要消除對民辦院校的各種歧視政策,堅持與公辦院校同等待遇,保障民辦院校辦學自主權,完善政府購買教育服務機制,促進民辦院校特色化發展,從而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和優質化的教育需求。

課題總負責人:田慧生,項目主持人:張男星,主要成員:黃海軍、王紓、王春春。全國31個省份教科院所及調研高校對本次調研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併致謝!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17日第4版 

相關焦點

  • 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滿意度調查報告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協調發展。為落實中央精神,準確把握中等職業教育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於2016年5—6月在全國開展了中等職業教育滿意度調查,調查對象是中職學校的學生、教師以及社會用人單位(僱主)。
  • 深圳零售行業顧客滿意度調查報告
    聯商網消息:發展重深耕,服務促雙贏--2010年度深圳市零售行業顧客滿意度調查報告  第一部分:調查說明  一、調查背景為了更好把脈顧客需求變化,推動整個行業的全面提升,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已連續九年開展滿意度調查。2010年度深圳市零售行業顧客滿意度的研究繼續委託第三方調研機構——深圳市萬人市場調查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整個項目的執行。  二、執行情況說明  本項目的執行包括兩大部分,其一是深圳市零售行業顧客滿意度調查,其二是深圳市商圈零售顧客滿意度調查。
  • 速遞 | 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滿意度測評報告發布
    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滿意度測評報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題組在學生調查中,分值最高的是教育質量感知,其次是就學總體滿意度,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公平感知,提高了6.40分。僱主調查中,分值前三依次是中職畢業生職業意識、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的滿意度。教師調查中,分值最高的是學校管理,其次是政府保障。校長調查中,分值最高的是工作成就與勝任力,其次是工作績效,分值最低的是工作負擔適度感。
  • 高等教育質量報告: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40% 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高等教育質量報告: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40% 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4-07 15:48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記者 劉奕湛)教育部7日發布的首份《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指出,
  • 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滿意度測評報告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於2019年組織實施了第二輪全國中職教育滿意度調查。本輪調查按照「精準梳理現狀、總結成功經驗、找準問題癥結、提出對策建議」的原則展開,並在區域範圍、對象群體、調研方式、分析技術、結論生成等方面尋求新的突破。
  • 全國院校滿意度如何 寧波諾丁漢環境滿意度全省第一
    日前,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簡稱「學信網」)發起了一項全國院校滿意度調查,就讓學生們來給自己的學校打分。  這項調查囊括了清華、北大、浙大等近1500家高等院校參與。截至昨天,已有近60萬學生參與了投票。  結果顯示,寧波的大學生們,對自己的高校整體滿意度較高。滿分為5分的「綜合滿意度」投票中,大多數高校得分都在4分以上。
  • 調查:北京科技大學2018畢業生就業趨勢及跟蹤滿意度分析報告
    北京科技大學整體就業率 96.83%,就業質量保持較高水平,畢業生滿意度高。根據第三方調研,畢業生升學比例、對北京科技大學總體滿意度均高於全國「雙一流」院校、全國「一流」大學平均水平,校友滿意度與全國「雙一流」院校、全國「一流」大學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畢業生月收入高於全國「雙一流」院校平均水平,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和社會認可度穩步提升。
  • 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研討會暨《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2019...
    (2019)》(以下簡稱「《調查報告》」)新書發布會以線上方式舉行。會議由《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主編、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嶽昌君教授主持。為了解畢業生就業狀況,提供及時有效的就業信息,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根據全國高校畢業生的地區結構、學校類型結構、學歷結構、學科結構和性別結構,自2003年起每隔一年組織一次全國範圍內的就業調查,迄今為止已成功進行了9次,並得到了諸多課題項目的支撐。
  • 2019-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發布!
    TA來了,一份全國性的報告需要我們關注!近日,《2019-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發布,為全面評估新時期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SRH)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改進我國青年政策與健康福祉提供了資料支持。
  • 衡陽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滿意度」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根據衡陽市統計局發布的2015年上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報告顯示,2015年上半年衡陽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實現程度為83.8%,較2014年提升1.7個百分點。為準確獲知衡陽廣大市民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認可度和滿意度,2015年11月4日至12月31日,衡陽市人民政府在湖南省政府門戶網站發布我們衡陽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滿意度」問卷調查,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一、調查基本情況  調查問卷有24道題目(23道單選,1道自由回答)。
  • 中國教科院發布《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滿意度測評報告》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於2019年組織實施了第二輪全國中職教育滿意度調查。 調查總體情況 1.調查工作過程 第二輪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滿意度調查及測評工作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基礎研究及籌備階段(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第二階段是調查實施與測評階段(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
  • CCSS參與編寫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
    一讀EDU:教育部官網公布的《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2018年度)》消息中提到,「學生學習體驗滿意度不斷提升,大部分學生對自身成長與收穫滿意」,請問,這個結論是否是基於「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CCSS)」的數據得出的?
  • 英特爾攜大街網發布《90後職場滿意度調查報告》
    -- 90後職場滿意度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作為伴隨著電腦以及網際網路環境成長起來的一代,90後呈現出與前幾代較為明顯的差異,他們個性鮮明、富於創造力、不迷信權威,但似乎更難管理。為此,英特爾聯合大街網展開了這項關於「90後職場滿意度」的調查,探索影響90後員工的關鍵因素以及辦公電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以期提供對企業主有參考價值的90後管理密碼。
  • 《教輔類APP使用狀況及滿意度評價調查報告》
    有六成受訪者願意為使用APP付費,付費意願的高低會受到收入水平、用戶滿意度、教學質量、消費者權益維護水平等因素影響。調查也發現,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還有待提高。 關鍵詞:教輔類 APP 使用狀況 滿意度評價  第一部分:教輔類APP使用現狀一、基 本 情 況本次調查委託專業調查公司數字100進行。從2020年8月14日到9月13日,調查為期一個月。
  • 201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發布
    本報北京7月15日電(記者盛玉雷)由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主辦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研討會近日舉行,專家學者圍繞勞動力市場需求的特點和變化趨勢等話題展開研討,同時發布了《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2019》。《報告》指出,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首次突破50%,我國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狀況相對穩定,總體以直接就業為主。
  • 全國禁毒工作滿意度調查開始!請您為白城禁毒代言!
    全國禁毒工作滿意度調查開始了這不是詐騙電話這是禁毒工作群眾滿意度調查電話茫茫人海中當您被抽中為白城禁毒「代言」請您務必耐心聽對方說完耐心配合回答全國禁毒工作群眾滿意度調查 由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承擔,
  • 民生智庫 | 2020年西城區基層治理滿意度調查問卷
    民生智庫 | 2020年西城區基層治理滿意度調查問卷 2020-12-07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報告:近10年公眾食品安全滿意度持續下降 食品安全事件反彈
    食品安全事件多發 較去年有所反彈  《2005-2014年間主流網絡輿情報導的中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分析報告》指出,2005-2014年的十年間全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數量達到227386起,平均全國每天發生約62.3起,處於高發期,並在2011年達到歷史峰值,當年發生事件38513起; 2012年起事件發生量開始下降,2013年下降至
  • 北京市開展改革滿意度調查有關情況的報告
    經濟體制改革信息  北京市開展改革滿意度調查有關情況的報告2007年,我們又著重針對目前普遍關注的社會和民生問題,開展了「北京市體制改革居民社會滿意度調查」,通過調查,評估了北京市的改革成效,了解了社會對改革現狀的評價,掌握了群眾的改革意願和訴求,實踐證明,開展改革滿意度調查,是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協調性
  • 中國顧客滿意度調查:十年磨一劍 出鞘正當時
    引導科學消費 促進質量改進 支撐宏觀決策  編者按:3月28日,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顧客滿意度測評中心(以下簡稱測評中心)召開發布會,發布了2012~2013年中國顧客滿意度調查結果。這是2005年測評中心成立後,在連續8年開展中國顧客滿意度調查基礎上的首次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