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馬林泡香蕉謠言刷爆微信 國家食藥監局闢謠

2020-12-18 齊魯網

近日,一則「香蕉浸泡不明液體」的短視頻在微博和微信平臺上廣泛流傳,視頻中的工人將香蕉在乳白色的液體中浸泡後再進行包裝等後續工作,不少消費者擔心這些不明液體是否有毒有害,視頻評論中也有網友說不明液體就是福馬林。5月1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方微博對這則謠言進行了闢謠,視頻中香蕉浸泡的乳白色液體是經主管部門登記允許在香蕉保鮮中使用的保鮮劑,消費者無須擔心。

浸泡香蕉的不明液體會是福馬林嗎?記者帶著疑問走訪了多家農貿市場。銷售香蕉的商戶表示對液體的成分不清楚,但肯定不是福馬林,農貿市場一位銷售香蕉的商戶說:「福馬林味道很刺激,看視頻裡他們接觸的時候也沒有防護,肯定不可能,而且如果用福馬林泡過了香蕉聞起來也會有氣味。」據介紹,我們平時吃到的香蕉都是在不全熟的情況下採摘的,一般都是綠色的,之後再經過長途運輸到達青島的市場,所以保鮮工藝是必須的。

5月1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通過官方微博發布的闢謠信息也印證了商戶的說法。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員王明月在接受新華網中國食品闢謠聯盟專訪時介紹,香蕉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是市場上常年供應的鮮果。香蕉是一種「呼吸躍變型」水果,採摘後呼吸旺盛,而且到了一定成熟度時會出現「呼吸爆發」,迅速衰老變軟,抵抗力下降,很容易被碰傷或被真菌侵染,變黑腐爛。割蕉後,產地周邊鮮銷的直接入庫貯存,需要長距離運輸的則馬上就要做保鮮處理。一般都會將香蕉置於冰水或涼水中降溫並洗去蕉油,然後置於含有保鮮劑的水池中浸泡數分鐘進行殺菌保鮮處理,晾乾後用塑膠袋包裝、抽真空、裝箱,然後馬上裝車運輸至冷庫貯存,而視頻中的乳白色液體就是保鮮劑,消費者不用擔心。

根據闢謠信息,視頻中將香蕉在乳白色液體中浸泡的過程就是在使用保鮮劑對香蕉進行處理,目前主要使用的香蕉保鮮劑為咪鮮胺、甲基硫菌靈、異菌脲,這些都是國際公認的低毒殺菌劑,降解速度較快,且都是經過主管部門登記允許在香蕉保鮮中使用,也都制定了相應的推薦使用量和殘留限量標準。專家表示,近年來對香蕉貯藏保鮮環節的監測數據顯示,部分香蕉產品中不同程度檢出保鮮劑殘留,但殘留量均在國家規定的殘留限量範圍內,符合國家標準要求,消費者對於香蕉中的保鮮劑殘留完全不用擔心。

市民在購買時可以通過觀察來挑選到優質香蕉,優質的香蕉果皮呈鮮黃或青黃色,沒有脫落現象,單只香蕉果實飽滿,色澤新鮮、果皮光滑,果肉稍硬,不應有刺激性氣味。同時,在面對「香蕉浸泡不明液體」這種指向不明的食安謠言時要保持冷靜,不要信謠傳謠。

[責任編輯:楊凡、王春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2-85757799,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2-85757799,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島民,朋友圈6大謠言千萬別信
    三亞市場上有用福馬林浸泡的海魚?……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的謠言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現,很多「假警報」正在醞釀,嚇壞市民。雖然各部門和媒體都不斷在闢謠,但總是有一些新老謠言盛傳在島民的朋友圈中。近日,國際旅遊島商報記者整理出島民朋友圈中盛傳的六大謠言,為大家逐一闢謠。
  • 應對「偽科學」謠言 需要「真科學」闢謠
    不過,在筆者看來,應對「偽科學」謠言,還需要「真科學」來闢謠。 食品和科學謠言滿天飛的狀況讓人憂慮,惡意散播謠言的人固然可恨,但權威消息遲遲沒有出面進行闢謠、真科學沒有得到普及也是值得反思的問題。一些人在轉發謠言的同時更多是源於對消費問題的擔憂和對真實情況的不了解,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出現信任危機的環境下,市民對食品謠言真假難辨,為了自身健康往往寧可信其有。
  • 微信發布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熱榜:棉花造肉鬆危害大
    6月30日消息 網絡謠言是網際網路時代一個不可避免的毒瘤,這在中老年用戶學會使用各種社交媒體時更為嚴重,對此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紛紛上線了闢謠功能,幫助用戶識別網絡謠言避免被坑。IT之家今天上午,微信官方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有些謠言的迷惑性確實非常大,除了傳統的文字圖片傳播謠言之外,新型謠言有向視頻化發展的趨勢,危害更大。以下為朋友圈十大謠言主要內容以及危害指數,具體的謠言內容可以點擊原文了解,避免被騙被坑。
  • 安徽省食藥監局澄清2018 年藥品十大謠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HPV 疫苗致死致殘、「廣譜抗癌藥」治癒率達75%」、止咳糖漿用水送服……近日,省藥監局發布了2018 藥品謠言榜單,其中既有流傳甚廣的「陳年」謠言,又有搬弄是非的新謠言。這些謠言,您又信了多少呢?今天,讓我們來逐個戳破這些謠言。
  • 安徽省食藥監帶你逐一擊破謠言
    安徽省食藥監局專家告訴大家真相,就螃蟹本身的寒性而言,適量食用不足以導致孕婦流產。不過考慮到孕婦的本身體質,專家建議,體質虛弱、氣血虧虛的孕婦,儘量還是少吃螃蟹。還有人稱,吃蟹黃會致癌。一篇題為《美國衛生局叫停華人吃蟹黃,因其可能致癌》的文章廣為流傳。然而事實上是,紐約市衛生局的消費建議並非針對螃蟹和蟹黃,而是由於紐約當地工業汙染嚴重,建議不要食用螃蟹或者有限食用。
  • 安徽食藥監闢謠11大謠言 榴槤酥曾被質疑垃圾食品王
    安徽食藥監闢謠11大謠言 榴槤酥曾被質疑垃圾食品王 2018-01-16 09:58:32   來源:安徽網
  • 「科學闢謠平臺」讓權威科普驅散謠言魅影
    (9月1日新華網)  謠言滿天飛,闢謠跑斷腿。這是時下闢謠者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在網絡資訊時代,謠言藉助網絡的傳播威力,在一夜間就傳遍整個網絡。而據大數據統計,在各類謠言中,科學類謠言佔比高達到47%,諸如衛生健康、防災減災、食品安全、生活常識等領域已成為謠言重災區,並經常反覆出現轉發高峰。
  • 西瓜桃子同食會致命?安徽食藥監揭開謠言的真相
    中安在線訊 「西瓜桃子同食會致命;經常食用方便麵危害人體健康;孩子吃蜂蜜、蜂王漿會導致性早熟……」你還在被這些謠言忽悠嗎?安徽省食藥監局正對這些流傳甚廣的謠言進行闢謠,揭開其神秘的「面紗」,並提請廣大消費者不要輕易相信、轉發此類謠言。
  • 闢謠||網傳莆田方言版「水洗棉花肉鬆」視頻 市食藥監局:經調查系...
    網傳莆田方言版「水洗棉花肉鬆」視頻 市食藥監局:經調查系謠言蜀黍有話說是的,近年來瘋傳的「塑料紫菜」、「塑料大米」等視頻類謠言中常常用水洗、火燒等方法來提高謠言的可信度。然而,如果眼觀手搓就能判斷出物質的成分,那還要專業檢測設備做什麼?近日,咱莆田又有人拍攝了一段視頻,稱從我市兩家食品企業購買的產品中「肉鬆是棉花做的」。市食藥監局經核實,特此闢謠。
  • 【闢謠】不能用謠言去善意的提醒!根本沒有「國家網絡監管局」這個...
    【闢謠】不能用謠言去善意的提醒!根本沒有「國家網絡監管局」這個機構,純屬捏造! 近日,有網民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媒體傳播:「砍價邀請好友助力,個人信息會被洩露」的消息,那麼這是真的嗎?
  • 食品謠言層出不窮,科普闢謠能跟上節奏嗎?
    更誇張的是,這些食品謠言的傳播方式也越來越逼真。隨著短視頻的興起,食品謠言出現了呈現方式視覺化、傳播路徑社交化等很多新的特點。一些食品謠言以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視頻形式傳播,比文字謠言更具蠱惑力。信還是不信,令不少消費者困擾。
  • 食藥監總局權威發布:這些食品化妝品謠言害人不淺
    新華網北京4月25日電 4月25日,國家食藥監總局集中發布了一批流傳甚廣、經專家確認的食品謠言,希望公眾在遇到類似傳言時,不信謠、不傳謠,提高對食品謠言的辨識能力。  【真相】針對這一謠言,廣西地方媒體2013年首次闢謠「豬肉鉤蟲」為虛假信息,《廣西日報》在其官方微博發布闢謠消息。2016 年6月初,國家總局對此謠言給予了回應,人民網、新華網等多家媒體發布了闢謠消息。在6月27日舉行的2016中國食品闢謠論壇上,中國食品闢謠聯盟發布了三大食品謠言,其中,所謂的「豬肉鉤蟲」被證實為子虛烏有。
  • ...是染色的……十大食品安全謠言,你信過幾個?渝中區食藥安辦來闢謠
    6月26日,為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渝中區食藥安辦牽頭,各區食藥安委成員單位以及11個街道食藥安委共同參與,開展渝中區2019年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活動期間,渝中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代表,針對網絡流傳較廣的「食品安全十大謠言」,進行闢謠。謠言一:市面上出現了廢舊塑料製作的紫菜。
  • 關於「新冠肺炎」,這些謠言已被官方闢謠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近日網絡上流傳的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各種謠言,多部門紛紛闢謠回應。截至目前,界面新聞共整理了以下14條已被官方闢謠的謠言。謠言3:有自稱是醫護人員的微信網友稱,「我們醫院已經有好幾例了,已經嚴密隔離起來了。很恐怖,據說80%是非典。」闢謠:中國疾控中心闢謠稱,冠狀病毒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見,分為很多類型,所造成的危害差別也很大,引起武漢病毒性肺炎疫情的病原體為一種新的冠狀病毒,有別於SARS病毒。
  • 闢謠||「侯繼剛」躺槍,「微信紅包圖片帶病毒」謠言再次出現!
    「侯繼剛」躺槍,「微信紅包圖片帶病毒」謠言再次出現!「公安網監」並沒有發布希麼「緊急通知」要大家小心一張「帶有《微信紅包》封面15的月亮16圓的圖片」,咱們莆田市公安局的刑偵支隊支隊長叫做郭國慶,並不叫「侯繼剛」。這則開頭顯示為「公安網監」發布的緊急通知結尾卻署上了「市刑偵隊長」的名字,充分展現出謠言改編者的粗製濫造。
  • 安徽食藥監:"星巴克咖啡致癌""洋蔥殺感冒病毒"全是謠言
    8月1日,安徽食藥監局篩選出上半年一系列食品謠言,逐一澄清。  星巴克咖啡致癌  謠言:3月30日,各大外媒報導稱,美國一家法院最終裁定,要求星巴克等咖啡公司在加州銷售的咖啡必須貼上癌症警告標籤。次日,國內一些自媒體以各種聳人聽聞的標題發布了相關文章,直言「星巴克咖啡致癌」。  真相:誇大其詞。
  • 五月份關於食品的五大謠言
    近日,島城一家蛋糕店的肉鬆蛋糕中洗出棉花的視頻刷爆網絡,市南區食藥監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從涉事店採集的肉鬆蛋糕樣品已交由第三方檢測機構,一切等結果出來才能真相大白。雖如此,網上的議論依舊不休。在檢測結果出來之前,我們還沒法下定論。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有關食品安全的謠言在網上屢禁不止、花樣翻新。為此,記者梳理出近年來不斷「刷屏」的食品謠言。
  • 國家藥監局推查詢舉報APP
    能幫您看懂藥品說明書晦澀難懂的術語,替您查到附近的藥店,還會曝光假冒化妝品和違規藥品,記者昨天從國家藥監局獲悉,該局發布了「食藥雲搜」「E藥雲搜」等專注於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領域的系列APP,在服務市民的同時強化了監管。
  • 朋友圈 「我和微信的故事」被指詐騙盜號,微信緊急闢謠
    1月10日晚間消息,今天刷過朋友圈的網友可能發現了一個問題,沒錯,就是被刷屏了。今天,微信官方突然推出了一項活動,叫「我和微信的故事」,沒想到接下來這個活動被網友玩瘋了。令人沒想到的是,謠言也隨之而來……歡迎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傳遞真相,點此連結選擇分享即可。
  • 闢謠特工隊|2020.11.30~12.06謠言合輯
    街邊烤紅薯刷了糖漿,存在致癌物?…… 新的一周又有哪些新的謠言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將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 條件不具備! 謠言:12月初,河南多地的降雪是人工降雪,是「假雪」 闢謠:雪是真雪,人工也是真人工,確切應稱為「自然降雪」與「人工增雪」共同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