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莆田方言版「水洗棉花肉鬆」視頻 市食藥監局:經調查系謠言
蜀黍有話說
徒手水洗肉鬆就敢說自己已經「化驗」出這些食品中的肉鬆均為棉花製作,此類視頻拍攝手法是否似曾相識?是的,近年來瘋傳的「塑料紫菜」、「塑料大米」等視頻類謠言中常常用水洗、火燒等方法來提高謠言的可信度。然而,如果眼觀手搓就能判斷出物質的成分,那還要專業檢測設備做什麼?
近日,咱莆田又有人拍攝了一段視頻,稱從我市兩家食品企業購買的產品中「肉鬆是棉花做的」。市食藥監局經核實,特此闢謠。當事企業之一已報警。繼續製造傳播此類視頻者可能被追責!
新聞視頻看這裡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近日,一則莆田方言版的水洗肉鬆小視頻盛傳於朋友圈內,市食藥監局第一時間展開調查核實,確認其為謠言,市食藥監局建議市民不信謠,不傳謠,遇到食品安全相關問題可撥打12331投訴舉報。
網絡傳播的該視頻中,一女子把手在放有肉鬆的水中攪拌了一下,再撈出這些肉鬆,一邊用手撕一邊用莆田方言說,這些都是棉花做的,並提及我市兩家生產企業。5月11日下午,針對該視頻市藥監局聯合華亭食藥監所、鳳凰山食藥監所,對視頻中涉及的兩家企業進行現場檢查,重點檢查原材料肉鬆的進貨渠道、出入庫記錄、肉鬆廠家生產資質。經檢查,兩家生產企業物料平衡、索證索票制度落實,且均能提供原材料肉鬆進貨廠家的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檢驗合格報告等相關材料。
華亭食藥監所所長 黃繼華:
經過我們對出入庫臺帳進行清點,目前庫存還剩597.5千克,我們這邊現場核實,也是跟臺帳相符的。
市食藥監局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 何志成:
我們對這個企業的原材料,針對肉鬆和棉花的一些特異性的指標進行了檢測,從檢測的結果來看,這個蛋白質的含量遠遠高於棉花,可以排除用棉花代替或者假冒肉鬆進行蛋糕加工這種現象。請市民朋友們放心從我們正規的食品加工企業購買食用食品。
市食藥監局呼籲市民,在未經相關專業檢驗檢測機構證實前,不要輕易在網絡上傳、散播或傳播謠言。
市食藥監局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 何志成:
發現說有可疑的食品,或者說有一些謠言謠傳,我們儘量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並且向我們食藥監局的12331投訴舉報中心撥打電話,我們會迅速地進行核查處置。
目前,視頻中提及的一家企業,已經向公安部門報案, 莆田廣播電視臺的今日視線欄目將繼續關注。
文章來源:莆田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