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人的朋友圈這兩天瘋傳一個視頻,
有人將自己買回來的一袋肉鬆麵包,
拿水浸泡後,
發現肉鬆裡面根本沒有肉鬆
而是"棉花"做的。
而且還公布了購買麵包的具體店址
視頻中,一名女子拆開一個肉鬆麵包,並將蛋糕上的肉鬆撕下泡在水中,不一會兒水杯中的水就變了色,隨後,女子撈起泡完水的肉鬆,一邊撕開一邊稱這是破棉花套子,勸大家不要購買。
然而,這位大姐。。您還記得去年青島兩位大媽為啥被拘留的嗎?
(2017年青島警方刊登的官方公告)
再看看專家闢謠是怎麼說的!
棉花做肉鬆幾乎沒可能!
較真要點(趕時間?只看要點就夠了):
1、肉鬆是一種肌肉纖維,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而棉花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由於成分不同,棉花和肉鬆吃起來的口感也有很大差異。肉鬆吃到嘴裡,輕輕一咬就會融化,很鬆軟。而棉花,表面看上去鬆軟,但放入嘴裡卻嚼不爛。
2、用水衝洗後肉鬆後只剩絮狀物,以此外觀來判斷「棉花肉鬆」是非常不靠譜的。肉鬆在製作過程中,經過處理後肌纖維已經變成了蓬鬆的絮狀,用水洗衝洗留下的就是絮狀的肌纖維,根本不是什麼棉花。
查證者:阮光鋒 |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
半年前棉花肉鬆的傳說,大家應該都聽過,科普闢謠的內容也傳播過了。
最近,社交網絡上又出現一條關於肉鬆的視頻,視頻裡一女士用水衝洗自己買回來的肉鬆蛋糕,發現洗到最後剩下一堆碎絮狀的物質,該女士稱這些物質就是「棉花」。
肉鬆到底是不是棉花做的?
棉花做肉鬆?幾乎沒可能
肉鬆是指用肉作為主要原料,經煮製、切塊、撇油、配料、收湯、炒松、搓松後製成的肌纖維蓬鬆絮狀的肉製品。
而棉花是錦葵科棉花屬植物的種子纖維。
從二者的成分來看,肉鬆和棉花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可不能因為它們長得很像就分不清楚,鬧出一場真假美猴王的戲碼。
肉鬆是一種肌肉纖維,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而棉花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是纖維素。
蛋白質是三大供能營養素之一,纖維素是一種不可溶膳食纖維。
由於成分不同,棉花和肉鬆吃起來的口感也有很大差異。
肉鬆吃到嘴裡,輕輕一咬就會融化,很鬆軟。
而棉花,表面看上去鬆軟,但放入嘴裡卻嚼不爛。
就好比吃芹菜梗,它的筋很多,咬也咬不爛,主要就是因為芹菜梗中的纖維素很多,而棉花中的纖維素比芹菜梗還要多。真用棉花冒充肉鬆,一吃就會識破,消費者也不會購買,這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買賣一般商家不會做的。
總的來說,棉花是不可溶植物纖維,雖然從外觀上可以冒充肉鬆做出看上去蓬鬆的肉鬆餅,但是口感與肉鬆有很大差異。如果真有商家用它做肉鬆蛋糕,生意肯定做不長。
肉鬆蛋糕水衝洗剩下的東西到底什麼?
視頻中的女士反覆強調用水衝洗後剩下的絮狀物是棉花。
其實,這種判斷並不準確。
用水衝洗肉鬆蛋糕的過程,其實跟我們洗麵筋的道理是一樣的。
剩下的東西其實基本可以判斷就是蛋白質,因為蛋白質是不溶於水的。至於它為什麼變成絮狀的,主要是因為肉鬆在製作過程中,經過處理後肌纖維已經變成了蓬鬆的絮狀,用水洗衝洗留下的就是絮狀的肌纖維。
謠言換馬甲,你也要多長個心眼
最近朋友圈這條小視頻,其實跟年初那個「棉花肉鬆」流言沒有本質區別,只是換了個馬甲。但是,由於移動網際網路、新媒體的飛速發展,加之大家平時的健忘,這些食品謠言換個馬甲又繼續混戰我們的朋友圈,迷惑公眾。大家平時還是要多長個心眼、多長點記性,不要被它又忽悠了。
看清楚了吧?
棉花做肉鬆?幾乎沒可能
其實無辜躺槍的除了肉鬆
還有下面這些
塑膠袋加工成大米
鑑定:嚴重失實。所謂"塑料大米"生產的視頻其實是再生塑料顆粒的加工過程,內容被移花接木了。而且,塑料顆粒比大米貴多了,商家沒有造假動機。
省食藥監局提醒消費者,不要輕易相信、請勿輕信和轉發謠言。
塑料紫菜
「紫菜是塑料做的」視頻謠言前一陣在網上瘋傳,並持續發酵。佔據了全國壇紫菜加工70%以上市場份額的福建晉江,在這次「紫菜風波」中影響巨大,企業損失慘重。談起此次「紫菜風波」對企業的影響,以紫菜深加工為主營業務的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江23日連連用「很受傷」「傷不起」形容。
塑料粉絲
近日,網上就流傳著一些視頻,說某些品牌的粉絲、紫菜是都塑料做成的。這到底是真的嗎?就此問題,記者找到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相關領域的專家,並按照視頻中的方式重新做了實驗,專家介紹,這條網絡視頻中的燃燒物,無論從燃燒過程還是燃燒的殘留物來看,本身就是粉絲。專家指出,螢光粉一般只有在黑暗環境下肉眼才能看到,而視頻中的粉絲燃燒發光,並不是螢光粉的特徵。
膠水粥
一篇「這種『膠水粥』最好別喝」的文章刷屏朋友圈,裡面視頻顯示日常喝的粥裡可能添加各種增稠劑,甚至添加工業明膠。
專業人士鑑定發現,稱黃原膠是膠水的說法並不靠譜,它的成分是玉米澱粉,可以作為增稠劑適當添加在食品中,適當食用對人體並無害處,我們的鑑定團現場也嘗了添加黃原膠的米粥;添加增稠劑的粥,並非就不能食用,增稠劑其實也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注膠蝦、注水蟹
在一段網絡視頻裡,一名女子剝開煮熟的皮皮蝦,掏出或白或黃的膠狀體。該女子稱,這是在市場買來的皮皮蝦,蝦肉裡被黑心商販注入膠水增重,「每個裡面都有,這皮皮蝦可千萬別去吃了。」視頻隨引發網友熱議。
5月16日,法晚(記者進入北京朝陽區農光裡社區,請北京智雲達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的檢測人員用活蝦活蟹現場做了注膠注水實驗,並對實驗過程進行了直播。
實驗結果顯示,蝦、蟹注膠注水後會很快死亡,且注膠蝦蝦頭、蝦身難以分離,從感官上就可以看出異常,證實注膠注水說是謠言。
提醒大家,面對各種網絡傳言,要第一時間求證相關部門,不要覺得好玩或者好奇而去模仿並傳播謠言,隨意傳播謠言,製造混亂影響社會秩序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