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肉鬆蛋糕洗出棉花消息不實 未檢出棉花基因

2020-12-22 三九養生堂

最近島城鬧得沸沸揚揚的「肉鬆蛋糕洗出棉花」一事終於等來了官方說法。26日下午,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出具了針對涉事蛋糕樣本的檢驗報告,報告顯示,肉鬆樣品中未檢出棉花內源基因,排除肉鬆蛋糕中添加了棉花的可能。由此可知,這一事件無疑又是一場謠言。結果出來後,「江南糕點」的吳經理總算鬆了一口氣,「這兩天一直在等結果,現在終於還我們清白了,打算這兩天就恢復營業。」

5月22日下午,有網友發布了一條「從費縣路一蛋糕店所售肉鬆蛋糕中洗出棉花」的視頻,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和轉發。市南區食藥局八大峽所接到群眾舉報後,立即安排執法人員前往位於費縣路72號的門頭名為「江南糕點」的食品店。經查,該店持有有效食品經營許可證,執法人員實地查看了製作原料及其供貨商資質和購貨票據,現場也未發現類似棉花的物質。執法人員依法抽取了肉鬆蛋糕及其使用的肉鬆原料,委託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進行檢驗。

5月26日上午,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出具檢驗報告。據該中心基因檢測室主任高宏偉介紹,經過檢驗人員檢驗,肉鬆樣品質地均一,由單一纖維組成。檢驗人員還提取肉鬆裡面的核酸物質DNA。經檢驗,提取出的DNA為雞成分DNA,由此說明肉鬆樣品是雞肉來源,未檢出棉花內源基因。

高宏偉表示,由於肉鬆蛋糕中洗出棉花廣受網友關注,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開闢了綠色通道,三天內對抽取的肉鬆樣品進行了兩輪檢驗。根據檢驗結果,可以排除肉鬆蛋糕中添加了棉花的可能。

同時,市南區食藥局對「江南糕點」食品店的肉鬆蛋糕所使用的原料肉鬆進貨渠道進行了調查。經查,原料肉鬆由安徽省肥東縣傅家子弟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其主要原料為雞肉脯、白糖等食用物質。該生產廠家持有有效食品生產許可證,具備生產肉鬆的資質。而為了抓好蛋糕類食品的質量安全,市南區食藥局各食藥所同時行動,對市南區市場上在售的肉鬆蛋糕等食品進行了排查、抽檢,目前尚未發現食品安全質量問題。

對於這一事件,「江南糕點」的吳經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開始他以為這就是一場網絡炒作,解釋一下就行了,結果解釋不通人也越來越多,市南區食藥局的工作人員建議他們先暫停營業,等檢測結果出來後再營業。面對這種混亂的局面,他感到很委屈,「我開業才二十多天,剛把生意做起來,我們的流程都是按照正規手續去辦理的,三證一票什麼都有,我們也是受害者。」而連夜坐飛機趕到青島配合調查的肉鬆廠商也感到很冤枉,「感覺就像天災一樣!」煎熬數日,26日下午等到結果的吳經理總算鬆了一口氣,「終於還我們清白了,打算這兩天就恢復營業。」

有視頻未必有真相

盤點那些食品謠言

食品造假讓人深惡痛絕,那些有圖有真相甚至有視頻為證的造假行為更讓人深信不疑。然而,這些圖像視頻是不是真的呢?其實不然,有一些甚至相當不靠譜。

1、塑料紫菜

這個謠言現在大家應該都應該免疫了吧?之前說是紫菜泡了之後撕不爛,是塑料做的。

實際上這最多是紫菜長得比較老一點,但不可能是塑料做的。塑料薄膜的原料價格還是挺貴的,如果要做出紫菜的質感和外觀,再加上人工成本,肯定比紫菜貴多了。

再說了,你見過能吸水,能泡發的塑料嗎?

2、假雞蛋

網上經常有新聞報導說消費者買到了假雞蛋,有的蛋黃像橡皮一樣有彈性,有的顏色異常等。實際上,這些異常雞蛋都是真雞蛋,有的是因為被凍過,有的是因為雞的輸卵管炎症,有的是因為雞的飼料問題。

網上也有人聲稱能人造雞蛋,還有視頻為證,使用的是海藻酸鈉、氯化鈣等原料,連央視都信以為真。有高校學生實踐了一下,似乎真的能做出來。但是後來有媒體記者暗訪,發現這是一個騙局。目的是吸引別人去「拜師學藝」,學費不菲而且「關鍵技術」還保密。

人造雞蛋根本無法實現,光雞蛋殼就很難模仿,比如有氣孔、有氣室、有卵膜。網上流傳的製作工藝挺複雜,一天也做不出幾個,有這功夫,去搬磚不好嗎?另外,還有個視頻是批量做假雞蛋的,實際上那是惡搞的玩具,淘寶就有賣的,也比雞蛋貴得多哦。

3、假捲心菜

網絡流傳一段視頻,有人用一些像蠟和塑料的原料做成捲心菜。實際上,這是日本人發明的製作食物模型的方法,可以用於飯店、商場展示的菜餚模型、早教或學校教育的道具、家居裝飾、遊戲道具等。你知道這玩意多貴嗎?比捲心菜貴多了呀!再說了,這種一吃就知道是假的,造假也不能這麼玩吧?

4、注膠蝦蟹

前不久有個大媽說自己買到了注膠的皮皮蝦,憤憤然地都扔掉了。實際上,這是皮皮蝦的生殖腺,或者叫做蝦黃,是精華部分。還有吃螃蟹的發現打了黏糊糊的膠,半透明的那種。其實那是蟹膏,雄性生殖腺的分泌物。

之前還真有視頻是給青蟹打針的,不過那是把調料打進去,然後馬上上鍋蒸,這樣更入味。蝦蟹的生命力很脆弱,如果真的注膠打針,分分鐘會死掉,商家豈不是賠本?

5、西瓜打針

每年夏天都會有給西瓜打針的傳言,讓瓜農很傷心。通過良種選育和田間管理,咱們好不容易吃到了甜蜜多汁的西瓜,難道不好嗎?給西瓜打針有多難你試過嗎?一般的針根本打不進去,裡面是實心的啊。如果你用力強行打進去,也只有針頭路過的地方能滲進去一點,而且瓜瓤很快就會爛掉。

如何識破謠言

1.兇猛的「塑料紫菜神話」,僅出自短短幾分鐘的手機視頻,視頻內容避重就輕,而且鏡頭前的人刻意誤導觀者,視頻「偽打假真造謠」。

2.根據常識識破「塑料紫菜神話」並非難事。塑料薄膜和正常紫菜也非常容易區分,比如浸泡時,幹紫菜能夠吸收大量水分,被成功泡發,相比之下,塑料浮在水面上,不能吸水。粉絲亦是如此。造假容易識破且成本高,商家絕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3.大多數謠言的傳播機制大同小異,避免踏入認知雷區而輕信謠言,要常對接收到的熱門信息保持懷疑態度。

4.特別聳人聽聞、特別不可思議的,謠言可能性大。

5.一眼能看出來的,一吃能吃出來的,謠言可能性大。

6.便宜的東西造假,謠言可能性大。沒有足夠利潤空間,不會鋌而走險。

7.朋友圈裡各種本地生活類公號瘋傳的,父母轉給你的,謠言可能性大。

8.裡面寫著「是中國人就轉」的,「趕緊轉給家人」的,「再不看就刪了」的,「轉發是積德行善」的,謠言可能性大。

散播謠言咋治

近日,北京召開中國食品闢謠聯盟「亮劍網絡食品謠言」新聞發布會。國家食藥監總局新聞司司長顏江瑛發表講話稱,食品安全網絡謠言帶來的危害日益突出,嚴重幹擾了正常的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擾亂了百姓的消費判斷,損害了行業發展。

「國家食藥監總局已經建立了監測系統和謠言資料庫,對於舊謠新炒可以在24小時內做出迅速反應,讓正言跑在謠言的前面。」顏江瑛強調,接下來將加大網絡食品安全謠言的打擊力度,重點運用法律手段從傳播源頭進行打擊,同時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力度。

據介紹,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第120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編造散布虛假的食品安全信息。第141條規定,違反本規定的編造散布虛假食品安全信息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懲罰,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依法承擔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責任。顏江瑛透露,近期被廣泛傳的「豬肉鉤蟲事件」和「棉花造肉鬆」的造謠者均被處以7天行政拘留,塑料紫菜事件的造謠者已被新浪微博永久禁言。會上,多家企業表示將運用法律武器追討造謠者。其中,金龍魚已向發布謠言的微信公眾帳號正式提起訴訟,並出資3000萬元成立反擊網絡黑公關專項基金。

國食品闢謠聯盟專家團專家阮光鋒則表示,塑料紫菜是今年最大的網絡食品安全謠言之一。雖然只是一個短視頻,但是造成的負面影響及誤導非常大。「有業內人士告訴我,這條謠言對南方沿海城市的紫菜種植行業影響很大。」阮光鋒說,一些謠言的發布者已經是團隊化運作,通過發布謠言賺取流量費和廣告費。有業內人士透露,擁有1萬粉絲量的微信號轉發一條謠言的價格為150~300元,個人轉發一次可以獲得5毛錢的收入。

相關焦點

  • 肉鬆蛋糕中洗出棉花 食品安全問題如何監管
    為什麼小小的肉鬆蛋糕會被瘋狂傳播呢?原來視頻拍攝的是肉鬆蛋糕裡面的肉鬆放進水裡面清洗竟然發現了保色的絮狀物,而且視頻拍攝者很肯定的告訴大家這種絮狀物是我們平日比較常見的棉花,而我們大家都知道棉花是根本不能拿來食用的,那麼這種絮狀物真的會是棉花嗎?
  • 網警闢謠「雲浮肉鬆麵包、肉鬆蛋糕上的肉鬆是棉花」系謠言
    近期,雲浮市雲城區微信朋友圈瘋傳一條3分38秒的視頻,拍攝者稱其用實驗證明城區某餅家的肉鬆麵包、肉鬆蛋糕上的肉公是棉花。視頻中,一名女子拆開一個肉鬆麵包,並將麵包上的肉鬆撕下泡在水桶中,不一會兒水桶中的水就變成了黃色。隨後,女子撈起泡完水的肉鬆,一邊撕開一邊稱這是棉花或塑料,並將肉鬆點燃。
  • 肉鬆蛋糕摻棉花?是你不懂這中間的原理
    小編猶記得17年5月份,網上出現大批的謠言,指證肉鬆餅是棉花做的,並迅速瘋傳整個網絡。給各大商家造成極大的困擾和損失。時隔一年,仍舊是5月份,網上又有一則肉鬆蛋糕摻棉花的視頻爆出。一男子在某蛋糕店要了一份肉鬆蛋糕,走到收銀臺,你以為他是買單?那麼你錯了,他是來找茬,來蹭熱度的。
  • 蛋糕上肉鬆嚼不爛,洗後像棉花?男子曝光,生產商:正常的
    蛋糕上肉鬆嚼不爛,洗後像棉花?男子曝光,生產商:正常的民以食為天,但病從口入,所以食品安全問題一直都是老百姓最關心的話題。豆先生也喜歡吃這種麵包,前幾天他從一家零食店買了一種肉鬆麵包,但是他吃了後發現跟之前買的有很大不同,肉鬆嚼不爛。他用水清洗想看看這個肉鬆是什麼做的,結果讓他發現了問題。
  • 網傳「月餅中的肉鬆是棉花做的」?吃一下,就知道真相了!
    近日,有網民發文:食品安全關係千家萬戶,黑心商家為利造假仍在,肉鬆造假早有什麼東西,國家質監查處化驗識別,不能讓沒良心人再害人。並附上一段「男子將台州生產的月餅中肉鬆進行水洗,並聲稱肉鬆是棉花做的,吃了消化不了」的視頻。肉鬆是棉花做的?是真的嗎?
  • 「棉花肉鬆」被闢謠,但你知道吃肉鬆的3個誤區嗎?很多人吃錯了
    過去的一周,某蛋糕房「用棉花製作肉鬆」的消息在朋友圈傳的鋪天蓋地,蛋糕房的老闆感覺很委屈,說「感覺就像天災一樣!」之後兩位老人的老太太被行政拘留5日,經檢驗該蛋糕房使用的肉鬆種,並未檢驗出棉花基因。「棉花肉鬆」的謠言才算是被平息了。
  • 聊城一大姐把肉鬆泡水裡洗成了棉花套子?!還記得去年被拘留的那...
    而且還公布了購買麵包的具體店址視頻中,一名女子拆開一個肉鬆麵包,並將蛋糕上的肉鬆撕下泡在水中,不一會兒水杯中的水就變了色,隨後,女子撈起泡完水的肉鬆,一邊撕開一邊稱這是破棉花套子,勸大家不要購買。然而,這位大姐。。您還記得去年青島兩位大媽為啥被拘留的嗎?
  • 肉鬆月餅是棉花做的?別再傳了 造謠者已被拘留
    都市快報 記者 程瀟龍中秋小長假,一條視頻在台州臨海的微信朋友圈裡瘋傳。視頻的內容是:一男子稱,在杜橋一家烘焙店買了10個肉鬆月餅。他將裡面的肉鬆取出後放在水裡洗,稱肉鬆洗下來,都是棉花……在視頻中,男子反覆告誡說,大家千萬不要吃。烘焙店王老闆在微信群裡看到這個視頻,立刻蒙了:視頻裡所說的棉花肉鬆,正是自己的產品。「這是謠言!」王老闆在當地開烘焙店20多年了,9月14日一早,他趕到杜橋派出所報了案。
  • 香貢貢肉鬆是棉花做的? 監管部門:棉花做肉鬆幾乎不可能
    經過檢查,新民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未發現異常肉鬆。  香貢貢肉鬆棉花做?別信  該企業受謠言攻擊銷量大跌;監管部門:棉花做肉鬆幾乎不可能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董春輝)近段時間,各種版本的「肉鬆由棉花製成」的視頻在微信群中流傳。其中一個版本指向廈門一家老牌食品企業———廈門宏旺味香食品有限公司,其生產的品牌肉鬆———「香貢貢」被視頻發布者稱為「棉花肉鬆」。
  • 闢謠||網傳莆田方言版「水洗棉花肉鬆」視頻 市食藥監局:經調查系...
    網傳莆田方言版「水洗棉花肉鬆」視頻 市食藥監局:經調查系謠言蜀黍有話說徒手水洗肉鬆就敢說自己已經「化驗」出這些食品中的肉鬆均為棉花製作,此類視頻拍攝手法是否似曾相識?是的,近年來瘋傳的「塑料紫菜」、「塑料大米」等視頻類謠言中常常用水洗、火燒等方法來提高謠言的可信度。然而,如果眼觀手搓就能判斷出物質的成分,那還要專業檢測設備做什麼?近日,咱莆田又有人拍攝了一段視頻,稱從我市兩家食品企業購買的產品中「肉鬆是棉花做的」。市食藥監局經核實,特此闢謠。
  • 「棉花蛋糕」真相追蹤 謠言差點毀了一個行業【興義網】
    前段時間,很多興義人的微信朋友圈都在瘋傳一個視頻,視頻裡的人聲稱,興義市下五屯某蛋糕店裡的肉鬆蛋糕是棉花做的。對此,興義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展開緊急調查,調查結果已經公布,這是一起網絡謠言。  網傳的視頻中使用的肉鬆蛋糕為興義市下五屯峰林菜場裡一家名叫桃酥大王蛋糕店生產的「金絲肉鬆」蛋糕。視頻中,一男子將該蛋糕店生產的「金絲肉鬆」蛋糕放入水中後,用手捏後發現蛋糕裡面的肉鬆,並不是肉鬆而是棉花。
  • 肉鬆餅用棉花做餡?評果實測打臉謠言
    最近,有一段小視頻在網絡上瘋傳,一名女子拿著一個肉鬆蛋糕,撕下蛋糕表面的肉鬆,泡在一碗水中。不一會兒,碗中的水就變黃了。然後,她撈出剛浸泡過的肉鬆,拿出打火機點燃,然後發現肉鬆末端燒成了黑色,並稱「這不是所謂的肉鬆,是棉花」。  這個視頻是真的嗎?現代快報記者燒了3塊肉鬆餅和1團棉花發現,二者差太多。
  • 肉鬆是棉花做的?豬肉鬆的詳細製作過程,是肉是棉花,看了便知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肉鬆經過了一代代匠人的改進,現在的肉鬆已經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流派,可以說各有特色。比如形態上有粉末狀肉鬆和纖維狀肉鬆的區別;成分上有豬肉鬆、牛肉鬆、雞肉鬆等;還有的分為兒童肉鬆、老年肉鬆等等。肉鬆是棉花做的?
  • 肉鬆餅是棉花做的是假新聞 教你如何檢驗肉鬆
    最近這幾天,網絡上流傳一條「肉鬆餅是棉花做的」的視頻,讓很多的網友都關注了。不過後來,警方和相關媒體都出來闢謠,在當地食食藥監部門經過試驗過後證實,肉鬆是棉花做的是謠言。而造謠者網名為「永康儂」的浙江金華永康籍男子,也被果斷拘留了。
  • 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棉花肉鬆上榜
    29日,微信盤點出「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1、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傳聞】5月下旬,多段浸泡肉鬆麵包上的肉鬆視頻在網上流傳,拍攝者來自不同地區,但內容基本一致:買來肉鬆麵包或糕點後,將上面的肉鬆泡入水中,肉鬆在水中變成白色絮狀物體,拍攝者聲稱這些肉鬆其實是棉花做的,並用白色絮狀物可用打火機點燃作為證明。
  • 你知道肉鬆不是棉花做的,但你知道是什麼做的嗎?
    前些日子,一段「肉鬆麵包是棉花做的」視頻在日照市民的朋友圈傳播。一名男子稱,他在日照一家購物超市買的肉鬆麵包,經清洗後發現肉鬆為棉花製作而成。視頻中,他將肉鬆一點一點地揭下來放進水中,攪拌了一下,再撈出這些肉鬆,用手一捏,這些肉鬆竟然變成了白色,該男子說,這些都是棉花做的。相信大多數人已經知道,棉花做肉鬆就是一個謠傳。早在去年5月份,兩位青島大媽就用水洗蛋糕的方法說明肉鬆蛋糕裡的肉鬆是用棉花做的,引起了不小震動。
  • 肉鬆餅用棉花做?記者實驗揭真相!
    前些日子在朋友圈不斷瘋傳過:有紫菜是用塑膠袋做的、有米是用塑料粒做的等等聳人聽聞的傳言,這些最後都被證實為謠言,大家不能輕信。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兩天微信朋友圈又出現了一個小視頻,說有我們平常吃的肉鬆餅是棉花做的,很多人都聲稱是自己做了親身測試後、得出的結論。那麼,這一說法會是真的嗎?
  • 浙江一村主任造謠「肉鬆月餅是棉花做的」被行拘:我是好心
    所以這就要求村官謹言慎行,千萬別再自己對某事還不清楚的情況下,就向村民「說三道四」,否則事情鬧大了,最後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就比如下面這名村主任,一個中秋節,他愣是把自己送進了拘留所,具體怎麼回事一起往下看。9月14日,一段「月餅裡的肉鬆是棉花」的視頻在浙江台州熱傳。
  • 盤點5月份十大網絡謠言:肉鬆是用棉花做的?
    盤點5月份十大網絡謠言:肉鬆是用棉花做的?  謠言一:肉鬆是用棉花做的  5月下旬,一則視頻在微信群大肆傳播,稱通過水洗、火燒證明市面上一些肉鬆麵包、肉鬆蛋糕中的肉鬆是用棉花做的。該視頻引發大量轉發,導致網民對食品安全產生質疑和擔憂,甚至相關產品被退貨、下架,給一些企業造成較大損失。
  • 肉鬆放進水裡漂洗後變成絮狀棉花?株洲女子網上散播謠言被處罰
    近日,攸縣公安機關快速處置一起「肉鬆是棉花做的」網絡造謠案。從8月20日開始,關於縣城某蛋糕店肉鬆是由棉花做的視頻,在微信群內熱傳,令很多喜歡吃肉鬆糕點的市民很是擔憂。據文某交待,8月20日,其在縣城某蛋糕店購買了一款肉鬆蛋糕,然而在給女兒食用時,由於無法吞咽,讓文某想起幾年前流傳的「棉花肉鬆」的謠言視頻。受視頻影響,文某便想親自「檢測」一下。她學著視頻裡的操作步驟,撕下麵包上的肉鬆放進水裡,用手指攪拌漂洗。過了一會兒,文某將肉鬆從水裡撈出。經過水洗後,肉鬆變成柔軟的絮狀,黏成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