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網絡上流傳一條「肉鬆餅是棉花做的」的視頻,讓很多的網友都關注了。不過後來,警方和相關媒體都出來闢謠,在當地食食藥監部門經過試驗過後證實,肉鬆是棉花做的是謠言。
而造謠者網名為「永康儂」的浙江金華永康籍男子,也被果斷拘留了。從這件事情上我們得知,在沒有證實之前,千萬不要造謠。
不過,既然事情發生了,那麼民福康在這裡就教大家如何辨認肉鬆是否是棉花的方法。
首先,大家要知道肉鬆和棉花的成分構的區別:肉鬆的是一種肌肉的纖維,而棉花主要是由植物纖維構成的。
兩者的口感差異大,造假幾乎沒可能:肉鬆鬆軟,一吃就化;棉花表面看上去鬆軟,但放入嘴裡卻嚼不爛。商家不可能造這麼明顯的假,一旦被發現就會賠了夫人又折兵。如果真有商家用它做肉鬆餅,腦子很可能是進了棉花。
這兩天網絡上熱傳的視頻,就是有人將自己買回來的一袋肉鬆餅,拿水浸泡後,發現裡面肉鬆是「棉花」做的。視頻中還將洗出的絮狀物(肉鬆)用打火機點燃,可以看到燒黑了,說能夠燒黑就是棉花。這種推理也完全沒有依據,存在很大誤導。
其實,食物能點燃是一種普遍現象。要知道,我們平時說的食物能量,最早就是採取真空燃燒的方法得出的。
食物之所以能夠燃燒,是因為它含有大量可燃物,最主要的是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其他的包括醇類、酯類等有機物。
脂肪燃燒是最容易理解的,人類發明煤油燈之前,室內照明使用的主要是香油、豆油、桐油等植物油,古詩文裡記載的「青燈」就是它。碳水化合物燃燒也很常見,比如植物中大量存在的木質素、纖維素和糖類,木頭燃燒的主要成分就是木質素。
而蛋白質由胺基酸構成,主要是碳、氫、氧、氮四種元素,也含有少量硫和金屬元素,都很容易被點燃。蛋白質燃燒最容易理解的就是頭髮了,頭髮的成分基本上都是角蛋白,碰到火很容易被點著。蛋白質燃燒有特殊的焦糊味,人們常常用這個來鑑別織物中是否有羊毛、蠶絲。
真的肉鬆主要的是由蛋白質做成的,是可以點燃的。而且,由於是蛋白質,燃燒的話一般會有一股焦糊味。而棉花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可以直接點燃,但並不會有焦糊味。
所以,如果想要鑑別這個是不是真的肉鬆,倒是可以把它點燃聞聞有沒有焦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