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棉花肉鬆上榜

2020-12-14 中國網

紫菜是塑膠袋做的?「劉明煒」高考準考證又丟了?賣唱女子被「採生折割」強迫乞討?29日,微信盤點出「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

1、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

【傳聞】5月下旬,多段浸泡肉鬆麵包上的肉鬆視頻在網上流傳,拍攝者來自不同地區,但內容基本一致:買來肉鬆麵包或糕點後,將上面的肉鬆泡入水中,肉鬆在水中變成白色絮狀物體,拍攝者聲稱這些肉鬆其實是棉花做的,並用白色絮狀物可用打火機點燃作為證明。

【真相】國家食藥監局的官方微信平臺「中國食事藥聞」對「肉鬆餅包棉花」這類視頻進行了闢謠:肉鬆和棉花二者成分不同,口感也存在很大差異,用棉花冒充肉鬆幾乎不可能。肉鬆的本質是肌肉纖維,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放入嘴裡一咬就會融化,口感鬆軟。而棉花的本質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是一種不可溶的纖維,雖然看上去也很鬆軟,但嚼不爛。也就是說,真用棉花冒充肉鬆,一吃就會被識破。相關專家還指出,視頻中所使用的「火燒」鑑別法看似科學,其實也不靠譜。食物可以被點燃是一種普遍現象,因為其中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可燃物。肉鬆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肯定能夠被點燃,跟頭髮可以被點燃是一個道理,而且還會有一種焦糊味。棉花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雖然可以點燃,但是不會出現焦糊味。

這個謠言視頻的傳播,導致部分網民對食品安全產生質疑和擔憂,甚至相關產品被退貨、下架,給一些企業造成較大損失。

  2、表情包是日本人發明,使用要付款

【傳聞】「親愛的兄弟姐妹們,以下文字請好好看看,所有中華兒女們,你們還不知道吧?就是這個表情包,是日本人發明的,你在微信上點播一次日本人就賺了0.01分錢。單說這個,每天點播近一億次。算算吧?每天各個表情每天被點播多少次?而日本鬼子會賺了多少人民幣多少?我們中國人在不知不覺中在給日本人錢呢。從現在起我一個表情都不點播啦。希望家人們看看吧?希望中華兒女門儘量不要再發這些表情,中央一臺播放的才知道。希望各群轉發,功德無量!」

【真相】謠言中舉例的這些表情,其實統稱為表情符號,俗稱"Emoji",詞義來自日語中的繪文字(えもじ)。最初的「Emoji」表情確實是由日本人發明的:是由一個叫慄田穰崇的日本人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發明。但它早已被納入國際非營利機構——統一碼聯盟(Unicode Consortium)中,統一負責維護和管理。獲得Unicode數據文件和軟體的副本以處理數據文件或軟體是免費和無限制的 ——也就是說,表情符號並無收費一說,微信的系統表情符號同樣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轉發這些表情符號就會有人能分錢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

  3、某地出現四個假和尚入室偷腎

【傳聞】某視頻內容聲稱:這是發生在xx的真實事件,近日有四個假冒和尚以高價兌換舊鈔票為由,入室將一家四口人麻醉後將腎偷走。視頻正是描述這家人出殯畫面,令人目不忍睹。

【真相】其實關於「和尚偷腎」的謠言在全國多個地區均出現過,只不過以前是文字版,現在變為了視頻版。這個謠言內容還有很多版本,類似「138個和尚偷腎」、「孕婦產子時被偷摘腎臟」、「團夥偷搶小孩摘取器官」等等,但都已被證實為謠言。全國多地警方的官方微博、微信也相繼對此類消息進行了闢謠,表示近期未接到此類報警。

視頻中記錄的真實情況是,今年6月11日發生在河南省西華縣的一起命案:當地一村民因為與村人發生爭執,持刀將其全家四口殺害。這起事件與「四個和尚偷腎」毫無關聯。再者,偷腎去做活體器官買賣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那些迷藥迷倒後器官沒有了的故事,均被證實為聳人聽聞的都市傳說。器官移植需要配型,而這個配型不是簡單的血型相配,還需要供體和受體雙方的組織儘量靠近,否則受體的免疫系統會攻擊和排斥外來組織。且器官從身體中取出之後,需要在嚴苛的衛生條件下冷藏,而在一定時間內還沒移植進受體,就已失去作用了,比如腎臟最長48小時,胰腺是12小時,而肝臟只有8小時,隨便偷走器官進行買賣,這和醫學常識是不相符的。

4、大米是塑料做的

【傳聞】在2月份以來,微信平臺上流傳著一段兩分鐘的視頻。視頻中,一男子不斷將一個個塑膠袋放入一臺機器,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最終生產出一粒粒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視頻配有文字稱,這就是假大米的製作過程。

【真相】「塑料大米」其實是一個流傳很久的謠言了。早在2011年,國內外社交媒體就曾出現過「『塑料大米』在中國被製造」的謠言,隨後,不少網民和專家都指出,所謂「塑料大米」並非被當作食物。只是,近日該則謠言又捲土重來。塑料行業人士表示,視頻中所用的設備是塑料行業中很常見的塑料造粒機,工廠把回收來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機,生產出再生塑料顆粒,這些顆粒是再次製作塑料製品的半成品原料,而之所以要做成顆粒狀,是為了便於進行儲存、運輸。目前並沒有在大米內摻入塑料成份的造假手段,且這類再生塑料顆粒的均價為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不超過5元,塑料顆粒的成本比大米貴,商家沒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對此,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其官方微信帳號「中國食事藥聞」也以專題形式對「塑料大米」事件進行了闢謠。

  5、紫菜是塑膠袋做的

【傳聞】從今年2月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塑料紫菜」視頻,拍攝者一邊把紫菜泡開,一邊告訴大家這不是紫菜而是塑料,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些紫菜是假的,有人還用火機燒焦了手裡的紫菜。

【真相】關於「紫菜是塑膠袋做的」這種傳聞早在2011年就出現過。媒體採訪了營養專家、醫生、紫菜養殖戶,做過多次相關闢謠。專家表示,市面的紫菜以壇紫菜和條斑紫菜這兩類為主,溫州以及福建等地所養殖的均是壇紫菜,江蘇等地以條斑紫菜為主。而末水紫菜品質略差,口感更韌。不過即便是末水的壇紫菜,其韌性遠遠低於黑色塑膠袋。塑膠袋本身含有濃重的化工材料氣味,堅韌且不溶於水,在氣味、味道上也有天壤之別,入口口感和紫菜完全不同,不可能發生混淆。而在視頻中涉及的紫菜企業相關安全監督部門也進行了核查,並表示企業產品都符合相應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也沒有發現含有塑化劑,並沒有問題。儘管在「塑料紫菜」視頻剛在網上出現的時候,相關權威部門就進行了闢謠,但視頻還是在網絡上被不斷地轉發和擴散。短時間內,謠言衝擊波從消費者、超市、經銷商、加工廠一路迅速傳至養殖戶,相關產業鏈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而後續經過警方調查,製造、傳播「塑料紫菜」人員,其真實目的是通過散布謠言實施敲詐勒索,相關涉案人員也已陸續抓獲。[相關新聞]

6、蝦頭裡面有兩條白線,其實是白色寄生蟲

【傳聞】一個有關蝦感染寄生蟲的小視頻傳的挺火。視頻中,一個沒露臉的人剪開蝦頭後,用牙籤挑出兩條細長的白線,視頻製作者聲稱這是蝦的寄生蟲,並告誡廣大網友以後少吃蝦,還號召讓大家為了親戚朋友的健康,動動手指把視頻傳出去。

【真相】其實類似謠言早於幾年前就已出現過,這次的視頻只不過是謠言的升級版。蝦頭剪開的確會有白線,但這兩條白線並不是所謂的寄生蟲,而是雄蝦的精巢。它們總是一對同時出現,未成熟的精巢無色透明,成熟後為乳白色。不僅對蝦有,皮皮蝦也有,龍蝦也有,而且更為粗壯。蝦的生殖腺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完全可以食用。視頻製作者稱這類寄生蟲叫肝吸蟲,視頻裡的蝦應為南美對蝦,實際上,目前尚未在南美對蝦裡發現過肝吸蟲,而且肝吸蟲在魚蝦肉裡寄生時,肉眼根本看不到,需要藉助顯微鏡才可看到,視頻裡聽起來很專業的解釋實則是謬論。活的魚蝦確實可能含有寄生蟲,如肝吸蟲、肺吸蟲、圓管吸蟲等,不過存在感染概率的問題,不可能個個都有寄生蟲。且只要選材新鮮,做熟食用,完全可以規避風險。

  7、「劉明煒」同學的高考準考證又丟了

【傳聞】撿到一張高考準考證,劉明煒,考點在一中,請朋友們轉發,讓劉明煒聯繫這個號碼151****7258。一定幫他群發一下,這孩子一家肯定急死了。擴散,擴散,別耽誤孩子高考!

【真相】幾乎每年的5月底6月初,都會有這樣的信息冒出來。從以前的白婭倩同學,到楊雷雷同學,到今年的劉明煒同學。而且同一個同學的所留電話號碼還不一樣。只是和往年有區別的是,今年高考尚未開始,準考證還未開始列印,「劉明煒」同學的準考證就「丟了」。就此,教育部門也作出提醒:考生準考證一般在高考前一周予以列印發放,不可能出現「未考就丟」的情況,2017年夏季高考考試準考證列印工作自6月2日起正式開始,截止全部考試結束,在每天的9點至20點之間都可進行列印,且考生可以重複列印多張以便備用。即使在高考期間真的撿到準考證,也不應通過網絡傳播的方式尋找考生,而要第一時間交到當地公安部門或者教育部門,通過公安部門和教育部門及時予以歸還。那麼,每年都按時出現的這種丟準考證謠言,發布者到底抱著什麼目的呢?台州市公安局網絡警察支隊副支隊長表示,這類消息的發布者一般都是利用市民的好奇心和同情心,發布諸如丟失準考證等謠言,留下收費電話,一旦市民按電話號碼回撥過去,並且按電話提示音操作,則會掉入吸費陷阱。

8、失蹤15年的牟翠翠被「採生折割」強迫乞討

【傳聞】一段「四肢殘疾女子貴州街頭賣唱」的視頻今年三四月份在網上熱傳。有消息稱,山東省廣饒縣花官鎮的牟家人在反覆觀看該視頻數百次後,認為這名唱歌的殘疾女子就是15年前失蹤的親人牟翠翠。據牟家人稱走失前的翠翠是一個四肢健全的正常人,身高在165cm左右。由此網民紛紛猜測該女子系被打殘四肢街頭乞討。這種行為自古就被稱為「採生折割」,歷朝歷代都嚴刑懲治。

【真相】家住貴陽白雲區的聶女士來到龔家寨派出所報案,稱其就是新聞報導視頻及圖片中的街頭賣藝女子,但並非山東失蹤女子牟翠翠。經過調查,聶女士自小在貴州省長大,從未去過山東省,其出生先天四肢殘疾,長期在貴州各地街頭唱歌賣藝謀生,相關報導視頻及圖片是其於2016年7月份在貴州省遵義市丁字路口熊貓廁所對面街頭賣藝時被網民所拍。據聶女士所說,現場還有她三個朋友一起。相關街頭賣藝均是其自願行為,並非網傳所說被「砍斷四肢」強迫「乞討」等情況。目前,貴陽警方已採集DNA樣本比對,結果確認貴州街頭賣唱女子與牟翠翠家屬無親緣關係。「採生折割」最早出現在宋朝,是用活人器官來祭祀的迷信活動,邪教徒把拐騙或搶來的兒童或婦女殺死,摘取他們的內臟、器官或四肢末端作為祭品供獻給邪教神靈。對這一犯罪現象,官府歷來嚴懲不貸,對「採生折割」犯罪都是處以極刑的。而在現在,也有很多相關採生折割的傳聞在流傳,但實際上,有記者專門進行過深入調查,結論是至今無任何一例可被證實的「採生折割」案例,相關信息均為道聽途說和主觀臆測。

9、雄安新區系列謠言

【傳聞】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雄安新區的設立,客觀上給當地的土地使用政策、地區發展經濟等將帶來巨大變化,所以伴隨這一社會熱點話題,一系列不實傳聞也傳播開來。下面在真相部分,我們一起盤點下相關謠言。

【真相】1、男子因子跳樓誤賣雄安房?

朋友圈中流傳出一張男子因雄安新區設立前就賣房導致悔恨之下墜樓身亡的圖片,並被冠以「雄安第一跳」之名。經查,死者楊某是自殺,其生前所在房屋為租賃房屋,楊某在保定沒有房屋買賣和交易行為。網傳「雄安新區賣房跳樓」為謠言。警方已依法給予造謠者行政拘留10日。

2、「87家央企將遷往雄安新區」?

4月8日,對於央企要搬遷至雄安新區的傳言,在由中國發展網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新常態經濟發展高層論壇暨2016「發展中國年度人物」盛典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回應稱:「謠言不能信,有的企業已經表態將搬至雄安新區,是企業的自主行為,未來相關規劃還要做。」

3、保定6月起實行購車搖號?

媒體記者採訪了保定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表示,該局未接到類似的文件通知,如有相關政策性變動,政府會向社會公布。

4、河北安新縣出現「尹莊村搬遷補償明白紙」?

4月4日,中共安新縣委宣傳部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安新發布」中闢謠稱:「目前安新縣未製作發放相關內容的明白紙。4月8日,警方已依法給予造謠者行政拘留5日。

5、「首都第三機場將選址在保定徐水區」?

「保定網警巡查執法」在其官方微博上用詼諧的語氣闢謠稱:「這也太假了!造謠者平時不看新聞嗎?字體P的一點水平都沒有。第二機場還沒建好,就弄第三機場?建機場真心不是建公交站,說建就建。」[相關新聞]

10、小孩溺水只要不超一小時,用「倒背法」可以救活

【傳聞】看到的請複製下去,小朋友只要溺水不超過一個小時就可以救活!天氣熱了,小溪小河的比較有吸引力。。從河裡救出兩名溺水幼兒。孩子已沒有呼吸,村民就用當地特有的急救法,攥著孩子雙腳,倒背著孩子跑步。幾分鐘後,小男孩吐出幾口水來,哇地一聲哭了。又跑了起碼十分鐘,小女孩也從死神的手中被拉扯了回來。暑假到了,不知多少孩子要下水遊泳,看到的請頂下去,說不定可以救很多人。醫師強調,如果每個收到這條信息的人,都能夠帶給其他人,肯定至少有一條生命將會被挽救回來,我已經做了我的部分了!所以現在你有兩個選擇:1. 無視 2. 讓更多人看到

【真相】相關人民醫院急救科醫生表示:這種方法沒有科學依據,不應該提倡。「倒背法」是一種南方農村常見的土辦法,對於剛發生溺水、心跳呼吸尚未停止的孩子確實有一定效果。施救者在奔跑過程中,通過肩膀擠壓溺水者的腹部和胸部,把肺裡和腹部的水擠出來,最終重建呼吸循環,但成功的前提是孩子溺水時間很短,心臟沒有出現驟停。如果溺水時間較長,心跳呼吸已經停止,還一味的用倒背法,反而可能影響救援。因為人體內的氧儲備極少,呼吸完全停止後只能維持機體6分鐘的代謝,如不及時恢復呼吸,心跳就會停止,腦細胞死亡,這一過程是不可逆的。[相關新聞]

相關焦點

  • 微信發布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熱榜:棉花造肉鬆危害大
    6月30日消息 網絡謠言是網際網路時代一個不可避免的毒瘤,這在中老年用戶學會使用各種社交媒體時更為嚴重,對此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紛紛上線了闢謠功能,幫助用戶識別網絡謠言避免被坑。IT之家今天上午,微信官方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有些謠言的迷惑性確實非常大,除了傳統的文字圖片傳播謠言之外,新型謠言有向視頻化發展的趨勢,危害更大。以下為朋友圈十大謠言主要內容以及危害指數,具體的謠言內容可以點擊原文了解,避免被騙被坑。
  • 盤點5月份十大網絡謠言:肉鬆是用棉花做的?
    盤點5月份十大網絡謠言:肉鬆是用棉花做的? 原標題:   勒索病毒、雄安新區、共享單車……5月份這些熱門話題受到廣大網民關注,各種網絡謠言也趁機渾水摸魚、混淆視聽:「共享單車坐墊現『愛滋針』,扎到就感染」「比特幣勒索病毒可入侵手機」「雄安新區補償標準公布」……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梳理了5月份十大網絡謠言,以正視聽。
  • 網警闢謠「雲浮肉鬆麵包、肉鬆蛋糕上的肉鬆是棉花」系謠言
    近期,雲浮市雲城區微信朋友圈瘋傳一條3分38秒的視頻,拍攝者稱其用實驗證明城區某餅家的肉鬆麵包、肉鬆蛋糕上的肉公是棉花。視頻中,一名女子拆開一個肉鬆麵包,並將麵包上的肉鬆撕下泡在水桶中,不一會兒水桶中的水就變成了黃色。隨後,女子撈起泡完水的肉鬆,一邊撕開一邊稱這是棉花或塑料,並將肉鬆點燃。
  • 肉鬆餅用棉花做餡?評果實測打臉謠言
    最近,有一段小視頻在網絡上瘋傳,一名女子拿著一個肉鬆蛋糕,撕下蛋糕表面的肉鬆,泡在一碗水中。不一會兒,碗中的水就變黃了。然後,她撈出剛浸泡過的肉鬆,拿出打火機點燃,然後發現肉鬆末端燒成了黑色,並稱「這不是所謂的肉鬆,是棉花」。  這個視頻是真的嗎?現代快報記者燒了3塊肉鬆餅和1團棉花發現,二者差太多。
  • 網傳「月餅中的肉鬆是棉花做的」?吃一下,就知道真相了!
    近日,有網民發文:食品安全關係千家萬戶,黑心商家為利造假仍在,肉鬆造假早有什麼東西,國家質監查處化驗識別,不能讓沒良心人再害人。並附上一段「男子將台州生產的月餅中肉鬆進行水洗,並聲稱肉鬆是棉花做的,吃了消化不了」的視頻。肉鬆是棉花做的?是真的嗎?
  • 崇武爛棉花做的大米,晉江塑料做的紫菜,2017泉州十大謠言你中招了麼???
    昨日,泉州市公安局網安支隊通過官微「泉州網警巡查執法」發布「2017年度泉州地區十大網絡謠言」。
  • 肉鬆餅用棉花做?記者實驗揭真相!
    前些日子在朋友圈不斷瘋傳過:有紫菜是用塑膠袋做的、有米是用塑料粒做的等等聳人聽聞的傳言,這些最後都被證實為謠言,大家不能輕信。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兩天微信朋友圈又出現了一個小視頻,說有我們平常吃的肉鬆餅是棉花做的,很多人都聲稱是自己做了親身測試後、得出的結論。那麼,這一說法會是真的嗎?
  • 聊城一大姐把肉鬆泡水裡洗成了棉花套子?!還記得去年被拘留的那...
    聊城人的朋友圈這兩天瘋傳一個視頻,有人將自己買回來的一袋肉鬆麵包,拿水浸泡後,發現肉鬆裡面根本沒有肉鬆而是"棉花"做的。(2017年青島警方刊登的官方公告)再看看專家闢謠是怎麼說的!棉花做肉鬆幾乎沒可能!較真要點(趕時間?只看要點就夠了):1、肉鬆是一種肌肉纖維,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 肉鬆月餅是棉花做的?別再傳了 造謠者已被拘留
    都市快報 記者 程瀟龍中秋小長假,一條視頻在台州臨海的微信朋友圈裡瘋傳。視頻的內容是:一男子稱,在杜橋一家烘焙店買了10個肉鬆月餅。他將裡面的肉鬆取出後放在水裡洗,稱肉鬆洗下來,都是棉花……在視頻中,男子反覆告誡說,大家千萬不要吃。烘焙店王老闆在微信群裡看到這個視頻,立刻蒙了:視頻裡所說的棉花肉鬆,正是自己的產品。「這是謠言!」王老闆在當地開烘焙店20多年了,9月14日一早,他趕到杜橋派出所報了案。
  • 盤點2017年青島12大網絡謠言 你中招了嗎?
    青島新聞網12月28日訊(記者 張鳴飛)肉鬆蛋糕洗出棉花?斑馬線禮讓行人抓拍被叫停?青島要重新分區?大學生被綁架勒索報警遭敷衍?免費領大潤發購物卡?2017年你的朋友圈裡少不了這些言之鑿鑿的「新聞」,當然最終都被證實為謠言。歲末年終,記者總結了2017年度青島流傳的典型謠言,看看你中招了嗎?
  • 「棉花肉鬆」被闢謠,但你知道吃肉鬆的3個誤區嗎?很多人吃錯了
    過去的一周,某蛋糕房「用棉花製作肉鬆」的消息在朋友圈傳的鋪天蓋地,蛋糕房的老闆感覺很委屈,說「感覺就像天災一樣!」之後兩位老人的老太太被行政拘留5日,經檢驗該蛋糕房使用的肉鬆種,並未檢驗出棉花基因。「棉花肉鬆」的謠言才算是被平息了。
  • 傳肉鬆蛋糕洗出棉花消息不實 未檢出棉花基因
    最近島城鬧得沸沸揚揚的「肉鬆蛋糕洗出棉花」一事終於等來了官方說法。26日下午,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出具了針對涉事蛋糕樣本的檢驗報告,報告顯示,肉鬆樣品中未檢出棉花內源基因,排除肉鬆蛋糕中添加了棉花的可能。由此可知,這一事件無疑又是一場謠言。結果出來後,「江南糕點」的吳經理總算鬆了一口氣,「這兩天一直在等結果,現在終於還我們清白了,打算這兩天就恢復營業。」
  • 闢謠||網傳莆田方言版「水洗棉花肉鬆」視頻 市食藥監局:經調查系...
    網傳莆田方言版「水洗棉花肉鬆」視頻 市食藥監局:經調查系謠言蜀黍有話說徒手水洗肉鬆就敢說自己已經「化驗」出這些食品中的肉鬆均為棉花製作,此類視頻拍攝手法是否似曾相識?是的,近年來瘋傳的「塑料紫菜」、「塑料大米」等視頻類謠言中常常用水洗、火燒等方法來提高謠言的可信度。然而,如果眼觀手搓就能判斷出物質的成分,那還要專業檢測設備做什麼?近日,咱莆田又有人拍攝了一段視頻,稱從我市兩家食品企業購買的產品中「肉鬆是棉花做的」。市食藥監局經核實,特此闢謠。
  • 「棉花蛋糕」真相追蹤 謠言差點毀了一個行業【興義網】
    前段時間,很多興義人的微信朋友圈都在瘋傳一個視頻,視頻裡的人聲稱,興義市下五屯某蛋糕店裡的肉鬆蛋糕是棉花做的。對此,興義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展開緊急調查,調查結果已經公布,這是一起網絡謠言。  網傳的視頻中使用的肉鬆蛋糕為興義市下五屯峰林菜場裡一家名叫桃酥大王蛋糕店生產的「金絲肉鬆」蛋糕。
  • 你知道肉鬆不是棉花做的,但你知道是什麼做的嗎?
    前些日子,一段「肉鬆麵包是棉花做的」視頻在日照市民的朋友圈傳播。一名男子稱,他在日照一家購物超市買的肉鬆麵包,經清洗後發現肉鬆為棉花製作而成。視頻中,他將肉鬆一點一點地揭下來放進水中,攪拌了一下,再撈出這些肉鬆,用手一捏,這些肉鬆竟然變成了白色,該男子說,這些都是棉花做的。相信大多數人已經知道,棉花做肉鬆就是一個謠傳。早在去年5月份,兩位青島大媽就用水洗蛋糕的方法說明肉鬆蛋糕裡的肉鬆是用棉花做的,引起了不小震動。
  • 肉鬆蛋糕摻棉花?是你不懂這中間的原理
    小編猶記得17年5月份,網上出現大批的謠言,指證肉鬆餅是棉花做的,並迅速瘋傳整個網絡。給各大商家造成極大的困擾和損失。時隔一年,仍舊是5月份,網上又有一則肉鬆蛋糕摻棉花的視頻爆出。一男子在某蛋糕店要了一份肉鬆蛋糕,走到收銀臺,你以為他是買單?那麼你錯了,他是來找茬,來蹭熱度的。
  • 肉鬆放進水裡漂洗後變成絮狀棉花?株洲女子網上散播謠言被處罰
    近日,攸縣公安機關快速處置一起「肉鬆是棉花做的」網絡造謠案。從8月20日開始,關於縣城某蛋糕店肉鬆是由棉花做的視頻,在微信群內熱傳,令很多喜歡吃肉鬆糕點的市民很是擔憂。據文某交待,8月20日,其在縣城某蛋糕店購買了一款肉鬆蛋糕,然而在給女兒食用時,由於無法吞咽,讓文某想起幾年前流傳的「棉花肉鬆」的謠言視頻。受視頻影響,文某便想親自「檢測」一下。她學著視頻裡的操作步驟,撕下麵包上的肉鬆放進水裡,用手指攪拌漂洗。過了一會兒,文某將肉鬆從水裡撈出。經過水洗後,肉鬆變成柔軟的絮狀,黏成一團。
  • 香貢貢肉鬆是棉花做的? 監管部門:棉花做肉鬆幾乎不可能
    別信  該企業受謠言攻擊銷量大跌;監管部門:棉花做肉鬆幾乎不可能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董春輝)近段時間,各種版本的「肉鬆由棉花製成」的視頻在微信群中流傳。其中一個版本指向廈門一家老牌食品企業———廈門宏旺味香食品有限公司,其生產的品牌肉鬆———「香貢貢」被視頻發布者稱為「棉花肉鬆」。
  • @島民,朋友圈6大謠言千萬別信
    -商報全媒體/椰網/海拔手機端記者張萌  肉鬆是棉花做的?大米是塑膠做的?三亞市場上有用福馬林浸泡的海魚?……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的謠言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現,很多「假警報」正在醞釀,嚇壞市民。雖然各部門和媒體都不斷在闢謠,但總是有一些新老謠言盛傳在島民的朋友圈中。近日,國際旅遊島商報記者整理出島民朋友圈中盛傳的六大謠言,為大家逐一闢謠。
  • 肉鬆是棉花做的?豬肉鬆的詳細製作過程,是肉是棉花,看了便知
    肉鬆,一種在中國、日本、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都十分常見的肉制食品,可以說它是典型的亞洲小吃。它不僅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以做成美味的肉鬆麵包或者肉鬆壽司,我們甚至還可以在煮粥的時候加一些肉鬆,這樣不但吃起來口感好,而且還有營養。而肉鬆的製作原料也很普通,雞肉、牛肉、豬肉都可以用來製作肉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