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段有關肉鬆餅的視頻在各大網站上被瘋狂轉載。一女子將肉鬆餅放入手中浸泡,發現肉鬆掉色,隨後認為這些肉鬆均為棉花製作的,一時間關於「棉花肉鬆」的傳聞讓人觸目驚心。那麼這些肉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每周一晚21:15分河南衛視播出的節目《危機大調查》就為大家揭秘了這一事件,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實驗開始前,節目組選取了市場上最為常見的三種肉鬆蛋糕,和一組棉花,用來做對比。
觀察員首先把麵包上的肉鬆收集起來,隨後放置清水中,進行輕微攪拌,不一會,我們確實發現肉鬆褪了色,而水也變渾濁了。而陸續將三款蛋糕上的肉鬆進行重複試驗後,觀察員發現,浸泡過的肉鬆形狀都相近,但手感略有不同。
那麼如果把棉花浸入水中,重複相同的測試又會得出什麼結果呢?觀察員開始了對棉花進行測試。
浸泡過後,我們發現棉花反而變得特別難撕開,而並非像網傳視頻所說的那樣,輕而易舉就可以撕開,隨後我們相關科研人員進行了求證。
他們表示,肉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而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據此我們可以放在口中咀嚼,肉鬆容易咀嚼,而棉花則不容易咬斷。除以之外,我們還有另外一種方法進行判斷。
由於主要成分不同,所以肉鬆和棉花在燃燒時所釋放的氣味以及燃燒形態也不盡相同。肉鬆不易點燃,並且釋放的煙很少,而棉花則恰恰相反,易燃並且伴隨大量煙。為了進一步求證肉鬆的成分,觀察員帶著肉鬆樣品來到了河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察院。
從檢驗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棉花中的蛋白質含量尚不及肉鬆的十分之一,由此我們可以確定這些肉鬆不可能是棉花做成的,廣大市民可以放心食用!
危機大調查,安全過暑假!想要了解更多有用、有趣的知識嗎,每周一晚21:15分河南衛視《危機大調查》,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