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審題
顧名思義,觀察日記是日記的一種,需要我們通過長時間的觀察,把觀察到的事物變化記錄下來。
首先,要求以日記的形式呈現觀察內容。日記就是把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常以第一人稱——「我」記下當天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做或所想的事情,有相應的格式,通常由書端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書端專門寫日記的日期、星期和天氣,例如:10月16日 星期五 雨,也可以只寫日期,像課本42頁閱讀連結裡展示的那樣。
其次,寫觀察日記可以寫一次觀察的結果,也可以寫連續觀察的內容。閱讀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我們以寫連續觀察內容為主,通過對事物不止一次,不止一天的細緻的連續觀察,發現所觀察事物的變化。
在觀察的時候,不要只用眼睛去看喲。我們可以用鼻子聞一聞,感受事物的味道;用耳朵聽一聽,感受事物發出的聲音;用舌頭嘗一嘗,辨別事物的滋味;用手摸一摸,體會事物的觸感……還別忘了,在觀察時要用心去感受。只有全身感官總動員,才能有更多更難忘的收穫。
第三,寫觀察日記以寫實為主,觀察到什麼就寫什麼,不能胡編亂造。因此,我們要努力準確生動地表達觀察內容。可以嘗試展開想像的翅膀,用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把你所觀察到的事物,寫形象,寫生動。
例文展示:
下面展示的是一位四年級小朋友寫的連續觀察日記,閱讀修改前和修改後的文字,同學們得到哪些啟示呢?
修改前:
發綠豆芽觀察日記
5月20 日 星期一 陰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買了一些綠豆,準備自製豆芽。綠豆是橢圓形的,滑滑的。
我們把綠豆放進一個盛水的小桶裡。過了一會兒,桶裡的水變綠了。又過了一會兒,豆子的皮有些破了。
綠豆呀綠豆,明天再來探訪你,期待你快快發芽喲!
5 月21 日 星期二 陰
今天放學回家後,我馬上去看我的小豆子。
泡豆子的小桶裡,浮著一些小泡泡,這裡幾個,那裡幾個。有些綠豆脫皮了,綠色的皮懸浮在水裡。我還發現,水底的綠豆長大了。它們已經變得有些不一樣了,有的全脫掉了皮,有的還長出了一顆白色的小嫩芽,還有的卻沒有什麼變化。
豆芽呀豆芽,快快長大吧!
修改後:
發綠豆芽觀察日記
5月20 日 星期一 陰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買了一些綠豆,準備自製豆芽。
回家後,我仔細端詳著這些可愛的豆子們。只見綠豆是橢圓形的,很順滑,翠綠翠綠的外衣包裹著一粒粒橢圓形的種子寶寶。細細觀察,可以發現每一粒綠豆上都有一個白白的、細細的「肚臍眼」,大概有兩三毫米長。
我把綠豆放進一個盛了一些清水的小桶裡。過了一會兒,往桶裡一看,水越來越綠,後來,竟然跟綠豆的顏色差不多了。我再次往桶裡定睛一看,呀,才過了幾十分鐘,一些綠豆寶寶的衣服就不合身了,撐破綠衣露出了白白嫩嫩的肚皮。
綠豆呀綠豆,我明天再來探訪你,期待你快快發芽喲!
5 月21 日 星期二 陰
放學回家後, 我迫不及待地往桶裡看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浮在水面上的又細又密的小泡泡,它們集結在一起,就像小魚兒吐出的泡泡。接著,我看見一些翠綠的外衣懸浮在水裡,那正是它們脫掉的那些不合身的衣服。然後,我發現,沉在水底的小精靈們都長胖了,它們的樣子也發生了變化:有的完全脫掉了綠衣,像個白白胖胖的娃娃,還張開嘴巴吐出一顆白白的小嫩芽,嫩芽兒大概有三、四毫米長;有的脫了大半件綠衣,像個離不開媽媽的孩子正在長大;還有的很頑皮,脫得只剩一頂帽子了。
豆芽呀豆芽,今晚好好地睡一覺吧,祝你們茁壯成長!
習作點評:
小作者進行了真正的觀察,比較準確地記下了豆子的變化。怎樣讓日記打動人心呢?小作者在原文的基礎上傾注了情感。小豆子這麼可愛,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它當成豆子寶寶來寫,這時,觀察到了事物就仿佛也有了感情,在作者、讀者眼中都更加可愛,事物的變化和美好更容易被發現了。
連續觀察,一定要突出「變化」,樣子的變化、顏色的變化一定要寫清楚,若加上你觀察時的想法和心情,那就更棒了。同學們,再次走進你的觀察對象,認真觀察,認真寫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