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訂單被延期或取消嚴重 福建鞋產業「多元」突圍

2020-12-22 福州新聞網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了「金三銀四」的福建鞋產業出口旺季。

  記者走訪福建沿海多家鞋企發現,由於Nike、Adidas等品牌已關閉歐美市場店鋪,歐洲、美洲和東南亞等地區許多客商已提出訂單延期交付甚至取消。福建莆田青春之家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景說,此前,由於國內疫情嚴重,有海外訂單缺員工;但如今,由於國際疫情蔓延,現在是有員工有產能沒海外訂單。

  據相關行業商協會反映,許多中小微企業因訂單排期需求前期購置大量原材料,退單則導致產品無法變現,同時企業還需支付正常的人工、租金、水電費、銀行利息等成本費用,加劇了企業資金周轉的壓力。

  鞋產業是福建的重要產業之一。在福建官方提出打造的27個千億元(人民幣,下同)產業集群中,莆田紡織鞋服產業集群與泉州製鞋產業集群均被列入。

  從《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千億產業集群推進計劃(2018-2020年)》中可見,莆田紡織鞋服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高性能、多功能、可降解材料、新型納米材料等高端鞋面鞋材,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200億元;泉州製鞋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鞋材、旅遊鞋、運動鞋、皮鞋、休閒鞋、時裝鞋、童鞋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900億元。

  莆田市現有鞋企4000餘家。今年3月27日,莆田市市長李建輝主持召開該市政府常務會議也明確,鞋業是莆田的當家產業、民生產業,當前做好鞋企工作,對堅定發展信心、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意義重大。

  外貿訂單被延期或取消嚴重,使得福建鞋產業正在迎來一場「大考」。一方面,福建各級部門精準施策,扶助鞋企變「危」為「機」;另一方面,福建鞋企正積極開展自救,尋求突圍之路。

  由外貿轉換到內銷「賽道」,成為福建鞋企渡「疫」關的務實選擇。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指出,目前,國內消費市場正逐步恢復,福建省鞋產業可加快轉換「賽道」,從設計、技術上進行產品再造,用國內消費來渡「疫」關。

  對於福建鞋企而言,郭景就認為,疫情既是「危機」也是「轉機」。中國既是「世界大工廠」也是「世界大市場」,14億多人口形成了全球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對應著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消費潛力。

  郭景建議,福建鞋企要加快轉型,有針對性地開發新產品,將產品對接到國內市場;並通過淘寶直播、聚划算等網絡平臺積極對接,擁抱網紅直播等新營銷方式,將一雙好鞋展現給國內消費者。

  轉產口罩、防護服也成為部分鞋企的「權宜」之計。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擴散蔓延,世界各國對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醫用物資的需求在快速增長中。公開信息顯示,泉州、莆田已有多家鞋企轉產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僅莆田市城廂區,就有超過10餘家鞋業企業轉產口罩。

  目前,福建各地均表態積極扶助鞋產業。莆田官方就提出,要鼓勵企業出口轉內銷、轉電商、轉理念,開拓更多的銷售渠道;要積極引才引人、引資引智,乘勢逆襲,加快產業升級和半道超車。

  (記者 龍敏)

相關焦點

  • 商務部:外貿企業扔面臨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等困難
    (原標題:商務部:外貿企業依然面臨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等困難)
  • 人民日報海外版:外貿企業這樣逆勢突圍
    更引人關注的是4月份數據,當月外貿進出口2.5萬億元,同比微降0.7%,其中出口1.41萬億元,同比增長8.2%,顯現出逐漸走出疫情陰影的積極態勢。穩外貿,中國企業是如何做的?記者採訪了部分外貿企業,了解他們逆勢突圍的拼搏故事。保住訂單、生產轉型、風險紓解、穩崗穩產、分散市場……外貿一線的從業者正在用事實證明「辦法總比困難多」!
  • 莆田鞋企:逆風中尋得「風口」
    東南網8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盛鍾 陳榮富)莆田是中國鞋類產品的主產區和重要出口基地之一,擁有製鞋企業4000多家,從業人員約50萬人,產值逾千億元,素有「中國鞋城」之稱。今年初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外市場低迷,大量外貿訂單被延期或取消,莆田製鞋產業迎來一場「大考」。
  • 外貿訂單正在取消的路上!收30%定金真不夠!客戶正在退單中!_手機...
    突然接到客戶取消訂單的消息,損失著實不小,因為公司一般只收取客戶30%的定金,成本遙不可及。朱女士說。提醒:亂世之秋,一定要多收錢,多收錢!敲黑板,劃重點一大早醒來,是這樣子的麼?
  • 大批訂單被取消或推遲!這些建議請外貿人查收
    從農曆年初無法復產復工,擔心交期延遲,到如今復產復工了,訂單卻被取消,這兩個月以來,中國外貿工廠的心情堪比過山車。 最近一周多,工廠面臨的最大問題已經從「愁復工」轉變為「愁訂單」! 中國消費市場還未恢復,爆發的全球疫情又打擊了海外消費市場,內貿和外貿都處於不確定中,高度依賴出口的外貿企業面臨考驗。 國內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外貿人要打全場!加油!
  • 德化陶瓷產業轉型正當時,瞭望周刊報導
    (記者林善傳 攝) ◇海外市場萎縮,訂單取消、客戶壓價、延期付款,內銷面臨產品同質化嚴重、銷售渠道有限、缺乏品牌效應,國內國際兩頭賣難 ◇守著千年金字招牌,突破小散低、大而不強的發展瓶頸,就要走品牌化、差異化、高附加值的升級之路
  • 21深度丨「訂單全部被取消,員工做一休一」外貿工廠自救之路:全年...
    海外疫情肆虐,中國外貿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在手訂單無法交貨或被取消,新訂單降幅大幅超出預期,庫存積壓嚴重,客戶回款受阻資金困難,工廠產能空置,收入驟降難以留住工人。全球外需的萎縮正沿著貿易路線傳導,使得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外貿陷入冰點。
  • 國外需求萎縮衝擊外貿中企 服飾企業:訂單懸在空中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外貿出口訂單大範圍取消已經在紡織行業出現。「國內產能恢復了,國外訂單卻沒有了。」多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外貿企業表示,目前處於近些年最難熬的階段。「我還算幸運,都是老客戶的生意,目前還沒有取消訂單的消息,但很多訂單都延期了」,金曉波說,他目前還有30萬套的成衣訂單可以製作,還能維持兩到三個月的生產,但與他合作的只有四五十個工人的工廠,已經沒有活幹了,處境困難。
  • 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如何破局
    懸在中間的,是為數不少的外貿企業。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發揮我國作為世界最大市場的潛力和作用。針對外貿企業面臨的困難,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 「從近期商務部對重點省市、各進出口商會和重點企業摸底調研情況來看,外貿企業依然面臨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新訂單籤約困難、物流不暢等諸多困難。」
  • 一個外貿燈具廠老闆的焦慮:正想大幹一場,訂單卻懸了
    很多人沒想到事情的轉折來得這麼快:一二月份中國疫情嚴重,作為「世界工廠」卻無法生產,海外客戶緊急催單;進入三月份,國外疫情嚴重、市場低迷,原本催單的客戶紛紛推遲訂單,甚至取消訂單。對於外貿人來說,「倒春寒」來得有點讓人措手不及。對於疫情,「國內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外貿人要打全場。」
  • 生產線「突圍」 創新領跑「下一站」——「中國女鞋之都」轉型升級...
    新華社成都8月2日電題:生產線「突圍」 創新領跑「下一站」——「中國女鞋之都」轉型升級之路新華社記者董小紅、袁秋嶽、李倩薇在成都武侯區簇橋街道,一雙巨大的女鞋模型矗立在路邊,提醒人們已進入鞋的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外貿訂單損失過半,門店客流量驟減……讓正在轉型中艱難求存的「中國女鞋之都」雪上加霜。但是,500多個「小老闆」、5000多名「鞋都人」並沒有倒下,反而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大破大立」,闖出了一條轉型突圍之路。
  • 疫情衝擊下消失的訂單:前日催貨 後一日就取消訂單
    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對中國部分比較依賴歐美市場出口的外貿企業和相關行業產生了明顯衝擊。這個時候就不要想著賺錢了!「我都降價了,你居然還漲價?你知不知道西班牙疫情有多嚴重?你知不知道死了多少人?這個單我是沒打算賺錢的!」
  • 澄海玩具外貿產業:拓展電商渠道,轉向內貿紓困
    世界最大的玩具產業帶——汕頭澄海玩具產業帶,正在經歷出口受阻、積極拓內銷的轉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不少國家採取封國、封城的防控措施,很多海外客戶取消訂單,大批澄海玩具外貿企業陷入困境。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是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已經形成了大量分工細、產業鏈完整、製造水平與國際接軌的產業帶。
  • 金華出口信保對衝外貿風險 企業亟需防範訂單取消等風險
    疫情發生後,中國信保累計為金華企業挽回損失5456萬元,其中直接支付賠款1835萬元,幫助企業追回貨款3621萬元,有力地對衝了外貿風險。「今年報損的小微企業特別多,到目前僅小微聯保企業索賠案件就達30宗,索賠金額近1400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50%和239%。」
  • 一位外貿燈具廠老闆的焦慮:復工想大幹一場,但國外訂單少了
    很多人沒想到事情的轉折來得這麼快:1、2月份中國疫情嚴重,作為「世界工廠」卻無法生產,海外客戶緊急催單;進入3月份,國外疫情嚴重、市場低迷,原本催單的客戶紛紛推遲訂單,甚至取消訂單。對於疫情,「國內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外貿人要打全場」已經成為網絡上外貿人自我調侃最常見的段子。
  • 「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義烏外貿企業的突圍之路
    來源:央視原標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義烏外貿企業的突圍之路 作為外向型經濟大省的浙江省,2019年外貿依存度達49.5%,高於全國12.1個百分點。全球疫情暴發以後,浙江的外貿型企業生存狀況如何?又遇到了哪些困難?企業經營者又想了什麼樣的辦法呢?
  • 消失的外貿訂單:東莞寧波等城受重創 事關 2 億人就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等人撰文分析。由於家具是剛需,鄧虹所在的工廠僅僅是被推遲訂單,情況不算最慘。3 月以來,網上流傳許多截圖,在一些外貿論壇上,不少外貿從業者抱怨:" 好幾個美國大客戶開始取消訂單 "" 歐美訂單全部取消,全公司停擺 "。
  • 從「瘋狂催單」到「瘋狂取消訂單」,這些人要哭慘了…
    2月份,海外瘋狂催訂單;3月份,外貿企業為客戶是否會取消訂單擔驚受怕。面對困難,有人甚至認為,80%的外貿企業都在等死,活下來成為最大目標。不可否認,疫情對出海企業造成的巨大衝擊,但辦法總比困難多,總會有解決之道。01、訂單大量取消,新單驟減出口商倒苦水:沒有比外貿更慘的行業「這個時候就不要想著賺多少錢?
  • 為什麼直播帶貨是外貿企業轉型突破的最佳賽道?
    在國內,出口醫療物資的企業賺的盆滿缽滿,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愁」,一直以其他外貿產業為主的浙江、福建、廣州等出口大省陷入一片危機,貨物及物流等方面面臨嚴重挑戰,「外貿企業生存難」、「外貿老闆一片哀嚎」、「外貿工廠訂單被撤貨物積壓」等新聞報導滿天飛。就連素有「中國外貿晴雨表」之稱的廣交會也將改為6月15-24日在網上舉辦。
  • 國外客戶前一天還在催貨,後一天就取消訂單...
    針對外貿出口行業面臨的困難局面,各級政府已採取一定的措施。此前,為穩外貿穩外資,國常會共提出6項舉措,包括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外貿信貸投放,落實好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對受疫情影響大、前景好的中小微外貿企業可協商再延期。廣東、浙江等外貿大省也出臺一些措施,力圖穩定外貿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