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絡借貸究竟為何?——《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調查報告》出爐

2020-12-17 天津大學新聞網

  本站訊(記者 趙習鈞)日前,一份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調研——《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出爐。

  近期有媒體爆出,鄭州大學生因身陷「校園網貸」泥潭而選擇了跳樓自殺。無獨有偶,某借貸網絡平臺向女大學生提供「裸貸」,要求女學生「裸持」(以手持身份證的裸照為抵押)進行借款,逾期無法還款將被威脅公布裸照給家人朋友,且借款周利息高達30%。

  大學生網貸現狀如何?大學生是否具備信用消費的能力?大學生網絡借貸究竟為何?......天津大學第十一期太雷班實踐調研團結合時下社會熱點,開展線上線下調研,共收集有效樣本800餘份,覆蓋國內30餘省份和地區。

  《報告》顯示,29.03%的大學生申請過貸款,其中超過六成大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貸款。網際網路借貸平臺已成為大學生群體信用貸款的主要渠道。

  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觀念的逐漸轉變,信用消費、超前消費的消費模式逐漸獲得大眾認可,特別是新生代90後大學生的認可,智能電子設備、旅遊及購物、文化消費等消費熱點逐步湧現,獵奇心強的大學生群體更願意嘗試新事物,進行超前消費。

  沒錢還想「剁手」 近三成大學生還款能力被高估

  

  大學生每月預期信貸貸款額

  

  大學生平均每月生活費金額

  

  大學生可接受月還款金額

  數據顯示,68.26%的大學生每月月均生活費少於1500元,只有12.05%的受訪學生每月生活費超過2000元,表明大學生群體整體收入較低。

  在對大學生每月預期信貸額度進行了解後發現,32.94%的大學生預期每月貸款金額超過1000元,然而超過93.89%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月還款金額都不足1000元。花錢的「理想」和缺錢的「現實」落差頗大,由此看來,許多學生對自身還款能力高估。由此導致拆東牆補西牆借新貸還舊貸的窘況愈演愈烈。

  「救急」和購買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成為選擇網絡信貸的兩大原因

  

  選擇網絡信貸的原因

  在被問到選擇網絡信貸的原因時,一半以上的參與者認為,「突發情況,需要錢」和「現在可支配的生活費較少,但想買大件商品」是採取網絡貸款的主要原因。近一半的參與者選擇為購買大件商品而貸款消費,也可以看出大學生群體具有較高的消費需求。

  

  網絡信貸的主要用途

  在被問及信貸的主要用途時,選擇購買手機和電腦這一項的人超過了半數,是最主要的消費方向。此外,購買化妝品、服裝的比例也達到26.99%。考慮性別因素,對數據進行交叉分析後顯示,大學女生是購買化妝品和服裝的消費主力。

  近八成大學生對逾期還款的後果缺乏認知

  

  是否了解未按時還款的後果

  對於對未按時還款的後果的認知程度這一問題,有27.5%的參與者表示不了解,有一半的參與者表示了解一點,只有22%的參與者表示很了解。

  對網貸逾期後果的認知不足,導致很多大學生忽視風險衝動消費。管理與經濟學部黨委副書記、宣懷學院院長施亮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現在部分網際網路信貸平臺,給學生提供高額度高利率貸款,加上一些隱藏的消費陷阱,比如手續費、服務費等,導致學生承擔了很大的風險。」

  由於大學生信用等級低、償還能力弱,大部分銀行對大學生信用卡貸款的限額都控制在百元級別,而且審核程序複雜,基本無法滿足大學生的需求。

  調查表明,約83% 的大學生表示曾經有過短期資金短缺,61%的大學生表示傾向於分期消費,以此解決短期內的資金短缺。大學生在市場經濟中主要扮演消費者的角色,缺少經濟來源,當面對突然性資金短缺時,高額快速方便的融資渠道成為了他們的迫切需要,而分期消費正好滿足其需求。

  9月29日,教育部頒布《關於開展校園網貸風險防範集中專項教育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各地高校要做好校園貸教育引導工作和風險防控工作。施亮星對此表示,天津大學在新生入學的時候會進行網絡信貸和電信詐騙的安全教育。《通知》頒布後,學校對同學們進行了針對性宣傳教育。「一方面,大學生作為成年人要提高自己的甄別能力。另一方面,網際網路金融是一個新興的產業,行業自身也在不斷調整,監管機構也要對網貸金融機構加強管理,規範校園貸市場。」

  (編輯 趙習鈞 董玥欣)

相關焦點

  • 臥底女大學生「裸條」借貸調查:瘋狂的校園借貸
    記者隨後提出自己有借貸需求後,其中售賣者表示,如果記者可以提供身份證件、工作證明和相關證明後,自己可以介紹「熟人」給記者認識。  《中國經濟周刊》在調查後了解到,此次「裸條」事件爆發的背後,正是這種名為「熟人」的借貸模式。借款來源主要有兩種,一部分受害者是通過一款名為「借貸寶」的網絡平臺借款,而另一部分受害者則是通過從一些QQ、微信借貸群裡認識的所謂「熟人」借款。
  • 人民網評「裸條借貸」:無序信貸為何無人監管?
    因無力償還,該女生「裸持身份證照片」被洩露到網絡,家人電話也被催債電話打爆,家人在報警同時,變賣唯一住房還款。此事在網絡上掀起較大波瀾,「裸貸」自此成為輿論場的熱門話題。「裸貸」是否適用誠信協議?答案是不然,作為「貸款抵押」形式的私密影像,不具有任何保密措施,甚至被借款方當成盈利的又一種手段。
  • 陝西大學生"校園貸"調查:女性佔比超99% 多為娛樂消費
    「校園貸」雖然為大學生帶來了便利,卻也帶來不少危害,西安某高校學生就曾因無力償還「校園貸」而自縊身亡。對此,共青團陝西省委專門組織法律專家成立課題組,針對在陝高校大學生群體發放調查問卷,於2017年6月中下旬調查了部分在陝高校大學生。
  • 大學生消費維權狀況調查報告
    中國質量萬裡行消費維權系列報告之大學生消費維權狀況調查報告    目前,中國在校大學生人數已超過1700萬,位居世界第一。作為時尚品、電子、影像、培訓和文化體育等產品和服務的主要消費群體,大學生具有強大的消費潛力,在他們中間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因而大學生消費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話題。
  • 網絡詐騙瞄準大學生,男子「網上借貸」被騙,欠下200萬巨款
    如今「網上借貸」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只需要一張身份證,簡單的幾個手續,就可以從借貸平臺上辦下多則幾萬,少則幾千塊錢的貸款。前段時間,正在讀大三的黃建(化名),就聽朋友說,通過這種平臺借錢,不但能夠輕易的回本,還能賺錢。
  •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離散趨勢明顯!
    一個還在學校上學的學生每個月消費多少才算是正常的,既要不浪費,又要不太過拮据,這對於大學生來說是一個考驗,有錢的學生可能每個月用得多,沒錢的可能還要勤工儉學才能保證每個月的開支,所以,經濟狀況不同的大學生他的消費金額也是不一樣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參考!
  • 2016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觀念調查報告
    ,大學生的消費問題似乎不容樂觀。大學生都把錢花在哪裡了?大學生可以掌控好自己的消費行為嗎?《事實說》隨機對2萬用戶進行了相關調查,通過對回收數據的統計分析,得出了這份《2016大學生消費觀念調查報告》
  • 遏制非法校園貸,湖北計劃向全省大學生投放80至100億元消費信貸
    此外,湖北銀保監局還表示,他們將加大校園正規銀行信貸產品供給,力爭按照每個學生消費貸款5000元左右標準,向全省大學生投放80億元至100億元消費信貸,滿足大學生正常消費信貸需求。 此前,《湖北日報》曾在9月12日刊發名為「拒絕非法校園貸 護航青春助成長」的專題。
  • 天津女大學生從事網絡主播行業現狀調查報告
    為切實響應「我關注,她生活」女性民生調查項目,把「融媒體時代下的網紅經濟——天津市女大學生從事網絡主播行業現狀調查」作為主題,開展研究活動。本項目調查進行了大約三個月,目的鮮明、形式豐富,針對目前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火的網紅經濟展開調查,調研的主要目標是「女大學生」這一類群體,對女大學生在網絡主播行業出現的原因和問題進行探索,從而使更多人了解網絡主播、正視網絡主播行業。現將調研內容報告如下。
  • 當大學生迷上網絡貸款:他們背著父母借錢幹什麼去了?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一項調查顯示,62.77%的學生使用過網絡分期貸款平臺。
  • 2010年大學生網絡文化調查報告:上網以娛樂為主
    在此基礎上,結合個別隨機訪談和組織座談,並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初步勾勒出當前大學生網絡應用行為的整體狀況,並針對如何提高大學生網絡應用行為質量,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網絡使用情況  1.超過七成的大學生日上網時間在四小時以內   調查顯示,日上網時間在4小時以內的大學生,所佔比例為76.8%。
  • 調查③ | 大學生網絡視覺素養調查
    通過對大學生的網絡調查,我們能夠了解他們真實的網絡生活狀態和對網絡媒介的認知與態度,同時亦能為新興網絡平臺未來發展提供一種思路。本次調查從大學生視覺信息的識讀能力、視覺信息的查詢收集能力、視覺信息的選擇能力、視覺信息內容的質疑批判能力、以及視覺信息的加工製作和發布能力等這幾個方面來調查大學生的網絡視覺素養現狀。通過此次調研,來呼籲相關教育部門對當代大學生的網絡視覺素養教育的重視,跳脫出「保護主義」階段,要注重從正確解讀、理性表達、合理使用圖像三個方面來培育和提升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使其成為成熟的網絡媒介使用者。
  • 誰動了大學生錢袋子——一份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
    上周,在浙江工商大學公管學院的一個座談會上,一位同學針對目前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做了如上描述。  現在大學生的生活消費究竟到了一個怎樣的層次?據浙江工商大學對全校學生做的一次調查顯示:75%以上的學生每月日常消費在1000元左右,部分爬上了2000元,超過普通白領消費水平。  大學生是如何支配這筆費用的?
  • 葫蘆島大學生深陷網絡「連環借貸」
    9月18日早上,市局連山分局刑偵大隊赴重慶市、貴州省抓捕組凱旋,民警將5名網絡惡勢力犯罪團夥成員押解回葫。今年,市局連山分局緊盯網絡套路貸、網絡詐騙、網絡敲詐和網絡恐嚇等違法犯罪行為,開展了大量工作。8月上旬,分局刑偵大隊通過排查發現:連山區有部分在校大學生,在某網絡平臺被誘惑借款,繼而掉入了犯罪分子設下的「連環借貸」陷阱,不能自拔。此外,借款人的親屬、朋友、同學、老師還受到了網絡惡勢力犯罪團夥的恐嚇;團夥成員甚至通過郵寄圖片、快遞花圈等形式,對被害學生的親友師長實施冷暴力,以達到催還貸款利息的目的,嚴重侵害了群眾利益。
  • 基於計劃行為理論的大學生網絡行為調查
    計劃行為理論認為,影響行為的可能性因素,如個人認知、態度反應以及社會規範等,需要經由行為意向才會影響行為表現。行為意向是個體執行特定行為的傾向性,是行為的前因變量。針對北京高校111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網絡自我效能感、網絡使用主觀規範可以通過網絡使用意向影響網絡功能使用,而網絡使用態度則不能;且男生可能比女生有更高的網絡使用意向,有異性朋友個體比沒有異性朋友個體具有更低的網絡使用意向。
  • 破局「校園貸」亂象:大學生合理的提前消費需求如何滿足
    《通知》要求,銀行應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開發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向大學生提供定製化、規範化的金融服務,合理設置信貸額度和利率,提高大學生校園信貸服務質效,暢通正規、陽光的校園信貸服務渠道。
  • 對於大學生網路遊戲應適度消費這一問題怎樣進行教育?
    但同時也存在不少大學生由於過度遊戲消費,導致金錢、時間、精力的浪費與透支,影響了學業,甚至家庭與社會的穩定。通過問卷法調查大學生消費行為,了解網路遊戲消費現狀,分析消費快速增長快的原因,提出引導大學生合理適度和正確消費網路遊戲行為的合理化建議。
  • 95後女大學生裸條借貸:被騙裸照、一夜情-大學生,女生,裸條...
    近日,記者臥底多個借款群調查發現,裸條借貸再度興起,並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有騙子專門騙女生裸照,賣家匯總後在網上打包出售。此外,還有賣家進行業務延伸,稱可以介紹一夜情、包養等服務。
  • 如今大學生消費和理財正處於一個怎樣的現狀?
    大學生作為新一代青年,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應用更加表現的淋漓盡致。「網絡購物」、「超前消費」、「借貸消費」等逐漸成為大學生的日常,但這其中的種種現象,是否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大學生,值得我們的思考。1.2國內外研究現狀國內關於網際網路金融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分析中,饒龍先,宋哲慧(2016) [1]認為研究網際網路金融與大學生理財的關係是必要的。
  • 大學生消費觀調查報告新鮮出爐
    作為大學生的你每個月的生活費是多少你會如何安排自己的支出呢來,小編給你做了一次大學生消費觀念大調查你身邊是不是很多朋友天天說著這些話,卻仍然盲目消費?或者說, 你就是其中的一分子?近些年來有關大學生財務方面的新聞層出不窮,如校園貸,冒名網貸……由此,我們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問題似乎不容樂觀。大學生作為可以自由安排消費但卻並沒有通過自我能力而實現財務自由這一特殊群體,在大學期間養成的消費觀對其一生有著關鍵影響。大學生都把錢花在哪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