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張燕 | 北京報導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25期)
「一手舉著自己的身份證放在胸前,一手拿著手機自拍,然後把照片做『信用抵押』發給對方從而獲得款項」,這樣的借貸方式你聽過麼?日前多家媒體披露,「裸條」借貸,即指女大學生利用手持身份證拍攝的裸照,作為「借條」通過借貸平臺借錢。一旦逾期無法還款,放貸者即以公布其裸照給家人朋友要挾。
讓人愕然的是受害女學生一步一步落入「裸條」陷阱的經過。根據相關報導,最先披露出來的女大學生由於缺乏開網店的啟動資金開始接觸相關網絡借貸。為了能借到更多錢,她同意「裸條」借貸。在短短4個月間,其共向15人先後借款12萬餘元,最後債務滾到25萬餘元,其裸照被扣在3個債主手中。在逾期無法償還債務後,債主開始以公布「裸條」的名義對該女生提出不當條件。
「裸持」女大學生照片已在網上公開販賣 圖片來源:北青網
「裸條」背後的熟人借貸
截至發稿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網上以「裸條」「女大學生借貸」和「裸持資源」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後,仍然可以搜索到大量聲稱握有「一手資源」的帖子。這些帖子絕大部分都附有微信號,並表示資源在「隨時更新」。
在添加其中一些微信後, 「資源分享者」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提出的「裸持資源」開出從1元到50元不等的價格,甚至有部分出售者主動分享少數照片讓記者先「驗貨」。在被詢問照片來源後,其中一些表示自己也是從別人手中買來的,另外幾人則表示,自己有特殊的渠道,並不方便透露。記者隨後提出自己有借貸需求後,其中售賣者表示,如果記者可以提供身份證件、工作證明和相關證明後,自己可以介紹「熟人」給記者認識。
《中國經濟周刊》在調查後了解到,此次「裸條」事件爆發的背後,正是這種名為「熟人」的借貸模式。借款來源主要有兩種,一部分受害者是通過一款名為「借貸寶」的網絡平臺借款,而另一部分受害者則是通過從一些QQ、微信借貸群裡認識的所謂「熟人」借款。
「借貸寶」是一款由私募機構九鼎控股打造的熟人間借貸平臺,採取借款人實名、出借人匿名的單向匿名借貸模式,並主張「向熟人借款,人脈變錢脈」。
記者在手機上安裝了這款應用後發現,雖然「借貸寶」表示主張熟人間借貸,並主動匹配註冊人手機中的通訊錄,尋找是否有註冊人熟識的人開通借貸服務,但是同時註冊人也可以在借貸寶上尋找開放借貸服務的陌生人,通過「加好友」的方式來進行借貸諮詢。也就是說,「借貸寶」是默認「熟人」之間是相互熟識的,由出借人來審核借款人的借款資格,平臺本身不承擔任何借貸風險。
記者隨機添加了十幾名開通借款服務的「熟人」,可借貸金額從1萬元到十幾萬不等,貸款年利率在18%~30%之間。通過借貸寶顯示的信息表明,其中有一部分出借者的「已借入」金額明顯是借出金額的好幾倍。記者在與出借人聯繫後得知,其中部分出借人也是該平臺上的借款人,通過借貸利率低的款項再「高利」放出,從而賺取差價。作為借款人,可以同時在借貸寶上向不同的出借人借款。記者同一名「熟人」在溝通後得知,如果借款人借款1萬元,並約定一個月內還清,那麼借款人需要支付的利息就高達3500元。不僅如此,借款人同時還需要向平臺繳納20%的押金和15%的中介費,就相當於其借1萬元到手時只有6500元,但是還款、罰息時都按照1萬元執行。如果到期還不上錢,還將產生的高額逾期管理費。
而在借款人的身份核實方面,出借人表示,如果借款人可以提供工作、房產等證明會更有利於借款,如果借款人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那麼需要提供的是學校證明、學信網帳號密碼、芝麻信用分等其他證明。在問到是否需要提供擔保後,出借人表示要先審核過學生身份後再詳談。
《中國經濟周刊》了解到,相比較「借貸寶」,QQ、微信借貸群裡的「熟人」借款相對更為快捷和方便。據知情人表示,群裡幾乎時刻都有借款、放貸的信息發布,利率比起「借貸寶」相對低廉,放款速度更加快捷。借款資格同樣是由出借人審核,具體條款則需要雙方協定。
瘋狂的校園借貸
根據目前的報導,此次「裸條」借貸主要集中在大學生範圍中。事實上,這並不是校園借貸第一次出事,就在3個月前,河南鄭州一名大學生因為沉迷賭球,通過各個借貸平臺借款60餘萬,最終難以負荷跳樓自殺。
據了解,目前網際網路金融中的校園貸通常分為三種:一是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平臺,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還提供較低額度的現金提現;二是P2P網貸平臺,用於大學生助學和創業,如投投貸、名校貸等;三是阿里、京東、淘寶等傳統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
在採訪中得知,目前在大學生中最受歡迎的信貸服務主要是阿里推出的淘寶花唄和京東的白條購物。但是一方面,這些服務針對大學生的額度較小,一般是1萬元左右;另一方面,由於這些信貸服務和個人徵信掛鈎,部分大學生會採取網貸平臺來作為平時解決「燃眉之急」的辦法。
北京部分高校的學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平時在校園內、微信朋友圈、QQ群裡經常可以見到類似「無擔保、無抵押,當日放款」的貸款廣告。借貸公司聲稱手續簡單,無需任何抵押就能放款,少則幾百元,多則上萬元。記者通過學生提供的廣告聯繫到一位張姓經理,詢問如何貸款,對方告知只需提供身份證、學生證和一張銀行卡,再留下老師、家長和同學的電話即可。
比起阿里、京東、淘寶等傳統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不論是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平臺,還是「無擔保、無抵押,當日放款」貸款平臺,這些貸款渠道雖然看起來簡單快捷,同時也隱藏著巨大的隱患,其中一點就是高利率。
以目前在大學生分期中比較受歡迎的iPhone手機為例,如果使用京東白條分12期購買,一部售價5688元的手機每期需要支付500元左右,手續費在0.5%。但是如果通過大學裡目前比較受歡迎的分期平臺購買,每期只需要支付200元左右,但是利率在20%左右。也就是說,一部手機一年至少多支付了1000元。
不僅如此,這些分期平臺部分還提供放款渠道,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違約,學生還可以通過借貸的方式來保證「月供」。《中國經濟周刊》了解到,校園分期貸的年息通常高達20%以上。這類貸款一旦逾期還款,違約金也很高昂。一名曾經通過平臺貸款的大學生告訴記者,在校園裡,小額借貸有多種方式。除了通過網絡貸款平臺,還有信用卡借貸、私人高利貸以及抵押物抵押等方式。一些貸款平臺甚至通過僱傭學生來進行推廣。一些實在沒有能力還款的學生,在幾番威逼利誘下,甚至變成了這些平臺的「下線」,通過微信、QQ、貼吧等多種渠道,向身邊的同學推薦此類貸款。
「這些人平時就在校園裡出沒,對於你的老師、同學都很了解,一旦發生違約,就面臨著將自己的財務情況公之於眾的危險,很多學生最後都不得不向家長求助來支付巨額違約金。」該學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校園借貸如何監管
在採訪中記者得知,採用校園借貸方式的大學生多數還是用來滿足自己的購物消費需求。尤其是一些平時生活水平一般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購物慾望,忽略了自己實際上的還款能力,從而深陷債務危機。
事實上,有關大學生過度消費的問題早在2009年就已經引起了關注。此前曾經盛行一時的大學生信用卡業務頻發壞帳風波。2009年,銀監會發文禁止銀行向未滿18歲的學生發信用卡,已滿18歲的學生要成功申請信用卡,須經父母等第二還款來源方書面同意。
而就在今年4月,教育部聯合銀監會印發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不良網絡借貸監管力度。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密切關注網絡借貸業務在校園內拓展情況;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實時預警機制;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但是記者在採訪中得知,目前有關校園借貸的監管和處罰條例方面仍然接近於空白。
6月16日晚,捲入「女大學生裸條借貸」事件的網貸平臺借貸寶在其官方微博發布聲明指出,借貸寶擬對18~22歲在校大學生群體進行借貸額度限制。借貸寶在聲明中強調,平臺設定的最高借款利率為年化24%,符合國家法律規定。媒體報導的高利率應為借貸雙方私下商定後,繞過平臺監管,通過「返點」等方式實現,在平臺上不可能實現。但是直到發稿前,記者在借貸寶平臺上通過應用與出借人諮詢時,仍然可以看到30%的年化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