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借貸亂象調查:女大學生為買衣服欠債7萬元

2020-12-24 騰訊網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33期)

2016年以來,從大學生因無力償還貸款而跳樓自殺,到「裸條」借貸,校園借貸,特別是校園網貸持續引發外界關注。

今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聯合銀監會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在地方層面,近日,重慶市教委、市金融辦、重慶銀監局聯合發文,為金融機構和高校列出8項負面清單,規範校園網貸行為。其中包括不得僅憑學生身份證、學生證等低門檻方式發放貸款;未取得家長、監護人等第二還款來源方書面同意,不得向學生發放貸款;不得以手續費、滯納金等各種名義變相發放高利貸等內容。

從「裸條」借貸到「視頻」放貸,各種借貸方式層出不窮。《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日前得知,在高校內,出現了「以打借條的方式扣取押金」的借貸方式。

經過幾輪「借新還舊」

欠下近7 萬元

6月初,廣州一所高校的學生小包(化名)和同學在逛街時看中了一件衣服,無奈於臨近放假囊中羞澀而被迫放棄購買。回到學校後,小包無意中在朋友圈裡看到了有關「借貸寶」的信息。出於試一試的心理,小包當即下載並安裝了「借貸寶」App。

在接觸「借貸寶」之前,小包曾經有過通過支付寶「借唄」(現已改為「網商貸」)借款的經歷。

通過「借貸寶」平臺借款,借貸雙方基於好友關係自發進行借貸,平臺本身並不提供放貸服務。借款人可以自行發布借款標,自行設定借款錢數、利率和時間等,出借人可以憑藉對借款人的信用情況的了解自行評估是否借錢給對方。

根據小包提供的材料,《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6月9日,小包通過「借貸寶」聯繫上一名出借人,並通過聊天工具將自己的身份證照片、學生證照片和其他信息發送給對方後,成功地在「借貸寶」平臺上完成了一份1000元的借貸合同,即俗稱的借條。這份借條顯示,小包自即日起向出借人借款1000元,利息按照年利率18%進行計算,借款時間為一個星期。

如果按照這張借條的內容,那麼一周之後小包一共需要還款本息總計約1004元。但是事實上一周之後,小包一共償還了1507元,而她實際借到手的款項只有800元。

在小包借款前與出借人的聊天記錄中記者看到,出借人表示由於小包仍然是在校學生,本身並不具備收入能力,要求小包除提供證件照片等信息以外,另外提供500元的押金。這500元押金的收取方式則是需要小包在「借貸寶」平臺上再打一張500元的借條。此外,除了以雙方在借貸寶平臺上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外,小包還需要私下向出借人一次性支付借款額20%的利息。雙方達成一致後,出借人將1500元出借給小包。小包隨後通過其他渠道,將500元押金和200元利息轉給出借人。根據雙方的約定,如果小包一周之內無法償還1000元借款,那麼500元押金將不再退還給小包。與此同時,借貸寶上的這張500元的借條也會按照逾期做罰息處理。

小包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自己一開始也認為這樣的借款方式有些苛刻,但是急於用錢便沒有過多考慮。一周以後,小包仍然無力償還這1500元的借款,但是由於不好意思向父母開口,她便通過「借貸寶」以同樣的方式申請了第二筆借款。也就是說,為了償還第一筆債務,小包又一次通過籤署4000元的借條借到了1600元。就這樣,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經過幾輪「借新還舊」,小包通過「借貸寶」平臺借款所累積的債務就達到了近7萬元,其中有近5萬元的借條是以押金的形式「借出」的,押金金額由所借款項的50%到200%不等。而此時小包真正借到手的款項還不到1萬元。

同學做中介,介紹借款抵債務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除了以上的款項外,部分借款中小包還額外向第三人支付了一種名為「中介費」的款項。這筆款項的金額大多佔所借款項的10%。而充當「中介」的第三人主要任務就是幫助並沒有信用記錄的小包成功從出借人手中拿到借款。

小包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由於自己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而且不願意答應「裸持」(以手持身份證的裸照為抵押)的要求,一些出借人一開始並不願意將錢借給自己。在同宿舍同學的介紹下,她通過社交軟體認識了一幫自稱「中介」的人。這些「中介」表示,可以幫忙介紹一些不需要信用核實和任何抵押的借款公司給像小包一樣的大學生來解決一時之急,前提是所有借款必須通過「借貸寶」平臺,而且要收取一定數額的「中介費」。

小包介紹,這些「中介」並不都是不認識的人,其中有些人就是和她一個學校、一個班級甚至一個宿舍的同學,甚至就連小包自己都充當過「中介」,介紹同班同學給出借人認識,並從中賺取了100元中介費。

與小包在同一所高校就讀的王淼(化名)告訴記者,自己和自己身邊的幾個朋友都有過充當「中介」的經歷。王淼曾經和以小包相似的方式欠下近3萬元,在表示自己無力償還後,出借人教給王淼做「中介」的方法。據王淼介紹,出借人承諾,自己每成功介紹一筆1000元的借款,就可以抵消近200元的債務。除此之外,王淼還可以從同學那裡收取100元的中介費。但王淼同樣表示,這樣的事情自己在做過幾次以後就不再繼續了,因為看到同學難以償還款項著急的樣子「特別愧疚」。除了像王淼這樣靠做「中介」抵消欠款的人以外,還有一些同學是被「忽悠」而想依靠這種方式賺些外快。王淼表示,不清楚同學裡到底有多少人在做這件事,但是感覺還是「蠻多人的」。

律師:

出借人借款中存在違規操作

自6月中旬開始,小包所借的款項大部分已經開始逾期。根據當初在平臺籤訂的借款協議,借款人逾期未償還借款本金和利息,所有欠款將按年利率24%計算罰息給予出借人,並且開始計算逾期費用。一時之間,小包的手機上開始不停地接到各種催款電話和簡訊。借貸寶方面,以及出借人開始催她還錢。小包提供給《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的簡訊截圖所示,部分出借人的語氣並不客氣,並且威脅她不要以為躲起來就沒事了,再不還錢就會有「恐怖的事情發生」。

無奈的小包只好向父母求助,隨後父母帶著小包向當地的派出所報警。派出所表示,由於催款人目前並沒有任何實際行為,所以很難以簡訊或者電話為依據認定造成威脅。派出所同時告訴小包,她只需要償還自己認定的欠款即可,所謂的「押金」導致的欠款涉嫌欺詐行為,她有理由拒絕還款。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肖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小包的事件中,借貸過程中確實存在違規的情況,主要體現在出借人在給小包借款時私下扣除利息。肖颯表示,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二百條規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此外,針對「押金」產生的欠款,肖颯認為如果從合同訂立的目的考慮,小包不具有借款的意思表示,該部分借款合同存在不成立的可能。

此外,肖颯表示,借貸寶作為中介平臺,應當有義務審查借貸雙方的資質,包括審查出借人的信息,採取反欺詐措施。但是,由於目前中介業務規範尚未正式頒布,無法認定借貸寶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因此她建議小包要求借貸寶提供出借人的信息,並起訴出借人的催收行為侵害其人身權益。她表示,就借款合同而言,儘管雙方在借貸寶上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但是雙方私下的借貸合同中如果出現約定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所以小包可以要求出借人返還超額借款。

借貸寶回應:

無法單方面解除借款合同

《中國經濟周刊》隨後就小包的事件與「借貸寶」取得了聯繫。「借貸寶」方面表示,對於部分出借人以「押金」的形式使小包籤下「借條」的事情並不知情,「借貸寶」本身是一個提供給有好友關係的人自發進行借貸的平臺,平臺本身並不提供放貸服務,也不建議用戶通過「借貸寶」與不認識的人進行借貸交易。

「借貸寶」方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目前平臺已進行全局風控額度調整,降低用戶不理性借貸的風險空間;尤其對於18~22歲在校大學生群體進行特別限額保護,人均借款額度上限8000元,滿足臨時小額借貸需求。

小包的父母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自己女兒所欠的款項一定會歸還,但是他們僅承認實際借款,至於以「押金」形式欠下的款項,小包的父母認為自己並不需要承擔,希望「借貸寶」平臺可以免除這些欠款。針對這一訴求,「借貸寶」方面表示,借貸寶平臺上已經產生了雙方共同籤署的借貸協議,用戶繞過平臺正常還款程序進行交易,借貸寶作為債權人和債務人之外的第三方無法單方面解除合同。

出於小包的情況考慮,「借貸寶」方面建議小包保留自己與出借人之間有關「押金」的聊天記錄和轉帳記錄,走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借貸寶」方面也會合法提供出借人的信息來幫助小包。目前平臺已經上線自助刑事報案功能,用戶可在客戶端內自助下載相關證據材料,包含用戶在借貸寶的交易數據、刑事報案指南、控告書模板等,主動向公安機關報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如果司法最終能採納她提供的證據,借貸寶也將扣減她不應承擔的部分。

但是對於小包來說,難以提供證據已經成為她現在最大的難題。由於將自己手機信息提供給出借人,小包的iPhone已經被出借人遠程鎖定無法使用,小包不僅無法登錄「借貸寶」查看自己的借貸記錄,也無法通過聊天軟體提供任何證據。

相關焦點

  • 臥底女大學生「裸條」借貸調查:瘋狂的校園借貸
    」「女大學生借貸」和「裸持資源」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後,仍然可以搜索到大量聲稱握有「一手資源」的帖子。在被詢問照片來源後,其中一些表示自己也是從別人手中買來的,另外幾人則表示,自己有特殊的渠道,並不方便透露。記者隨後提出自己有借貸需求後,其中售賣者表示,如果記者可以提供身份證件、工作證明和相關證明後,自己可以介紹「熟人」給記者認識。  《中國經濟周刊》在調查後了解到,此次「裸條」事件爆發的背後,正是這種名為「熟人」的借貸模式。
  • 大學生無力償還高額借貸自殺 校園貸莫要變成校園害
    隨著記者調查的深入,大學生借貸賭博亂象逐漸曝光。  小陸留下的遺書  大學生借巨款賭博 無力償還自殺身亡  10月9日,小陸突然在自己的QQ空間上宣稱,因為賭博把從同學那裡借來的巨款以及家裡的積蓄全部輸光,只好以命抵債,「這次真的是要自殺離開了!」
  • 19歲女大學生「裸貸」:實在是太想買新手機了
    「裸貸」亂象女大學生落入高利貸陷阱被逼拍裸照剛過去的寒假,對19歲的揚州姑娘張凡(化名)來說有些不平靜。上學期,她欠下1萬多元的「校園貸」,為了償還利息,多次借錢,最後被借款人拍下了裸照。日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發現,各地公安部門正在聯合行動,對校園網貸中涉嫌違規、違法的現象依法進行調查、監管,力度空前,避免再有悲劇發生。
  • 人民網評「裸條借貸」:無序信貸為何無人監管?
    11月16日,中安在線記者調查「裸條貸」網絡產業鏈,花費88元進了一個裸貸資源群,群內涉及的「裸條貸」女生照片、視頻資源,有數百人之多,被曝光的女生的姓名、住址、學信網個人信息,甚至家人電話都被一一公布,群主不定期更新最新「裸持」資源。事態發展逐漸走向極端,11月30日,關於借貸寶(裸貸)10G的壓縮包流出,壓縮包內均為通過「裸貸」方式貸款的女大學生裸照、視頻。
  • 校園貸禁而不止:女大學生身背50家平臺欠款 催債簡訊不堪入目
    據了解,為了還掉貸款,吳寧加入了多個校園貸QQ群,也結識了多個校園貸推廣業務員。一張截圖中顯示,多個業務員在QQ空間尋求大學生客戶。》,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
  • 幫一個忙,貴州這群大學生竟然欠債100萬!這樣的「業務」隨處可見
    去年三月,河南鄭州市一名在校大學生借貸五十八萬元因無力償還,跳樓自殺。今年4月11號,廈門22歲的女大學生捲入網貸,也以令人扼腕的方式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各種各樣的校園網貸亂象頻發,校園貸漸漸成了「校園害」。
  • 校園網貸中介亂象:撒謊套現吸血抽成,代借代還兩頭挖坑
    作為網絡貸款平臺中專門針對大學生群體的特殊分支,校園網貸往往無需抵押,只要借款人提供高校學生身份信息,通過個人資料審核,就能申請到貸款。「無前期,無抵押,各種口子擼錢。」隨著網貸在校園中遍地開花,大批「中介」應運而生,季剛用這句話描述網絡上活躍的這批專為大學生代辦校園網貸申請的中介。
  • 大學生網絡借貸究竟為何?——《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調查報告》出爐
    本站訊(記者 趙習鈞)日前,一份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調研——《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出爐。  近期有媒體爆出,鄭州大學生因身陷「校園網貸」泥潭而選擇了跳樓自殺。無獨有偶,某借貸網絡平臺向女大學生提供「裸貸」,要求女學生「裸持」(以手持身份證的裸照為抵押)進行借款,逾期無法還款將被威脅公布裸照給家人朋友,且借款周利息高達30%。  大學生網貸現狀如何?大學生是否具備信用消費的能力?大學生網絡借貸究竟為何?......
  • 破局「校園貸」亂象:大學生合理的提前消費需求如何滿足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28日電(記者 劉利影)近年來,隨著打擊「校園貸」亂象等一系列行動開展以來,不法校園借貸之風得到有效遏制,但如何滿足青年學生群體正當金融需求也業已成為社會關注焦點。正如全國政協委員、西華大學副校長鄭鈜所言:「問題的關鍵不是遏制大學生消費,而是應該讓他們學習正確的消費觀。
  • 95後女大學生裸條借貸:被騙裸照、一夜情-大學生,女生,裸條...
    近日,記者臥底多個借款群調查發現,裸條借貸再度興起,並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有騙子專門騙女生裸照,賣家匯總後在網上打包出售。此外,還有賣家進行業務延伸,稱可以介紹一夜情、包養等服務。
  • 【獨立調查】校園網貸是個多大的「坑」?
    近日,大眾網記者在山東濟南多所高校走訪,並採訪了借貸公司從業者、網絡貸款平臺代理員,以及使用過網絡貸款平臺的學生等,揭開校園網貸「瘋長」背後的亂象和隱患。  「免息」「低息」分期購物是撿便宜?換算後年利率高達20%  一部16G版本的iPhone 6s手機限時特惠只要4488元,還能分期付款,是不是很吸引人?
  • 關愛大學生、警惕非法「校園貸」
    針對過往暴露的非法「校園貸」亂象及極端事件,教育部於2017年9月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但部分校園出現回租貸、求職貸、培訓貸、創業貸亂象不斷,以往非法校園貸從「線上」悄然轉至「線下」,風險和危害更具隱蔽性。治理非法「校園貸」任重道遠。 主持人:非法校園貸亂象有哪些突出表現?
  • 欠債可以不還了?2020年民間借貸新規下,這5種債務視為無效
    然而,借錢是要還的,沒有門檻的借貸也衍生出了不少問題,其中最嚴重的便是失信人群越來越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20日,處於失信狀態中的失信主體個數為599萬人,在2014年僅為8.7萬人,在短短幾年的時間中,增長了68倍。借錢變得容易,逾期的人也越來越多,「老賴」規模迅速擴大。像銀行、螞蟻金服等平臺機構還是比較正規,借貸利率都是有明確的規定。
  • 校園貸橫行,為啥受傷的是女大學生?受害者:我不想,但控制不住
    但是除了這些借貸平臺也有一些違法或者不正規的平臺,比如高利貸和部分校園貸。尤其是校園貸,它們針對的就是女大學生,由於很多貸款都是違法的,所以讓很多女學生深受其害。其實校園貸主要針對的就是大學生。初高中的學生基本不會觸碰,畢竟初高中都是封閉性管理,大家都忙著學習,很少有別的心思。
  • 盤點2016校園貸十大現象,重災區名副其實
    它們像天使一樣不斷的誘導大學生,仿佛只要大學生去這些平臺借貸買名牌商品,就能實現人生理想一般。好多大學生都按照它們的標榜去做了,但它們做了,就再也回不來了。在校園借貸的背後,並不是什麼美好的夢想,而是多少大學生的災難的開始,是多少家庭一輩子都填不上的窟窿,是多少女大學一生都無法忘卻的噩夢,更是媒體與大眾天天都為之關注的「大學生負債數十萬自殺」「河南大學生欠債百萬跳樓」「江西大學生欠錢遭拘禁」「女大學生深陷 裸貸 」等爆炸性事件。
  • 女記者混進QQ借貸群 裸條能貸多少要看你姿色
    近日,10G的裸條照片和不雅視頻流出,再一次將本就存在違規亂象的校園貸推上風口浪尖。瞄準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校園貸,越來越變了味。小瞿提供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學生證複印件和電話號碼等信息後,很輕鬆地就貸到了5萬元。分24個月還清,每月除了需要償還本金2083元,還要支付1417元的利息。記者一折算後發現,月利率居然高達40%,已屬於高利貸範疇。前兩個月,小瞿還在為能借到錢沾沾自喜,除了繼續賭球,還大手大腳地跟朋友去KTV、買衣服、學生會聚餐。
  • 女教師臥底揭秘不良校園貸:3000元3個月變成3萬元
    校園貸是2016年轟動校園及各大社會輿論話題之一,起因事件為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學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學的身份,從不同的校園金融平臺獲得無抵押信用貸款高達數十萬元,當無力償還時跳樓自殺這是讓人痛心疾首的案例。美女老師臥底揭秘不良校園貸3000元的貸款3個月後是如何變成3萬元?不良校園貸危害的新聞屢見不鮮,大學生作為高素質人群,為何不良校園貸仍有生存土壤?
  • 「裸條」女大學生:從追求高消費到被消費
    銀監會在4月出臺相關意見,要求清理整頓「校園貸」,明確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大學生是借貸市場的「肥肉」 2016年6月,有網友通過微博爆料,聲稱有人通過網絡借貸平臺提供「裸條」放款。
  • 校園貸| 裸貸魔爪伸向女大學生 逾期未還被敲詐多人被逼自殺
    與此同時,根據麥可思數據公司聯合騰訊教育對大學生消費理財觀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   2016年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開銷為1212元(不含學費、家庭與學校間往返交通費)。   超三成大學生曾入不敷出,39%的被調查學生反映身邊有人使用過校園貸類借款。
  • 「校園貸」害人不淺,為何還有那麼多女大學生借?究竟是何魔力
    第二種就是網際網路借貸,比如花唄、借唄等借貸、信貸產品來解決眼下的燃眉之急,而且只要在規定的日期前還了就行。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一些人因為種種原因,選擇了一些不正規的貸款,例如我們這次要說的「校園貸」。在近幾年,一種叫做「校園貸」的貸款模式在大學生人群中逐漸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