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不到對方,只看到了鏡子裡的自己
媽媽,對不起!
很久以前我就想對你說:媽媽,對不起!
也許是孩子哭鬧的那一刻,手忙腳亂,也許是孩子叛逆的那一刻,桀驁不馴。我想到了曾經的自己,我也曾是愛哭的孩子,我也曾被媽媽您苦口婆心,千錘百鍊。
看著身邊的孩子,想想著曾經你的束手無策,我生兩個,一個性子急隨了我,一個隨了孩子爸,可媽媽生了三個,兩個性子急,隨了媽媽,一個隨了爸爸。
豐哥小時候也是鬧得厲害,我便煩躁不已,而媽媽當初連生兩胎都是哭起來沒完,外加上在農村沒有兒子,所以難免鬱悶異常。更何況媽媽只是大字不識的村婦,所以言語必定喜怒無常,而我卻喜歡跟她斤斤計較,在叛逆時更是口出狂言,讓媽媽傷痕累累!
記得那時媽媽經常看著我們三個自以為是的孩子垂頭頓足:上輩子造了什麼孽,這輩子要這樣折磨我?這種日子還不如死了的好!
不懂事的我卻自以為是的認為:媽媽是個無知的村婦!
甚至在她再三抱怨時懟她:你不是覺得自己死了好,而是覺得我們死了你就好了吧!
只這一句,她就再也沒抱怨過,黯淡的眼神裡滿是神傷,而我還洋洋得意的認為:總算,我制住了媽媽!
直到當我自己有了孩子,我才發現我做的並不比媽媽好,依舊是在心累時對孩子拳腳相加,而孩子也在我一次次又一次的深心疲憊裡爆發,針鋒相對,曾幾何時,我和媽媽的戰爭複製在了我和兒子身上。
小子的性格複製粘貼了我,張揚也自負,青春期的傷痛還在,只不過這次換我來體會!
頂嘴,打架,早戀已是常事,因為同學多看了他心儀的女孩子兩眼,他能把人錘一頓,叫家長也是接連不斷,停宿更是分分鐘的事,看著他被老師丟棄在教室的角落裡,有如令人痛斥的小狗,為娘的心一次又一次的在打顫,恨鐵不成鋼的痛時不時在心裡撞擊!
原來青春期就是這樣子的,而我卻只記得媽媽的嘮叨,而忘了我曾經的不堪,還總覺得媽媽不理解我,如今歷史重演,我眼中的孩子,原來也是如此的頑劣,而孩子眼中的我,又何嘗不是嘮叨神附體?
生兒才知娘的無奈,育兒才能明白娘的恩!
想起小子曾經動不動就要維權,動不動就想報警,他認為我的言語讓他難堪,他認為我氣急了落在他身上的拳頭是對他的人身傷害,可是他忘了,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就像我曾經不能理解媽媽的嘮叨而懟她一樣,何嘗於她不是最大的傷害?
如今我總算明白為什麼那句話後媽媽絕口不再提死字,不是她的心被我傷得不夠痛,而是她沒辦法承受失去我的痛,所以她選擇隱忍!
兒女之於父母,是這輩子都還不完的債,人心是向下的,就是這向下的人心,讓孩子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傷害也就延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