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買房、買車、旅遊、讀書,都是靠工資攢出來的。至於攢下來的錢,很多人說是因為你工資高,這句話只有30%是對的,剩下的70%,靠的是科學方法,即通過量化和習慣培養來達到攢錢目的。
千萬別低估了儲蓄的價值。80%的工薪階層,他們的第一桶金真的是源於儲蓄。年輕人到底如何攢下人生第一筆錢呢?
第一步,了解你的金融生命周期
中國人口的平均壽命是70歲以上,而一生中的工作時間滿打滿算只有三四十年,也就是說,他一半的人生用來掙錢,用來養活下一代和維持他的餘生。
我們存錢是為了生活,往小了說,通過攢錢,我們可以滿足生活中的一些小小願望。例如,如果存夠10萬塊錢可以幹什麼?10萬元足以買一輛汽車代步;也可以全家來一趟歐洲旅遊,開闊一下視野;或者你可以帶著這些錢到國外闖蕩一下,改變你的生活軌跡。
往大了說,通過財務管理,合理規劃自己和家庭的未來,才能真正過上穩定悠閒的生活。當你20多歲時,你的收入最少而花銷多,最容易出現入不敷出狀況;當你30歲結婚生子時,這是你人生花銷的巔峰階段,你必須努力賺錢,為孩子教育和自己養老做準備。當你快50歲時,孩子長大了,大額支出少了, 許多家庭都有資產性收入,此時處於積蓄巔峰而支出穩定的狀態。
每個人的職業特點和家庭背景是不同的,整個金融生命周期裡的財務規劃也會不同。以原生家庭為例,父母能夠幫忙支援買房首付的,和父母沒有退休金需要靠子女養老的,財務規劃肯定是不同的;想要養兩個孩子的,和決心丁克的家庭,財務規劃也必定不同。考慮好這些外部條件,才好提前為人生大事規劃資金。
第二步,認真考慮你的收支現狀
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你賺了多少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留下了多少錢。高薪並不意味著你可以留下錢,沒有攢錢理財的意識,即使月掙10萬照樣不夠花。
那麼,應該怎樣留下這些錢呢?很多人的做法是,先消費,把剩下的錢攢起來。結果往往發現,壓根就沒有多餘的錢可以攢。沒有理財經驗的人也有一種心態,即一旦資金緊張,他們就習慣於陷入「省錢」模式,處處「摳門」。這兩種慣常做法對於提高攢錢效率都是無益的。
這裡介紹一種存錢方法叫做三等分法:把你的收入分成三個等分。1/3用於衣食住行等日常必要開支;1/3存起來;另外1/3當做機動資金,以備不時之需。這種省錢的方法是先從月收入裡留出積蓄,而不是把每個月花剩下的錢再拿去存。換句話說:收入-存款=花銷,而不是收入-花銷=存款。
先制定存錢計劃,再確定花銷總額。那麼問題來了,剛工作收入太少,錢不夠花怎麼辦?答案是重新審視你的收入和支出類型,把不必要的支出去掉,去劣存精,開源節流。
許多小夥伴並不是大手大腳的人,但手裡的錢就像沙子,不知不覺從指縫中溜走了。比如午飯吃一頓垃圾食品,再喝個咖啡因超標的奶茶,幾十上百元譁譁的就沒了;步行幾分鐘就能走到的地方,非要犯懶打車,來回一次幾十元就出去了;女士們明明已經有了很多同款衣服,看到好看的仍然忍不住買買買,全然不管是否衣櫃是否塞得下……錢包裡的錢,就是這樣從生活的各種小花銷中漏走了。
所以,為了攢錢,首當其衝是要認真思考並優化你的消費結構。把無用的支出、衝動性消費和低質量的消費降到最低。向生意人學習,把錢花在刀刃上,該花的100萬也不心疼,不該花的一分也不能花。
每月發薪水時給自己一個固定的消費額度,如果買了這個,就要捨棄同類的那一件。尤其要記住,少逛淘寶,真的有跺手的衝動就放購物車,過一周後再看看是否還仍不住想買。如果確實真的想買,可以偶爾放縱一下,挪用一點每月其他消費的預算額度。
這樣下來,不需要特別節儉,就能夠自然而然地把不該花的那部分錢留下來。這一點要向富人學習,富人通常更懂得使用錢,讓錢為自己服務,而不是充當為物質欲望掙錢的奴隸。
第三步,善用表格工具
這裡講一個程式設計師的例子。一個程式設計師小哥哥為了攢錢圓夢,自己建立了三個財務表格,成為了一名「表哥」。建議大家都向財會專業人員學習,用財務表格管理好自己的錢財,使用熟練後,以後還可以用來管理家庭的財富。
1、支出表
這個最基礎款的表格用來記帳。通過記帳,能夠知道「錢到底花在了哪裡」;再通過分析開銷,就可以知道「哪些不該花的錢可以省下」。學會了這兩招,就可以告別「月光族」的窘境。
支出表的類目不用分的很細,衣、食、住、行、日用、教育充電、旅遊、人情往來八個大類,就可以了。平時隨手記一下帳,每周算一下當周的總帳,每月匯總過一下。到年底時,再盤點下一整年的開銷,看下一年來主要花錢在什麼方面了,是旅遊多了,還是人情多了,好為下一年的預算打個底。有人說這樣計算很麻煩,其實不然,只要稍微學習一下excel的使用技巧,提前編寫好公式,日常錄入花銷後,表格就能夠自動計算出各種類目的小計,以及每周、每月、每年的總額。
這樣做的好處,往小處說,這一年錢是花在了吃喝玩樂,還是自我提升,回頭看都一目了然。也方便不斷優化自己的消費模式,這樣就可以在不增加總開銷的情況下,過上品質更好的生活。往大處說,買車、買房、結婚、生子,這些人生的重要節點都蘊藏在你的帳本之中。有句話說的好,你把時間和金錢花在哪裡,它就會在哪裡開花結果。
2、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很簡單。在花銷表的基礎上,加上兩欄,一欄是收入金額、一欄是收入來源,按收入和支出日期排列。表中最後一欄預留公式:當期餘額=當期收入-當期支出,以及歷史餘額=上一期餘額+當期餘額。
舉個例子,9月中旬某天的收入包括下面這些項:月工資20000元,到期銀行理財20000元,兼職收入5000元;支出包括這些項:還信用卡4000元,季度房租15000元,生活費計提5000元。這樣,日結餘為(20000+20000+5000)-(4000+15000+5000)=21000。經過梳理,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個月的現金流很好,沒有負數。
3、預算表。
每年一次,年度預算是在前一年的支出表上規劃下一年的支出。分類和支出帳本基本相同,根據前一年的經驗和來年的計劃進行調整。
除了預估好總的預算和每個類別的預算外,你還可以對一些固定的、較大的預算進行標記,提醒自己在那個月會有大的開銷,提前準備好錢,比如房租或房貸、旅遊、保險費、培訓費等。要看今年花了多少錢,就看一下支出表,然後對照一下預算表,看看是否超支和超支的原因。
看,只需要幾個表格,就能把攢錢、投資和流動性有機結合起來,「錢來錢去」盡在掌握之中,很快就能積攢人生第一桶金。
不過,程式設計師是計劃性非常好並且執行力很強的人群了,對於剛開始練習表格攢錢的年輕人來說,最辛苦的時候可能是最初攢三五萬元的階段,一是帳目數字小,成就感還沒累積,二是存錢的習慣還沒養成。但隨著日積月累,你就能看到顯著效果。每周哪怕只存下10元錢,一年後就可以買個iPhone 11了呢。
另外,已經開始練習投資理財的小夥伴,可以再增加一個收益表。用來記錄每月的投資收益以及收益來源。這樣,年底結算的時候就能一清二楚,今年投資收益主要來自於銀行理財、貨幣基金、債券還是外匯,哪種比預期的多,哪種比預期的少,明年的資金在各種理財中可以怎樣分配也就心中有數了。
嘮了這麼多,最後再強調關鍵的一條:一定要繞開風險超過自己承受能力的投資賺錢渠道,這樣才能避免「辛辛苦苦攢三年,一夜回到解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