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和嚴厲誰才是孩子陰影的真兇

2020-12-13 寶寶知道

最怕心理陰影

前一段時間,有個媽媽對我說,孩子馬上要讀小學了,讓他收拾玩具,他有的時候收不全,或者擺放不整齊,還會拖拖拉拉,讓他幫忙做點家務,也是差強人意,而平常的作息時間也不規律,按照孩子的做事品質來推測,小學的學習和作業,恐怕也不太樂觀。

如果按照媽媽的本意,對孩子嚴格一些,她認為孩子有能力做得更好。但是,又不敢對孩子提要求,怕因為自己的過度嚴格,將來孩子長大了有心理陰影。

是的,身為父母,一定聽過很多關於心理陰影的故事,甚至自己就是那個主角。也許是師長,也許是父母,也許是生命中什麼重要的他人,在我們的生命中投射了濃重的陰影,揮之不去。

我曾經聽一個鋼琴過了八級的人說,這輩子根本不想再碰鋼琴,看到鋼琴,想到的是童年練琴的枯燥,以及每次彈錯琴譜,媽媽抽打她手背的那種疼痛。

我自己也有這樣的心理陰影。我曾經寫過,在初中的時候,遇到過一個英語老師,幾乎每天在課堂上罵人,而且話說得極其尖刻,罵得每個學生都噤若寒蟬,在我的記憶中,課堂上瀰漫著一種白色恐怖的氛圍。

好不容易熬到畢業,我改學了日語,以為徹底告別了這一段。然而,這種糟糕的記憶卻永遠與英語粘連在了一起。

我曾經數次發誓我要再重新學英語,真的是信誓旦旦的那種,但最終都被這種感覺打敗了。

學英語這件事情,幾乎變成了一個笑話,我的閨蜜常常雲淡風輕地調侃我:喲,又想學英語啦?

心理陰影的討厭之處就在於,它幾乎是理智佔領不了的高地,完全不講道理。

就比如我接觸英語的瞬間,當年那種恐怖和厭惡的感覺就會瀰漫在心頭,我很清楚這種感覺的來源,但非常難以剝離出去,那種從內心深處噴湧而出的反感,消解掉了全部的學習熱情。

我自己有類似的經歷,就特別能理解這位媽媽的擔心。

我想,一定有很多父母,面對要不要嚴格的議題,都會在現實與希望之間左搖右擺,苦苦糾結。

嚴格還是嚴厲?

我仔細揣摩了這位媽媽的困境後對她說:如果我們暫時不考慮心理陰影這個因素,就遵從你的本心,對孩子嚴格要求,你真能做得到嗎?

這位媽媽的瞬間反應是:這有什麼困難的?

我繼續說:你確定能做到嗎?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根本不理會你的嚴格要求,或者敷衍了事,你會感到挫敗嗎?你會對孩子心懷埋怨嗎?你會對他發脾氣嗎?

我停頓了一下又對這位媽媽說:其實,現在的狀態,並不是孩子的本然狀態,而是你跟孩子提過無數次要求,發過無數次脾氣之後,才磕磕絆絆、勉勉強強達到的水平。

媽媽想了一會兒說:的確,這幾年一直跟孩子較勁,這麼說,我的管理效率真是夠低的。

我當時想,索性把扎心的話說到底吧,於是,我又對她說:按照你跟孩子的相處狀態來推測,就算你放開手腳管理孩子,那也不叫嚴格,充其量是嚴厲。

這位媽媽被我弄糊塗了,討論了半天「嚴格」,怎麼成了「嚴厲」呢?於是,我說了我個人對這兩個常用詞彙的區分,當然,這並不是詞典上的定義,而是基於我自己對於教育的理解。

嚴格,是高標準,高要求,但只對事不對人。當對方做不到的時候,反思自己的行為,改進管理方法,落腳點依然是如何達成目標,但不會因此對這個人生氣、不滿。

嚴厲,也是高標準,高要求,但對事又對人。當對方做不到的時候,會感到挫敗和憤怒,甚至會懲罰對方,因為方法的欠缺,最終卻未必達成目標。

在很多時候,家長的出發點是「嚴格」,但在執行的過程中,一旦孩子不合作,就會束手無策,繼而感到挫敗和憤怒,有時候用發脾氣的方式逼迫孩子去做事。

一旦這個過程中加入了這些負面情緒,對孩子這個人表達不滿和憤怒,就變成了「嚴厲」。

由此不難看出,留下心理陰影、讓孩子心生恐懼的,通常都是嚴厲,而不是嚴格。

嚴格是一種能力

有時候,我們害怕嚴厲,也躲避嚴格。甚至把嚴格看成是一個負面詞彙。

其實,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建立在高標準的基礎之上,其中都隱藏著嚴格的氣質。

就比如做家務這件事情,在我的觀察範圍內,大部分孩子都做的比較少,這樣的話,小時候的確比較輕鬆。

然而,等有一天孩子獨立出去讀書、生活,這種差別會立刻顯現,訓練有素的孩子,能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而不擅長做家務的孩子,只能生活在混亂之中。

當然,這是兩種生活狀態,後一種也不算錯,只是極度影響孩子的生活體驗。

現在,很多人不敢對孩子有要求,仿佛一旦有要求,就對孩子不夠尊重和理解。其實,嚴格和尊重理解並不衝突,我們真正應該避免的,是嚴厲和粗暴。

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怎樣做到真正的嚴格?

我常常想起讀書時候的一位老教授。

每次提到他,大家都說他的學生質量很高。我一直很好奇他是怎樣做到的?

通常,大學裡培養學生的流程都差不多,比如,研究生階段導師會給學生列出書單,每周小組討論,每隔一段時間要求學生寫一篇論文。

我發現這位老教授的方法也是如此,並沒有什麼特別的。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差別就越來越明顯。有的導師學生眾多,自己也各種事務纏身,學生沒完成任務,最終也不了了之。

而在這位老教授的門下,根本不可能矇混過關,他幾乎每周都參加小組討論,關注每個學生的讀書進度,極其認真地批閱學生的論文,絕對不允許用馬馬虎虎的態度對待學業。

如果學生隨便拼湊一篇論文交上去,等老教授再把文章還給他的時候,會讓他汗顏不已:文章上面是密密麻麻的修改,連標點符號都逐一改過來。

不過,嚴格並不意味著一臉冰霜,相反,老教授為人和善,面容慈祥,學生做的不夠好的地方,他從來不批評,永遠是循循善誘。

雖然他要求很高,但學生都很尊敬他。

我認為他把對人和對事分得很清楚,真正做到了溫和對人,堅定對事,雖然他不批評、不指責,然而不妥協本身便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每當想起這位老教授,我都由衷地感嘆:嚴格是一種能力,並非那麼容易做到。

對待成年的學生尚且如此,而對待年幼的孩子,則更加不容易。

我個人認為要做到嚴格至少有四個條件:找到孩子的能力邊界,能接受事與願違,對事不對人,想出足夠多的辦法。

好的教育者,會通過反覆的觀察和揣摩,找到一個孩子的能力邊界,如果超越這個邊界對孩子提要求,那就是強人所難。

我們可以提要求,但孩子未必一定響應,這時候,只有能接受事與願違的父母,才能躲過憤怒的反應,不至於跌落到嚴厲的陷阱之中。

無論孩子做得怎樣,都不動搖我們對孩子本人的態度,這難度係數極高,意味著家長的內心深處,對孩子有一種獨立的認識,這種認識不因為孩子的某一個行為而改變。

在要求孩子的時候,面對孩子的各種反應,我們需要有足夠多的應對辦法,才能最終達成目標。

我們常常關心怎樣才能給孩子養成好習慣,其實,嚴格最容易形成好習慣,而嚴厲則不行。

嚴格的父母,最少摻雜負面情緒,最大限度贏得孩子的尊重,這也是最不容易引起對抗的溝通方式,因此,孩子能比較平順地把嚴格內化成自己的標準和要求,形成自律。

我也評估了一下我父母對待我的方式,他們不嚴厲,也不嚴格,總體來說,我是在相對寬鬆的環境中長大的,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話,我認為他們對我是輕度放縱。

假設生命給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在嚴厲和輕度放縱的選項中,我還是會選擇輕度放縱。但假設在輕度放縱和嚴格的選項中,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嚴格。

為什麼我願意選擇嚴格?

從我的切身體會來看,哪怕是輕度放縱,也給我的成長製造了太多的困難。在很多年裡,我做事總是達不到我希望的品質,常常被懊惱、沮喪和不滿的感覺所淹沒,這完全沒有什麼輕鬆可言。

相反,最近這些年我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嚴格的結果,是讓我對自己感到更加滿意。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過有品質的生活,那麼,嚴格才是坦途。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袋鼠媽媽有辦法)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嚴厲爸爸與嚴格爸爸,在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教育上,誰是合格父親?
    我的心裡常常感到孤單、生氣,還有難過,只是我不想承認,我也沒有辦法和別人說這些。等到我進入高中了,我的功課成績時好時差,無法達到老師和爸爸的要求。但是我沒有膽量和老師、爸爸對抗,只是常衝著媽媽發火,媽媽又是個喜歡嘮叨的人,這一段時間很難熬,我覺得自己很糟糕,一直到後來我考上了大學,才有一點兒改變。
  • 新時代的教育,嚴格不等於嚴厲,今天的教育是造就明天的人才!
    那麼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嚴厲教育,那到底是嚴厲教育到底是不是對的呢?那我們今後該怎樣去教育孩子呢?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小編的看法:家長的嚴厲教育的好處很多家長認為在和孩子的相處上要對孩子嚴厲起來。使孩子服從自己,有更好的自制力,做事完美,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眾所周知,我國著名央視主持人董卿家庭的教育。在某節目中,她談到了父親的教育對她的影響。
  • 嚴格而不嚴厲的人
    嚴格而不嚴厲的人  年長的同事叫她「蓮蓮」,年輕的同事叫她「蓮蓮姐」。說話親切和藹的她,被推薦理由有兩點。做方案最專業,她做的方案幾乎不用做改動;帶新人上手最快,一年的時間帶的新人可以獨擋一面,同事們認為,她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 嚴格不等於嚴厲,對孩子越嚴厲,就代表你越無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有些家長會不分場合、不分緣故的大聲訓斥孩子,即使沒有怒罵孩子,也是在用一種比較嚴厲的語調與孩子說話。在這時,也許我們當中的一些人會熱心的上去進行調節,但也有家長會說,孩子是我自己的,難道我沒權利管教自己的孩子?
  • 張玉環無罪釋放後,真兇究竟是誰?
    兩個孩子,一個四歲,一個六歲。兩家和張玉環家都是屋前屋後的距離,三家孩子年紀差不多大,三家大人也經常一起聚會走動。在警察把張玉環帶走前,從來沒有人懷疑過老實巴交的張玉環。「那如果不是他(張玉環),那會是誰呢?不是他警察為什麼會把他抓走?如果他不是兇手,那兇手是誰?」村民張峰(化名)今年50多歲,和張玉環案牽扯的三家人都很熟悉,「兩個小孩子確實是被人殺死了。是誰殺死的呢?總要有一個說法吧。」
  • 「誰殺了我的孩子?」當年遇害者母親還在等一個說法:張玉環無罪,那真兇是誰?
    疑惑仍然瀰漫在張家村,張玉環雖然恢復了清白,但27年前殺害兩個孩子的兇手是誰?誰又該為張玉環的悲劇負責?輿論仍在等待一個說法。遇害的6歲男童的家。孩子遇害後一家人都搬離了村莊,老房子成為了危房進賢縣枕頭嶺張家村,一個百戶人家的小村莊。
  • 張玉環冤案何去何從:請真兇站出來講話
    有人對張玉環的無辜表示同情,對他的人生表示遺憾,有人對張玉環被無罪釋放心有不甘,甚至認為他並非不是真兇,或許他只是沒有證據的兇手。更多人的關注點在這個案件到底該何去何從,而這個案件的來龍去脈的關鍵在於真兇究竟為何人,真兇究竟在哪裡,真兇究竟因為什麼原因而對兩個幼兒痛下殺手,真兇又是怎麼逃脫了二十六年而沒有露出任何蛛絲馬跡。
  • 嚴厲教育,才是危險教育
    ,是父母的無能‍很多家長信奉嚴厲教育,認為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而以打罵、懲罰和羞辱為主的嚴厲教育,正如知名教育專家尹建莉所說,「不體恤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不符合人性,實際上並無教育要素,只是一種破壞力。」嚴厲教育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是為了強制改造孩子。但其本質,是家長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或是無法擺脫內心的控制欲,從而打著教育孩子的旗號,來掩蓋自身的性格缺陷。
  • 孩子有心理陰影怎麼辦?運用「心靈溝通」,幫助孩子抹去陰影
    成人在受到刺激時會產生心理陰影,那麼同樣孩子的心靈在受到激烈的震蕩或者受刺激時也會產生陰影,比如看到恐怖畫面,父母激烈的爭吵等等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晚上妞妞睡到半夜的時候突然大叫一聲,緊接著不停的抽泣,媽媽被她的聲音給吵醒了,抱著她哄了半天也沒見好,就索性把她叫醒了。
  • 「孩子幼兒園老師太嚴厲怎麼辦」轉學就能解決問題了嗎?
    甜甜小班的老師特別隨和,也沒有太多規矩,所以她已經適應了寬鬆隨和的節奏,現在猛地跟著這個老師,突然嚴肅起來,孩子猛地無法適應,就連小喬也無法更好適應。聽著每天放學甜甜對她講述的幼兒園生活,小喬覺得這個老師實在太嚴格,對孩子束縛太多,對孩子發展一點都沒有好處,甚至生出了轉學的念頭。
  • 真兇究竟是誰?張玉環無罪釋放後,受害者家屬離開了村莊
    張玉環在自己已經破敗的老房子裡真兇是誰?「那如果不是他(張玉環),那會是誰呢?不是他警察為什麼會把他抓走?如果他不是兇手,那兇手是誰?」村民張峰(化名)今年50多歲,和張玉環案牽扯的三家人都很熟悉,「兩個小孩子確實是被人殺死了。是誰殺死的呢?總要有一個說法吧。」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27年,但張峰依然對這個案件記憶深刻。在張玉環無罪釋放的消息傳來後,張峰曾經跟張幼玲通過一個多小時的電話,電話內容就是圍繞著張幼玲為什麼要把張玉環「放」出來。作為案件最初的報案人,張幼玲也曾一度認為是張玉環殺了兩個孩子。
  • 李克強:嚴格追責、嚴厲問責、嚴肅查處
    國務院立即成立調查組,要徹查原因,依法嚴格追責、嚴厲問責、嚴肅查處,對涉及玩忽職守、失職瀆職、違法違規的,要一究到底,堅決處理,絕不姑息。護士為病人檢查病情胸泌外科的護士長杜幻家住海港城,距離爆炸現場只有500米。已經入睡的她當時被巨大的爆炸聲和震動驚醒。
  • 好想問問宋慈,張玉環案中的真兇到底是誰?
    1,另有一說,宋小女明明94年就出走深圳,96年就和現在的「丈夫」在一起了,一直到97年才因為家人騙她張玉環要放出來了,才回了一次家,中間一次沒有回來過,但如果張玉環不是兇手,殺害孩子的兇手仍然在村裡平安無事,那麼宋小女將自己孩子放在村裡,獨自一人外出,將近4年都敢不回家一趟,這是為啥?
  • 「小包總」楊爍帶娃上熱搜:最好的教育是嚴格,不是嚴厲
    但這讓他絲毫不覺得訓斥吼叫的育兒方式有什麼不對,直到參加了節目後,才開始慢慢地意識到自己和兒子之間的隔閡到底有多大。孩子不是不懂得父母對自己的愛,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給予他們溫柔而細緻的愛。在教育裡需要嚴格,但不需要嚴厲!俗話說:「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不教要變壞。」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如何做到嚴格而不嚴厲呢?
  • 「媽媽,老師好嚴厲啊」,「孩子,遇到一位嚴厲的老師是你的幸運」
    孩子,不要因為老師不管你而慶幸,老師不管你,才是你最大的不幸。因為老師不管你,才是真的放棄你,這是對你最嚴厲的懲罰。孩子,老師或許就跟老鷹一樣,會有點兇,會很嚴厲,會嚴格要求你,甚至讓你有點害怕。可老師的嚴厲,正是對你的期待。一個溫柔的老師,是很難教出有出息的學生。媽媽看了一篇文章,叫《墨子怒耕柱子》。
  • 你的急躁及不合時宜的嚴厲可能會毀了孩子
    想起兩年前我接觸到的一個孩子。父親成就很高,對自己有非常高的要求,於是對孩子也有非常高的要求。由於孩子出現了問題他來找我,他告訴我:孩子小的時候學寫字,如果寫不好他就拿牙籤去戳孩子的手指尖。非常嚴格,只要達不到他的要求他就嚴厲責罰。
  • 「星女郎」黃聖依:周星馳對我嚴格不嚴厲
    「星女郎」黃聖依:周星馳對我嚴格不嚴厲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黃聖依似乎已諳熟與媒體的「太極」之道,對《功夫》劇情和戲外的周星馳一律巧言擋過,記者想留下黃聖依的電話,黃聖依指指旁邊星輝公司的人笑著說:「找到他們就找到我了呀!」    原定3:00開始的活動,3:30記者被告之《功夫》劇組剛剛開出車墩。4:30,身材嬌小、一身牛仔裝打扮的黃聖依終於在《功夫》劇組眾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現場,星爺卻不見蹤影。
  • 嚴格和專制的界限在哪?值得每位父母深思
    ,我們一直在嚴格和專制之間徘徊。雖然我自己的性格比較溫和,但是對小小魚的教育,卻比較嚴厲。所以家裡的老人們總是跟我說,不要那麼嚴厲,會嚇了孩子。特別是我奶奶,經常跟我這樣說,因為她很少見到曾孫,所以總想著怎麼寵他才好。有時就會變成縱容了。 還記得那次放假回家,幾個孩子在河邊的野地裡瘋玩著。還去山上採蕨菜。
  • 趙震:嚴格執法不等於嚴厲執法
    我們只是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希望司法能像家長一樣幫我們出頭,去暴打那些曾經欺負過我們的人,全然不顧這樣的要求是不是以一種暴力制止另一種暴力。我們一直在呼喚一個健全的法制社會,一個健全的法制社會基本條件就是嚴格執法,我們卻總是把嚴格執法錯覺為嚴厲執法。我所理解的嚴格執法,是既不矯枉也不過正,既不要搞運動式的突擊性執法,也不應該搞不平等執法。
  • 真兇究竟是誰?張玉環釋放後 受害者家屬搬離村莊
    疑惑仍然瀰漫在張家村,張玉環雖然恢復了清白,但27年前殺害兩個孩子的兇手是誰?誰又該為張玉環的悲劇負責?輿論仍在等待一個說法。   張玉環在自己已經破敗的老房子裡   真兇是誰?   「那如果不是他(張玉環),那會是誰呢?不是他警察為什麼會把他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