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厲教育,才是危險教育

2020-11-12 諾媽家有男寶

深夜十一點,樓上還不消停。

家長怒氣衝天的吼聲,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已經持續了半個鐘,吵得整棟樓都不得安生。

僅僅因為孩子沒有做作業,家長就輪番斥責,不停地質問他為什麼沒有做作業。

也不知道是孩子說了句什麼,還是什麼都不肯說,又被家長暴打了一頓。

噼裡啪啦的聲響,像是什麼東西打碎了,聽得人心驚膽戰。

報警吧,人家教育自己的孩子,警察也管不了。

不報警吧,又覺得那孩子可憐。

平日裡見了他,總是低著頭,不愛說話,也不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

前幾天,在樓梯口碰到他,正拿一支鉛筆,惡狠狠地往扶手上戳了幾十個洞。他抬頭看了我一眼,眼角眉梢儘是戾氣,竟把我這個成年人嚇了一跳。

鄰裡之間,偶爾談到那個孩子,也都是嘆惜:兩口子都是暴脾氣,對孩子格外嚴厲,沒有一天不打罵,早晚養出個仇人來!


01嚴厲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無能‍


很多家長信奉嚴厲教育,認為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其實嚴厲教育,根本不能稱之為「教育」。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也就意味著,教育是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去培養另一個人,使其獲得身心的發展,擁有健全的人格。

而以打罵、懲罰和羞辱為主的嚴厲教育,正如知名教育專家尹建莉所說,「不體恤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不符合人性,實際上並無教育要素,只是一種破壞力。」

嚴厲教育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是為了強制改造孩子。

但其本質,是家長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或是無法擺脫內心的控制欲,從而打著教育孩子的旗號,來掩蓋自身的性格缺陷。

曾看到過一段令人憤怒的視頻:深圳的一個出租屋裡,一名8歲的小女孩正做著作業,母親突然衝過來對她拳打腳踢;父親下班後,又劈頭蓋臉衝她一頓暴打;就連年幼的弟弟,也以欺負姐姐為樂。

在這段視頻中,我們看不到任何教育的成分,只看到滿滿的暴力!

視頻中的母親,是一名家庭主婦,沒有收入;父親是一名外賣送餐員,工作辛苦,卻養不起家。面對生活的困頓,他們不去想辦法作出改變,而是把所有的委屈都發洩在女兒身上。

也只有在欺凌毫無反抗之力的女兒時,他們才能找回一點尊嚴,有那麼一絲成就感。

魯迅說: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對弱小的孩子施暴,是最無能的表現。


02嚴厲教育,是最危險的教育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個勇敢的少年,在斬殺惡龍之後,自己變成了惡龍。之後,一批又一批的少年,走上了屠龍的道路……

這則寓言,說的就是嚴厲教育的危害。

嚴厲教育,是最危險的教育,其危害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試探。

那些經常被嚴厲管教的孩子,因為不確定自己是否被愛,需要通過反覆的試探,才能確認父母是否真的愛他。

當你覺得孩子特別的粗心或是特別的調皮,懷疑他有多動症的時候,就該反思是不是對他的管教太嚴厲了。

孩子其實是在通過不停地製造事端,讓你重視他。

這個時候,你一定要及時地回應,讓他知道你是愛他的。

否則,他就容易自卑。

著名主持人董卿談到父親對她的嚴厲教育,忍不住落淚。即使事業再成功,她依然會被自卑的情緒所控制,很少能感受到幸福。

第二個階段,是逃避。

當孩子得不到回應,就會以為自己並不值得被愛。

這個階段,他有兩種反應。

一種是極力地討好你,就像《不完美的她》裡的穆蓮生那樣;

另一種是沉默,拒絕溝通,就像視頻中的那個小女孩。

不管是哪一種,恭喜你,孩子的自信心已經完全被你破壞了。

有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殘忍的實驗,把一隻狗放進帶電的籠子裡,狗受到電擊就會逃避,可是無論怎麼逃都逃不掉,以後再被電擊時,狗就不再逃了。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就像那只可憐的小狗,他們無力反抗,只能表現出順從。

這種習得性無助,會讓他認為一切努力都是徒勞,他總是習慣性地逃避,不敢面對任何風險,無法從事創造性工作,終生辛勞卻默默無聞。

第三個階段,是叛逆。

當孩子漸漸長大,而家長仍不願放棄嚴厲管教,孩子就會變得叛逆。

在這個階段,你越是不希望他做什麼,他就越是要做什麼。

你的打罵、威脅、恐嚇、嘲諷……除了讓彼此的面目更加可憎,不再有任何意義。

而親子關係,也將從此破裂。

天涯上有位網友發貼子說:高二那年,因為打了一場遊戲,被父親砍掉一根手指,送去戒網癮中心,遭受各種非人的折磨。

在一次自殺未遂後,他終於學「乖」了,把自己偽裝成父母眼中的「好」孩子,這才得以從戒網癮中心逃脫。

最後,他永遠地逃離了那個家,無論父母怎麼請求,都沒有回去看他們一眼。

明明是骨肉至親,卻老死不相往來,這是多麼悲哀的事!

第四個階段,是復仇。

在父母打罵孩子的時候,外人即使認為他們在虐童,也很難介入。

因為他們會說:「我教育自己的孩子,關別人什麼事?」

那個12歲弒母的少年,也曾說過類似的話。

他說:「我又沒有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

嚴厲管教最大的危害,就是讓原本天性善良的孩子,學會了仇恨。

即使不能向父母復仇,他們也可能向社會復仇,把怨氣灑向無辜的人。

犯罪學專家深入調查發現,許多惡性刑事案件的罪犯,都曾遭受過極端嚴厲的家庭教育。綠河殺手加裡·裡奇韋、五芒星殺手理察·拉米雷斯……那些令人聞風喪膽的變態殺人狂,幾乎都曾有一個飽受家庭暴力的童年。

正如蜘蛛在《十宗罪》中描寫的那樣:惡魔就這樣誕生了。


03如何避免對孩子過於嚴厲


說到這裡,有的父母不服氣了:孩子不聽話,難道不能管教嗎?

當然要管教,甚至有些錯誤,必須嚴格管教!

只是,嚴厲教育≠嚴格教育。

在嚴厲教育中,父母往往表現得像個獨裁者。殊不知,父母的權威來自於言傳身教,而非對孩子的打罵、折辱。

而嚴格教育,則是承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非父母的私有物品,嚴格要求孩子的言行,卻不隨意打罵。

演藝圈著名的才女徐靜蕾,她的父親就很嚴格。

六歲的時候,父親就讓她練書法,一旦發現她偷懶,就狠心地罰她重寫,還陪在她身旁畫米字格。十幾年的書法功底,讓徐靜蕾的字寫得非常漂亮,還被編進了中華字體庫。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徐父會適當地懲罰,可是從不輕易打罵,而是以言傳身教,告訴孩子什麼是做事應有的態度。

如果孩子已經變得非常叛逆,不願聽從家長的管教,甚至開始仇視父母,用極端的行為,控訴父母的冷漠、暴力和控制。

家長一定要先修復親子關係,再糾正孩子的行為。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有些叛逆。這是因為我們渴望長大,父母卻不願意放手。父母越是想控制,我們就會越叛逆。

因此,面對叛逆的孩子,家長要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對孩子過於嚴厲,或是過於寵溺,或是過度保護,從而讓他產生了逆反心理。

一旦發現自己確實存在過錯,要誠懇地向孩子道歉,取得孩子的原諒;

並且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

只有當孩子信任家長,願意溝通,才會正視自己的問題。


借用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一句名言作結: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願每個孩子,都是幸運的,在愛的懷抱中長大的。(撰稿:溫如墨)

相關焦點

  • 孩子跌落電動車一路狂追卻被家長踹倒:嚴厲教育是一種危險教育
    01|嚴厲教育,是一種危險教育如果孩子作業沒有完成怎麼辦?大部分家長都是提醒、督促,或者批評教育,而這位家長的做法,就讓人匪夷所思了。經過眾多警察將近一個小時的尋找,才終於找到光著腳,一邊哭,一邊瑟瑟發抖的孩子。
  • 一次尿床毀一生:嚴厲教育是一種「危險教育」,請尊重和包容孩子
    即使從事了教育研究,學習了很多專業知識,也褪不去嚴厲教育的底色,走不出粗暴教育的框架。這種情況非常多,在很多「成功人士」身上都表現得很典型,當他們回首成長經歷時,會忽略那些真正助他們成功的要素,卻特別喜歡拿兒時挨打受罵來說事,並會真正地熱愛上嚴厲教育——這真是個很有趣又令人感嘆的現象。 學問和生活不接軌很多行業都存在,在兒童教育方面顯得尤為突出。
  • 教育孩子要嚴厲管教還是放任自由?好的教育都應該有「彈性」
    好的教育都應該有"彈性"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孩子哭鬧,家長要麼放縱孩子,馬上滿足孩子的要求。要麼就是用家長的嚴厲地讓孩子妥協。但是教育孩子,不論是放任自由,孩子嚴厲管教這兩種極端的方式都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所在。
  • 新時代的教育,嚴格不等於嚴厲,今天的教育是造就明天的人才!
    新時代的教育,嚴格不等於嚴厲,今天的教育是造就明天的人才。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俗話說「嚴師出高徒」,「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些家長總是覺得越嚴厲的教育就會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更好,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是批評懲罰。
  • 《與敵同住》:「放任」與「嚴厲」,都不如「和善而堅定」式教育
    而對我觸動最大的則是第一集,它通過兩個教育類型截然不同的家庭,像我們講述了一位嚴厲型母親(貝絲)與另一位放任型母親(珍),在彼此家中居住時因對對方的教育方式不滿而發生種種摩擦的故事。而貫徹放任型教育的珍則認為家長應該跟孩子交心做朋友,並且要給予孩子充分的選擇權與話語權,她認為孩子不需要「管教」,因為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家長要給孩子自由。兩位媽媽都在竭力地向對方證明自己的教育方式才是對的,但在我看來,無論是嚴厲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所取得的教育成果通常都是不盡如人意的。
  • 媽媽主張溫和教育,爸爸卻堅持嚴厲教育怎麼辦?軟硬兼施更有效
    1、影響親子間的融洽關係建立 父母過於嚴厲的教育方式很有可能會讓親子間的情感關係受到影響。父母嚴厲的姿態消耗了孩子內心的安全感,也讓孩子不自覺地想要與父母疏遠。本來父母應該是孩子眼中為親密的人,但是過於嚴厲的教育姿態卻讓孩子不敢靠近。
  • 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長敢信任,老師敢嚴厲
    ,嚴厲到每一個字詞的用法都要吹毛求疵。家長不信任老師,只能讓老師們在教育這件事上束手束腳,很多老師告訴我,說他們現在對孩子不是不管,是不敢管,更不要說嚴厲地管了。不敢管,不敢嚴厲地管,其實就是,放棄孩子的教育。教育最大的失敗是,老師不敢管,家長不捨得管,最後社會來管。
  • 批評教育難道是最嚴厲的處分?
    6月19日,中國科學院大學開除了那個用「支那」稱呼中國的季子越的學籍,;與此同時,海南大學對那個攻擊毛主席的王小妮的處分則是「批評教育」,令人驚訝!作為學校對違規違紀學生開除學籍應該說是學校的最嚴厲的處罰,對教師違規違紀那就要進行政紀處分,是黨員的還要進行黨紀處分,情節嚴重的要開除公職,開除黨籍。
  • 安全教育馬虎不得,讓孩子「體驗危險」才是有效的安全教育
    對於孩子的安全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家長特別重視的一點。孩子的一次意外,對於每個家庭來說都是致命的傷害。現如今交通的發達,我們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安全。那麼如何才能給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教育知識呢?對此我的觀點是讓孩子「體驗危險」才是最有效的安全教育。
  • 溫言細語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嗎
    最近我有個迷思,關於孩子教育的,到底孩子應該怎麼被教導,是溫言細語的還是批評指責的方式呢?平時玩耍還好,問題是遇到危險事情的時候,我不阻止孩子,控制孩子的行為,難道我要放任嘛?孩子現在就是說懂不懂,說不懂又是懂的時候。有時候不嚴厲不爆發,根本鎮不住孩子。
  • 快樂教育和嚴厲教育哪個好?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為孩子著想
    雖然如今都在提倡給孩子快樂教育,但其實很多家長在內心,都期望著自己孩子有更大的出息,為此不惜採用各種嚴厲的辦法。虎爸虎媽,狼爸狼媽這樣的教育方式,還一度受到許多家長的歡迎,其實本質上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沒有太大的差別。很多家長們覺得,與其給孩子機會變得放縱,不如一開始就保持嚴厲,這樣還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更為優秀。
  • 嚴厲的教育真的有效嗎?
    「棍棒底下出孝子」可謂中國傳承數千年的教育方法,即使是在今天,這種方法仍為很多家庭所使用。即使當今社會,已經很少見到真正的打罵小孩這種不文明不人道的現象。但家長偶爾打打孩子屁股或罵一罵孩子也屬常見。那麼「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嗎?或者準確的說嚴厲的教育真的有效嗎?
  • 楊爍帶萌娃上綜藝,嚴厲的教育方式又惹爭議?
    節目還是原來的老配方,共有四對明星父子和一對實習爸爸,包括嚴厲父親陳小春和兒子小甜椒嘉士伯,搞怪達人包貝爾和古靈精怪的女兒餃子,演技派演員耿樂和萌萌噠的兒子樂那多,油膩大叔楊爍和帥氣兒子楊雨辰,實習爸爸何猷君和一對龍鳳胎萌娃。從節目的配置上,也是足夠吸引眼球。第一期的節目播出後,除了萌娃童言無忌的可愛,吸引了一大批阿姨粉和媽媽粉。
  • 郎朗、丁俊暉、錢文忠都說感謝父親,嚴厲式教育是否真的可行?
    權威式教育被認為是可以「成材」的教育模式,不過很多家長並不能把握好權威教育和嚴厲教育,前後之差並不明顯,但在精神上對孩子施加的影響實際上是持續而深遠的。生活中慈母嚴父的「角色」漸漸模糊,為了幫助孩子們在起跑線上不落於人後,被焦慮充斥著的父母不得不提前讓孩子進入學習的「衝刺階段」,但時間長了,嚴厲式的教育往往容易出問題,以成功案例背書的教育「範本」不具有普適性,但依舊深得家長們的心。
  • 從電影看教育之《鐵腕校長》:嚴厲教育出奇效?
    《鐵腕校長》是我看過的教育電影之中最特殊的一部,與其他教育電影有著顯著的不同,因此具有典型性的意義。其他教育電影無一例外地都蒙著一層理想主義的面紗,妄想通過最理想的方式達到教學目的,既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狀態下學習,又不會將教師置於難堪的境地。這種理想比較脫離實際,基本上是難以實現的。
  • 老師應該對學生嚴厲管教還是放任自流?你贊成哪種教育方式?
    老師應該對學生嚴厲管教還是放任自流?你贊成哪種教育方式?文/小作家起跑線現在教育有多種論調,有的主張「無規矩不成方圓」,對孩子就應該嚴厲;有的則主張用愛和溫柔去對待孩子,尊重孩子愛玩愛鬧的天性。但是,這兩種方式,我覺得都有點物極必反的意思。
  • 10歲男孩怕被罰寫檢討書,撬窗後不敢回家:別讓嚴厲教育傷了孩子
    曾經在網上讀過這麼一段話:「中國父母什麼時候開始承認教育的艱難呢?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成為問題學生,父母們才開始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驚恐。」其實,孩子身上所有的問題,很多時候,都是源自於父母家庭教育的問題!先別著急去否決,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 嚴厲≠狠,教育孩子的小門道,既不傷害感情又能事半功倍
    不管在工作中還是在家庭裡,總免不了有&39;情況的發生,兩個人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從而得到的結果也是超乎意料的,在家庭裡這樣的情況表現的則更是突出,往往都是父親扮演著嚴厲的角色而母親則是一如既往的慈愛。
  • 父母應了解嚴厲教育弊端
    文章/妮妮編輯/妮妮多數家長都認為只有對孩嚴厲的教育才能夠教出優秀的娃,鄰居就是這樣嚴厲的父母,自孩子小的時候就希望孩子能夠全面的發展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孩子的課餘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是別的家長眼裡&34;,但是孩子長大之後卻沒有像兒時那樣出眾,變得平平無奇了。
  • 嚴厲爸爸與嚴格爸爸,在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教育上,誰是合格父親?
    同時,我又驚人的發現,這幾個青春期孩子問題根源背後都指向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這些孩子都有一位嚴厲的父親。所以今天我特意撰文一篇,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受來談談父親這個角色,在面對進入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不同的應對方式帶來的不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