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嚴厲管教還是放任自由?好的教育都應該有「彈性」

2020-12-13 奶果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好的教育都應該有"彈性"

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孩子哭鬧,家長要麼放縱孩子,馬上滿足孩子的要求。要麼就是用家長的嚴厲地讓孩子妥協。但是教育孩子,不論是放任自由,孩子嚴厲管教這兩種極端的方式都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所在。

有些家長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帶著耐心,但如果孩子在談話過程中稍微調皮搗蛋一點,這時候家長就會忍不住生氣,導致矛盾激化。後果就是孩子依舊很調皮,除了性格決定,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若想得到一個好的教育結果,就應該要讓教育變得有"彈性",也就是教育方法要變得靈活起來。

家長教育並非"照搬照做"

第一次為人父母,對於"嚴控"還是"放縱"的教育模式,每位家長都有自己的不同想法。而為了讓孩子能成才,不落於人後,很多家長尤其留心效仿名人的教育方式。"嚴師出高徒"、"棒子底下出孝子"等等被許多家長奉為教育名句。

《傅雷家書》中對子女進行嚴厲教育的傅雷先生也常常成為家長們爭相模仿的對象。兒子傅聰從小學鋼琴,傅雷便拿著戒尺站在旁邊,兒子只要彈不好就會被打手背。

最終傅雷成功"打出"了一個音樂家。

但是別人的成功教育並不一定能對自己的孩子起作用,如果只是一昧照搬照做別人的教育,而失去了對實際情況的考慮,只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家長覺得這樣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孩子是有可能因為嚴厲的要求而提高成績,但父母卻容易因此忽視孩子內心的感受。如今隨著孩子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環境也越來越複雜,沿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只會適得其反。

有些家長則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間,喜歡效仿外國精英教育,即採取"放縱"的教育模式。很多高考狀元在被問到成功秘訣時也說道:父母幾乎沒有操心過自己的學習,都是自己學習的。但這一切也是建立在她們知道如何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對於自控力本身較差的孩子來說,家長的不管則會演變成放縱,孩子不懂得明辨是非對錯,就容易走向危險。

不管是"控制"還是"放縱"對孩子來說都不是好事,這也讓家長們在教育上容易進入兩個誤區。

家長教育容易陷入的兩個誤區

1、嚴格管教孩子就是一昧控制和壓制孩子

有些家長對孩子嚴厲,認為這樣可以約束孩子,讓他們乖巧懂事。但這時候孩子就好比是一個木偶人,由家長時刻牽線控制行為。只要家長沒有發號施令,孩子就可能不知道應該做什麼。

釋放孩子的天性就是沒有界線地"放縱"孩子

這種與第一種情況恰恰相反,家長讓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任何原則和局限。孩子如果過於叛逆則會造成另一種極端,即家長變成了孩子手中牽線的木偶人。

真正可以給孩子的成長提供作用的是有"彈性"的教育。它會將孩子培養成具有"彈性人格"的個體,而缺少"彈性"教育則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缺少"彈性"教育的孩子,會存在以下特徵:

1、發展比較緩慢

教育大師說:真正能夠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僅僅只佔3%,大部分孩子終其一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罷了。但是許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句話的含義。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讓不少家長費盡心思,不停追求讓孩子更優秀的方法。

但是對於優秀,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定義和理解。因此,父母往往在孩子套用的各種成功人士的教育經驗只會讓孩子的發展減速。方法還是應該找適合的,而不是找最好的。

2、性格容易有缺陷

如果孩子的教育存在問題,那麼性格必定也會受到影響。如果平時總是被家長所控制,那麼慢慢地,孩子就會養成做事不經過大腦,只需要執行命令就夠了。這樣的教育除了能讓孩子執行力提高之外,只會讓孩子變得不會思考,懶得鍛鍊,性格上也會容易出現缺陷。

德雷克斯曾經說過:"知道不去做什麼事情,對於做決定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但是,往往多數父母只知道孩子要做什麼,並為孩子做太多需要做的事情,從而導致他們失去自我鍛鍊的機會和能力。

3、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有"彈性"的教育會讓孩子覺得自由,如果沒有足夠的空間讓孩子發展,孩子就會感到窒息和壓抑,這樣就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動不動和家長唱反調,並逐漸走向危險邊緣。而當孩子處在被完全控制的環境中,內心的陰暗程度就會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就極易做出瘋狂的舉動,如做出自我傷害的行為。

因此,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有"彈性"的教育。那麼,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彈性"教育呢?家長又應該怎麼做呢?

給孩子"彈性"教育,家長需要做對這幾點:

1、學會尊重孩子

很多家長總是認為孩子年齡小,於是就不會他們的話放心上,甚至會覺得孩子那麼小哪來的思想。但是,家長們要做的第一點便是:樹立一個觀點,孩子存在著自己的想法,父母應該學會尊重他們的思想。蒙特俊利曾說過一句話:懲罰只會剝奪孩子的尊嚴,一旦心靈受傷,孩子就不能很好的成長。

在"彈性"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應該學會保護,尊重孩子的想法,在解決問題時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想想當孩子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會產生什麼樣的心情和感受,這樣就能夠慢慢明白孩子心裡的情緒,或許就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權利去選擇和生活。

2、別讓孩子感到窒息,給孩子足夠的自由

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和愛,有些家長喜歡"控制"孩子。平時和誰一起出門玩要報告,晚上要幾點之前回家等等。這樣嚴厲的管教只會讓孩子感到窒息,表面上家長會讓孩子好好和朋友聚會放鬆,但是一遍一遍的電話問候卻會讓孩子覺得毫無自由可言。

在"彈性"教育下,既然父母已經同意孩子出去玩,那就放寬心,相信孩子總有一天要獨自面對現實生活,不如多給些機會讓他們去鍛鍊。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不經歷,那等他們長大之後還會依舊像小孩子一樣懵懂。與其讓孩子長大後受傷害,不如在成長的道路上讓他們去嘗試,即使做錯也沒有人會責怪他們。

3、給孩子制定靈活一些的規則

一昧的放縱和太過自由會導致孩子無法約束自己,那麼家長在這時候就可以給孩子立一些規則,前提是規則不能過於嚴苛,要既能讓孩子放鬆又能夠讓他們知道界限和原則所在。

好比對女孩子來說,平時可以和朋友聚會,但原則必須提前和父母說,如果不回家要先確保人身安全,親子雙方一旦達成協定,雙方就一定都要遵守。如果孩子認為父母陪伴自己的時間太少,也可以就此提出自己的要求,每個人都必須遵守家裡的規則,有規則的教育也會讓家庭變得更加民主,家庭氛圍也會因此變得更好。

最後,家長在讓孩子成才的過程中,也應該學會反思自己,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只要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提出合理的想法,家長就應該學者不掌控孩子的自由。別忘了,讓孩子快樂的成長才是家長教育的最終目的。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放縱」和「控制」都不行,好的教育都應該有「彈性」
    有些父母可能就直接採取給孩子買玩具的方式,但是我擔心這種"驕縱"的行為可能又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以下兩種情況都會讓父母感覺到憂心,不管是"放縱"孩子還是"控制"孩子,似乎都不能得到父母滿意的效果。畢竟教育不是那麼簡單隨便的事情,好的教育都應該有一定的"彈性"。
  • 《與敵同住》:「放任」與「嚴厲」,都不如「和善而堅定」式教育
    而貫徹放任型教育的珍則認為家長應該跟孩子交心做朋友,並且要給予孩子充分的選擇權與話語權,她認為孩子不需要「管教」,因為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家長要給孩子自由。兩位媽媽都在竭力地向對方證明自己的教育方式才是對的,但在我看來,無論是嚴厲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所取得的教育成果通常都是不盡如人意的。
  • 教育孩子,自由和管教從不矛盾?
    但是教育孩子,不論是放任自由,孩子嚴厲管教這兩種極端的方式都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所在。有些家長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帶著耐心,但如果孩子在談話過程中稍微調皮搗蛋一點,這時候家長就會忍不住生氣,導致矛盾激化。後果就是孩子依舊很調皮,除了性格決定,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 教育小孩,「嚴厲管教」和「放任自流」都不行,家長要把握好度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有些家長向我反映,最近自己的孩子無論怎麼管教,都依然是不聽話。剛自己親自去管教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嚴厲管教孩子就會更加叛逆,但是只要心軟了讓他自由,都會讓孩子變得更加不聽話。
  • 老師應該對學生嚴厲管教還是放任自流?你贊成哪種教育方式?
    老師應該對學生嚴厲管教還是放任自流?你贊成哪種教育方式?文/小作家起跑線現在教育有多種論調,有的主張「無規矩不成方圓」,對孩子就應該嚴厲;有的則主張用愛和溫柔去對待孩子,尊重孩子愛玩愛鬧的天性。但是,這兩種方式,我覺得都有點物極必反的意思。
  • 教育孩子應該「專制」還是「放任」?找到管教平衡,要用雙向教育
    過去這麼多年了,雖然沒有18歲那麼好的年齡,但她依然像當初一樣陽光、燦爛、溫柔,給人的感覺還是這麼美好。雙向教育,簡單來說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互相教育,而不是只有父母這一方教育孩子。雙向教育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平衡親子之間的關係,突破一般傳統家庭的「專制、放任」的教育模式,這樣的教育方式其實更適合當代的孩子,讓他們覺得自己在家庭裡是獲得尊重和關心的。「專制、放任」的教育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 嚴厲管教PK放任天性,哪種家庭教育讓孩子成才了?
    過去有句話叫「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也是以前家長信奉的教育方式,隨著社會的進步,家長也漸漸開始發現這讓孩子會有壓力,於是,西方崇尚自由的方式成為了新信奉的教育方式,認為不應對孩子管教太多,而應該釋放天性、任由孩子自由發展,但一不小心又走上了另一個極端——過度的放任式教育。
  • 放任型母親與專制型母親,教育的孩子大不同,要如何教育好孩子?
    貝絲先到珍家裡,切實體驗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珍,放任式母親,有四個孩子,對孩子們採用的是放任型教育方式,因為珍小時候生活在單親家庭,母親對她要求很嚴,引起她的逆反,母親讓她往東,她非要向西,造成她和母親的關係不好,雙方都很痛苦,所以,等她有了孩子,她絕不用母親的教育方式,她要給孩子自由。
  • 管太嚴怕孩子叛逆,管太松又怕不學好,「彈性教育」或為上策
    儘管他們心裡還是想要爭取一下,不過一旦想到父母那種暴戾的樣子,他們立刻就會終止掉自己的想法。2. 創造力明顯缺失被嚴格管教的孩子基本都是折了翼的天使,因為他們幾乎是沒有自由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為他們鋪好的。
  • 對待孩子是事事都管,還是放任不管?正確姿勢是「守望式」教育!
    導語:對待孩子,不能事事都管,過度幹預,也不能放任不管,讓他自由發展。養育孩子的過程,本就是父母學會如何放手的過程,孩子越長大,對我們的需要就越少。我們的養育挑戰就要在兩者之間找一個平衡,一方面,我們要養育、保護孩子,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讓孩子自由地去探索和嘗試,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信的人。教育孩子不能事事都管,過度幹預會剝奪孩子的獨立性。
  • 自由家庭和嚴厲家庭,哪種育兒觀念下孩子更優秀?結局太意外
    我們都知道育兒這件事,從來沒有黃金法則,但是在養育孩子過程中,我們是做放任的父母更利於孩子成長,還是嚴厲的父母更助於孩子成功呢?現在,就來看看放任VS嚴厲,這兩種育兒理論下孩子的不同吧。珍是典型的「放任式教育」代表人物,有多放任呢?孩子喜歡玩遊戲,安排!立刻買一臺遊戲機放孩子房間裡,讓孩子盡情玩。
  • 媽媽主張溫和教育,爸爸卻堅持嚴厲教育怎麼辦?軟硬兼施更有效
    樂樂媽媽看到兒子在地上哭天搶地的心裡十分心疼,於是她責怪樂樂爸爸說「你這麼兇對孩子,教育孩子還是溫柔點好,你好好講道理孩子還是會聽的。」 而樂樂爸爸也不甘示弱「慣子如殺子,好好說話孩子不聽,不來點強硬的怎麼行!」 樂樂爸媽因為教育方式的分歧大聲理論了起來,顯然彼此都不能夠說服對方。那麼當孩子不乖乖服從管教時,父母們到底應該如何把握教育的方式呢? 一、溫和教育存在哪些弊端?
  • 老師嚴厲管教學生有錯嗎?
    對於老師要不要嚴厲管教學生,嚴厲到哪種程度,是社會上非常關注的問題。現在的很多家長都對孩子比較愛護,老師嚴厲管教了,有些家長不理解,就認為孩子吃虧了、受欺負了,是老師針對他的孩子,就投訴老師。現在的老師也不容易,對比較頑皮的學生給予比較嚴厲的管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家長不理解來學校鬧了或者往上投訴了,輕者賠禮道歉停職反省,重者飯碗丟了還被社會上不明真相的人誤會。
  • 快樂教育和嚴厲教育哪個好?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為孩子著想
    雖然如今都在提倡給孩子快樂教育,但其實很多家長在內心,都期望著自己孩子有更大的出息,為此不惜採用各種嚴厲的辦法。虎爸虎媽,狼爸狼媽這樣的教育方式,還一度受到許多家長的歡迎,其實本質上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沒有太大的差別。很多家長們覺得,與其給孩子機會變得放縱,不如一開始就保持嚴厲,這樣還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更為優秀。
  • 賞識教育與嚴格管教不矛盾,掌握方法把握好度
    教育家林格老師提到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要及時給孩子肯定和讚賞,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蒙臺梭利女士「愛與自由」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這使得父母在管教孩子時猶猶豫豫、瞻前顧後。關於賞識與驕縱,嚴格與嚴厲,管教與控制,這之間的界限與區別究竟在哪裡?賞識是給予孩子行動的肯定,驕縱使得教育沒有了界限;嚴格是明智的教育,嚴厲則是盛氣凌人的壓迫。孩子需要嚴格的管教,而不是被動的控制。
  • 無論是嚴厲型家長,還是放任自由的家長,都抵不過懂孩子的家長
    總是用命令的口吻和自認為「嚴格」的方式管教孩子。「放養」的家長:唉,我拿你沒有辦法,要包容你,你隨便玩吧。這兩種方式都是家長無奈的選擇,總是不知道該和孩子怎樣相處,怎麼做他們才能聽自己的話,自認為方法用盡但全部不奏效,只能作罷,放任直流。
  • 嚴厲教育,才是危險教育
    而以打罵、懲罰和羞辱為主的嚴厲教育,正如知名教育專家尹建莉所說,「不體恤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不符合人性,實際上並無教育要素,只是一種破壞力。」嚴厲教育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是為了強制改造孩子。但其本質,是家長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或是無法擺脫內心的控制欲,從而打著教育孩子的旗號,來掩蓋自身的性格缺陷。
  • 父母教育孩子,該「佛系」還是「嚴厲」?下決定之前先做到這3點
    高爾基曾說:"生孩子是連母雞都會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因此父母對孩子地管教對他們成長來說至關重要,而方式和方法正確了以後,才能引領孩子走向成功的道路。只不過每一位父母的教育方法不一樣,所以,孩子們的行為和舉動也各有不同,當然,這也決定著孩子之後的性格成長。
  • 好的教育,要愛與規矩並存
    ,有的管得太多太嚴,不斷給孩子立規矩,結果造成孩子壓抑,叛逆;有的又崇尚所謂的自由開放,放任孩子天性,過於寬容和溺愛,結果造成孩子無法無天沒有規矩情商低。對於孩子來說,其實管教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了。愛孩子的同時,一定要讓孩子有所畏懼,有害怕才能受到孩子的尊敬。現實中,家長們往往搞錯了一個順序:小的時候拼命的寵愛,等到最容易叛逆的青春期,偏偏眼裡揉不得沙子。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全家的重點保護對象,他要東全家都得朝東,恨不得天上的星星都摘給他。
  • 自由放養好還是精英教育好?適合的早期教育,讓每個孩子更優秀
    important}01如果要調查現在的中國家庭對於哪些問題最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一定排在前列。你家選擇的是讓孩子自由成長,快樂長大的「放養」,還是胎教、早教、各類興趣班一個都不能少的「精英早教」?,他以此為基礎,開創了全能教育法,他提出:每個普通的孩子在正確的教育下都能成為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