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好的教育都應該有"彈性"
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孩子哭鬧,家長要麼放縱孩子,馬上滿足孩子的要求。要麼就是用家長的嚴厲地讓孩子妥協。但是教育孩子,不論是放任自由,孩子嚴厲管教這兩種極端的方式都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所在。
有些家長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帶著耐心,但如果孩子在談話過程中稍微調皮搗蛋一點,這時候家長就會忍不住生氣,導致矛盾激化。後果就是孩子依舊很調皮,除了性格決定,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若想得到一個好的教育結果,就應該要讓教育變得有"彈性",也就是教育方法要變得靈活起來。
家長教育並非"照搬照做"
第一次為人父母,對於"嚴控"還是"放縱"的教育模式,每位家長都有自己的不同想法。而為了讓孩子能成才,不落於人後,很多家長尤其留心效仿名人的教育方式。"嚴師出高徒"、"棒子底下出孝子"等等被許多家長奉為教育名句。
《傅雷家書》中對子女進行嚴厲教育的傅雷先生也常常成為家長們爭相模仿的對象。兒子傅聰從小學鋼琴,傅雷便拿著戒尺站在旁邊,兒子只要彈不好就會被打手背。
最終傅雷成功"打出"了一個音樂家。
但是別人的成功教育並不一定能對自己的孩子起作用,如果只是一昧照搬照做別人的教育,而失去了對實際情況的考慮,只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家長覺得這樣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孩子是有可能因為嚴厲的要求而提高成績,但父母卻容易因此忽視孩子內心的感受。如今隨著孩子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環境也越來越複雜,沿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只會適得其反。
有些家長則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間,喜歡效仿外國精英教育,即採取"放縱"的教育模式。很多高考狀元在被問到成功秘訣時也說道:父母幾乎沒有操心過自己的學習,都是自己學習的。但這一切也是建立在她們知道如何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對於自控力本身較差的孩子來說,家長的不管則會演變成放縱,孩子不懂得明辨是非對錯,就容易走向危險。
不管是"控制"還是"放縱"對孩子來說都不是好事,這也讓家長們在教育上容易進入兩個誤區。
家長教育容易陷入的兩個誤區
1、嚴格管教孩子就是一昧控制和壓制孩子
有些家長對孩子嚴厲,認為這樣可以約束孩子,讓他們乖巧懂事。但這時候孩子就好比是一個木偶人,由家長時刻牽線控制行為。只要家長沒有發號施令,孩子就可能不知道應該做什麼。
釋放孩子的天性就是沒有界線地"放縱"孩子
這種與第一種情況恰恰相反,家長讓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任何原則和局限。孩子如果過於叛逆則會造成另一種極端,即家長變成了孩子手中牽線的木偶人。
真正可以給孩子的成長提供作用的是有"彈性"的教育。它會將孩子培養成具有"彈性人格"的個體,而缺少"彈性"教育則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缺少"彈性"教育的孩子,會存在以下特徵:
1、發展比較緩慢
教育大師說:真正能夠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僅僅只佔3%,大部分孩子終其一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罷了。但是許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句話的含義。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讓不少家長費盡心思,不停追求讓孩子更優秀的方法。
但是對於優秀,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定義和理解。因此,父母往往在孩子套用的各種成功人士的教育經驗只會讓孩子的發展減速。方法還是應該找適合的,而不是找最好的。
2、性格容易有缺陷
如果孩子的教育存在問題,那麼性格必定也會受到影響。如果平時總是被家長所控制,那麼慢慢地,孩子就會養成做事不經過大腦,只需要執行命令就夠了。這樣的教育除了能讓孩子執行力提高之外,只會讓孩子變得不會思考,懶得鍛鍊,性格上也會容易出現缺陷。
德雷克斯曾經說過:"知道不去做什麼事情,對於做決定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但是,往往多數父母只知道孩子要做什麼,並為孩子做太多需要做的事情,從而導致他們失去自我鍛鍊的機會和能力。
3、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有"彈性"的教育會讓孩子覺得自由,如果沒有足夠的空間讓孩子發展,孩子就會感到窒息和壓抑,這樣就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動不動和家長唱反調,並逐漸走向危險邊緣。而當孩子處在被完全控制的環境中,內心的陰暗程度就會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就極易做出瘋狂的舉動,如做出自我傷害的行為。
因此,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有"彈性"的教育。那麼,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彈性"教育呢?家長又應該怎麼做呢?
給孩子"彈性"教育,家長需要做對這幾點:
1、學會尊重孩子
很多家長總是認為孩子年齡小,於是就不會他們的話放心上,甚至會覺得孩子那麼小哪來的思想。但是,家長們要做的第一點便是:樹立一個觀點,孩子存在著自己的想法,父母應該學會尊重他們的思想。蒙特俊利曾說過一句話:懲罰只會剝奪孩子的尊嚴,一旦心靈受傷,孩子就不能很好的成長。
在"彈性"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應該學會保護,尊重孩子的想法,在解決問題時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想想當孩子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會產生什麼樣的心情和感受,這樣就能夠慢慢明白孩子心裡的情緒,或許就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權利去選擇和生活。
2、別讓孩子感到窒息,給孩子足夠的自由
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和愛,有些家長喜歡"控制"孩子。平時和誰一起出門玩要報告,晚上要幾點之前回家等等。這樣嚴厲的管教只會讓孩子感到窒息,表面上家長會讓孩子好好和朋友聚會放鬆,但是一遍一遍的電話問候卻會讓孩子覺得毫無自由可言。
在"彈性"教育下,既然父母已經同意孩子出去玩,那就放寬心,相信孩子總有一天要獨自面對現實生活,不如多給些機會讓他們去鍛鍊。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不經歷,那等他們長大之後還會依舊像小孩子一樣懵懂。與其讓孩子長大後受傷害,不如在成長的道路上讓他們去嘗試,即使做錯也沒有人會責怪他們。
3、給孩子制定靈活一些的規則
一昧的放縱和太過自由會導致孩子無法約束自己,那麼家長在這時候就可以給孩子立一些規則,前提是規則不能過於嚴苛,要既能讓孩子放鬆又能夠讓他們知道界限和原則所在。
好比對女孩子來說,平時可以和朋友聚會,但原則必須提前和父母說,如果不回家要先確保人身安全,親子雙方一旦達成協定,雙方就一定都要遵守。如果孩子認為父母陪伴自己的時間太少,也可以就此提出自己的要求,每個人都必須遵守家裡的規則,有規則的教育也會讓家庭變得更加民主,家庭氛圍也會因此變得更好。
最後,家長在讓孩子成才的過程中,也應該學會反思自己,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只要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提出合理的想法,家長就應該學者不掌控孩子的自由。別忘了,讓孩子快樂的成長才是家長教育的最終目的。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