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放縱」和「控制」都不行,好的教育都應該有「彈性」

2020-12-16 尼莫的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剛吃完晚飯,我帶著孩子出去逛街,順便去商場買點東西。

突然,孩子的目光被一件玩具吸引了。我看著孩子手中的玩具,對孩子說:"寶貝啊,我們家裡已經有兩個機器人了,我們回家就可以玩機器人了,現在你把這個機器人放下好不好?"

孩子戀戀不捨地撫摸著機器人,他問我:"媽媽,你給我買這個機器人好不好?"

我又耐著性子將我剛才的話重複了一遍,然而無論我怎麼說,孩子就是不肯把玩具放下。最後,孩子"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旁邊經過的路人看著孩子,我有些尷尬。

面對這種情況,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有些父母可能就直接採取給孩子買玩具的方式,但是我擔心這種"驕縱"的行為可能又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以下兩種情況都會讓父母感覺到憂心,不管是"放縱"孩子還是"控制"孩子,似乎都不能得到父母滿意的效果。畢竟教育不是那麼簡單隨便的事情,好的教育都應該有一定的"彈性"。

父母的教育總是"照搬照做"

對於"控制"教育模式好還是"放縱"教育模式,每一個家長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父母急於讓自己的孩子成才,格外留心優秀名人的教育方法。

那些採取"控制"教育模式的父母,內心應該是艱辛那句"嚴師出高徒"這句話。從古至今,就有這樣的成功育兒例子。

比如說,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教育子女上常常是十分嚴厲的。

其兒子傅聰從小學習鋼琴,傅雷在旁邊總是拿著戒尺,如果其彈不好,傅雷就會拿戒尺打他的手或背。對待孩子的教育,傅雷時常是用打的方式來愛孩子。

最終,傅雷打出了一個音樂家。

那些採取"放縱"教育模式的父母,除了性格使然,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聽取了別家孩子的優秀教育方法。有些父母認為國外的精英教育多採取放養,即"放縱"教育模式。

父母希望給孩子一定的自由選擇空間,讓孩子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以此來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孩子有了主動性,就算沒有父母提醒,孩子也會主動去學習的。

確實,有幾個高考的狀元在問及他們是如何取得優異的成績時,他們回答:"我的父母幾乎都沒有操心過我學習上面的事情,我都是自己學習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帶有兩個誤區:

認為嚴格管教孩子就是控制和壓制孩子的行為。孩子就相當於一個木偶,父母就是那個牽線的人,時時刻刻控制著木偶的行為。孩子毫無自由可言,因為孩子的行為完全被父母控制了。

認為釋放孩子的天性就是一種"放縱"、沒有界線的行為。與上面那種情況相反,孩子就是沒有任何局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有時候,孩子叛逆過頭,就可能導致另外一種極端:父母變成了那個木偶,而孩子成為那麼牽線的人。

沒有"彈性"的教育存在著許多弊端

真正能夠讓孩子完全成長起來的,是有"彈性"的教育。有彈性的教育會將孩子教成一個具有彈性人格的人,而沒有彈性的教育只會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性格呆滯、不懂變通的人。

具體來說,沒有彈性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個人發展緩慢日本繪本大師來中國辦新手籤售會,有家長就焦慮地問:"大師, 看了您這麼多的繪本,感覺你是很懂孩子的人,那麼,我該如何把孩子培養得像您一樣優秀呢?"

大師很疑惑地說:"為什麼要把孩子培養成我這樣呢,其實,真正站在金字塔尖的人僅有3%,大多數的孩子窮盡一生也就成長為一個普通人。"

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才會費勁苦心,想讓孩子成為一個特別優秀的人。對於"優秀",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那些使用於天才的學習方法,就不一定適用於自家孩子。

所以,父母往孩子身上混亂地套各種優秀人士教育法寶,只會減緩孩子的個人成長速率。不適合的方法,無論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成功。

性格缺陷不管是"放縱式"培養孩子,還是"控制式"培養孩子,孩子的性格都會受到一定影響。

德雷克斯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知道不做什麼,對於決定應該做什麼是有極大幫助的。"然而,大部分父母只知道要為孩子做什麼,並且還為孩子做得太多,導致孩子失去了一些鍛鍊自我的機會。

太過放縱的孩子容易沒有分寸,做什麼事情全憑自己的喜好。這樣的孩子不能夠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而被控制的太厲害的孩子則會變得麻木,做事情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全靠父母在一旁指點。

出現心理問題沒有彈性的教育可能還會讓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在放縱的教育模式下,父母對孩子是有求必應,孩子極有可能不懂得體諒父母的付出,不懂得感恩。一旦父母不再對孩子有求必應,孩子就會翻臉。孩子會對自己沒有滿足的事情,就會變成變得格外偏執。

當孩子處於一種被完全控制的情況下,孩子的心理的陰暗程度可能會偏高一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可能會產生一些瘋狂的行為,比如說做出一些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彈性"教育

不管是哪一種教育模式,都會限制孩子的發展和成長。所以,父母應該採取彈性的教育模式。

那麼,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具備彈性的呢?父母要做到以下三種情況:

尊重孩子蒙特梭利曾說:"對人的懲罰莫過於剝奪他的兩樣東西,一個是內心的力量,一個是人格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格的尊嚴也屬於孩子內心的力量。沒有了尊嚴,人就會活得很痛苦。

在彈性教育中,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尊嚴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決定。有時候,父母不能夠尊重孩子,是因為父母是完全以一個大人的思維來思考問題。

父母也應該嘗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也要給孩子做主的機會。

給予孩子自由除了給予孩子尊嚴,父母還要給予孩子自由。和尊嚴不同的是,孩子自身就擁有一定的尊嚴,但是孩子的自由卻是完全由父母決定的。

如果父母選擇放縱孩子,那麼孩子就會擁有無限的自由;如果選擇控制孩子,那麼孩子就連一點兒自由都沒有。

有些家長認為,對於孩子來說,自由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孩子連照顧自己的能力都沒有。相信大多數父母一定聽過這樣一句話:自律即自由。這句話不僅能夠適用於成年人,孩子也照樣適用。

父母是那個放風箏的人,孩子就像那只在天上飛風箏。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在天上翱翔的機會,但是在孩子跑太遠、跑太偏的時候,父母應該拉近繩子,防止孩子掉入危險。

制定彈性的規則除了以上兩條,父母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制定一些規則。這就相當於給孩子的生活畫了一個圈,這個圈就是那些規則。孩子可以在圈子裡自由活動,但是,一旦孩子出了這個圈子,父母就應該給予一定的懲罰,以此警告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在制定規則的時候,應該和孩子一起制定。當孩子觸犯一些過分的要求時,父母不能太過嚴厲,應該是用一種認真的態度拒絕孩子,或者教育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夠從容地接受父母的一些意見。

教育孩子是一個偉大的工程,過於放縱和控制孩子的行為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有彈性的教育才會讓孩子跑得更遠,飛得更高。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要嚴厲管教還是放任自由?好的教育都應該有「彈性」
    好的教育都應該有"彈性"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孩子哭鬧,家長要麼放縱孩子,馬上滿足孩子的要求。要麼就是用家長的嚴厲地讓孩子妥協。但是教育孩子,不論是放任自由,孩子嚴厲管教這兩種極端的方式都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所在。
  • 教育小孩,「嚴厲管教」和「放任自流」都不行,家長要把握好度
    教育小孩,"嚴厲管教"和"放任自流"都不行,家長要把握好度家長想要做"權威性"家長,這其實對孩子來說不是最合適的度假如家長過分嚴厲地去對待孩子,無論在孩子的日常生活,還是在學習上,事無巨細的全方面的去要求孩子必須在自己的規則制度下,這樣的孩子就是完全生活在一個毫無溫暖的家庭氛圍裡面,有時候甚至還會害怕犯一點錯誤就會遭到家長的懲罰
  • 管太嚴怕孩子叛逆,管太松又怕不學好,「彈性教育」或為上策
    朋友因為孩子的性格經常無奈,以至於他都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才好。不過當這件事情被我聽見時,我只是搖了搖頭,其實折中一下反倒是有好處的。很多父母都覺得教育孩子不能太放縱,放縱的話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其實這句話一點兒錯也沒有,但是仍舊有大多數父母不忍心讓孩子吃苦,所以才會把孩子當做是寶貝一樣。要知道,任何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是需要吃苦的。如果孩子小的時候太過於放縱,今後的問題必然會很大的。放縱教育有哪些弊端?1.
  • 教育孩子,自由和管教從不矛盾?
    但是教育孩子,不論是放任自由,孩子嚴厲管教這兩種極端的方式都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所在。有些家長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帶著耐心,但如果孩子在談話過程中稍微調皮搗蛋一點,這時候家長就會忍不住生氣,導致矛盾激化。後果就是孩子依舊很調皮,除了性格決定,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 孩子總愛鬧脾氣?不妨試試「放縱教育」,說不定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無論是多麼乖巧的孩子,都會有鬧脾氣的時候。在與孩子鬥智鬥勇的這些年裡,根據身邊的育兒經驗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如果家長採用了不當的處理方式,真的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一定的危害。孩子發脾氣,家長一頓斥責吼罵部分家長在面對孩子發脾氣時,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罵一段再說,如果孩子遲遲不能收起自己的脾氣,那就打一頓,實在不行就打兩頓。
  • 管教孩子太嚴太松都不好?如何把握好教育方式
    對於管孩子,很多家長都會苦惱,該怎麼教才能教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呀? 其實很多家長管教孩子,要麼就是太嚴厲,要麼就是太放縱。而這兩種教育方式其實都不是正確的,甚至還會給孩子帶來一系列弊端。
  • 放縱式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方式?想培養孩子成才,就需要守規則
    但是,他們不知道,這種對孩的放縱式教育,最終只會害了他。一、放縱式教育帶來的後果1、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觀念人的社會規範建立是有其敏感期的。如果我們僅僅是因為孩子年紀小、能力弱,就對他逾越規矩的做法視而不見,那麼孩子就無法對自己的權利產生正確的認識,逐漸養成:「無論我想做什麼都行」「我在別人之上」「世界是繞著我轉的」這類錯誤概念,並養成從此以後做什麼都依照自己的意願和喜好來幹,從不考慮其他人的自我中心觀念。
  • 孩子應該如何教育?好的教育是什麼?
    作為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總是不遺餘力。但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 二、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複製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 所有的教育都應該是自我教育
    接著,他引用了著名的教育家杜威的理論——教育即生長。因為教育最終是讓每個孩子的天賦、能力都得到發展,因此要反對給教育一個功利的目標。所以,教會學生解數學題、背古詩,未來考試分數高,專業好,找到好工作……這些全都是不是教育本身的目的。
  • 放養不等於放縱,教育孩子堅持三個原則,才能發揮「放養」優勢
    老師有些無奈地說道「孩子又和同學發生矛盾了,每次都是一些小事,但是最後卻鬧得動起手來。我覺得家長應該和老師好好配合,糾正一下孩子愛發脾氣的習慣。」顯然,老師的話說得很委婉,但是鄰居仍然是如坐針氈。想到孩子如今的「霸道蠻橫」,鄰居覺得自己很有責任。原來,鄰居一直以來堅持的都是放養的教育方式,在家裡孩子幾乎是隨心所欲的,鄰居很少幹涉孩子。
  • 快樂教育和嚴厲教育哪個好?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為孩子著想
    雖然如今都在提倡給孩子快樂教育,但其實很多家長在內心,都期望著自己孩子有更大的出息,為此不惜採用各種嚴厲的辦法。虎爸虎媽,狼爸狼媽這樣的教育方式,還一度受到許多家長的歡迎,其實本質上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沒有太大的差別。很多家長們覺得,與其給孩子機會變得放縱,不如一開始就保持嚴厲,這樣還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更為優秀。
  • 好的教育是教導而非控制
    現如今,孩子的教育關乎一個家庭、甚至一個社會的未來,而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備受社會和家庭關注的同時,也是令無數家長感到頭疼的事情。教育方式千差萬別,每位家長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或是傳承於上一輩,或是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摸索學習而來。有些方法行之有效;有些方法收效甚微;有些方法適得其反。
  • 談日本廢除的"寬鬆教育":其實,真正的快樂教育不等於放縱式快樂
    我家的孩子我也這樣說了,但是他不聽,沒用。我也想我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但是如果讓他那麼辛苦那麼累,那我寧願讓他做個平凡的孩子好了。......這樣類似的聲音,很多父母應該都聽過都知道。很多人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太辛苦,心疼自己的孩子,其實有哪個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教育一個孩子,真正的快樂教育,其實並不是讓孩子放縱式的快樂,而是讓她竭盡所能去明白知道要做什麼,知道自己做什麼,為什麼要做,怎麼做?但是啊,對於孩子的一生,我們作為父母的只能陪他們半程,接下來的漫漫人生路要靠他們自己走。
  • 越是放縱孩子,就越是讓孩子蹬鼻子上臉,這三招能教育出聽話的娃
    文/小熊育兒日記其實現如今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不太喜歡用嚴厲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他們總是覺得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是不純粹的。而且現如今有很多父母都喜歡放縱自己的孩子,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是很樂觀的。
  • 有智慧的父母,都是有「彈性」的
    孩子還是一個勁的叫著說要買,媽媽大聲的吼叫著「說不買就是不買」,「男子漢有什麼好哭的?」「多丟臉啊,別哭了!」一直以來,在我的教育觀念裡,我認為作為父母應該堅持原則,主要是為了控制孩子的壞習慣,保護他的身體健康;還有就是為了管控孩子的欲望,避免他太過於嬌寵任性。
  • "孩子還小,別和他一般見識"年紀越小越不應該放縱,家長別包庇
    &34;年紀越小越不應該放縱,家長別包庇學生犯錯,家長說&34;,這種家長,在孩子還不是學生的時候,就一直會這樣說,一直要求別人跟他們一起放縱他們的孩子!這樣的家長,就是我們常說的聰明過頭的家長,他們太聰明了,以為這樣就是保護了孩子,不讓孩子受到責難,哪怕就是一句批評一句不好聽的話也不行。
  • 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嚴師出高徒是一個道理,家長認為如果自己對孩子過於放縱,那麼肯定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所以在很多家庭中,總是會有一個人唱紅臉,一個人唱白臉,以此更好的教育孩子。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1、學會尊重孩子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即便他們年齡小,但是也會有自己的意識,父母不能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他們的心理。
  • 放養不是放縱,教育孩子堅持這3個原則,讓孩子更優秀
    放養不是放縱,教育孩子堅持這3個原則,孩子以後會更加的優秀。1、懂得理解和尊重父母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應該本著理解和尊重的原則,對孩子的管教不應該是凌駕於孩子之上的,平等的溝通和交流更加能夠讓孩子明白尊重和理解的意義。而這也是父母教育的基本原則。
  • 叛逆期的孩子該怎麼去教育
    13歲到18歲之間的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和叛逆期了,青少年逆反心理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1.自主逆反:如果教師家長在對待孩子時過分地運用控制手段,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動自由受到威脅,這時,他們就有可能拒絕辦本來願意辦的事,甚至故意去做與要求相反的事,這種現象就是自主逆反。
  • 90後父母推崇的自由教育,坑了多少娃,沒有邊界的自由就是在放縱
    不去壓迫孩子的意願,不去限制孩子的思想,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之上。  但是自由教育的核心重點,也是現代家長往往會忽略的一點,就是要有邊界感。沒有邊界的自由教育就是放縱。我發現現在的很多父母都講究佛系帶娃,認為孩子就應該自由自在的成長,這樣才不會影響孩子的天性,但是往往結果會不遂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