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剛吃完晚飯,我帶著孩子出去逛街,順便去商場買點東西。
突然,孩子的目光被一件玩具吸引了。我看著孩子手中的玩具,對孩子說:"寶貝啊,我們家裡已經有兩個機器人了,我們回家就可以玩機器人了,現在你把這個機器人放下好不好?"
孩子戀戀不捨地撫摸著機器人,他問我:"媽媽,你給我買這個機器人好不好?"
我又耐著性子將我剛才的話重複了一遍,然而無論我怎麼說,孩子就是不肯把玩具放下。最後,孩子"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旁邊經過的路人看著孩子,我有些尷尬。
面對這種情況,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有些父母可能就直接採取給孩子買玩具的方式,但是我擔心這種"驕縱"的行為可能又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以下兩種情況都會讓父母感覺到憂心,不管是"放縱"孩子還是"控制"孩子,似乎都不能得到父母滿意的效果。畢竟教育不是那麼簡單隨便的事情,好的教育都應該有一定的"彈性"。
父母的教育總是"照搬照做"
對於"控制"教育模式好還是"放縱"教育模式,每一個家長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父母急於讓自己的孩子成才,格外留心優秀名人的教育方法。
那些採取"控制"教育模式的父母,內心應該是艱辛那句"嚴師出高徒"這句話。從古至今,就有這樣的成功育兒例子。
比如說,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教育子女上常常是十分嚴厲的。
其兒子傅聰從小學習鋼琴,傅雷在旁邊總是拿著戒尺,如果其彈不好,傅雷就會拿戒尺打他的手或背。對待孩子的教育,傅雷時常是用打的方式來愛孩子。
最終,傅雷打出了一個音樂家。
那些採取"放縱"教育模式的父母,除了性格使然,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聽取了別家孩子的優秀教育方法。有些父母認為國外的精英教育多採取放養,即"放縱"教育模式。
父母希望給孩子一定的自由選擇空間,讓孩子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以此來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孩子有了主動性,就算沒有父母提醒,孩子也會主動去學習的。
確實,有幾個高考的狀元在問及他們是如何取得優異的成績時,他們回答:"我的父母幾乎都沒有操心過我學習上面的事情,我都是自己學習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帶有兩個誤區:
認為嚴格管教孩子就是控制和壓制孩子的行為。孩子就相當於一個木偶,父母就是那個牽線的人,時時刻刻控制著木偶的行為。孩子毫無自由可言,因為孩子的行為完全被父母控制了。
認為釋放孩子的天性就是一種"放縱"、沒有界線的行為。與上面那種情況相反,孩子就是沒有任何局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有時候,孩子叛逆過頭,就可能導致另外一種極端:父母變成了那個木偶,而孩子成為那麼牽線的人。
沒有"彈性"的教育存在著許多弊端
真正能夠讓孩子完全成長起來的,是有"彈性"的教育。有彈性的教育會將孩子教成一個具有彈性人格的人,而沒有彈性的教育只會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性格呆滯、不懂變通的人。
具體來說,沒有彈性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個人發展緩慢日本繪本大師來中國辦新手籤售會,有家長就焦慮地問:"大師, 看了您這麼多的繪本,感覺你是很懂孩子的人,那麼,我該如何把孩子培養得像您一樣優秀呢?"
大師很疑惑地說:"為什麼要把孩子培養成我這樣呢,其實,真正站在金字塔尖的人僅有3%,大多數的孩子窮盡一生也就成長為一個普通人。"
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才會費勁苦心,想讓孩子成為一個特別優秀的人。對於"優秀",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那些使用於天才的學習方法,就不一定適用於自家孩子。
所以,父母往孩子身上混亂地套各種優秀人士教育法寶,只會減緩孩子的個人成長速率。不適合的方法,無論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成功。
性格缺陷不管是"放縱式"培養孩子,還是"控制式"培養孩子,孩子的性格都會受到一定影響。
德雷克斯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知道不做什麼,對於決定應該做什麼是有極大幫助的。"然而,大部分父母只知道要為孩子做什麼,並且還為孩子做得太多,導致孩子失去了一些鍛鍊自我的機會。
太過放縱的孩子容易沒有分寸,做什麼事情全憑自己的喜好。這樣的孩子不能夠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而被控制的太厲害的孩子則會變得麻木,做事情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全靠父母在一旁指點。
出現心理問題沒有彈性的教育可能還會讓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在放縱的教育模式下,父母對孩子是有求必應,孩子極有可能不懂得體諒父母的付出,不懂得感恩。一旦父母不再對孩子有求必應,孩子就會翻臉。孩子會對自己沒有滿足的事情,就會變成變得格外偏執。
當孩子處於一種被完全控制的情況下,孩子的心理的陰暗程度可能會偏高一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可能會產生一些瘋狂的行為,比如說做出一些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彈性"教育
不管是哪一種教育模式,都會限制孩子的發展和成長。所以,父母應該採取彈性的教育模式。
那麼,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具備彈性的呢?父母要做到以下三種情況:
尊重孩子蒙特梭利曾說:"對人的懲罰莫過於剝奪他的兩樣東西,一個是內心的力量,一個是人格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格的尊嚴也屬於孩子內心的力量。沒有了尊嚴,人就會活得很痛苦。
在彈性教育中,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尊嚴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決定。有時候,父母不能夠尊重孩子,是因為父母是完全以一個大人的思維來思考問題。
父母也應該嘗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也要給孩子做主的機會。
給予孩子自由除了給予孩子尊嚴,父母還要給予孩子自由。和尊嚴不同的是,孩子自身就擁有一定的尊嚴,但是孩子的自由卻是完全由父母決定的。
如果父母選擇放縱孩子,那麼孩子就會擁有無限的自由;如果選擇控制孩子,那麼孩子就連一點兒自由都沒有。
有些家長認為,對於孩子來說,自由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孩子連照顧自己的能力都沒有。相信大多數父母一定聽過這樣一句話:自律即自由。這句話不僅能夠適用於成年人,孩子也照樣適用。
父母是那個放風箏的人,孩子就像那只在天上飛風箏。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在天上翱翔的機會,但是在孩子跑太遠、跑太偏的時候,父母應該拉近繩子,防止孩子掉入危險。
制定彈性的規則除了以上兩條,父母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制定一些規則。這就相當於給孩子的生活畫了一個圈,這個圈就是那些規則。孩子可以在圈子裡自由活動,但是,一旦孩子出了這個圈子,父母就應該給予一定的懲罰,以此警告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在制定規則的時候,應該和孩子一起制定。當孩子觸犯一些過分的要求時,父母不能太過嚴厲,應該是用一種認真的態度拒絕孩子,或者教育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夠從容地接受父母的一些意見。
教育孩子是一個偉大的工程,過於放縱和控制孩子的行為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有彈性的教育才會讓孩子跑得更遠,飛得更高。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