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孩子的教育關乎一個家庭、甚至一個社會的未來,而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備受社會和家庭關注的同時,也是令無數家長感到頭疼的事情。
教育方式千差萬別,每位家長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或是傳承於上一輩,或是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摸索學習而來。有些方法行之有效;有些方法收效甚微;有些方法適得其反。
其中,典型的錯誤教育方式包括:過度溺愛、否定式教育、說教式教育、打罵式教育、恐嚇式教育、懲罰式教育等,歸納起來無非三種:放縱型、管制型、棍棒型。
過度溺愛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成長和生活,使得孩子會變得極其自私,凡是以自我為中心,一味追求自我滿足感,極少考慮他人的感受,缺乏責任感……
否定式教育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傷害孩子的人格尊嚴,嚴重者甚至會給孩子的一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長期處於否定式教育的孩子,敏感多疑、優柔寡斷、習慣性自我批判和否定、自卑,這種自卑感並不會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而消除。
有些父母信奉「玉不琢不成器」,事實上,棍棒式教育會使得孩子變得格外脆弱、孤獨無助;容易養成暴躁易怒的脾氣,容易偏執;由於缺乏父母的關心疼愛,孩子往往形成冷漠、孤僻、攻擊性強、自卑等心理問題。
盧梭在《愛彌兒》中講到:「孩子就像一顆小樹,剛生下來充滿生機勃勃。不當的教育,就像一個不熟練的園丁,將這顆小樹修剪得亂七八糟,從而使他失去原有的活力。」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啟迪,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孩子一生受益。
教育孩子正確的方法應當是:
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創造環境,加以薰陶;
了解孩子,及時溝通;
尊重孩子,先禮後兵;
鼓勵孩子,培養自信;
……
為人父母者,最重要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通過自身行為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庭教育重在教導而非控制。孩子是獨立的個人,並非父母的附屬品,那些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的父母都是不成熟、不合格的父母。
盧梭認為,教育應當遵循兒童的天性。孩子的成長有其自身的規律,在不同年齡階段呈現出不同的性格特點,應遵循自然法則,順勢而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擁有健康的體魄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切忌忽視鍛鍊的重要性。
在以上基礎之上,根據孩子的個性和特性,開發其基本能力;促進其智力開發與技能培養;引導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興趣點燃孩子學習的樂趣往往事半功倍。
德育的培養在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書中自有黃金屋,孩子能在書中攝取到別處學不到的知識。
在孩子自由發展的同時,父母為其提供良好的環境、適當的幫助和引導,能夠使他的能力均衡發展。
錯誤的教育方式會扼殺孩子的人格和個性,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完善自身的教育方法,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與孩子共同進步、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