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應該如何教育?好的教育是什麼?

2020-09-05 樂點教育

作為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總是不遺餘力。但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


一、不採取過激的方式

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裡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二、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複製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三、大人的意見要統一

家長之間相互要通氣,對於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度也要統一,切忌你說東我說西,你扮白臉我扮紅臉,更不能當著孩子面就相互數落。否則孩子往往會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時間一長,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四、不扼殺孩子的興趣

學業固然重要,但是興趣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源泉。現在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讀書機器,而是全面發展的多面手。如果孩子表現出某方面的愛好,千萬不要幹涉,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


五、父母的關心愛護

很多孩子都是因為從小沒有接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一些孩子的爸爸媽媽,在他們小的時候,說他們笨,總是責備批評他們不如別的孩子,或者是對他打罵,沒有關懷。這樣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容易走上歪路。作為家長,不要打罵孩子,不管多忙,一定要常告訴孩子,讓孩子感覺你對他的愛。要時常和他溝通,知道他心裡的所思所想。讓他明白你不會因為其他外在因素不愛他了。你的愛會讓他會感覺更溫暖,更滿足,更開心,更自信。

六、不溺愛孩子

當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有好吃的零食,或者玩具的時候,可能也會哭鬧著要,或者還會提出一系列的不合理的要求,大人可能為了能平息他的情緒,答應他買。有時候孩子提出了過分的要求,可能還會用眼淚來逼你妥協,但我們要理智的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孩子有權知道事實和真相。不行就是不行,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做,有些原則和規律,就是必須這樣做,有規則才能有自由。


家長不要「我以為」:(我以為孩子慢慢會變好)到最後「我後悔」(我後悔當初沒有及時採取措施)

相關焦點

  • 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好孩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知識,重視教育,尤其是孩子的教育,已經成為了每位家長的第一要務。所以如何教育好孩子是做父母的最關心,也是最頭痛的問題。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教育好孩子呢?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要考慮教育孩子的本質是什麼?
  • 學習好就是好學生嗎?如何教育孩子,教育成功的標準是什麼?
    所謂的好孩子一般都是老師和家長們喜歡的,那好孩子標準是什麼呢?好孩子應該是學會禮貌待人,誠實守信自古以來,中國就是禮儀之邦。禮貌待人,誠實守信是為人處世重要的品質。好孩子應該學會心疼父母,勤儉節約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只有懂得勤儉節約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才會去體貼父母,心疼父母。因此對於培養孩子這樣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
  • 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嚴師出高徒是一個道理,家長認為如果自己對孩子過於放縱,那麼肯定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所以在很多家庭中,總是會有一個人唱紅臉,一個人唱白臉,以此更好的教育孩子。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所以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讓孩子笑著去面對生活,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去前進。
  • 淺談如何教育好孩子
    目前,絕大多數家長都在為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找尋好的方法。根據多年教育教學經歷,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 我認為家長在高中畢業前四個時段,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如下 :一是學前時段。需要注重良好的言行習慣養成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是父母,父母做到言行端正,孩子自然會效仿。比如,家庭生活裡,放置物品,是什麼東西就適合放在什麼位置,一般情況是固定的,使用完要放回原處。如果家長要有這個好習慣,引導孩子放幾次後,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夠做到,好的生活習慣隨之養成。
  • 青春期到來,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好孩子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青春期帶來了「成長的煩惱」。孩子從唯命是從,變得桀驁不馴,家長也從溫言細語,變成狂風怒吼。青春期的孩子要如何教育,也成為家長關心的主題。家長要如何教育和與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溝通?當孩子成長發育到了青春期,除了身體會產生變化,其它方面也會發生一些變化。而這些變化,就是導致孩子性情反轉原因,也是家長對孩子態度改變的「導火索」。
  • 如何培養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有哪些好方法
    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可以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實踐中也都會總結出不同的方法,而且,如果教育孩子的方法得當,我們一般都會培養出比較有出息的孩子,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呢?怎樣教育孩子才最有效呢?不要追求完美。
  • 教育孩子「放縱」和「控制」都不行,好的教育都應該有「彈性」
    有些父母可能就直接採取給孩子買玩具的方式,但是我擔心這種"驕縱"的行為可能又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以下兩種情況都會讓父母感覺到憂心,不管是"放縱"孩子還是"控制"孩子,似乎都不能得到父母滿意的效果。畢竟教育不是那麼簡單隨便的事情,好的教育都應該有一定的"彈性"。
  • 如何教育孩子合理使用零用錢?應該從小對孩子進行理財方面的教育
    現在大多數城市家庭的獨生孩子,從小就沒有體會過生活拮据的滋味,只知道缺什麼就讓父母給買什麼,父母往往也會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孩子並沒有開口,父母就已經給買好了。追求名牌,追求時尚,別人有什麼,自己也一定要有什麼。在他們的概念裡,錢似乎是與生俱來的。為了幫助孩子正確認識金錢的意義,應該從小對孩子進行理財方面的教育。
  • 教育孩子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科學觀點在這裡
    到底要從什麼時候開始注意教育孩子呢?很多人的回答是懷孕時,還有人說是從出生時,也有人說從孩子上學時,其實應該注意的時間第一個時間點是結婚前,第二個時間點是現在。別著急,請先聽我慢慢分解為什麼注意孩子的教育要提前到結婚前。可能個別性急的人會忍不住的說:「孩子都沒有,怎麼教育?」你說的沒錯?但是農民伯伯在播種前是不是也得挑一下種子啊!那麼現在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我說最該重視的教育時間是結婚前吧!結婚前很多人會考慮經濟實力,個性問題,卻很少考慮教育觀點。
  • 教育孩子,應該如何做?
    近年來,我們經常能在新聞上看到家長教育孩子,結果給孩子造成損傷的案例,每每看到這些,都覺得非常難受。孩子們還這麼小,到底是什麼讓父母們失去理智打孩子呢?歸根結底,是一些父母以愛為名,打著管教孩子的旗號,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還有父母認為,「擰耳朵、打屁股」都是很常見的家庭教育的手段,自己小時候也是這麼過來的。
  • 少兒美術教育的老師,應該如何教孩子?
    所以說,少兒美術教育對教育者的要求很高,並非只是會畫畫,或者能跟小孩溝通就足夠。少兒美術教育的老師,就像是孩子的在美感培養上的「點燈人」,恰到好處的引導和溝通,能夠帶孩子真正進入美的精神世界裡。 少兒美術教育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少兒美術的老師了老師不僅僅需要專業的背景,還需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懂得一定的兒童心理學。
  • 家長如何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
    在這個新時期內,孩子的生理心理都有了質的飛躍。隨著功課的增多,社交面的擴展,認識世界能力的增強,必然影響到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的改變,作為孩子的家長,應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配合學校和老師教育好孩子。
  • 教育孩子要嚴厲管教還是放任自由?好的教育都應該有「彈性」
    好的教育都應該有"彈性"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孩子哭鬧,家長要麼放縱孩子,馬上滿足孩子的要求。要麼就是用家長的嚴厲地讓孩子妥協。但是教育孩子,不論是放任自由,孩子嚴厲管教這兩種極端的方式都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所在。
  • 教育孩子,除了結果還應該注意什麼?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該如何正確看待成功與成長?無論學校還是家庭,最該教給孩子的是什麼?成長未必能帶來成功,但是成功必定是成長的結果!成長是什麼?是價值底線。成功是什麼?是大家追求的錦上添花。所謂人格健全的人,首先應該有完整的知識結構,這裡的完整的知識結構指的是常識,指的是一個人身體和心理狀態的健康,指對公共規則的默契堅守,指一個人有科學素養,起碼他不會被偽命題綁架。比如一個人有藝術愛好,不一定要考級,但是在他一個人寂寞失意的時候,他可以安慰和撫慰自己,這就叫完整的知識結構。
  • 教育應該如何支撐孩子的心靈健康?
    是我們的孩子太脆弱了嗎?還是我們在日常教育中忽略了一些關鍵的節點呢?今天,我們與您分享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項賢明老師的看法,以教育的六大變革支撐孩子的心理健康。 然而其他人,尤其是父母和其他科任老師們,完全可以並且應該在為孩子們心靈健康成長提供教育支持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 好的教育應該是是非分明的
    她說,小時候就像輪子上的倉鼠,總是忙著滿足父親的各種決定,卻總是無法令父親滿意, 這也使得她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極其痛苦、壓抑,她曾在陽臺上一遍遍地寫下「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 如何教育「死不悔改」的孩子?
    家長們經常跟我抱怨說:自己的孩子經常屢教不改,不知道如何打破眼前的僵局。這方面我們龍岡書院在教育實踐上有很好的經驗,這也是我們注重法則教育的原因。孩子們被家長送來交給我的時候,我通常都會詢問他們能不能遵守我們書院的一些簡單法則,只有當孩子們明確表示能夠遵守時,我們才會正式接受孩子,這就是最簡單的法則教育訓練。
  • 孩子成長需要的是什麼?面對託管教育,父母應該權衡利弊
    「託管教育」真的對孩子的成才好嗎?一、託管教育其實是一種隱性障礙託管教育是為了方便家長,忙碌的父母可以在自己閒暇時間看望孩子或者通過教育機構為孩子購買各種玩具,而不是通過自己的陪伴。很多家長甚至認為這對孩子有好處。
  • 如何教育讓孩子幸福
    如何教育讓孩子幸福呢?那就是讓孩子在合適的時候成熟。什麼是合適的時候呢?應該身體成熟時心理就成熟,也就是初中吧!是不是很詫異呀?初中還是孩子呢?!怎麼能這麼早就成熟呢?!因為身體成熟了,心理就應該成熟,這是自然現象,否則就會逆反焦慮抑鬱,產生身心問題。
  • 家長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如何把握對孩子教育的分寸?
    但是在具體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往往有困惑: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怎麼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位老師的思考。